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焦丽萍 《临床医学》2004,24(7):42-43
本文回顾分析46例急性肺栓塞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电图变化.以探讨心电图在肺栓塞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急性肺栓塞的心电图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肺栓塞由于病情急,症状、体征变化范围大,极易漏诊误诊,病死率非常高.如能及时诊断与正确治疗,能大大降低其病死率.回顾分析我院近两年明确诊断为急性肺栓塞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电图的改变,以探讨心电图在诊断急性肺栓塞的价值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急性肺栓塞患者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的变化及价值。方法选取48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相关治疗,回顾性分析治疗前后24 h超声心动图,观察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包括右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RVED)、舒张期横径(RVDD)、右心房舒张期横径(RADD)、右心室前壁厚度(RVAWT)、主肺动脉内径(PAD)和右房室瓣反流压差(TRPG)以及心电图的改变。结果治疗后超声心动图显示,患者的RVED、RVDD、RVAWT、PAD、TRPG较治疗前显著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RADD则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后48例患者多数心电图有明显变化。结论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联合检查为急性肺栓塞的诊断和疗效观察提供了直接、快速、无创及更加准确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心电图SⅠQⅢTⅢ波群在急性肺栓塞诊治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电图SⅠQⅢTⅢ波群在急性肺栓塞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通过螺旋CT确诊的102例肺栓塞患者的心电图表现,提取SⅠQⅢTⅢ波群阳性组与阴性组对比分析。结果102例肺栓塞患者心电图SⅠQⅢTⅢ波群阳性29例,阳性率28.4%。SⅠQⅢTⅢ阳性组与阴性组患者入院前不能明确诊断分别为41.4%vs.69.9%(P〈0.05);大面积肺栓塞分别为48.3%vs.23.3%(P〈0.05);死亡率分别为24.1%vs.10.9%(P〉0.05);双侧肺动脉栓塞分别为86.3%vs.65.8%(P〈0.05);右侧肺动脉栓塞分别为10.3%vs.31.5%(P〈0.05)。结论心电图SⅠQⅢTⅢ波群阳性不能作为急性栓塞诊断的必要条件;SⅠQⅢTⅢ阳性可降低肺动脉栓塞的误诊;SⅠQⅢTⅢ阳性提示双侧肺动脉栓塞,大面积肺栓塞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急性肺栓塞合并左前分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特征,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对我院1例急性肺栓塞合并左前分支传导阻滞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例长期存在左前分支传导阻滞,此次因发作性胸闷、胸痛10 d以冠心病心绞痛收入院,予吸氧、含服硝酸甘油治疗无效,转上级医院经肺动脉螺旋CT动脉造影诊断急性肺栓塞,予华法林抗凝治疗,病情好转出院.结论急性肺栓塞临床表现不典型,心电图作为鉴别诊断与疗效判断的重要检查,可呈一过性T波倒置、SⅠQⅢTⅢ图形改变,临床宜慎加辨识.  相似文献   

6.
舒燕  唐英蓉  姜荣建  程标  孔洪 《华西医学》2005,20(4):648-649
目的:探讨肺栓塞部位及溶栓治疗前后与心电图改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确诊肺栓塞患者不同梗塞部位、溶栓治疗前后及出院前心电图变化.结果:1.不同肺栓塞部位心电图改变:右肺栓塞心电图表现,主要为SⅠ,SⅠQⅢTⅢ,QⅢTⅢ,TⅢ倒置,TV1-V2倒置,SV1-V5R挫折,粗顿,ICRBBB或CRBBB.而左肺栓塞心电图主要表现在SⅠ,TⅢ倒置,TV1-V2倒置及TV1-V5倒置,上肺叶栓塞的ECG改变<下肺叶,单节段损害ECG改变<多节段损害;2(1)入院时,SⅠ>0.1mv,51例次(85%)SⅠ>QⅢTⅢ37例次(61.67%),QⅢTⅢ37例次(61.67%),TⅢ倒置50例次(83.3%),TV1-V2倒置40例次(66.67%),TV1-V3倒置32例次(53.33%),Tv1-v4倒置27例次(45%),TV1-V5倒置7例次(11.67%),SV1-V5R挫折、粗钝31例次(51.67%),ICRBBB或CRBBB 8例次(13.33%).(2)溶栓后ECG变化,SⅠ变浅,QⅢ波减小或消失,TⅢ倒置变浅,TV1-V2倒置加深,ICRBBB、CRBBB减轻或消失,RavR可迅速下降至正常.(3)出院前变化,RⅡ增加,QⅢ减小,TⅢ变直立,Tv2直立.结论:肺栓塞部位与心电图改变亦密切相关.因此,可根据心电图的变化来评估肺栓塞的部位及面积.早期积极溶栓治疗能显著改善病人预后,动态观察溶栓前后典型或不典型心电图的变化有助于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7.
