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射贝止咳口服液的制备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咳嗽是临床常见的症状 ,有外感咳嗽 ,内伤咳嗽 ,许多疾病均可引起咳嗽 ,但用抗生素及止咳药物治疗 ,效果不太理想。我们自拟射贝止嗽口服液 ,自 1996年应用于临床 ,治疗各种急慢性咳嗽 ,咽喉部位疾患引起的咳嗽、急慢性气管炎、肺炎早期、过敏性咳嗽 ,尤其是小儿咳嗽 ,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1 处方及工艺1.1 处方 :射干、桔梗、葶苈子、苏子、枇杷叶、黄芩、川贝、细辛、茯苓等。共制成口服液 10 0 0 m l。1.2 工艺 :取处方规定的中药 ,将葶苈子用纱布包裹后与余药一起 ,加水煎煮两次。第 1次 2 h,第 2次 1.5 h。滤过 ,合并两次滤液 ,浓…  相似文献   

2.
外感高热是常见内科急症之一 ,我院 1 993年以来 ,采用临床经验处方制备纯中药制剂退热口服液 ,治疗外感高热 1 5 0例 ,获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1 处方与制备1 .1 处方 金银花、连翘、黄芩、柴胡各 1 0 0 g ,板兰根、鱼腥草、败酱草、木蝴蝶、炙麻黄各 1 5 0 g ,生石膏 3 0 0 g ,大黄3 0 g,羌活 60g,共制 1 0 0 0ml。1 .2 制备方法 取金银花、羌活、柴胡、鱼腥草、败酱草置挥发油提取器中 ,浸泡 1h ,水蒸汽蒸馏提取挥发油 ,备用。余药加水浸泡 2h ,与蒸馏后的药渣共同煎煮 ,第 1次煎煮1 .5h ,第 2次煎煮 1h ,合并 2次滤…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响应面法(RSM)优化咳露口服液的提取工艺。方法:以处方中君药黄芩的主要成分黄芩苷为优化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料液比为自变量,以水为提取溶剂,黄芩苷含量为响应值,应用中心组合试验设计方法,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黄芩苷含量的影响,建立二次多项回归方程预测数学模型。结果: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料液比3个因素对黄芩苷含量均有显著影响。确定咳露口服液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提取时间70 min,提取次数2次,料液比1∶13,在此条件下,口服液中黄芩苷的含量为0.96 mg/m L。结论:响应面法可用于咳露口服液提取工艺的优化,该方法快速、简单、稳定,对口服液提取工艺优化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李群力  黄金龙  施存元 《中药材》2007,30(4):481-482
目的:研究双黄连滴丸制备时金银花、黄芩、连翘的提取工艺。方法:以口服液、颗粒剂的提取工艺为基础,进行对照研究,优选得到滴丸的提取工艺。结果:粗黄芩经过精制和脱色,黄芩甙含量大大提高;金银花和连翘醇沉二次后,纯度提高。结论:本提取工艺切实可行,滴丸顺利、圆整度好。  相似文献   

5.
小儿支气管炎为上呼吸道感染 ,多因风寒或风热患病。由于小儿自身的抵抗力较低 ,病毒和有害菌等病原体感染 ,而表现为内生痰浊 ,肺失宣降 ,主要表现为咳嗽、痰稠等。小儿支气管炎为小儿常见病 ,西医用抗生素治疗 ,但这些药物很多具有过敏性、耐药性 ,给药途径有的也不方便。为此笔者根据现代中药药理学及临床经验 ,研制了小儿解毒退热灵口服液用于治疗小儿支气管炎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1 小儿解毒退热灵口服液的制备1.1 处方组成 :黄芩 12 0 g、金银花 12 0 g、连翘 12 0 g、大青叶 12 0 g、鱼腥草 2 4 0 g、柴胡 10 0 g、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叶海教授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19年5月,叶海教授为首次到宁波市中医院门诊就诊的211例KOA患者开具的211首中药处方。所有患者后期均获得定期复诊,且疗效肯定。将中药处方信息录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制的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由2人负责数据审核,确保数据准确。使用软件进行频次统计分析,并基于关联规则和熵聚类进行组方规律分析,最终预测新的处方。结果:叶海教授开具的211首治疗KOA的处方中,使用频次居前6位的中药分别为防风(205次)、炒谷芽(205次)、延胡索(202次)、茯苓(200次)、制川乌(167次)、桑寄生(167次),使用频次居前3位的药物组合为防风-炒谷芽(200次)、延胡索-防风(197次)、延胡索-炒谷芽(197次)。挖掘出22个核心药物组合,分别为仙茅-姜半夏-怀牛膝、鸡内金-荆芥-炒白术、鸡内金-炒白芍-炒白术、芡实-炒白芍-肉苁蓉、芡实-炒白芍-炒白术、黄芩-蝉蜕-党参、龙骨-浮小麦-牡蛎、桑寄生-苍术-重楼、甘草-桂枝-酸枣仁、荆芥-姜半夏-细辛、酸枣仁-首乌藤-钩藤、太子参-党参-巴戟天、炒白芍-肉苁蓉-薏苡仁、炒白芍-肉苁蓉-火麻仁、怀牛膝-薏苡仁-通草、柴胡-熟地黄-陈皮、黄芩-甘草-桂枝、灯心草-甘草-酸枣仁-首乌藤、黄芩-甘草-桂枝-党参、黄芩-桂枝-太子参-党参、荆芥-柴胡-细辛-熟地黄、荆芥-细辛-熟地黄-炒白术。预测出6个新处方,处方1药物组成包括仙茅、姜半夏、怀牛膝、薏苡仁、通草,处方2药物组成包括鸡内金、荆芥、炒白术、炒白芍,处方3药物组成包括芡实、炒白芍、肉苁蓉、炒白术,处方4药物组成包括甘草、桂枝、酸枣仁、黄芩,处方5药物组成包括黄芩、甘草、桂枝、党参、太子参,处方6药物组成包括荆芥、柴胡、细辛、熟地黄、炒白术。结论:叶海教授治疗KOA用药注重个体化差异和顾护中焦,常以健脾益肾、益气养血、祛风散寒、行气化湿、疏肝和胃、豁痰化瘀立法。  相似文献   

