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人群感染率高达60.0%,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亦高达10.0%~15.0%.而在每年新发现患者中,35.0%-40.0%是由围生期母婴垂直传播造成的,其中85.0%~90.0%转为慢性病毒携带者。它不仅造成人群中众多的HBsAg携带者,而且是引起成人慢性肝炎、肝硬化以及肝癌的重要因素。因此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母婴垂直传播是控制乙型肝炎广泛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人群感染率高达60.0%,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亦高达10.0%~15.0%[1].而在每年新发现患者中,35.0%~40.0%是由围生期母婴垂直传播造成的,其中85.0%~90.0%转为慢性病毒携带者.它不仅造成人群中众多的HBsAg携带者,而且是引起成人慢性肝炎、肝硬化以及肝癌的重要因素.因此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母婴垂直传播是控制乙型肝炎广泛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的研究张彩Stokes等[1]早在1951年就报告血清性肝炎病毒可以由母亲传给胎儿,后来人们运用免疫病理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在HBsAg阳性母亲的流产胎儿肝细胞中发现有HBsAg、HBcAg和HBV—DNA的存在状态而得到确切的证实[... 相似文献
5.
母婴传播是乙型肝炎病毒的一个重要传播途径,多数报告指出其传播方式主要是在分娩过程中经产道污染所致。关于宫内传播问题目前未获一致意见。为此我们选择母亲HBsAg阳性引产的死胎肝组织及胎心血应用固相放射免疫测定(SPRIA)、VB染色、免疫电子显微镜(IEM)技术进行了胎儿体内HBsAg的检测,对其宫内传播问题进行了试验性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中母婴传播占50%以上,围生期HBV感染者90%以上会发展为慢性携带者,且有较高肝硬化和(或)肝癌的发生风险.宫内感染是乙型肝炎疫苗+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失败致HBV母婴传播的主要原因.HBV宫内感染途径有生殖细胞感染、经胎盘屏障渗漏、经胎盘细胞...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慢性感染是引起我国人群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首要危险因素,是我国现阶段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由于2002年我国大陆地区普种乙肝疫苗降低了HBV免疫儿童中的横向传播,而对垂直传播的作用有限,故垂直传播已经成为HBV慢性感染的最主要因素。在未进行任何药物治疗的情况下,孕妇外周血乙肝病毒e抗原(HBeAg)阳性、高病毒载量(≥ 106拷贝/mL)是发生HBV宫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宫内HBV感染较儿童期感染和成年HBV人群更易发生慢性HBV感染。为了减少HBV的垂直传播,需要对外周血HBeAg阳性、高HBV DNA水平的年轻孕妇在孕28周后进行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对于HBeAg阳性母亲所生的新生儿,除接种乙肝疫苗外,应联合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治疗。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将鸭群分为雌雄鸭 DHBV DNA 均阳性和雌鸭阴性、雄鸭阳性两组,观察其子代鸭DHBV 感染情况。结果表明,前组子代鸭血清 DHBV DNA 阳性率(46.7%)显著高于后组(8.5%),提示 DHBV 可经卵细胞及精子细胞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上海市宝山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垂直传播的现状,为优生优育的卫生宣教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9月—2011年6月在本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632例产妇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或/和乙肝核心抗原(HBeAg)阳性的孕妇及其所产新生儿的脐带血进行HBV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HBV阳性孕妇共236例,占孕妇数的37.34%,其中HBsAg阳性者93例,占39.41%。在对应的236例新生儿脐带血中,HBV阳性56例,阳性率为23.73%,其中男婴30例,占男婴总数的22.90%,女婴26例,占女婴总数的24.76%。新生儿HBsAg阳性8例,占新生儿总数的3.38%。143例剖宫产新生儿的脐带血HBV阳性32例,阳性率为22.38%,93例阴道分娩新生儿的脐带血HBV阳性24例,阳性率为25.80%。[结论]胎盘可以阻止部分HBV进入胎儿体内。新生儿HBV阳性率与分娩方式及新生儿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10.
