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在口腔科门诊中,经常见到由于突然遭受外力冲击或牙体发育缺陷等原因所致的后牙冠根联合纵向折裂。后牙冠根纵向折裂往往同时损伤了牙体、牙髓、牙周组织,以往的处理方法是拔除患牙。随着口腔诊疗技术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要求保留患牙,并且使其发挥正常咀嚼功能。1993年10月至1999年我们试行对46例患者共47个冠根纵向折裂牙进行牙髓治疗、全冠修复,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收集了46例共47个冠根纵向折裂后牙,其中男性29例,30个牙;女性17例,17个牙。年龄22~68岁,其中35~50岁多…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153例后牙冠根纵折的临床表现及保守治疗效果进行总结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53例患者来自我院口腔科门诊.性别及年龄:男性82例,女性71例,年龄最小的20岁,最大为81岁,其中40~60岁患者为115例,占75.2%.折裂牙情况:153例中无充填体的活髓牙34例,做过牙体充填的119例(77.8%),其中银汞合金充填97例,占充填牙的81.5%,119例充填牙中行根管治疗63例(52.3%),干尸治疗37例(31.1%),活髓牙充填19例(16%). 相似文献
4.
后牙冠根联合纵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梦灵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1998,(1)
目的:探讨后牙冠根联合纵折的治疗和预后。方法:应用金属丝结扎固定,使挪动的牙折片恢复到原来的位置,然后行根管治疗及铸造全冠修复28例。结果:随访观察3年,28例中有12例(42.86%)咀嚼功能恢复良好。结论:经适当的治疗,后牙冠根联合纵折可有较好的咀嚼功能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基础治疗合并翻瓣手术治疗牙周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9例牙周病患者的93颗伴发牙周脓肿的牙齿进行龈上洁治、龈下刮治的基础治疗或基础治疗后合并进行牙周翻瓣术,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动态观察。结果:前牙6例14颗牙齿均成功,后牙43例79颗牙齿有2例病情复发,再次出现牙周脓肿。结论:基础治疗合并翻瓣手术治疗牙周脓肿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银汞充填术后牙冠根纵折最佳治疗方法与预防措施。方法对128例银汞充填术后牙冠根纵折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发病年龄与性别、好发牙位和诱发因素。结果银汞充填术后牙冠根纵折好发于30~59岁,男女比例为4∶3,以上颌第1磨牙比例最高。做保守治疗71例中,经2~4年随访的60例,成功54例。结论银汞充填术后牙冠根纵折经早期固定,冠根纵折是可以治愈的。避免非功能咬合、积极诊治隐裂牙及合理的牙髓病治疗等措施能有效预防牙冠根纵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保守治疗后牙冠根折裂31例报告雷萍黄东来(江西省赣州地区人民医院口腔科赣州341000临床上经常遇到后牙冠根折裂,按常规一般都主张拔除。但牙折作为继龋病、牙周病之后的三大牙齿疾病之一,保守治疗已逐渐受到重视。我院对31例患者31颗牙进行保留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115颗纵折型纵折磨牙保存治疗的疗效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峥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38(6):547-548
目的 观察、分析纵折型磨牙纵折病例的病因、治疗方法、适应证及预后。方法 将纵折型纵折磨牙复位、固定,给予牙体、牙髓、牙周及全冠修复治疗。结果 115颗纵折型纵折磨牙治疗成功107颗,失败8颗,总有效率为93.04%。结论 磨牙纵折与[牙合]创伤、外伤、牙齿硬组织发育缺陷、[牙合]面磨损不均、牙体缺损范围大以及死髓牙等因素有关;纵折型纵折磨牙是否可行保存治疗要根据适应证来选择;根据适应证确定可行保存治疗的纵折型纵折磨牙在完善的根管治疗或塑化治疗后行全冠修复,治疗效果满意。在牙体牙髓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各种辅助固位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牙体纵折在临床上比较多见,尤其是第一磨牙纵折的几率较大。以往,由于纵折波及龈下或髓室底多数需拔除。笔者自2002年开始尝试保存牙体纵折的治疗方法,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药大黄在牙周脓肿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牙周脓肿患者随机分成大黄提取液组、甲硝唑组、碘甘油组3组。常规洁治后,分别用相应的药物治疗,分别于第1周、第2周观察各组的牙周袋探诊深度(PD)、出血指数(BI)、牙齿松动度(MD)等临床指标以评定综合疗效。结果3组治疗均能改善症状。大黄提取液组与碘甘油组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采用大黄提取液局部治疗牙周脓肿是一种有效、简便的牙周炎辅助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刘欣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9,(5):504-506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脓肿穿刺联合切开引流术治疗糖尿病合并深部脓肿与单一方式治疗的疗效差别。方法:将 48 例经B超或CT检查确诊为深部脓肿的患者分为超声引导穿刺引流组(穿刺组)、手术切开引流组( 切开组)以及穿刺联合切开引流组(联合组),比较3组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脓肿愈合情况及复发情况等。结果:采用穿刺引流联合切开引流患者术后较另外两组患者术后脓腔愈合时间更短,术后1年复发率较穿刺组低,住院时间及切口长度较切开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深部脓肿,将脓肿穿刺引流后再行切开引流效果优于两种中任何一种单一治疗方法,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可用于更好的治疗深部脓肿。 相似文献
13.