7.
九味羌活(汤)口服液的制备与疗效观察宋国英阎艳丽李春花金耀荣郭变如李金科张玉兰(河北中医学院石家庄050091)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具有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之效,系四时外感常用名方。为临床使用方便,我们据处方药物的有效成分,进行科学制备,制成口服液,通过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药物制备11处方羌活1kg,防风1kg,苍术1kg,细辛03kg,川芎07kg,白芷07kg,生地黄1kg,黄芩06kg,甘草03kg,蔗糖、苯甲酸....  相似文献   

8.
梁红霞 《陕西中医》2014,(10):1372-1373
目的:观察大秦艽汤加味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对60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采用大秦艽汤(秦艽、川芎、独活、当归、白芍、石膏、甘草、羌活、防风、白芷、黄芩、白术、茯苓、生地、熟地、细辛)加金银花、连翘进行治疗。结果:痊愈52例,显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结论:大秦艽汤加味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清气解毒剂系江西省中医院内三科长期用于急性感染性疾病(见本期“清气解毒剂治疗急性感染性疾病的体会一文”)的协定处方。为了提高中医药治疗急症的效果,我们将清气解毒汤剂改制成针剂,现将情况介绍如下。一、处方组成:大青叶30克,黄芩30克,葛根15克,石膏30克,银花30克,连翘10克。二、针剂的制备 (一)制备过程:  相似文献   

10.
处方:石膏450g 薄荷150g 地骨皮50g细辛50g 制法:先将细辛、薄荷拣净杂质,用水淘洗,进行二次水蒸汽蒸馏。收集馏出液800ml,装瓶密封,药渣备用。再将石膏煎15min,放入地骨皮及细辛薄荷  相似文献   

11.
抗病毒口服液中连翘苷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抗病毒口服液临床上用于治疗病毒性感冒 ,疗效确切 ,应用广泛。作为其中主要成份的连翘是处方中的主药 ,其所含连翘苷的含量的高低 ,直接影响着抗病毒口服液的疗效。为此 ,本文采用 HPLC法测定抗病毒口服液中连翘苷的含量 ,监控其质量 ,获得满意结果。1 仪器于试药仪器 :Waters高效液相色谱仪 ,含 5 1 5溶剂输送泵 ,2 4 87型紫外检测器 ,Anastar色谱工作站。试药 :抗病毒口服液 (天津飞鹰制药有限公司提供 ) ,连翘苷对照品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 ,乙腈、甲醇均为色谱纯 ;大孔树脂 ( D1 0 1 ,南开大学高分子所提供 )。2 方法与…  相似文献   

12.
痤疮是常见的毛囊与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好发于面部。我院皮肤科根据有关痤疮病因、病机的分析以及辨证施治原则 ,从天然药物中精心筛选 ,合理组方 ,采用现代科学提取工艺研制出痤疮口服液 ,通过几年的临床观察 ,治疗座疮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处方 黄芩 12 0 0g、蒲公英 30 0 0g、连翘 15 0 0g、大黄 90 0g、浙贝母60 0g、玄参 15 0 0g、三棱 90 0g、夏枯草 15 0 0g、莪术 90 0g、生山楂 30 0 0g、丹参 15 0 0g、当归 12 0 0g、茯苓 15 0 0g、紫草 12 0 0g。2 制备工艺 ①将三棱、莪术、当归、连翘置多功能提…  相似文献   