<正>在全世界范围内,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是引起肝脏疾病的一个主要原因,超过3.5亿人处于持续性HBV感染中,它是导致慢性肝炎发展成为肝硬化、肝细胞肝癌的危险因素〔1〕。HBV感染后形成慢性携带者的几率与受感染时的年龄有关。 相似文献
11.
12.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及其危险因素王复生1徐德忠2李灼亮1乙型肝炎高效价免疫球蛋白和疫苗难以阻断HBV的宫内传播。本文试图以流行病学方法揭示宫内传播的危险因素。对象:1993年3月~1994年5月,选择陕西省两所省级医院分娩的、在妊娠中期检测HBsAg...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95名慢性HBsAg携带母亲的婴儿发生HBV宫内感染与围产期传播的情况。分娩时收集所有新生儿24小时内的静脉血及部分婴儿3月与7月龄静脉血,分别检测HBsAg、抗-HBs、抗-HBc IgM和HBV-DNA。HBsAg和抗-HBs用SPRIA检测,抗-HBc IgM用ELISA法检测,HBV-DNA用斑点杂交法检测。
结果95名新生儿中仅2名系HBV宫内感染(2.1%),其中一名新生儿血HBsAg阳性,3月龄仍持续阳性;另一名为新生儿HBV-DNA阳性、7月龄HBsAg和HBeAg均阳转。95份新生儿血无一份抗-HBc IgM阳性。15名HBsAg携带母亲所生的婴儿中,其母亲HBeAg阳性的5名婴儿均在3月龄时HBsAg阳转;2名HBeAg和抗-HBe均阴性母亲的婴儿有一名获得了HBV感染;8名抗-HBe阳性母亲的婴儿仅2名HBV-DNA阳性母亲的婴儿感染了HBV。此结果表明抗-HBe和HBV-DNA同时阳性母亲的婴儿同样可以感染HBV,而抗-HBe阳性HBV-DNA阴性母亲的婴儿不会发生围产期感染。 相似文献
结果95名新生儿中仅2名系HBV宫内感染(2.1%),其中一名新生儿血HBsAg阳性,3月龄仍持续阳性;另一名为新生儿HBV-DNA阳性、7月龄HBsAg和HBeAg均阳转。95份新生儿血无一份抗-HBc IgM阳性。15名HBsAg携带母亲所生的婴儿中,其母亲HBeAg阳性的5名婴儿均在3月龄时HBsAg阳转;2名HBeAg和抗-HBe均阴性母亲的婴儿有一名获得了HBV感染;8名抗-HBe阳性母亲的婴儿仅2名HBV-DNA阳性母亲的婴儿感染了HBV。此结果表明抗-HBe和HBV-DNA同时阳性母亲的婴儿同样可以感染HBV,而抗-HBe阳性HBV-DNA阴性母亲的婴儿不会发生围产期感染。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病毒父婴垂直传播及预防免疫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父婴垂直传播(P-FT)的关系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02年3月~2005年6月因婚检筛查丈夫血清HBV-DNA阳性,妻子无HBV感染的病例。以乙肝疫苗(HBVac)免疫至抗-HBs抗体阳性后再妊娠的17例夫妇作为研究组,自孕28周起每4周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HB IG)200 U至产前。另筛选入院时孕妇无HBV感染(乙肝两对半各指标均阴性),而丈夫血清HBV-DNA(+)的21例夫妇作为对照组。两组新生儿均于出生后24 h内采血检测血清HBV-DNA及抗-HBs抗体,观察两组新生儿HBV感染率及抗-HBs抗体阳性率。结果:研究组新生儿HBV感染率为17.65%(3/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7.62%(10/2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研究组抗-HBs抗体阳性率为52.94%(9/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0/2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HBV存在父婴垂直传播而引起宫内感染,孕前肌注乙肝疫苗,孕晚期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可有效预防HBV的父婴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15.
