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6 实邪之伤 攻不可缓【原文】 实邪之伤 ,攻不可缓 ,用峻厉之药 ,而以常药和之 ;富强之国可以振威武也。【译文】 对邪气伤及人体而正气尚实的人 ,攻治不可轻缓 ,应主要是用性味猛烈的药物 ,而用性味平和的药物调和它 ,好比富强的国家 ,可以振兴军威武力一样。【今释】 《损·六四爻辞》曰 :“损其疾 ,便湍有喜 ,无咎。”即指当邪气盛而正不衰 ,正邪相争之实证、急证 ,应急速祛除病邪 ,方能有治愈的希望。吴又可《温疫论》曰 :“客邪交固于血脉主客交浑最难得解 ,久而愈锢 ,治法当乘其大肉未消 ,真元未败 ,急用三甲散”。对客邪为病 ,…  相似文献   

2.
13 病方进展 不治太甚 【原文】病方进,则不治其太甚,固守元气,所以老其师。 【译文】病势正在进展.就不宜在病邪猖獗时攻治,应坚守正气,这好比使敌军疲惫的方法。 【今释】中医认为,疾病过程,从正邪关系来说是正气与邪气相互斗争的过程。疾病的产生、发展及转归取决于正邪斗争的消长,即“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即元气,指机体的抗病能力;邪气指致病因素。扶正使正气加强,有助于抗御和祛除病邪;祛邪能够排除病邪的侵害和干扰,使邪去正安,有利于正气的保存。内养正气,  相似文献   

3.
11 一病分治 用寡胜众 【原文】一病而分治之,则用寡可以胜众,使前后不相救,而势自衰。 【译文】一种病如果分割治疗它们,那么用少量药物就可以战胜众多的病证,使它们前后不能互相救援,那么病势自然衰退。  相似文献   

4.
4 辨病选药 防微杜渐 【原文】故病之为患也,小则耗精,大则伤命,隐然一敌国也。以草木之偏性,攻脏腑之偏胜,必能知彼知己,多方以制之,而后无丧身殒命之忧。  相似文献   

5.
《用药如用兵论》出自徐大椿的《医学源流论》。徐大椿是清代著名医家,他思维敏捷,善主谋略,行医长达半个世纪,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用药如用兵论》中,徐氏以用兵之道来比喻临床用药之法,认为在治病中应通盘考虑病邪、机体及药物三个方面,忽视一方,则难以达到扶正祛邪之目的。《用药如用兵论今释》的作者系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张介眉教授。作者在查阅历代医案及现代中医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著名老中医用药经验和自己的临床感悟,对《用药如用兵论》进行诠释,并列举临床案例来说明用药如同用兵的道理。 《用药用如兵论今释》从原文、译文、今释(病案举例、按语)几个方面连行论述,重点探讨十大用药原则,详细分析每一案例是如何体现这些治则的,把临床用药与用兵相比拟,使用药法则更易理解。综观古今医家,通过临床案倒验证徐大椿用药如用兵的观点,并专门给予论述者,未有其二。读者如能触类旁通,则对拓展临床思维方法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9 辨明经络 遣使向导【原文】 辨经络而无泛用之药 ,此之谓向导之师。【译文】 辨明经络便没有泛泛而用的药物 ,这好比先头侦察的部队。【今译】 《医学源流论·治病必分经络脏腑论》曰 :“病之从内出者 ,必由于脏腑 ;病之从外入者 ,必由于经络”。对疾病的治疗 ,徐大椿认  相似文献   

7.
12 数病合治 摧敌中坚【原文】 数病而合治之 ,则并力捣其中坚 ,使离散无所统 ,而众悉溃。【译文】 几种病如果一起治疗 ,就应集中药力摧毁它们的主要病邪 ,使病邪分散并失去统领的力量 ,那么众多的病邪就会完全溃退。【今释】 《医学源流论·治病分合论》曰 :“有当合治者 ,如寒热腹痛 ,头疼泄泻 ,厥冒胸满 ,内外上下无一不病 ,则当求其因何而起 ,先于诸症中择最甚者为主 ,而其余症每症加专治之药一二味以成方 ,则一剂而诸症皆备。以此类推 ,则合治之法可知矣”。此乃徐大椿所言合治之法 ,主要是告诫医者在遇到几种病同时出现的情况时…  相似文献   

8.
14 病方衰退 穷其所之【原文】 病方衰 ,则必穷其所之 ,更益精锐 ,所以捣其穴。【译文】 病势正在衰退 ,就必须穷追到病邪退去之处 ,更增加精炼勇锐的药物 ,这好比摧毁敌人巢穴的方法。【今释】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 :“病之始也 ,可刺而已 ;其盛 ,待其衰而已。”《灵枢·逆顺》曰 :“方其盛也 ,勿敢毁伤 ,刺其已衰 ,势必大昌。”这是一种根据邪正斗争的势态采取避实就虚的治疗方法 ,即在疾病起始阶段 ,邪未盛 ,正未衰之时 ,积极祛邪于初始 ;在疾病发展的高峰时期 ,邪正斗争剧烈之时 ,不必急于硬拼 ,待其衰减 ,乘虚打击 ,祛邪务尽…  相似文献   

