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肠套叠的超声诊断。方法31例小儿肠套叠首先探查腹腔内各实质性脏器,而后重点探查胃肠道,以清楚显示肠管及肠套叠的部位为佳。结果其中位于右侧腹部23例(74.2%),脐上横结肠部位4例(12.9%),左上腹脾曲部位3例(9.7%),左下腹1例(3.2%)。结论超声显像仪诊断小儿肠套叠安全,临床诊断符合率高。  相似文献   

2.
空气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38例南靖县医院谢瑶璋小儿急性肠套叠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其病变因绞窄性肠梗阻引起肠管的迅速痉挛、水肿、发炎、梗阻,甚至坏死穿孔,需及时诊断和治疗。对小儿急性肠套叠的治疗,本院自1993年1月以来采用空气灌肠法,获得较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肠套叠早期空气灌肠复位及复位失败后及时手术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05例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及失败后手术治疗病例,找出空气灌肠失败原因及手术治疗适应征。结果空气灌肠复住不成功与患儿发病及就诊时间、肠套叠类型、患儿一般情况、医生的临床经验等因素密切相关,失败后需及时手术治疗。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正确使用空气灌肠是小儿急性肠套叠复位成功的关键.而灌肠复住失败后及时正确选择手术时机能降低肠坏死发生率及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占国珍 《江西医药》2012,47(2):179-180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小儿急性肠套叠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62例超声诊断为肠套叠,并经X线空气灌肠复位和手术结果对照的患儿的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62例超声诊断为肠套叠的患儿,经X线下空气灌肠和手术结果对照,58例诊断符合,超声诊断符合率96.6%。结论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准确率高、迅速且无痛苦,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透视下空气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2010年收治的小儿急性肠套叠病例。结果X线透视下行空气灌肠诊断和整复治疗,成功54例,手术治疗4例,无死亡病例。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症的情况下,透视下空气灌肠对本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安全、复位快、创伤小等优点,是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与小儿肠套叠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及空气灌肠整复确诊的小儿肠套叠合并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65例的声像图表现。结果:65例中回盲型38例(58.5%),回结型25例(38.5%),结肠型2例(3.1%),65例于肠套叠包块内及其附近可见符合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表现的肿大淋巴结,其中28例于肠套叠包块附近另见肿大淋巴结。结论: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与小儿肠套叠的发生与发展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陈月  徐南平  李翠昌 《江西医药》2011,46(11):1005-1006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肠套叠早期的临床特点和处理原则。方法选择2007年9月-2008年11月我院收治的215例急性肠套叠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的发病特点、临床处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74例(34.4%)患儿表现腹痛、呕吐、血便、腹部包块;50例(23.3%)仅有阵发性哭闹:25例(11.6%)仅有呕吐;24例(11.2%)仅有腹泻;7例(3。3%)仅有发热、哭闹;20例(9.3%)有呕吐、腹泻;15例(7.O%)有腹痛、呕吐、腹泻。17例误诊为儿内科疾病,误诊率8%。早期行B超检查诊断肠套叠的符合率明显高于未行B超检查者(P〈0.005)。201例肠套叠患儿行空气灌肠,整复成功199例(99%).失败2例(10%)。16例肠套叠行手术治疗,其中10例伴肠坏死.术后1例死亡。结论肠套叠多见于2岁以下小儿,以4—10个月龄最多见。早期应行B超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及时行空气灌肠,整复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小儿肠套叠的X线表现,提高空气灌肠整复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小儿急性肠套叠的临床及X线表现,并经灌肠诊断性治疗。结果 138例儿童急性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率86%,肠套叠整复成功率随病程的延长而降低,2~24h为94%,24~36h为83%,36~48h为66%,48~72h为50%。结论及时发现小儿肠套叠,有助于提高空气灌肠治疗儿童急性肠套叠的复位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超声诊断的价值及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的疗效。方法总结分析我院普外科经超声诊断并在超声监视下进行水压灌肠复位32例小儿肠套叠的临床资料。结果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准确率100%,B超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成功率100%。结论超声检查对肠套叠早期诊断明确,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方法简便、复位率高、安全性好,应作为小儿急性肠套叠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诊断和治疗成人肠套叠的发病机制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成人肠套叠的临床表现、类型、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阵发性腹痛59例,恶心呕吐36例,腹部包块40例。引起肠套叠原因主要是炎性水肿(11例)、良性肿瘤(15例)和恶性肿瘤(10例)。59例接受手术治疗,3例行钡灌肠复位。62例均康复出院。