报道布鲁菌病少见并发症肝脓肿、全血细胞减少各1例。其中1例患者的肝脏2个较大脓肿,最大径均>5.0 cm,未行穿刺引流,经抗布鲁菌病药物治疗后脓肿病灶完全消失;1例患者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血小板计数最低至14×109/L,经抗布鲁菌病药物治疗后外周血常规检查正常。提示认识布鲁菌病少见并发症,尽早识别、诊断及规范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Ⅰ期手术切除治疗阑尾周围脓肿9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阑尾周围脓肿行Ⅰ期手术切除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对98例阑尾周围脓肿病人行Ⅰ期手术切除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手术获得成功,切口感染率8.2%(8/98),无死亡病例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Ⅰ期手术治疗阑尾脓肿疗效安全可靠,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阑尾周围脓肿行Ⅰ期手术切除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对98例阑尾周围脓肿病人行I期手术切除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手术获得成功,切口感染率8.2%(8/98),无死亡病例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Ⅰ期手术治疗阑尾脓肿疗效安全可靠,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基础治疗联合牙周维护治疗慢性牙周炎2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基础治疗联合牙周维护对慢性牙周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49例患者中基础治疗后未接受维护治疗者21名(未维护治疗组),完成基础治疗后接受维护治疗者28名(维护治疗组)。记录并分析初诊和复诊时各项临床指标,包括缺失牙数、探诊牙周袋浓度深度(PD)、牙龈出血指数(BI)和牙周附着水平。结果维护治疗组缺失牙数少于未维护治疗组。两组患者复诊时BI、PD情况优于初诊时(P<0.05);维护治疗组BI、PD情况优于未维护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复诊时牙周附着水平优于初诊时(P<0.05)。结论基础治疗联合牙周维护治疗对慢性牙周炎的治疗作用优于单纯基础治疗。 相似文献
17.
35例肝脓肿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肝脓肿的临床影像学特征,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临床和细菌培养确诊的35例资料完整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肝脓肿的临床、实验室、影像学及诊治特征.结果 男24例,男女之比1∶0.46,平均55岁.94.3%有发热史,平均体温39.3℃.临床以腹痛为主占68.6%,其次肝区叩击痛51.4%、腹部压痛42.9%.WBC总数平均为12.445/mm3,WBC分类97.1%显示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增多,淋巴细胞降低.伴随病变以糖尿病最多见占31.4%,其次胆系疾病、消化系疾病和各种大型手术后.US 78.6%呈低回声囊性肿块,其中63.6%显示肿块后回声增强,77.3%囊壁不规则.CT 81.8%为CT值<20Hu低密度,多为圆形单发性,边缘模糊,87.5%可见环形强化,其中单或双环征占76.2%.MRI均为T1低信号、T2高信号,环形强化占88.2%,其中单或双环征占86.7%.94.3%治疗痊愈出院,2例死于恶性肿瘤复发.结论本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及肝区叩击痛,WBC升高且为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升高和淋巴细胞降低为主,常合并糖尿病、胆系和消化系疾病,US主要表现为囊性低回声及肿块后回声增强,CT和MRI以环形强化,单或双环征为特征,治疗以穿刺引流结合大剂量抗生素应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正畸治疗用于口腔错畸形所致牙周病的实际疗效,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72例口腔错畸形患者,其中成年组33人,青少年组39人,均同时合并牙周病,接受正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时间、患者满意度及托槽脱落情况。结果:本次研究中,成年组平均治疗时间(18±4.5)个月,青少年组平均治疗时间(15±4.2)个月,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年组托槽脱落率为12.12%(4/33),满意率为93.94%(31/33);青少年组托槽脱落率为15.38%(6/39),满意率为82.05%(32/39),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年人接受正畸治疗需要较长的治疗时间,但对于任何年龄阶段的口腔错畸形所致牙周病患者,口腔正畸治疗均能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应用PAR指数对比评价个性化舌侧矫治间接粘接与直接粘接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9~2012年煤炭总医院口腔科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正畸科(王府井部)门诊临床常见的成人错颌畸形患者共30例,将患者平均分成两组(A组和B组),每组各15例.A组采用个性化舌侧矫治间接粘接技术,B组采用个性化舌侧矫治直接粘接技术.采用PAR指数对两组患者矫治前后的牙齿排列、颊侧咬合关系、覆盖、覆颌及中线情况进行评分和比较.对比评价两种粘接方式治疗错颌畸形的疗效,并对比两种粘接方式的临床粘接时间.结果 治疗后A组PAR总分值为(2.80±0.35)分,B组PAR总分值为(2.93±0.43)分,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PAR分值及PAR总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加权PAR总分差为(26.20±7.85)分、加权PAR总分减小百分率为(87.99±8.55)%,B组加权PAR总分差为(26.13±7.93)分、加权PAR总分减小百分率为(87.26±9.53)%,两组加权总分差与加权总分减小百分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权总分差大于22,加权总分减小百分率均大于70%.A组临床粘接时间为(30.27±2.58) min,B组为(40.07±2.71)min,两组患者临床粘接时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个性化舌侧矫治间接粘接技术与直接粘接技术的临床矫治效果差异不大,均能达到令人满意的临床矫治结果.对于粘接时间而言,与直接粘接相比,采用间接粘接可以明显缩短临床操作时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