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理应激的控制与应对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季颖  郭瞻宇 《中国临床康复》2005,9(16):129-129,133
目的 探讨控制心理应激的方法。方法通过对心理应激的分析,制定应激状态下的应对措施。结果个体的应激反应是可以通过:①控制应激源。②控制非理性行为。③寻求心理援助。④提高心理素质。⑤适当参加体育运动等应对措施加以调节、控制。结论适度的应激反应对保护机体免受外界伤害是有益的。但长期的、强烈的应激反应则会造成机体病理性损害。在应激状态下通过正确的应对措施,可以避免或减少对个体的伤害。  相似文献   

2.
护理干预对剖胸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手术是一种极具危险性的应激源,常可导致患者在术前产生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焦虑[1]。正常的心理应激反应是机体达到良好状态的一种反应,但当心理应激状态超过了机体适应范围就会引起伤害,导致机体生理、生化、心理、行为等多方面的改变,干扰麻醉和手术的进行,  相似文献   

3.
应激是由突发的重大事件或持续、紧张的工作、生活环境引起的一种情绪变化。人类遭受应激后个体都会发生一系列心理、生理应激反应,而长期慢性的应激状态对机体有损耗作用,不但可导致机体功能失调,而且可导致心身疾病的发生。精神科护理人员面临的职业紧张性应急尤为突出,其心理、生理健康状况日益受到威胁。为此作者就精神科护士发生应激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应对策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护理心理学     
2应激反应 应激反应(stress reaction)指个体经认知评价,感知到环境中存在威胁性应激源而引发各种生物、心理、社会行为方面的变化,也称为应激的心身反应(psychosomatic response)。此概念强调个体的认知评价水平,指即使刺激具有威胁性,但若个体未认知其威胁存在,应激的心身反应就不会产生;若个体的能力和经验足以应对威胁性刺激,其应激的心身反应也不会发生。以下着重介绍应激的生理、心理反应的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5.
心身护理应从调节病人的心理应激状态入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心理应激又称心理紧张或心理压力,是机体在外界刺激作用下,为适应环境所作出的一种反应状态。正常的心理应激是机体达到完好状态的一种反应。当心理应激状态超出了机体适应范围,就会对心身引起伤害,即并发心身疾病。由此看来,如何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使其心理应激处于...  相似文献   

