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廖娟  费伟  郭俊 《四川医学》2014,(8):957-959
目的考查纳米银抗菌钛板对成纤维细胞早期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将原代培养的人牙龈成纤维细胞接种于纳米银抗菌钛种植体表面,通过对样品表面细胞形态学观察和细胞增殖的检测分析该表面对成纤维细胞早期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结果和对照组相比,成纤维细胞在纳米银抗菌钛种植体表面早期铺展形态有差异,而增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纳米银改性后的钛片对成纤维细胞早期生物学行为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钛种植体表面载银涂层的构建及其对牙龈卟啉单胞菌(Pg)的抗菌效应,为钛种植体表面抗菌改性提供新方法.方法 利用阳极氧化法在纯钛表面制备出均一的二氧化钛纳米管(TNT)结构,并通过层层自组装的方法将载银的壳聚糖与肝素在TNT表面交替吸附沉积,构建载银多层膜涂层.扫描电子显微镜、接触角测量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以...  相似文献   

3.
目的 用聚酰胺胺对钛表面改性,构建抗菌涂层并初步评估其性能。方法 通过聚酰胺胺在钛表面构建抗菌涂层,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接触角分析仪等分析表征,模拟体液浸泡检测体外生物活性,观察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早期和长期抗菌性能。结果 聚酰胺胺成功对钛表面改性且改性钛片有良好的体外生物活性,改性钛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有良好的早期和长期抗菌性能。结论 聚酰胺胺可以在钛表面构建良好的抗菌涂层。  相似文献   

4.
杨祖顺  陈彬  田云屏 《西部医学》2011,23(2):223-226
目的研究艾硕特抗菌露(Esawt Microbicide Gel,EMG)与两种纳米银抗菌产品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白色念珠菌的杀菌性能,以评估各种产品的抗菌活性。方法采用载体定量杀菌法,分别测试三个产品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白色念珠菌在不同作用时间点的杀菌作用;采用Wilks’λ检验,分析三组不同时点多次实验观察获得的杀菌率。结果按GB15979-2002《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的杀菌评价标准,艾硕特抗菌露对三种试验菌的杀菌率均〉90%,说明该产品对这三种试验菌有较好的杀菌作用。而两种纳米银抗菌凝胶均对三种试验菌无杀菌作用。结论试验表明,艾硕特抗菌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有优良杀菌效果,而纳米银抗菌凝胶Ⅰ、纳米银抗菌凝胶Ⅱ均无杀菌效果,且在4个作用时间点上,艾硕特抗菌露对三种试验菌的杀菌效果均优于两种纳米银抗菌产品。在实际选用产品时应充分考虑产品的抗菌活性,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纳米银的制备及其对变异链球菌标准株和耐氟株的抗菌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葡萄糖还原硝酸银制备纳米银;采用纸片扩散法和微稀释法测定该纳米银对标准株及耐氟株的抗菌效果。结果:制备的纳米银为分散性好、均粒径约为13.04 nm的类球形粒子,它对标准株及耐氟株的抑菌环直径分别为(10.87±0.67)mm、(9.68±0.86)mm,MIC为(2.08±0.90)?g/mL、(2.60±0.90) ?g/mL,MBC 为(4.16±1.81)?g/mL、(5.21±1.81)?g/mL。该纳米银对标准株和耐氟株均有抗菌性(P <0.05),且对两菌株抗菌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葡萄糖还原硝酸银可制备出对变异链球菌标准株及耐氟株有较好抗菌性的纳米银。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0):98-101
目的探讨纳米银抗菌敷料对糖尿病足患者感染控制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严格控制血糖水平。清创后干预组采用纳米银抗菌敷料包扎,对照组采用凡士林敷料包扎。分别于入组时、治疗4周对伤口疼痛程度、伤口溃疡严重程度、溃疡面积进行评价。统计两组患者溃疡愈合时间、换药次数。结果干预后,两组Wagner分级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Wagner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溃疡面积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组溃疡面积干预后较对照组小(P0.05)。两组VAS干预后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组VAS干预后显著较对照组低(P0.05)。溃疡愈合时间干预组显著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换药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银抗菌敷料应用对糖尿病足可促进溃疡的愈合,缩小溃疡面积,改善Wagner分级,减少换药次数。  相似文献   

7.
