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9年Thomas首次报告骨髓功能衰竭患者经胎肝细胞输注治疗,未见到任何副作用。随后一些作者将胎肝细胞输注用于临床治疗再障和急性白血病,部分患者的病情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近年来,国外少数作者对急性白血病试用胎肝造血干细胞移植(FLT)。在移植前给以强烈化疗和全身照射,争取杀灭更多白血病细胞,严重抑制免疫功能,以期胎肝造血干细胞有可能植上。目前,国内胎肝来源较组织配型(HLA)相配的骨髓移植供者易于获得,且极少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脐带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恶性或非恶性疾病后患儿的常见死亡原因.方法 对采用脐带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28例儿童恶性或非恶性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移植后共死亡12例(42.9%),分别死于感染7例(肺部间质性肺炎3例、霉菌感染3例、病毒性肺炎1例),复发3例,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2例.结论 原发病复发和感染是脐带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儿最常见的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3.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特殊细胞 ,根据其来源不同可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两大类。成体干细胞的移植已经在神经系统、造血系统等许多人类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 ,2 ] 。但是 ,成体干细胞的分化潜能差、细胞来源少以及移植存活率低等不足显著地影响了成体干细胞的临床应用。随着胚胎干细胞研究的深入 ,尤其是治疗性克隆干细胞技术的成熟 ,干细胞移植应用的研究将可能会得到新的发展 ,干细胞移植的应用也将从细胞水平走向器官水平。干细胞技术不仅为许多人类疾病的治疗开启了希望的大门 ,而且为各…  相似文献   

4.
简述了国内外刚刚开展的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NAST)的主要研究进展和研究方向。对NAST的概念、预处理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及临床应用等问题作了讨论和介绍。并提出NAST是对传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理论和观念的发展及更新,为血液病、恶性肿瘤及免疫、遗传性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路径。并建议加强对NAST有关问题的协作研究。  相似文献   

5.
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是临床常见的骨髓衰竭性疾病,常规治疗有效率低,造血干细胞移植是SAA尤其是依赖输血维持生命的重症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我们应用非清髓的预处理方案,进行了1例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HLA半相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同时为减轻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还首次进行了体外扩增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MSC)的共移植。  相似文献   

6.
干细胞分子影像标记示踪技术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能分化成神经细胞、心肌细胞、胰岛细胞、成骨细胞、肝细胞和造血祖细胞等,是细胞治疗的理想资源[1].例如,神经干细胞能向受损脑组织迁移,分化成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且基因修饰后能表达治疗性分子;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血管内皮祖细胞和胚胎干细胞能改善缺血损伤心脏功能[2].细胞分子影像技术能在活体状态下对移植干细胞进行纵向研究,示踪细胞迁移,评价治疗效果,帮助优化细胞应用和选择合适治疗窗口[3].  相似文献   

7.
对极重度急性辐射损伤者给予外源性干细胞或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本文对骨髓、胎肝、周围血等各种干细胞移值的现状和展望作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人民军医》2014,(12):F0002-F0002
解放军第三0七医院全军放射病救治研究所是国内急性放射病救治的重要单位,参与救治了绝大多数国内辐射事故的急性放射病患者,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急性放射病综合救治、放射病诊断等方面均处于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是国家核辐射损伤应急救援中心第三临床部重要组成部分;血液内科是能同时开展血液病多种手段诊断(细胞、免疫、分子生物和细胞遗传学等)和多层次系统特色治疗(化学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细胞/免疫治疗)的优势学科,对血液病尤其是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均有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人脐血中造血细胞含量丰富,静脉输入脐血是造血干细胞移植重建造血功能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某些疾病辅助治疗的重要手段。我院自1991年以来开展脐血输注造血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和非肿瘤性疾病1152例次,现将临床应用和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黄晓军  许兰平 《武警医学》2006,17(8):563-566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治疗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和部分非恶性疾病的有效方法,有时甚至是惟一可以治愈该病的手段,在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过去由于供者来源所限,只有少部分患者从中受益,更多患者因为没有配型相合的同胞供者而失去了移植的机会。独生子女时代的来临使供者来源越趋困难。令人鼓舞的是,随着HSCT技术体系的不断完善,临床用于移植的造血干细胞来源呈现了多元化的局面。目前用于HSCT的造血干细胞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1.
外周血白细胞中存在着少量的造血干细胞,对造血功能遭到射线严重损伤的动物或人移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可促进照射机体造血功能的恢复。但是,在外周血中存在着大量的免疫活性细胞,所以,在异体移植中,由于个体组织抗原的差异,输入大量免疫活性细胞于受体后,可以产生严重的免疫反应,甚至导致受体的死亡。因此,目前开展的外  相似文献   

