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帕米膦酸二钠致高热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男,67岁。以“发作性胸痛1月余加重3h”为主诉入院。入院查体:T36.7℃,P75次/min,R20次/rain。BP198/120mmHg(1mmHg=0.133kPa)。咽部无充血,周身浅表淋巴节无肿大,两肺呼吸音粗,可闻及中小水泡音,心、腹检查未见异常;左上肢活动受限,右臀部上方可见一小疖肿,左下肢脚趾面可见一长约0.5cm的瘢痕。诊断为右侧周围型肺癌;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药代动力学角度探讨帕米膦酸二钠引起不全性肠梗阻的机制。方法回顾分析因帕米膦酸二钠引起不全性肠梗阻1例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本例因诊断为肺腺癌骨转移行化疗,其间2次予帕米膦酸二钠(6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缓慢静脉滴注后均出现全腹部胀痛、恶心、呕吐。查体:腹部膨隆,叩诊鼓音,肠鸣音稍弱,摄X线腹平片及CT检查均提示中腹部小肠肠腔轻度扩张积气,内可见短气-液平,近端可见少量液体潴留。查血电解质正常。按不全性肠梗阻予禁食、插鼻胃管行胃肠减压、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抗感染、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补液等治疗,症状缓解,其间未应用其他药物。结论帕米膦酸二钠所致不全性肠梗阻少见,临床应针对患者个体化地制订给药方案,以减轻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帕米膦酸二钠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所致疼痛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7月收治的恶性肿瘤骨转移所致疼痛7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40例与参照组39例。参照组使用帕米膦酸二钠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疼痛缓解情况、生存质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ALP指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疼痛缓解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生存质量稳定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ALP水平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帕米膦酸二钠与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用于恶性肿瘤骨转移中效果理想,可减轻患者疼痛,减少不良反应,提升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帕米膦酸二钠治疗儿童McCune-Albright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2例McCune-Albright综合征患儿均行血清生化、性激素、甲状腺功能水平检测,并行性腺超声、骨扫描等检查明确诊断,均给予帕米膦酸二钠静脉滴注,1 mg/(kg·d),连续3 d为1个疗程,每4个月治疗1次,共治疗2 a。结果 2例治疗2 a后骨痛缓解;病例1血磷由1.1 mmol/L升至1.68 mmol/L,碱性磷酸酶由408 u/L降至339 u/L;病例2血磷由0.92 mmol/L升至1.56 mmol/L,碱性磷酸酶由705 u/L降至567 u/L,治疗期间无骨折发生;病例2应用兰瑞肽改善生长激素过度分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由531μg/L(+2 SD)降至225μg/L(+0.6 SD);2例治疗后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阴道出血停止,子宫明显缩小,卵巢囊肿消失,乳腺未再增大。结论帕米膦酸二钠可有效改善McCune-Albright综合征患儿多发性骨纤维发育不良,升高血磷水平,减少骨折发生。  相似文献   

5.
总结186例成骨不全患儿采取注射用帕米膦酸二钠治疗的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做好静脉通路的护理,重点在于对患儿在用药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护理,并做好家属的心理指导。  相似文献   

6.