6.
30多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一直位居女性肿瘤首位,并在全球范围内以每年2%的速度递增,我国乳腺癌发病率的年增长速度达3%~4%,高于全球的增长速度[1]。乳腺癌患者在诊断、治疗和康复期面对着各种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应激,而患者对这些心理应激的应对方式将影响疾病的发展和转归。随着乳腺癌生存期逐渐延长,心理和行为应对问题日趋被关注。笔者对乳腺癌患者在不同时期应对方式进行综述。1应对方式应对是个体面对应激情境时为减少压力而作出的认知或努力,是影响应激反应结果的重要中间变量[2]。心理学家将其视为个体运用防御机制应付应激的心理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临床气管切开术患者心理应激状态的效果。方法选取神经内科气管切开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实施针对气管切开术、术后沟通障碍、吸痰、舒适的改变等应激源采取的相应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应激继发性高血压、应激性高血糖、睡眠障碍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气管切开后1h、3d发生应激性高血压、应激继发性高血糖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睡眠障碍、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气管切开术患者产生的心理应激状态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减轻应激反应对机体的损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护理心理学     
相关研究发现,个体的应对方式是介于应激与健康及疾病之间的中间变量,尤其是社会生活事件所致疾病与个体的应对方式密切相关。早在应激成为心理学研究焦点之前,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关于心理防御机制的精辟论述,已深刻探讨了心理压力或挫折如何致个体心理失常。了解弗洛伊德的心理防御机制,对理解和研究现代的应对理论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噪音是应激源,可以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噪音侵袭人体可以引起患者不同程度的心理和生理反应。当机体处于强烈应激状态时,交感一。肾上腺髓质系统活动明显增加:生理方面可有心率加快、血压升高、需氧量增加、免疫力降低等反应;心理反应则表现为情绪变化,如抑郁、焦虑、紧张、恐惧、愤怒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心理应激动物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 stress)是个体察觉(通过认知、评价)到环境变化(应激源)对机体产生威胁或挑战时,做出适应或应对的过程。机体的应激机制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有着密切的关系。应激以一种融合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概念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探讨心理应激的机制以及对心理应激的治疗、护理则将是21世纪医学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应激源作为引起应激反应的直接原因,其种类繁多。任何一个内在或外在的刺激.只要达到一定的强度,均可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笔者现从应激源的角度对心理应激研究中常用的实验动物模型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精神科护士心理应激与自我调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心理应激又称心理紧张或心理压力,是个体"觉察"到环境刺激对生理、心理和社会系统过重负担时的整体现象,所引起的反应可以是适应或适应不良的[1].在心理应激状态下,大多数人会出现心身的紧张性反应,即一般的适应综合症[2].由于精神科护士长期在充满"应激源"的环境中工作,经常面临着危急、突发、多变等情况,应激水平较高.持续的高应激状态危害其心身健康,帮助精神科护士了解常见的心理应激源,掌握调控心理应激的方法,能有效提高其身心健康,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社区护士工作应激源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了解北京市社区护士面临的工作应激源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减轻应激反应程度的应对方式.方法随机对北京市118名社区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包,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调查表、社区护士工作应激源量表及应对方式问卷3部分;采用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对社区护士工作应激源量表总分有影响的因素,并分析应激反应程度与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社区护士面临的主要应激源包括工资太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必须很快地、独立地做出决策、继续深造的机会太少等;解决问题、退避两种应对方式及社区护龄、年龄是对社区护士工作应激反应程度有影响的因素.结论社区护士工作应激源有其自身特点,年龄、社区护龄、应对方式是影响应激反应的主要因素,采取解决问题应对方式利于减轻应激反应程度,采取退避应对方式则会增加应激反应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本研究在应激的认知-现象学-相互作用理论模型的视角下,探讨在此次新冠疫情下护生应激反应与其职业认同的关系,以及应对方式和心理弹性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应激反应量表、护生职业认同量表、应对方式量表和心理弹性量表对339名护生进行调查.结果 护生应激反应、职业认同、应对方式和心理弹性两两之间呈显著相关.护生应激...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选择与应激相关的生化生理指标,研究并探讨军事应激对军人部分生化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参加阅兵军事人员6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分别检测阅兵前、后军人免疫相关指标和氧化还原过程相关指标的血清水平,并对军事心理应激引起的标志物显著性改变的机制进行探讨。结果军人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前列环素、胃泌素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显著升高。结论军事应激状态对机体免疫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和氧化还原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前列环素、胃泌素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等可作为观察机体应激状态的生化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应激反应对个体健康的影响以及效应已经成为一个举世瞩目的问题。所谓应激反应是指个体对内、外环境刺激作出认知评价后而产生的心理反应过程。适度的应激对人的健康和功能活动有促进作用,使人产生良好的适应结果。长期的超强度的应激反应则使人难以适应,最终损害人的健康。疾病作为躯体应激源可引起患者生理、心理和行为的改变。住院又给患者增添了新的应激因素。如果未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将会加重患者的紧张程度,导致本身躯体疾病的加重。笔者采用医院应激量表[1]对我科住院的110名冠心病患者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找出发生频率较…  相似文献   