母婴垂直传播乙型肝炎病毒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婴儿通过母婴垂直传播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状况和婴儿产生抗体HBsAb的状况。方法:用ELISA法检测了2 218例婴儿血清HBV,其母亲均为HBV携带者,并与产妇为HBV携带者,其婴儿脐血HBV结果比较分析。结果:在2 218例中,共有38例婴儿感染了HBV,感染率为1.7%;血清检测有抗体HBsAb 1 683例,占75.9%。母婴垂直传播HBV感染率,静脉血结果明显低于脐血结果(P<0.01);抗体HBsAb产生情况,静脉血结果明显高于脐血结果(P<0.01)。结论:判断母婴垂直传播HBV感染率,由于脐血易受母血污染,静脉血反映的结果可能更接近实际情况;由于出生时都接种乙肝疫苗,大多数婴儿都产生了抗体HBsAb。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世界性传染病,流行病学已证实人群中HbsAg携带者中的50%来自于母婴传播.近年来,关于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预防获得了重大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危险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ELISA法对159例孕产妇及新生儿血分别检测HBsAg,HbeAg进行HBV宫内传播率的分析及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新生儿出生时HBsAg阳性者16例,HBV宫内传播率994%(16/159),HBsAg、HBeAg双阳性母亲宫内传播率1739%(16/69)。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将母血HBeAg阳性、性别、产后出血、产程及羊水污染选入模型(剔除P值为010),OR值(OR95%可信区间)分别为843(204—3476)、486(133—1738)、143(103—196)、112(100—125)及014(002—105)。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经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引起宫内传播的可能性。方法采用双重原位杂交(DISH)技术检测54名谷胱甘肽-S-转移酶M1基因(GSTM1)缺失型的新生儿(其母该基因为表达型)PBMC涂片中GSTM1和乙型肝炎病毒DNA。结果54名新生儿PBMC涂片中检出孕妇GSTM1信号34人,占62.96%;检出乙型肝炎病毒信号18人,占33.33%,检出2者双阳性信号15人,占27.78%。且母-胎PBMC转运与新生儿PBMC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统计学关联(χ^2=9.96,P=0.002)。结论孕期孕妇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PBMC可通过细胞转运途径导致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泰安市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母亲分娩的新生儿发生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跨胎盘传播的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567例HBsAg阳性母亲及其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母亲一般信息及抗病毒治疗等资料,检测母亲及新生儿HBV标志物、HBV DNA等指标。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 泰安市HBsAg阳性母亲所分娩的新生儿HBV宫内传播的发生率为11.46%。单因素分析显示母亲年龄、孕晚期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干预、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HBV DNA浓度和HBV基因型与新生儿宫内传播的发生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HBeAg(OR=3.350,95%CI=1.889~6.964)和HBV DNA浓度(OR=2.096,95%CI=1.585~5.508)是HBV宫内传播的影响因素。以阴性为对照,母亲HBV DNA低载量组调整OR值为1.211(95%CI:1.110~1.565),高载量组调整OR值为1.948(95%CI:1.345~2.784),母亲HBV DNA浓度与宫内传播之间存在线性趋势(χ2=6.920,P=0.009)。结论 HBsAg阳性母亲伴HBeAg阳性和高HBV DNA浓度是造成泰安市HBV宫内跨胎盘传播的主要危险因素,且HBV DNA浓度越高,发生宫内传播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突变与宫内传播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从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血清中扩增得到包括HBV前C/C区和前S/S区基因的2.5kb基因片断或前S/S区1.2kb基因片断,克隆、测序,分析测序结果,比较母婴HBV基因序列的差异。结果4对发生宫内感染的母婴HBV序列共得到43株,都属于HBVC基因亚型、adr血清亚型。HBV前S/S区序列中,新生儿序列的差异性低于母体(P〈0.05)。4对母婴问序列的平均相似率分别为99.47%、99.39%、99.37%和99.46%;母婴序列具有高度一致性;每对母婴序列间的进化距离都比较小,核苷酸差异率分别为0.4、0.8、1.2和0.3。母婴序列间均存在1个或数个核苷酸位点的差异,母体内的优势株和新生儿体内的优势株不完全相同。结论母体内的优势株或弱势株都可以通过宫内传播感染新生儿,可能与其基因突变有密切关系。提示HBV的宫内传播存在基因选择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