注射用帕米膦酸二钠(阿可达)用于治疗肿瘤引起的高钙血症、乳腺癌溶骨性骨转移和多发性骨髓瘤骨质溶解.参麦注射液主要作用为益气固脱,养阴生津,生脉,用于治疗气阴两虚型之休克、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慢性肺心病、粒细胞减少症.2011年2月笔者在巡回输液过程中发现,上述2种药物序贯输注存在配伍禁忌,随即采用不同药物浓度对比实验法得到证实,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5岁;因“发热2天,最高40.5℃”于2020年8月6日入住我院急诊科。既往高血压、糖尿病病史;2012年被诊为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治疗为美多芭3/4片/早、3/4片/晚、1/4片/晚,司来吉兰片5 mg/早,普拉克索0.25g 3次/日,规律用药,症状控制尚好。入院查体:嗜睡,精神差,记忆力减退;入院时体温39.5℃,脉搏110次/min,血压180/77 mm Hg,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帕米膦酸二钠对糖皮质激素相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于某院接受治疗的94例糖皮质激素相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两组均给予骨化三醇联合钙尔奇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帕米膦酸二钠治疗,比较两组血磷、血钙、碱性磷酸酶(AKP)、甲状旁腺激素(PTH)、股骨近端骨密度、腰椎骨密度及服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1年后血磷、血钙值高于对照组,AKP、PTH水平低于对照组,股骨近端骨密度、腰椎骨密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3%)与对照组(10.64%)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米膦酸二钠可改善糖皮质激素相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生化指标,增加股骨近端骨密度与腰椎骨密度,且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系统评价唑来膦酸和帕米膦酸二钠治疗实体瘤骨转移疼痛疗效的差异。方法通过PubMed和CNKI数据库检索所有符合检索条件的文献,末次检索日期2010年9月15日,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一步筛选。采用Meta分析方法比较唑来膦酸和帕米磷酸二钠用药后第7天或第14天治疗骨转移疼痛的疗效。两组用药方案:唑来膦酸组,4mg/次;帕米膦酸二钠组,60mg/次或90mg/次。疗效评价标准采用WHO癌痛分级及疗效评价标准。结果 29篇文献纳入Meta分析,唑来膦酸组和帕米膦酸二钠组病例数分别为1099例和1092例。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疼痛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帕米膦酸二钠,RR=0.93(95%CI:0.88~0.98),P=0.005,显效率也显著高于帕米膦酸二钠,RR=0.82(95%CI:0.69~0.97),P=0.02。结论唑来膦酸较帕米膦酸二钠治疗肿瘤骨转移疼痛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帕米膦酸二钠(博宁)联合同期化疗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疗效。方法将79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试验组静脉滴注帕米膦酸二钠90 mg联合同期化疗,对照组单纯行同期化疗。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止痛有效率、生活质量提高率和骨质修复有效率分别为90.0%,87.5%,75.50%和74.4%,64.1%,43.5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米膦酸二钠联合同期化疗对乳腺癌骨转移患者在止痛、生活质量改善和骨质修复方面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1.
<正>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P)是机体在衰老过程中因发生退行性形变而导致的雌激素缺乏、骨量减少及骨组织结构变化,进而引发的骨脆性增强、骨折多发、骨骼变形等一系列骨质并发症[1]。临床主要表现为腰背疼痛、身高缩短、驼背、脊椎压缩性骨折和桡骨远端骨折。绝经后妇女为该病的高危人群。帕米膦酸二钠属第2代二膦酸钠盐类药物,具有提高骨密度,抑制破骨细胞活性的作用,能够有效降低机体骨转换生物标记物水平,从  相似文献   

12.
疼痛是肿瘤患者常见、多发症状 ,而癌性骨痛是肿瘤疼痛的首位。由于疼痛始终困扰和折磨着患者 ,使其生活质量下降 ,因此 ,癌性骨痛的患者进行止痛治疗和护理及其重要。我科自 2 0 0 0年 2月~2 0 0 2年 4月收治肿瘤并骨转移患者 4 2例 ,均伴有中重度疼痛 ,采用帕米膦酸二钠治疗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4 2例患者均伴有骨转移。乳腺癌 18例 ,肺癌 16例 ,直肠癌 1例 ,鼻咽癌 3例 ,前列腺癌 2例 ,胰腺癌 2例 ;女 2 2例 ,男 2 0例 ;年龄 4 2岁~ 76岁 ,平均 5 5岁 ;单发性骨转移 9例 ,多发性骨转移 33例 ;…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伴骨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在接受帕米膦酸二钠和唑来膦酸治疗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7年6月-2008年12月,74例伴骨转移的NSCLC,患者接受了双膦酸盐治疗,其中50例接受帕米膦酸二钠治疗,24例接受唑来膦酸治疗.帕米膦酸二钠90...