16.
运动训练对心理应激机体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心理应激因素可通过影响中枢神经和内分泌系统来改变机体免疫功能,而适当的应激干预手段可以改变应激对免疫机能的影响。通过对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的检测,探讨运动训练对心理应激干预的免疫学机制。方法:实验于2003-09/2003-11在扬州大学体育学院体育心理学实验室完成,实验室为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46只,体质量(240&;#177;30)g,SPF级,购于中科院上海动物研究中心许可证号:SCXK(沪)2003-0004:随机分为6组,即对照组、心理应激组、30min运动组、应激+30min运动组、60min运动组、应激+60min运动组(除30min运动组和应激+30min运动组每组7只外,其余每组各8只),分笼饲养,每笼3~4只;自然昼夜节律光照,饲养笼选用塑料制品,并配有不锈钢、塑料吸水瓶和铝吸水管、饲养温度15~16℃,国家标准固体混合饲料,自由饮食。结果:①经过2周的心理应激后,大鼠产生显著的身心变化,血清TNF-α的含量显著下降。②经过8周的运动训练后,大鼠血清TNF-α含量没有变化;同时,应激+30min运动组(1.451&;#177;0.188)μg/L和应激+60min运动组(1.696&;#177;0.246)μg/L的TNF-α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应激组(1.293&;#177;0.166)μg/L,其中60min运动组最为明显(P&;lt;0.01)。结论:小运动负荷在正常状态下对机体免疫促进作用有限,但在心理应激状态下,这种小负荷运动可以有效的拮抗应激所产生的抑制作用;中等负荷运动不仅对正常状态下机体免疫功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且比小负荷运动能更为有效的拮抗心理应激所产生的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应激性血糖增高对急性脑梗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脑梗塞常伴发显的应激反应,应激是影响预后的因素之一,评价和控制应激状态可以指导临床治疗,本选用血糖作为指标探讨应激与脑梗塞病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护理干预在手术应激反应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红梅 《天津护理》2008,16(2):116-118
手术做为人生中的重大挫折是困扰外科患者的主要应激事件.应激反应可引起患者一系列的心理、生理变化.应激理论认为应对方式是应激的重要中介变量,直接关系到应激事件最终影响个体身心健康的程度[1].  相似文献   

19.
军人心理应激研究及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综述应激的基本模式,军人心理应激反应的类型、应对及研究进展。分析影响军人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提出军人心理应激管理应注意从个体水平和组织水平两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激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已成为心理神经免疫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分析介入不同的身体锻炼方法引起的良好心理效应对心理神经免疫所具有的良好促进作用。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ASP和Medline数据库1990-01/2004-12有关锻炼对心理神经免疫影响的文章,检索词“stress,immunity,exercise”,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观察对象为动物及人类。同时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网数据库1994-01/2004-12有关应激对心理神经免疫的影响以及锻炼干预的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汉语,检索词“应激,心理,免疫,锻炼”。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符合要求的有关文献,并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有关心理应激对免疫系统影响的研究原著。②有关锻炼改善免疫系统、影响中枢及内分泌系统的研究原著。排除标准为:文献中重复的研究和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51篇有关心理应激对免疫系统影响及运动锻炼对其干预作用的文献,排除重复或类似的研究,纳入20篇。心理因素对免疫系统影响的文献有10篇,锻炼影响心理神经免疫的文献有10篇,其中包括锻炼对机体免疫系统的改善作用5篇;锻炼影响心理神经免疫的可能机制5篇,包含有关交感神经的作用2篇;有关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的1篇,有关神经肽作用的2篇。资料综合:紧张性刺激可以明显引起个体的情绪反应,包括焦虑、抑郁、恐惧或害怕等,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消极生活事件及人格因素也和免疫功能有密切的关系。人对应激反应的产生是建立在人格差异和紧张性刺激类型的基础上,这就把应激、人格特质与免疫反应联系在一起。实际上,性格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最终还是要涉及到情绪反应模式、认知方式等一系列的心理过程,同时,自身的素质包括植物性神经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也涉及其中。身体锻炼作为一种心理干预手段降低心理应激反应的作用是多维的,可以采用身体锻炼的方法使机体变得更放松,锻炼能够提供规则情感或心理愉快方式去对待充满应激的事件。结论:不良的心理因素会引起机体正常免疫监控的失调。身体锻炼作为一种心理干预手段降低心理应激反应,对机体是一种刺激,机体发生应答性反应,加强机体的免疫监控能力,同时身体锻炼能引起良好的心理效应,通过整合调控中产生的各种物质对免疫系统产生良好的影响,从而达到健身和改善心理应激状态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