伴有晕厥的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伴有晕厥的大块急性肺栓塞的诊断依据及疗效判定指标。方法对 9例伴有晕厥的大块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点、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变化及预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患者均有晕厥及极度呼吸困难表现 ,其中 7例有下肢静脉血栓或形成诱因 (下肢外伤 ,卧床数日等 )。 9例中 8例有SⅠQⅢTⅢ 或SⅠTⅢ 、右束支传导阻滞 (RBBB)、显著顺钟向转位 (V5R/S >1)等心动图改变。治疗前 7例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示 :右心房、室扩大 ,室间隔左移 ,左室小 ,肺动脉高压等超声心动图改变。其中 1例溶栓后随着肺动脉压的降低 ,右心室扩张改善及室间隔左移 ,RBBB、显著顺钟向转位消失 ,SⅠ 减小 ,同时TV1~ 3波呈“冠状T”样倒置加深。结论根据临床表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改变 ,可及早诊断大块急性肺栓塞 ,后二项对临床疗效判定也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肺栓塞误诊率高、漏诊率高和病死率高已成为近年来医学界关注的焦点.由于肺栓塞在急性发作时,引起肺循环阻力突出增加,肺动脉压升高所致右心室和右心房的扩张以及可能的心肌缺血,大多数患者心电图会出现多个方面的改变.在诊治过程中密切观察心电图的动态变化,结合病情进展,对提高其诊断率、观察治疗效果有重要的帮助.本研究旨在分析确诊为急性肺栓塞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探讨心电图在诊断急性肺栓塞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心电图在急性肺栓塞患者疾病诊断中的价值进行分析、讨论。方法:选取我院63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对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窦性心动过速患者人数最多,占比例的84.1%,其后依次为V1-V3T波倒置(77.7%)、V1-V2T波倒置(52.4%)、典型SIQⅢTⅢ(39.7%)、V1-V2ST段抬高低于0.1mV(34.9%)、V1-V2ST段抬高在0.1-0.2mV(27.0%)、RBBB(20.6%)、肺型P波(11.1%)、房颤(6.3%)。结论:心电图在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检查中具有一定的意义,但并无明显典型表现,临床中容易误诊,因此在疾病发生早期要联合其他方式进行诊断,以明确患者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和探讨急性肺栓塞者心电图特征及在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在2010年1月1-2015年12月31日间收治的108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为研究主体。分析所有患者的心电图特征,并总结治疗前、后心电图变化情况。结果:108例患者中,有101例出现心电图改变,占比93.52%。最为常见的是窦速,共75例,占比69.44%;ST-T改变52例,占比48.15%;RBBB(右束支传导阻滞)25例,占比23.15%;S_ⅠQ_ⅢT_Ⅲ征28例,占比25.93%;PAS(房性早搏)17例,占比15.74%;肺型P波20例,占比18.52%;顺钟向转位20例,占比18.52%;电轴右偏10例,占比9.26%;室性早搏、肢体导联低电压和心电图正常均为6例,占比5.56%。结论:急性肺栓塞患者的心电图缺乏特异性表现,多为非诊断性。但是,个别特征有助于该病的诊断与鉴别,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联合检查在诊断急性肺栓塞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8例急性肺栓塞患者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超声心动图诊断急性肺栓塞16例(42.1%),心电图诊断急性肺栓塞13例(39.4%),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联合检查诊断急性肺栓塞34例(89.5%)。结论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联合检查为急性肺栓塞的诊断和疗效观察提供了直接、快速、无创及更加准确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心电图的表现和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确诊为急性肺栓塞的30例患者心电图改变.结果 异常心电图28例(93.33%),其中T波倒置17例(56.67%),S I Q Ⅲ T Ⅲ 10例(33.33%),S I TⅢ(S Ⅰ 或QⅢ)7例(23.33%),窦性心动过速9例(30.00%),心房颤动1例(3.33%),ST段改变7例(23.33%),完全性右束支阻滞5例(16.67%),aVR导联R波增高3例(10.00%),肺型P波1例(3.33%),电轴右偏2例(6.67%),顺钟向转位1例(3.33%).结论 急性肺栓塞的心电图改变无特异性,呈一过性及多变性,如能紧密结合临床及动态观察心电图的演变,则有助于急性肺栓塞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归纳总结D-二聚体阴性(D-二聚体<0.5μg/mL)的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点,从而提高肺栓塞诊断准确率、降低肺栓塞的病死率。方法 对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D-二聚体阴性的疑似肺栓塞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辅助检查进行回顾分析,将16例最终确诊肺血栓栓塞症患者与同期排除肺栓塞的41例疑似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比较,采用t检验及四格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各组间临床表现、生命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的差异。结果 D-二聚体阴性的肺栓组与非病例组相比,既往有VTE病史、有近期手术史者更易于发病,胸闷、呼吸困难常见,病例组呼吸频率高于对照组,病例组下肢水肿较对照组多见,心电图典型ECG SI QⅢTⅢ改变多见。结论D-二聚体作为急性肺栓塞筛选检查,其阴性预测值较高,但当患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下肢水肿、既往有VTE病史、有近期手术史、心电图出现SIQⅢTⅢ改变时,即使D-二聚体阴性,临床工作者也需引起重视,必要时可考虑进一步检查以排查有无肺栓塞。  相似文献   

14.
