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3种隐孢子虫卵囊改良抗酸染色的形态特点。方法细胞图象分析系统观察改良抗酸染色后的牛隐孢子虫(C.bovis)、安氏隐孢子虫(C.andersoni)、隐孢子虫猪基因型Ⅱ(Cryptosporidium sp.pig genotypeⅡ)三种隐孢子虫卵囊的形态特点,测定卵囊长径和短径,计算卵囊指数。结果卵囊呈玫瑰红色,圆形或卵圆形,囊壁不着色,囊内子孢子的排列不规则且多形态,可见暗黑色颗粒状残留物。三种隐孢子虫卵囊中安氏隐孢子虫卵囊明显较其他两种卵囊大,但油镜下无法区分三种隐孢子虫卵囊形态。标本中常存在有大小不等、染色均匀、无内部结构的非特异性抗酸颗粒。结论改良抗酸染色法是较好的临床隐孢子虫卵囊检测方法,但需要与非特异性抗酸颗粒鉴别。  相似文献   

2.
隐孢子虫感染动物排卵囊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牛粪中隐孢子虫卵囊感染小鼠和豚鼠,人粪中虫体卵囊感染犬,3种动物隐孢子虫感染模型均获成功。感染后7-10d粪便中卵囊增至一高峰值,此后数量逐渐减少;小鼠4周后、犬6周后,豚鼠7周粪便中卵囊全部转阴。临床病例采用检验粪便中卵囊转阴指标来评价某药物疗效,尚须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用人体隐孢子虫卵囊人工感染几种动物,观察了其发病情况,排卵囊情况,并进行肠壁病理学观察。因排卵囊持续时间短,初步证明某些人体感染并不主要来源于这三种动物。该动物亦不适于做实验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
安氏隐孢子虫卵囊分离纯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获取纯净的安氏隐孢子虫卵囊外培养模型。方法研究改进分离纯化安氏隐孢子虫卵囊的方法,采用蒸馏水稀释Sheather’s蔗糖溶液配制不同密度的蔗糖溶液,比较不同稀释比的Sheather’s蔗糖溶液漂浮卵囊的效果,并首次比较了蒸馏水和PBS稀释的Sheather’s蔗糖溶液分离纯化卵囊的活性,将两种方法分离纯化的卵囊37℃水浴1h进行脱囊率比较。结果2:1蔗糖溶液(2体积Sheather’s蔗糖溶液与1体积的蒸馏水)分离奶牛粪样中卵囊效果最好。漂浮三次即可获得大量卵囊,回收率为83.70%,三次漂浮的卵囊总数较Sheather’s蔗糖溶液高57.53%。蔗糖溶液多梯度密度纯化法纯化后的卵囊杂质较少,回收率为47.52%。蒸馏水稀释的蔗糖溶液分离纯化卵囊脱囊率为87.87%,PBS稀释的蔗糖溶液分离纯化卵囊的脱囊率为84.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1蔗糖溶液适用于分离安氏隐孢子虫卵囊,且用蒸馏水代替PBS稀释Sheather’s蔗糖溶分离纯化隐孢子虫卵囊其活性不受影响。可用于体外培养研究。  相似文献   

5.
保存10余年的隐孢子虫卵囊粪渣涂片染色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孢子虫是机会致病原虫也是一种重要的腹泻病原 ,近些年逐渐引起人门的注意。隐孢子虫病的诊断目前主要是从粪便中查到卵囊来确诊。理想的制片对学生认识及掌握隐孢子虫的形态有很大的帮助 ,为解决目前教学中标本来源的困难 ,作者对 10年前科研所保存下来的粪渣进行了涂片及染色的研究。1 材料与方法1.1 阳性粪便的来源  1990年我室在山东邹县农村进行隐孢子虫感染调查时取得的阳性粪便 ,于室温下一直存放在青霉素小瓶内用10 %福尔马林固定。1.2 染色液的配制 (改良抗酸染色法 )第 1液 石炭酸复红染色液 :95 %酒精 2 0ml,石炭酸 8m…  相似文献   

6.
铜山县周棚村人群隐孢子虫感染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30份农村儿童成人粪便,采用改良抗酸染色法进行粪便涂片染色,发现隐孢子虫卵囊阳性者12例,感染率为5.22%,其中11例为儿童,平均年龄19.6个月。最大者则3岁,成人1例为女性,其子及侄女均为感染隐孢子虫。  相似文献   