12.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重建的细胞学动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自体外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与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后骨髓重建造血功能的规律与差异。方法:观察了两组13例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BSC)后骨髓造血重建的细胞学特点,其中,APBSCT6例,allPBSCT7例,结果:两组人在移植后在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下降与回升有一定规律,不受年龄、性别的影响。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重建造血的速度与输入单个细胞(MNC)数有一定相关性,移植时病人状态及适时的对症支持治疗也是决定重建速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疾病谱比造血干细胞更广。迄今为止,国外已有十多个间充质干细胞产品被批准临床应用,国内也有数个产品被批准临床试验研究。间充质干细胞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发挥治疗作用。直接方式包括归巢、促进外源干细胞植入患处,以及定向分化与多向分化等;间接方式包括双向调节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抗氧化应激、抗纤维化、抗凋亡、造血支持作用及参与或促进血管再生、激活内源干细胞增殖分化及患病组织器官已分化的正常细胞去分化,以及抗衰老、抗瘢痕等。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的作用机制十分复杂,迄今仍没有完全弄清,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研究间充质干细胞的移植治疗作用机制,对于间充质干细胞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随着干细胞研究的深入和生物材料工程学等学科发展,干细胞治疗策略在骨科相关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成熟,为解决许多骨科相关疾病带来了新的思路。干细胞治疗策略主要有:促进内源性干细胞在损伤部位的归巢聚集、预处理干细胞提高其疗效、提取干细胞衍生物进行损伤修复治疗以及与各种组织生物工程支架联合应用。但是,干细胞在临床的应用仍然存在来源不足、移植后存活率不高、修复效果不理想以及免疫排斥等问题。本文综述提升干细胞在骨科疾病治疗中应用效果的最新策略和研究进展,以期更好地整合各种策略,指导干细胞在骨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为提高骨科疾病的临床预后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研究70%肝切除对大鼠胎肝细胞脾内移植后增殖影响。分离孕3周SD大鼠胚胎肝细胞,将其移植入70%肝切除大鼠脾内,分别于移植后7天和30天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肝切除大鼠残肝细胞的细胞周期,用图像分析法检测脾内移植肝细胞面积密度。与对照组比较,胎肝细胞移植后7天,肝切除鼠残细胞S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P<0.05),Gz/M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P<0.01)。而其牌内移植 胎肝细胞面积密度则显著升高(P<0.05);30天后,残 细胞再生状态与移植胎肝细胞的面积密度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70%肝切除的肝再生有利于大鼠肝细胞脾内移植后的增殖。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根治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红蛋白病及先天性免疫缺陷等疾病,通过临床观察,分析研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对儿童血液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15例儿童血液病,其中非血缘脐血移植9例,同胞脐血移植3例,同胞外周血干细胞移植2例,同胞骨髓移植1例。采用白消安、环磷酰胺或环磷酰胺、全身照射为基础的预处理的方案。结果14例患者植入,1例于移植后15d死亡,未达植入标准。白细胞的植入时间各组间没有明显差异;脐血移植血小板的植入明显较骨髓或外周血延迟(P〈0.05)。主要并发症为巨细胞病毒感染和复发,11例患者生存;其中10例无病存活,占66.7%,存活最长时间为6年。Kaplan-Meier生存曲线提示:1年生存率为76.6%,预计5年生存率为57.4%。结论脐血移植具有移植物抗宿主疾病轻、较容易控制、搜寻时间短等优点,对儿童患者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提出了儿童脐血移植的选择策略。  相似文献   

17.
近十年来,国内外在血液病的研究如造血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血液病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及临床干预措施,血液病的分子诊断及靶向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方案的优化、替代供体的选择及并发症防治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未来血液病学的发展方向为:发现造血及淋巴组织肿瘤中的分子遗传学异常,以期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关注干细胞与造血微环境(niche)的关系、血液病发病机制与异常基因的表达调控,以及相关的转化医学研究;探索新的治疗靶点、靶向治疗药物、细胞学诊治策略,通过多中心临床研究获取我国血液病患者诊治的循证医学证据;进一步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预防疾病复发。上述研究成果不仅将造福血液病患者,亦具有重要的军事医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脐带血是指新生儿脐带被结扎后由脐带内流出的血,它的数量虽然只有50~100ml,却含有数百万个未成熟的造血干细胞,这些干细胞的再生能力和速度是成人细胞的10~20倍,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如血液系统疾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红蛋白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恶性淋巴瘤等)、先天代谢性和免疫性疾病、实体瘤及放化疗后的骨髓抑制等。目前,我国有白血病患者400万人,其中40%是儿童,且以2~7岁儿童居多。治疗白血病的最佳方法是造血干细胞移植,造血干细胞主要来源于骨髓。我国每年需要做骨髓移植的病例有4~10万例,但实际上能得到适用骨髓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亲代间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血液科自2007年7月-2011年1月,对45例患者实施父母供子女的亲代间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43例患者造血重建成功,2例患者植入失败。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为62.2%,其中急性GVHD发生率为40.0%,慢性GVHD发生率为22.2%。与母亲作为供者相比,父亲作为供者时患者GVHD的发生率较低。GVHD的发生率与供者年龄、HLA配型相合位点数目有关。移植后并发的感染中以血源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和肺部感染为多。随访6个月~4年,移植成功的43例患者中共死亡6例,主要死因为感染和原始疾病复发,患者存活率86.7%。7例患者采用联合脐血移植,与单纯采用亲代间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者相比,其造血重建时间提前,GVHD发生率占总发生率的7.14%。结论亲代间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治疗血液病有效,应选择HLA配型相合位点数目较多、男性、年轻供者。亲代间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脐血移植,造血重建较快、GVHD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20.
《解放军医学杂志》2007,32(4):I0003-I0005
解放军第三零七医院血液科(血液病移植科)组建于1959年,是医院的重点学科,也是国内为数不多的能同时开展血液病多手段诊断(细胞、免疫、分子生物和细胞遗传学等)和多层次系统特色治疗(化学药物、免疫抑制剂、造血干细胞移植、细胞/免疫治疗)的优势学科。该科在国内率先开展的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安全简便,并发症少,年龄及病种明显扩大,病人存活质量高,花费少,为血液病病人提供了新的更好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