13.
处方及用法:银珠、白矾、松香,各等分,研细后,混合装瓶备用。用时,以醋(若已化脓,则用生菜油或桐油)调至糊状,涂搽患处,一日4~5次,一般3~4天即告痊愈。若病变范围较大,伴有畏寒、发热、淋巴结肿大等,可加服“银黄汤”(黄芩、黄柏、苦参、银花、防风各9克,花粉、连翘、白芍、地肤子、甘草各6克)。  相似文献   

14.
余姣  陈娇  周文杰  杨荣平 《中草药》2016,47(20):3632-3638
目的确立小儿温热口服液(XWOL)的最优提取工艺。方法通过镇痛、抗炎、解热药效学实验初选提取工艺路线,再以挥发油的提取量为指标,单因素考察浸泡时间、提取时间对鱼腥草等药材挥发油提取的影响;以连翘苷、黄芩苷的提取率及总评"归一值"为指标,通过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法优选水提工艺。结果XWOL最佳提取工艺路线为鱼腥草等药材加入10倍量的水,水蒸气蒸馏6 h,收集挥发油及水煎液,药渣与黄芩等药材加入13倍量的水提取2次,每次80 min。结论该提取工艺合理,稳定,可用于工业化大生产。  相似文献   

15.
防风通圣散治疗皮肤病举隅任树萍(河北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医院050091)防风通圣散出自刘河间《宣明论方》一书,由防风、荆芥、薄荷、麻黄、川芎、当归、白芍、栀子、连翘、甘草、桔梗、黄芩、白术、滑石、大黄、芒硝、石膏共17味药组成。功能疏风解表、清热泻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探析古代医家治疗肺系疫病组方特点及用药规律,为现代肺系疫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中国方剂数据库和中医药数据智能分析平台检索并筛选与肺系疫病相关处方,建立处方数据库,使用Excel2019、古今医案云平台及SPSS23.0、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肺系疫病处方进行频数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挖掘潜在配伍规律。结果共筛选出治疗肺系疫病处方151首。分析得到桔梗、黄芩、连翘等频次≥10的药物50味,以解表药、清热药多见;药性以寒性居多,温性次之;药味以辛、苦为主;归经以肺经为核心,其次是胃经。主成分分析提取了16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8.609%,综合评分结果显示以羌活、葛根、连翘、半夏等为主;聚类分析可聚为四类;相关性分析得到相关系数≥0.5的药对11对,包括荆芥+防风、川芎+白芷、荆芥+牛蒡子、雄黄+朱砂等;关联规则分析得到28项药对和药组,其中荆芥→牛蒡子+防风、荆芥→防风+连翘置信度最高,桔梗→荆芥、荆芥→防风支持度最高。结论古代肺系疫病用药以寒性为主,从肺胃入手,治以解表清热,配合化痰、止咳、平喘、化湿、理气等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17.
双黄连口服液是由郑州众生制药厂开发生产的新一代纯中药抗菌、抗病毒口服制剂。由金银花、连翘、黄岑三味中药经单独提取其有效成分后精制而成。金银花、连翘为清热解毒之品,黄芩为清热燥湿之剂,其有效成分有绿原酸、连翘酸及黄芩甙,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及较强的抗呼吸道合胞病毒及抗流感病毒作用,主要用于治疗由细菌和病毒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肺炎、肺脓疡、急性肠炎、急性肾炎等疾病,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呼吸系统感染的口服良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响应面法(RSM)优化咳露口服液的高速离心澄清工艺。方法以处方中君药黄芩的主要成分黄芩苷为优化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离心时间、离心转速、料液比为自变量,黄芩苷含量为响应值,应用中心组合试验设计方法,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黄芩苷含量的影响,建立二次多项回归方程预测数学模型。结果离心转速、料液比2个因素对黄芩苷含量有显著影响。确定咳露口服液高速离心澄清最佳工艺参数离心时间23 min,离心转速4 400 r/min,料液比1︰13。在此条件下黄芩苷的含量为1.38 mg/ml。结论响应面法可用于咳露口服液高速离心澄清工艺的优化,该方法快速、简单、稳定,对口服液澄清工艺优化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双黄连口服液4种提制工艺制品的质量考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张文恒  张玉芳 《中成药》1991,13(10):2-3
实验对双黄连口服液4种提制工艺即:水醇法、醇水法、提取法、综合法进行质量考察及药代动力学参数比较。结果表明,以醇水法黄芩甙、绿原酸含量最高,色泽、澄明度也较好;其次为提取法、水醇法;最差为综合法。不同提取工艺制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有一定差异,醇水法黄芩甙AUC_(0-11)明显大于其他3组,其生物利用度也最大。  相似文献   

20.
防风通圣散出自《宣明论方》,由防风、荆芥、连翘、麻黄、薄荷、川芎、当归、白芍、白术、山栀子、黄芩、大黄、芒硝、石膏、桔梗、甘草、滑石十七味药组成。本方具有解表清热,通里攻下之功。临床上笔者运用本方治疗一些皮肤病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