结论成人肠套叠多由器质性病变引起,其发生由多个因素共同作用所致,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小儿腹泻并发肠套叠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的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自1997年1月~2006年6月收治的45例小儿腹泻并肠套叠患儿.结果 38例X线下行空气低压灌肠整复成功32例,占84.2%,6例复位失败转手术;7例重症肠套叠直接手术.痊愈出院37例;死亡1例.结论 早期正确诊断和恰当治疗对预后密切相关,空气低压灌肠整复仍是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血运性肠梗阻致急性肠坏死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运性肠梗阻并发急性肠坏死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方法对2000~2003年间13例因急性血运性肠梗阻至急性肠坏死住院患者的临床表现、诊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确诊仅2例,治愈7例,好转3例,死亡3例。死亡原因:感染性休克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2例,肺栓塞及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结论该病临床表现以急性腹部疼痛为特点,极易误诊为其他急腹症。早期诊断、即时手术、术中及术后抗凝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危重肠套叠患儿的非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危重急性肠套叠婴幼儿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提高婴幼儿肠套叠非手术治疗的成功率。方法作者自1996年9月-2006年8月对23例起病时间超过48小时的急性肠套叠婴幼儿进行非手术治疗方法摸索及经验总结,治疗计划包括空气灌肠前补液、消炎、安定及胃肠平滑肌松弛,空气灌肠阶段间歇性持续中低压空气灌肠辅以手法按摩推压,空气灌肠整复后续治疗。结果23例危重急性肠套叠婴幼儿经过综合内科治疗,19例患儿经空气灌肠整复成功,4例行外科手术治疗均证实为复合长套。结论合理应用放射科空气灌肠整复及内科治疗多数危重肠套叠婴幼儿可避免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和探讨自制装置治疗早期小儿肠套叠临床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19例小儿肠套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9例早期肠套叠患儿均痊愈。结论自制简易装置治疗早期小儿肠套叠,方法简便,安全可靠,整复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5.
谢文涛  査斌山  朱化刚 《安徽医药》2013,17(11):1889-1891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连续收集30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的临床资料。结果肝硬化及脾切除患者更易发生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acute 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AMVT),首发症状常为腹痛,影像学检查是诊断AMVT的主要手段。11例经超声检查、16例行CT检查,3例经MRI检查确诊。抗凝治疗组16例,好转率81.25%,而非抗凝对症支持治疗14例,好转率仅为57.14%。抗凝治疗组临床好转率明显好于非抗凝组,且有较低的中转手术率。结论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期正确的诊断是治疗该病的关键,有效的评估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可以提高好转率降低中转手术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肠套叠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 2 0 0 1年 1月~ 2 0 0 4年 2月间收治的小儿肠套叠 4 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4例男患儿好发年龄为 4个月~ 10个月 ,以回结型最多见 (6 6 .6 % )。空气灌肠复位成功 31例 ,其余均手术治疗。死亡 1例 ,其余均治愈出院。结论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小儿急性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成功的关键 ,发病超过 4 8h、血便超过 2 4h者不宜行空气灌肠复位术 ,必须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杨涌  戚士芹  未德成  吕成超 《安徽医药》2015,36(9):1109-1111
目的 分析急性肠梗阻的发病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安徽省儿童医院普外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496例急性肠梗阻患儿资料,按发病原因进行分类,并比较保守及手术治疗患儿的比例。结果 496例急性肠梗阻患儿中,疑有器质性病变继发急性肠套叠203例(40.9%),嵌顿性腹股沟斜疝147例(29.6%),粘连性肠梗阻36例(7.2%),急性假性结肠梗阻25例(5.0%),先天性巨结肠24例(4.8%),Meckel憩室及肠重复畸形18例(3.6%),肠扭转、肠旋转不良13例(2.6%),阑尾脓肿9例(1.8%),内疝(系膜裂孔疝)6例(1.2%),炎性、粪石、柿石性5例(1.0%),其他少见病因10例(2.0%)。203例疑有器质性病变继发急性肠套叠的患儿中,148例(72.9%)施行了手术治疗,55例(27.1%)予空气灌肠复位成功。嵌顿性腹股沟斜疝均予手术。导致粘连性肠梗阻的前次手术中,阑尾切除术14例(38.9%),肠套叠整复术8例(22.2%)。结论 急性肠套叠、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粘连性肠梗阻是小儿急性肠梗阻发病的主要原因。大多数疑有器质性病变继发急性肠套叠及全部嵌顿性腹股沟斜疝需手术治疗,腹腔镜手术是小儿急性肠套叠及嵌顿性腹股沟斜疝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成人肠套叠的病因、临床特征和诊治方法,提高对成年人肠套叠的认识.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成年人肠套叠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患者中,临床表现为腹痛者35例.恶心呕吐者16例,肛门排气排便停止或减少者10例,黑便或血使者8例,腹部包块者3例;所有患者均行CT检查,术前确诊23例;31例行手术的患者中28例为肠道肿瘤,其中良性肿瘤占20例,恶性肿瘤占8例。结论病理因素是成年人肠套叠的主要戍因;CT检查的特异性征象对成年人肠套叠的诊断敏感性较高;成年人肠套叠首选手术治疗:腹腔镜可作为成年人肠套叠的首选诊断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