9.
10 寒热反用 分化离间【原文】 因寒热而有反用之方 ,此之谓行间之术。【译文】 依据寒热施以反治方法 ,这叫做分化离间的策略。【今译】 “反用”即反治。是一种疾病出现假象 ,或大寒证、大热证 ,对正治法产生格拒时采用的治法。《内经》云 :“反治何谓 ?热因热用 ,寒因寒用 ,塞因塞用 ,通因通用 ,必伏其所主 ,而先其所因……。”一般说来 ,寒病有寒象 ,热病有热象 ,虚病有虚象 ,实病有实象 ,大多数疾病是可用正治的方法来治疗的。《素问·至真要大论》云 :“寒者热之 ,热者寒之” ,“病寒以热药 ,病热以寒药” ,说的就是寒热病的正治…  相似文献   

10.
8 挟宿食者 先除其食【原文】 挟宿食而病者 ,先除其食 ,则敌之资粮已焚。【译文】 对挟带积食而造成的疾病 ,首先消除那些积食 ,就好比敌方的财物粮食已经烧毁。【今释】 因挟带积食而导致的疾病 ,临床多见。小儿由于饮食不知自调 ,加上父母宠爱 ,易致食积内停 ,引起许多继发疾病 ;或因过饥过饱 ,喜食辛辣厚味 ,引发食积而致病。病因由积食引起 ,治应首先消除积食。理由有二 :(1)积食是某些宿病的发病诱因 ,宿病虽一时难去 ,但可先祛除食滞诱因 ,使宿病伏邪与饮食积滞二邪不能“狼狈为奸” ,自然可使病势衰减 ;(2 )积食是发病的物质基…  相似文献   

11.
8 合旧疾者 必防其并【原文】 合旧疾而发者 ,必防其并 ,则敌之内应既绝。【译文】 对于合并宿疾而发作的疾病 ,一定要防止新旧病邪会合 ,就好比断绝敌方的内应一样。【今释】 对于合并宿疾而发作的疾病 ,应防止新旧病邪会合。两种病邪相互搏结 ,病势就增长 ,对机体的损害  相似文献   

12.
张奇  王臻  秦竹 《西部中医药》2011,24(1):56-58
从"兵贵神速"兵非贵益多也""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擒贼先擒王""天时、地利、人和"等方面解析"用药如用兵".  相似文献   

13.
《用药如用兵论今释》出版发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5月~2002年5月,笔运用太极通天液治疗偏头痛患68例,并设西药治疗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24头痛——潜阳封髓丹加味马某,女,51岁。头痛3年,常于每晚5~8点发作,偏于两侧,难于忍受,伴有眩晕,双眼巩膜赤丝缕缕,口腔、舌边溃疡反复发作,便干,近1年异常发胖,舌淡胖润,脉滑软。午后属阴,此时头痛发作应当判为阳虚所致,何况口腔、舌边溃疡反复发作亦属阴火,舌  相似文献   

15.
【原文】看方犹看律,用药如用兵,机无轻发,学贵专精。【释文】此语出自清·刘一仁《医学传心录·病因赋》。医乃精微之道,不容浅尝问津。学必沉潜专一,方能探其秘要。就方药而言,组方如正音,皆有严格法度,遣药如派兵,在精不在多。方药之施,既要对症,又要把握时机,有的放矢,箭不虚发。律:古代音乐中正音用的一种竹管。机:弓弩上发射箭的机关。  相似文献   

16.
清代名医徐大椿曾写了一篇著名的医论<用药如用兵论>,他在文中说:圣人用来全保全人民生命的方法,是把谷物作为养料,用果品作为补助的食品,用畜类作为滋补的食物,用蔬菜作为补充食品,而药物则用它来治病.因此,即使是甘草、人参,滥用也会招致祸害,都是有毒药物一类的东西.  相似文献   

17.
用药寒热论     
用药如用兵,补泻寒热之间,安危生死之所系也,可不慎与?虽云目病非热不发,非寒不止,此青夫火之大慨耳。内有阴虚、冷泪、昏眇、脱阳等症,岂可独寿是火,而用寒凉也今之庸医,但见目病,不识症之虚实寒热,辨别气血,惟崩寒凉治之,殊不知寒药伤胃损血,是标未退而本先伤,至胃坏而恶心,血败而拘挛。  相似文献   

18.
切脉辨症立方,为医家三要,而脉尤重,盖脉既切明,自能辨症,而投药不难也。今医者苦于脉理难凭,乃竟尽弃不究,惟学写医案,作门面语,论症则以活脱为能,用药唯以和平为贵,自谓胜于偏执好奇、孟浪自喜者。不知用药如用兵,贵乎神速,若迟疑不进,使邪势蔓延,必致救援不及,致危殆而后已。夫偏执好奇,诚为医家所忌,然或因其立法乖异,在病家尚不轻信,若和平之剂,人即知其未必效,亦取其无害而救之,岂知因循两字,误人不浅,在寻常之症,弗药亦愈,若生死关头,岂可须臾耽待乎!  相似文献   

19.
许敬生 《河南中医》2011,(2):107-107
清代名医徐大椿曾写了一篇著名的医论《用药如用兵论》,他在文中说:圣人用来全保全人民生命的方法,是把谷物作为养料,用果品作为补助的食品,用畜类作为滋补的食物,用蔬菜作为补充食品,而药物则用它来治病。因此,即使是甘草、人参,滥用也会招致祸害,都是有毒药物一类的东西。喜好服食丹药的古人,必然会生大病,  相似文献   

20.
扶阳医案(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1遗尿——附子理中汤加味张某,女,9岁。自幼遗尿,每十天八天夜间即遗尿1次,天冷或着凉则加重,面色萎黄,消瘦,畏冷,纳少,时有干咳,便艰。舌淡赤胖润,脉沉。此属先天不足,脾肾阳气虚弱,膀胱关门不利所引致,培补先后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