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第2代二膦酸盐药物——帕米膦酸二钠是否能够抑制骨巨细胞瘤细胞生长以及诱导其凋亡。方法:实验于2004-03/2005-11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完成。①标本来源:10例骨巨细胞瘤新鲜手术标本来源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和北京积水潭医院骨肿瘤科,均经病理切片确诊。②取肿瘤组织,体外培养原代骨巨细胞瘤细胞。肿瘤细胞贴壁后,分别于培养皿、培养瓶和96孔板内加入帕米膦酸二钠作为用药组,使其终浓度为5,25,50,100,200μmol/L,以磷酸盐缓冲液作为空白对照组,观察骨巨细胞瘤的生长是否受到抑制。③TUNEL法检测骨巨细胞瘤细胞凋亡,以细胞核内出现蓝紫色颗粒为凋亡阳性表现。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骨巨细胞瘤细胞凋亡率,同时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蛋白活性的表达情况。结果:①骨巨细胞瘤细胞的培养情况:空白对照组细胞形态正常,胞膜完整;帕米膦酸二钠各浓度组细胞发生皱缩,细胞伪足减少,轮廓不清晰,胞膜不完整,甚至细胞形态消失,发生崩解。②骨巨细胞瘤细胞生长抑制情况:帕米膦酸二钠可抑制骨巨细胞瘤细胞的生长,并且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和药物浓度的增加,这种抑制作用增强。③骨巨细胞瘤细胞凋亡TUNEL染色结果:帕米膦酸二钠各浓度组光镜下可见蓝紫色颗粒,空白对照组未见有阳性染色。④流式细胞仪检测骨巨细胞瘤细胞凋亡率结果:帕米膦酸二钠5,50,200μmol/L浓度组作用48h后,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20.48±6.02)%,(42.39±12.41)%,(54.67±15.38)%,(10.13±3.45)%,P<0.05]。⑤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活性检测结果:帕米膦酸二钠5,50,200μmol/L浓度组作用48h后骨巨细胞瘤细胞内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蛋白活性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14.93±5.04)%,(25.13±7.60)%,(26.07±7.49)%,(2.73±0.81)%,P<0.05]。结论:帕米膦酸二钠可以抑制骨巨细胞瘤细胞生长,诱导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蛋白表达,从而导致骨巨细胞瘤细胞发生凋亡,帕米膦酸二钠对骨巨细胞瘤的作用表现为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提示应用帕米膦酸二钠治疗和预防骨巨细胞瘤复发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吴莹光  马庆军  党耕町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2):119-121,i0004
目的:观察第2代二膦酸盐药物——帕米膦酸二钠是否能够抑制骨巨细胞瘤细胞生长以及诱导其凋亡。 方法:实验于2004—03/2005-11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完成。①标本来源:10例骨巨细胞瘤新鲜手术标本来源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和北京积水潭医院骨肿瘤科,均经病理切片确诊。②取肿瘤组织,体外培养原代骨巨细胞瘤细胞。肿瘤细胞贴壁后,分别于培养皿、培养瓶和96孔板内加入帕米膦酸二钠作为用药组,使其终浓度为5,25,50,100,200μmol/L.以磷酸盐缓冲液作为空白对照组,观察骨巨细胞瘤的生长是否受到抑制。③UNEL法检测骨巨细胞瘤细胞凋亡,以细胞核内出现蓝紫色颗粒为凋亡阳性表现。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骨巨细胞瘤细胞凋亡率,同时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蛋白活性的表达情况。 结果:①骨巨细胞瘤细胞的培养情况:空白对照组细胞形态正常,胞膜完整;帕米膦酸二钠各浓度组细胞发生皱缩,细胞伪足减少,轮廓不清晰,胞膜不完整,甚至细胞形态消失,发生崩解。②骨巨细胞瘤细胞生长抑制情况:帕米膦酸二钠可抑制骨巨细胞瘤细胞的生长,并且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和药物浓度的增加,这种抑制作用增强。③骨巨细胞瘤细胞凋亡TUNEL染色结果:帕米膦酸二钠各浓度组光镜下可见蓝紫色颗粒,空白对照组未见有阳性染色。④流式细胞仪检测骨巨细胞瘤细胞凋亡率结果:帕米膦酸二钠5,50,200μmol/L浓度组作用48h后,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20.48&;#177;6.02)%,(42.39&;#177;12.41)%,(54.67&;#177;15.38)%,(10.13&;#177;3,45)%,P〈0.05]。⑤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活性检测结果:帕米膦酸二钠5,50,200μmol/L浓度组作用48h后骨巨细胞瘤细胞内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蛋白活性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14.93&;#177;5.04)%,(25.13&;#177;7.60)%,(26.07&;#177;7.49)%,(2.73&;#177;0.81)%,P〈0.05]。 结论:帕米膦酸二钠可以抑制骨巨细胞瘤细胞生长,诱导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蛋白表达,从而导致骨巨细胞瘤细胞发生凋亡,帕米膦酸二钠对骨巨细胞瘤的作用表现为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提示应用帕米膦酸二钠治疗和预防骨巨细胞瘤复发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药物性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诊断流程及机制,为临床诊治头孢孟多酯钠所致溶血性贫血提供依据。