纳米银抗菌水凝胶治疗淋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志秀  陈丽霞  丰英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2):150-150,160
目的探讨纳米银抗菌水凝胶的药物作用,采用常规抗生素全身用药的同时辅以纳米银抗菌水凝胶阴道用药,使淋菌性阴道炎得到快速、有效、安全、彻底的治疗。方法选择淋菌性阴道炎患者87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为抗生素组,B组为抗生素联合纳米银抗菌水凝胶组;观察两组病人的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及患者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 87例患者中,A组治愈率为32.5%,B组治愈率为89.4%。在B组中,治愈率提高的同时症状消失的时间明显缩短。结论对临床上淋菌性阴道炎的患者,尤其是合并盆腔感染的患者,在常规抗生素全身用药的同时辅以纳米银抗菌水凝胶阴道用药可以减轻患者的精神和经济负担,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纳米银涂层尿管的抗菌作用. 方法:神经外科留置导尿患者30例,随机分为纳米银抗菌尿管组、普通尿管组,留置尿管时间小于7 d者剔除,达到入组要求患者30例,其中纳米银抗菌尿管组17例、普通尿管组13例,导尿前、导尿后7,14,21,28 d留取中段尿查白细胞、细菌培养,拔除尿管后,尿管末端行细菌培养. 结果:导尿前、导尿后7,14,21,28 d普通尿管组尿白细胞阳性数分别为1,5,6,8,9;纳米银抗菌尿管组分别为0,1,2,4,5;普通尿管组尿培养阳性数分别为0,3,5,7,8,纳米银抗菌尿管组分别为0,0,1,3,4,后者明显降低(P《0.05). 尿培养普通尿管组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变形杆菌分别为3,4,3,1,2例次;纳米银抗菌尿管组为2,1,1,1,0例次. 尿管培养普通尿管组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变形杆菌分别为8,3,4,3,2例次;纳米银抗菌尿管组为3,1,2,0,1,后者低于前者(P《0.05). 结论:纳米银涂层尿管具有一定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使用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治疗天疱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科2010年1月—2011年11月收治的42例天疱疮患者随机分为Ⅰ组(对照组)和Ⅱ组(纳米银组)。Ⅰ组患者给予常规处理,Ⅱ组患者在Ⅰ组患者基础上,加用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观察二组患者的疗效,并将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Ⅱ组患者疗效显著优于Ⅰ组,病程缩短,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治疗天疱疮具有较好的疗效,患者无不良反应,可作为临床治疗天疱疮的优先外用药之一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普济疮疡纳米银喷雾剂,对中药与纳米银的配伍合用进行尝试性探索研究。方法:运用纳米银和中药洗剂分开制备,二次混合的制作工艺制备了普济疮疡纳米银喷雾剂,对其体外抗菌性进行了实验。结果:成功制备了普济疮疡纳米银喷雾剂,喷雾剂质量稳定,体外抗菌性优于纳米银胶体和中药单独使用。结论:纳米银与合适的中药可以复合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1.