肺栓塞2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特点,提高肺栓塞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结果:临床表现多样,血气分析、心电图、肺CT对诊断有帮助,治疗用尿激酶溶栓及肝素抗凝。结论:应提高对肺栓塞的警惕性,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技术观察急性肺栓塞(APE)患者治疗前后右室舒缩功能的改变,探讨右室心肌功能指数(MPI)对APE患者右室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利用超声对28例正常对照者及33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其中大面积急性肺栓塞19例,非大面积急性肺栓塞14例)治疗前后的右室功能进行测定.结果急性肺栓塞患者三尖瓣E峰峰值速度(E)较对照组减低,右室等容收缩与等容舒张时间之和(ICT IRT)延长,右室心肌功能指数增高,大面积急性肺栓塞患者E峰减速时间(VEDT)延长,右室射血时间(ET)缩短;急性肺栓塞患者治疗后右室射血分数(EF)增高,(ICT IRT)缩短,右室心肌功能指数降低;大面积急性肺栓塞患者治疗后右心内径减小,肺动脉收缩压降低,VEDT缩短;非大面积急性肺栓塞患者治疗后右心内径、肺动脉收缩压及VEDT改变不明显.心肌功能指数与(ICT IRT)、EF、ET、VEDT、E间有相关关系(r分别为0.880、-0.513、-0.464、0.485、-0.462,P<0.01).结论右室心肌功能指数是反映急性肺栓塞时右室功能变化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6.
52例急性肺栓塞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急性肺栓塞的早期临床特征、危险因素以及正确的诊断程序.方法 对我院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52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的发病情况、辅助检查以及易患因素进行评估分析.结果 呼吸困难及气促、胸痛、咯血、晕厥等为急性肺栓塞最典型的早期表现,而胸痛、咯血、呼吸困难三者同时出现占11.5%.检测D-二聚体>500μg/L者为100%,血气分析显示低氧血症占94.2%,心电图呈典型SⅠQⅢTⅢ(Ⅰ导联出现S波、Ⅲ导联出现Q波及T波)占13.6%,超声心动图显示肺动脉高压占82.5%,右心室扩大占38.5%.初诊确诊率为82.7%.下肢深静脉血栓、慢性心、肾疾病、恶性肿瘤以及围手术期患者均是肺栓塞的高危人群.结论 急性肺栓塞早期多数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对于有高危因素的患者,排除其他原因的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表现后,特别是对有晕厥史者,应及早床旁进行肺栓塞的相关检查,提高初诊确诊率,以防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和分析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5年5月住院确诊的急性肺栓塞患者14例,对其临床表现、检查、诊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4例患者均有危险因素,高危病例出现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胸闷、晕厥、休克,右心负荷加重体征,结合心电图、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等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结论:溶栓及抗凝是治疗急性肺栓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急性肺栓塞的诊断率。方法:对本科2a间误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进行探讨。结果:6例中呼吸困难、胸痛100%,心电图ST-T改变有5例;严重低氧血症有4例;D-二聚体升高6例;4例常规针对冠心病治疗效果差。结论:因胸痛、呼吸困难而被误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当临床资料不支持该诊断时,尤其伴有严重低氧血症或常规冠心病治疗无效时,应该考虑急性肺栓塞并尽早行诊断性检查。  相似文献   

19.
心电图联合胸部X线片对肺栓塞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胸部X线片与心电图联合应用对急性肺栓塞(APE)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可疑肺栓塞病案的临床资料。结果81例患者中单纯胸部X线片异常21例,3例确诊为肺栓塞,准确度14.3%;单纯心电图异常18例,1例确诊为肺栓塞,准确度5.3%;X线片及心电图均有异常38例,32例确诊为肺栓塞,准确度84.2%。结论联合应用胸部X线、心电图检查对于肺栓塞的早期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可以作为早期治疗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对急性肺栓塞认识,以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改善患者的预后。方法对69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维持有效的呼吸功能,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溶栓及抗凝治疗的护理,加强心理支持。结果43例痊愈,23例好转,3例因肺栓塞面积过大而病情恶化。结论及时确诊急性肺栓塞,并进行有效的救治和护理对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