方法分析患者的溶血检测指标,对患者血样进行红细胞直接抗球蛋白试验、血清游离抗体鉴定、红细胞放散液抗体鉴定、免疫复合物法检测患者血清内的药物抗体试验。结果患者用药后24 h,Hb由111 g/L下降至50 g/L,LDH由133 U/L上升至802 U/L,AST由18 U/L上升至100 U/L,TBIL由7.6μmol/L上升至27.7μmol/L,DBIL由2.3μmol/L上升至10.8μmol/L;实验室检查患者红细胞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分型为IgG+C3d型,血清中检出抗原抗体复合物,红细胞放散液抗体鉴定阴性,免疫复合物法检测出患者血清中存在药物性抗体。结论头孢孟多酯钠可导致药物溶血性不良反应,血清学检测结果是药物性溶血性贫血的重要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7.
肾嗜酸细胞瘤是一种临床少见病例,目前国内外多为个案报道。本文报道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近期收治的1例肾嗜酸细胞瘤误诊为肾透明癌而行肾根治性切除术病例。患者早期表现为间断腰腹部疼痛不适,伴尿频尿急,无其他临床阳性体征及症状表现。影像学表现为左肾中极椭球型不均匀低密度影,呈不均匀强化,术前诊断为肾癌,行肾根治性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肾嗜酸细胞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帕米膦酸二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单纯应用帕米膦酸二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3周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骨痛缓解率、功能状态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3周期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骨痛客观缓解率分别为60.0%(18/30)和30.0%(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5.455,P=0.020);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0.0%(12/30)和46.6%(14/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Х^2=0.271,P=0.602)。治疗组治疗后功能状态评分较治疗前改善[(2.30±0.70)、(1.80±0.8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000,P=0.042),对照组治疗前后功能状态评分变化不明显。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帕米膦酸二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有明显协同作用,能提高近期疗效,明显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林丽  杨树升 《临床荟萃》2009,24(4):343-344
剥脱性皮炎又称红皮病,是一种全身皮肤发生弥漫性潮红、水肿、浸润伴脱屑的皮肤病。主要致病因素大致可归纳为4类:药物过敏、继发于其他皮肤病、继发于恶性肿瘤及原因不明。药物过敏引起的剥脱性皮炎是药疹中最严重的一种,该病急性期发病急骤,严重损伤皮肤及黏膜,创面似Ⅱ度烧伤,往往并发感染,继而损伤肝、肾及肺等脏器,严重者可出现休克,危及生命,病死率较高。在此我们报道曾收治的1例,并结合文献加以复习。  相似文献   

20.
背景:肿瘤骨转移是癌性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第三代双磷酸盐的唑来磷酸与第二代的帕米膦酸二钠对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的疼痛有着给药时间短、给药剂量小、作用时间长的临床特点.目的:评价唑来膦酸和帕米膦酸二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的骨痛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和安全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数据库,手工检索所有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纳入唑来膦酸与帕米磷酸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的骨痛的随机对照试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进行资料提取后,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共10个随机对照试验2 731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3个随机对照研究来自美国,另7个来自中国;且10篇RCT 存在偏倚的可能性均为中等程度.唑来膦酸组与帕米膦酸二钠组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在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和总的有效率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RR=1.59,95% CI:0.91~2.80;RR=0.95,95% CI:0.81~1.12;RR=1.04,95% CI:0.97~1.12).在不良反应方面也无显著性意义,除了头痛外,其RR值和95% CI为(RR=0.82,95% CI: 0.70~0.96).综上,唑来膦酸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帕米膦酸二钠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