抗菌肽广泛存在于多种生物体内,是生物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以保护机体免受细菌、真菌、寄生虫和病毒等病原体的侵袭,还具有介导催化、凋亡、免疫调节活性、促进伤口愈合和促成骨等作用,是钛金属内植物表面抗菌涂层研究的热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应用于钛金属内植物表面的抗菌肽的抗菌机制、加载方式和应用现状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钛基表面羟基磷灰石/纳米银(HA/Ag)复合涂层的组织相容性,为进一步临床研究和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应用脉冲电泳方法,根据不同浓度的钙-磷-银电解液,在钛金属表面沉积3种复合涂层材料。按国家和ISO对生物材料相容性的检测标准,检测钛基表面HA/Ag复合涂层的生物相容性。以新西兰兔、昆明小鼠进行热原试验、皮肤刺激试验、急性毒性试验和溶血试验。结果静脉注射材料浸提液后,兔体温升高值<0.6℃。浸提液皮内注射法及划痕法观察72 h,兔局部皮肤无红肿、渗出、溃烂等刺激反应。腹腔注射浸提液后,小鼠未出现异常症状,体质量有增加趋势。3种材料溶血率均低于生物医用材料溶血国际标准(5%)。结论在钛基表面沉积制备的HA/Ag纳米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电化学两步阳极氧化法在钛表面制备纳米管,光滑纯钛作为对照组,通过场发射电镜、X射线能量色散谱和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分析试件表面微观形貌、元素组成和三维形貌并计算粗糙度。体外培养小鼠骨髓间质干细胞( BM-SCs)进行生物活性的测定。结果显示在钛表面制备出有序的双层蜂窝状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纳米管的表面由钛和氧元素组成,纳米管组粗糙度值大于光滑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米管组试件促进了BMSCs的黏附、增殖和分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合成水溶性"纳米银/羧甲基壳聚糖"生物敷料,以标准菌株测试其抑(抗)菌性能。方法:通过紫外吸收光谱表征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形貌观察纳米银,以红外吸收光谱表征由氯乙酸法将壳聚糖改性而成的羧甲基壳聚糖,再将羧甲基壳聚糖与纳米银结合,合成水溶性的"纳米银/羧甲基壳聚糖"生物敷料,再用标准菌株测试其抑抗菌性能。结果:合成的纳米银粒径大小为60~100nm,改性后的羧甲基壳聚糖在IR谱图于1635.56cm-1和1385.22cm-1处出现了羧甲基壳聚糖钠盐的特征吸收峰。该"纳米银/羧甲基壳聚糖"敷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的MIC分别为:0.25mg/ml(其中含纳米银0.05mmol/L),0.5mg/ml(其中含纳米银0.1mmol/L),0.5mg/ml(其中含纳米银0.1mmol/L);2.5mg/ml"纳米银/羧甲基壳聚糖"(含银0.25mmol/L)在M-H培养基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环分别为17mm,11mm,11mm。结论:合成的"纳米银/羧甲基壳聚糖"生物敷料能结合羧甲基壳聚糖和纳米银的优点,具有强大的广谱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激光熔覆后钛表面多孔形貌对细胞黏附、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 在氩气保护环境中应用脉冲式掺钕钇铝石榴石晶体(Nd:YAG)对45 μm钛粉颗粒在钛片表面进行激光熔覆,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SEM)观察钛片表面微观形貌,能量弥散X射线谱(EDS)检测钛片表面成分;采用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体外培养评价喷砂酸蚀组(A组)和激光熔覆组(B组)的生物相容性.SEM观察BM-SCs在钛表面的黏附状况,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法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检测评价钛片对BMSC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结果 