7.
隐孢子虫病的病原学诊断及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为了验证接触动物、营养不良与隐孢子虫病感染有显著的统计学联系,探讨隐孢子虫病的病原学诊断方法。方法根据随机化的原则,在湖南省湘南地区用改良抗酸染色法检测隐孢子虫卵囊,以卵囊阳性为病例,卵囊阴性者为对照。将同一粪便标本一式二份,分别用碘染色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进行对比测试。结果接触动物者感染隐孢子虫的aoR=374,aOR=3.14。营养不良者感染隐孢子虫的aOR=4.66,aoR=4.35。碘染色法检出卵囊41例,阳性率1.9%,改良抗染色法检出卵囊41例,阳性率1.9%,符合率为100%。结论动物是人感染隐孢子虫的最重要传染源,接触动物是隐孢子虫感染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营养不良所致的继发性细胞免疫功能缺陷及胃肠道形态学的功能变化,是造成易感染隐孢子虫病的危险因素。碘染色法简便,可靠,是检测粪便中CSO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隐孢子虫为肠道寄生性原虫,可引起人兽共患病,隐孢子虫病暴发的主要途径是介水传播.水体中隐孢子虫的检测方法大致分为病原学检测、免疫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由于水环境中隐孢子虫的含量相对较低,并且经处理后含量更低,同时为了排除环境水样中的干扰,因此在检测之前一般都需要把卵囊从浓集后的浓缩物中分离与纯化出来.浓集方法主要包括微滤膜及滤筒过滤法、超滤法、连续流式离心法、膜溶解法及絮凝沉淀法;分离纯化技术主要有浮聚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及免疫磁珠分离法.本文即对水体中隐孢子虫卵囊的浓集以及分离纯化技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隐孢子虫病(Cryptosporidiosis)是由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引起的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近年来,隐孢子虫病的检出率逐年增高,已被列为世界最常见的6种腹泻病之一。犬隐孢子虫病世界各地均有报道,严重威胁着人类和动物的健康。本文对犬隐孢子虫病的病原分类、虫体形态和寄生部位、流行病学特点、诊断、防治等方面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为犬隐孢子虫病的有效防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潍坊地区动物稳孢子虫病的流行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潍坊地区动物稳孢子虫病的流行情况。方法:采集犊牛和其它家畜粪便标本,用金胺-酚染色法及改良抗酸复染法检查隐孢子虫卵囊。结果:犊牛的感染率为37.3%(194/520),4周龄内小牛的感染率为55.4%(102/184)。从患者和健康者家中采集的家畜粪便卵囊阳性率分别为18.03%(11/61)和3.23%(2/62),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潍坊地区奶牛有较高的感染率,病畜可能为本质的传染源,且夏秋季为感染的高峰期。  相似文献   

11.
数宁医学是现代医学和数字化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将数字医学技术成果应用于人体解剖学的教学中去,可以因人而异地制备个性化的数据库,并大大提高课堂的授课效率。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必将对传统解剖学教学于段和教学方法产生深刻的影响,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拓展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12.
根据钢球磨斑显微图像的特点,研究图像的预处理、分割和特征计算的处理过程,并开发出润滑剂抗磨性能测量的图像处理系统。采用最小误差法选取阈值进行分割,并结合形状因子分析法去除非磨斑目标,完成对分割后磨斑图像的识别。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计算机进行图像采集和自动处理,提高了测量的精度和自动化水平。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及病死率较高,且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对小肝癌(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HCC)的诊断,即HCC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于延长肝癌患者生存期具有重要意义。在肝癌的早期诊断中,影像学检查是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近年来随着各种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SHCC的检出率逐年提高。对众多患者而言,这将意味着可以得到早期恰当的治疗,避免不必要的外科手术,从而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现对国内外有关SHCC的相关影像学诊断进展及各自特点综述,在进行癌诊断时对影像学方法做出适当选择,从而提高小肝癌的检出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拼接图像的可靠性。方法:对照组:X线球管中心线对模型1标尺的中点标记进行垂直摄影,照射野包含标尺的两侧标记,摄影距离120cm,物一台距离3.5cm。实验组:选用倾斜角度摄影和平行移动摄影,分别进行两幅和三幅拼接图像的摄影,每次摄影照射野应包含对应标尺的标记,摄影距离120cm。物一台距离3.5cm;然后将相应图像裁剪拼接。评价拼接图像的标尺长度与单幅摄影时标尺影像长度与放大率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标尺影像长度为(39.557±0.382)cm,放大率为(1.130±0.001)。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标尺影像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359,P=0.056);采用Welch检验,模型影像放大率与标尺影像放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69.600,P=0.126)。结论:倾斜角度摄影和平行移动摄影的拼接图像与单幅摄影图像的放大率基本一致。倾斜角度摄影比平行移动摄影更能显示X线解剖结构的一致性。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人工拼接图像能真实、客观显示人体影像信息,操作方便、可靠,为临床提供准确影像资料。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应用数字图象处理技术研究丁酸对人肺巨细胞癌PLA-801D细胞株胞核超微结构的影响。癌细胞在含2 mmol丁酸的条件下培养4天后,同对照组相比,胞核的周长无明显变化,但胞核面积比对照组者约大1.4倍,说明丁酸处理后癌细胞核外形趋向规则。实验组胞核的光密度比对照组者明显降低(后者比前者大2.7倍),表明丁酸作用后胞核中的染色质颗粒减少。结果提示丁酸可能具有促使恶性细胞胞核的某些恶性表型逆转化的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