与A组比较,B组互相连通的多孔钛表面更有利于BMSCs的黏附,也有利于BMSCs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结论 激光熔覆处理钛片表面可促进BMSCs黏附、增殖及分化,有望成为一种有效有前景的钛表面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并评价新型纳米银壳聚糖敷料的物理特性、细胞毒性、抑菌性及其对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将纳米银材料添加到壳聚糖中制备新型复合生物抗菌敷料,并通过使用电子显微镜、CCK-8、抑菌圈及平板抑菌法、大鼠创伤动物模型愈合试验将壳聚糖敷料、纳米银壳聚糖敷料、银离子敷料及普通纱布敷料进行对比,以评价新型纳米银壳聚糖敷料的物理特性、细胞毒性、抑菌性及对伤口愈合的影响.结果 电子显微镜提示纳米银颗粒在壳聚糖敷料表面均匀分散,粒子直径约50 nm;抑菌圈及平板抑菌法提示新型纳米银壳聚糖敷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铜绿假单胞杆菌均有较强的抑菌能力;CCK-8实验提示其在0.5%及1.0%的纳米银浓度下无明显细胞毒性;动物愈合实验提示纳米银壳聚糖敷料可以促进伤口愈合.结论 纳米银壳聚糖敷料符合现代新型生物敷料的基本要求,相较传统敷料有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牙龈卟啉单胞菌定植对钛表面氧化膜特性的影响?方法:将纯钛试件浸泡于牙龈卟啉单胞菌菌悬液中进行共培养,采用扫描电镜观察钛表面牙龈卟啉单胞菌生物膜的微结构?以牙龈卟啉单胞菌菌悬液为实验组,生理盐水为对照组,收集7?14?21 d的试件和浸泡液,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浸泡后纯钛的表面特性,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检测不同时间点浸泡液中的钛离子释放量?结果:扫描电镜观察到牙龈卟啉单胞菌在钛表面定植形成致密的生物膜?XPS广谱分析显示,钛表面的钛和氧元素含量随细菌作用时间延长逐步降低;XPS高像素谱分析显示,钛表面的二氧化钛含量随细菌作用时间延长逐步降低?ICP-OES检测发现随着细菌作用时间的延长,钛离子释放量增加,且第1周释放量最多?结论:牙龈卟啉单胞菌能在钛表面定植形成致密生物膜,引发钛表面氧化膜破坏和钛离子释放,该效应随细菌作用时间延长而加剧?  相似文献   

18.
钛种植体表面微弧氧化生物改性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探讨采用微弧氧化技术对钛种植体进行表面生物改性,在提高耐磨性、耐腐蚀性的同时,改善材料的生物活性. 方法:配制适当的电解液,试件经预处理后进行微弧氧化处理. 用扫描电镜(SEM)观察陶瓷膜层的表面形貌及横截面形态,用X射线衍射(XRD)仪和X射线能谱(EDX)分析膜层的成分和元素分布,并观察不同电压对膜层性能的影响. 结果:电镜观察表明微弧氧化处理在纯钛试件表面形成了内层致密、外层多孔得的陶瓷膜. 能谱分析证实陶瓷膜由Ti, Ca, P, O 4种元素组成,Ca, P, O元素主要存在于陶瓷膜层,靠近钛基体处的含量极微. Ca, P元素从外向内含量逐渐减少,成梯度变化. X射线衍射表明陶瓷膜由金红石相的TiO2和锐钛矿相TiO2组成. 随着电压的升高,陶瓷膜表面微孔的孔径变大,陶瓷膜内的Ca, P元素含量亦随之升高. 本研究最终使陶瓷膜内的Ca含量达到16%,Ca/P比约为1.67,与骨组织的Ca/P比非常接近. 结论:通过微弧氧化处理在纯钛试件表面形成了内层致密、外层多孔,含适当钙/磷配比的TiO2陶瓷膜,在提高材料耐磨性、耐腐蚀性的同时,提高了生物活性,因而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表面粗糙度对龈上皮细胞在纯钛表面黏附情况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龈上皮细胞在表面粗糙度不同的纯钛片表面培养,分别计数黏附在纯钛片表面的龈上皮细胞数目和细胞克隆数目。结果培养4 h后,不同粗糙度的纯钛表面均可见到龈上皮细胞黏附,培养48 h后在不同粗糙度的纯钛表面黏附的龈上皮细胞数量有差异,在培养72 h后不同粗糙度纯钛表面细胞克隆数也有差异。结论表面粗糙度对龈上皮细胞在纯钛表面的黏附有一定影响,光滑的纯钛表面可能更适合细胞黏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