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调查兰州市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膳食营养水平。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6年6月就诊的264例GDM孕妇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产检的非GDM孕妇6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自拟调查问卷调查两组受试者的基本信息和膳食情况,观察两组受试者食物摄入及食用情况,能量和营养素摄入量,脂肪、蛋白质及碳水化合物的供热比和蛋白质的来源。结果观察组的谷物类摄入量及水果类的食用率和摄入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他类食物的食用率和摄入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能量、脂肪、碳水化合物及维生素K摄入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蛋白质及脂肪供热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碳水化合物供热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动物性蛋白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植物性蛋白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兰州市GDM孕妇的能量、脂肪、碳水化合物及维生素K摄入量均较高,以谷物类及水果类摄入为主。同时,蛋白质及脂肪供热比较低,而碳水化合物供热比较高。蛋白质来源中,动物性蛋白比例较低,植物性蛋白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2.
费蓓蓓  钱志红  凌莉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4):5480-5482
目的:通过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与正常孕妇膳食对照研究,了解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孕中期的营养状况。方法:随机选择确诊GDM孕妇50例,同期健康孕妇150例为对照组,采用记录饮食日记的方法进行膳食调查。结果:①GDM组孕妇的年龄、孕前体重、体重指数(BMI)及一级亲属糖尿病家族史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②两组孕妇每日总热卡、碳水化合物、脂肪摄入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蛋白质摄入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GDM组维生素C及维生素E摄入量低于对照组(P<0.05);④GDM组磷、镁、锌、硒元素的摄入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加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健康教育,改变不合理的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期膳食结构和血脂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将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菏泽家政职业学院实习教学医院,即菏泽市立医院进行常规产检且诊断为GDM的126例孕妇纳入GDM组,另将100例未诊断为GDM的孕妇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的一般资料、膳食结构、妊娠早期、中期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的差异,分析膳食结构和血脂水平与GDM发生风险的相关性。结果GDM组孕妇年龄>35岁者、孕前BMI≥25.0 kg/m2者、有不良妊娠史者和有糖尿病家族史者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DM组孕妇谷类/薯类、水果类、鱼禽蛋肉类以及坚果的日均摄入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蔬菜类、大豆类的日均摄入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妊娠早期时,GDM组孕妇T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妊娠中期时,GDM组孕妇T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每日谷类/薯类摄入量>270 g、水果类摄入量>550 g、鱼禽蛋肉类摄入量>200 g、坚果摄入量>14 g、蔬菜类摄入量<320 g、大豆类摄入量<12 g以及妊娠早期TG水平>1.33 mmol/L、妊娠中期TG水平>1.70 mmol/L均是导致GDM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有生育需求和妊娠期妇女,进行严格的膳食结构管理和监督十分必要,尤其对于妊娠中期者,更应加强对膳食和各项指标的干预和筛查,这不仅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全面、合理及有效摄入,更有利于控制血脂、血糖代谢,预防GDM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饮食运动指导对孕前超重肥胖孕妇妊娠期糖尿病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医院门诊孕检的孕前超重肥胖孕妇60例,按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孕妇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孕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饮食运动方案,并随访实施情况,比较两组孕妇的体质、妊娠期糖尿病发生情况、分娩方式和新生儿状况。结果观察组孕前超重孕妇食物摄入更合理,营养吸收更均衡,体重增长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前肥胖孕妇体重增长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2例孕前超重孕妇无一患上GDM,8例孕前肥胖孕妇有1例患上GDM,总发生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体重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巨大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饮食运动指导对孕前超重肥胖孕妇的干预,在调节孕期女性体重增长、对妊娠期糖尿病的预防和对围生儿巨大儿发生率的控制方面均有突出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妊娠期糖代谢异常(GIGT)和妊娠期糖尿病(GDM)对孕妇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在孕中期对729例孕妇进行50g糖耐量筛查(50gGCT),异常者再进行75g糖耐量试验。根据糖代谢异常情况分为妊娠期糖耐量异常组和妊娠期糖尿病组。其余为糖耐量正常组(NGT)。对这3组孕妇的妊娠结局进行监测。[结果]GDM组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羊水过多、产后出血和剖宫产的发生率分别为21.1%、15.8%、10.5%、5.3%和63.2%;GIGT组分别为12.5%、12.5%、8.3%、4.2%和50%。与NGT组相比,GDM组和GIGT组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羊水过多以及剖宫产的发生率都高于血糖正常组(P﹤0.05)。而与GDM组相比,GIGT组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羊水过多的发生率较低(P﹤0.05)。但是两组的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及剖宫产的发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的胎儿窘迫、巨大儿、早产儿、以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和低血糖的发生率分别为5.3%、21.1%、15.8%、26.3%和15.8,都高于NGT组(P﹤0.05)。GIGT组的发生率也高于NGT组,分别为4.7%、12.5%、8.3%、12.5%和4.2%(P﹤0.05);但是与GDM组相比,GIGT组发生巨大儿、高胆红素血症和新生儿低血糖较少,低于GDM组(P﹤0.05)。[结论]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和妊娠期糖尿病可以导致母儿并发症的增多,因此应当重视对孕妇糖代谢的筛查,加强糖耐量异常者的血糖控制,减少不良妊娠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的饮食治疗认知情况及营养素摄人情况,以便有针对性的指导GDM孕妇合理膳食,降低GDM对孕妇及其胎儿的不利影响. 方法选择沈阳市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产科病房住院的GDM孕妇150例作为调查对象,采用GDM饮食治疗认知情况的问卷调查,结合24 h膳食回顾法,分析GDM孕妇存在的饮食误区,并计算每日热能及各种营养素摄人量,三大营养素供能比和蛋白质、脂肪来源百分比,与孕晚期<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人量>(DRIs)[1]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GDM孕妇对饮食治疗的认知情况存在某些误区.GDM孕妇蛋白质摄入量为62.2 g,供能比为11.2%,偏低.脂肪供能比为28.9%,偏高.优质蛋白质每日摄入量占总蛋白的45.5%,动植物脂肪来源比例为1:2.5.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钙、铁、膳食纤维日平均摄入量明显不足,只占膳食推荐摄入量的26.9%、53.3%、52.4%、57.6%、71.6%、60.0%.三餐的热能分配比例不合理,早餐提供的热能过低,晚餐提供的热能偏高. 结论建议加强GDM孕妇饮食指导,纠正饮食误区,从而提高GDM的综合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7.
妊娠期糖尿病与孕妇饮食及生活方式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相关的饮食和生活方式。方法采用1∶2病例-对照研究,选取45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包括150例确诊为GDM的孕妇和300例正常孕妇,用问卷调查其一般情况、妊娠情况及饮食生活情况等,并进行t检验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妇女平均每日总能量、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共有23个变量与GDM的发生有关,最终进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的有7个变量,其中危险因素6个,包括血压高(OR=28.50)、不良孕产史(OR=3.10)、孕前肥胖(OR=2.80)、过量摄入水果(OR=2.40)、糖尿病家族史(OR=1.86)及喜欢吃甜食(OR=1.68);1个保护因素为进食白肉频率较高(OR=0.62)。结论多种饮食生活方式不合理与GDM发病有关;对孕妇应积极开展营养教育,合理选择食物,调整饮食结构,以减少GDM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妊娠糖耐量受损(GIGT)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515例孕妇进行口服50g葡萄糖筛查试验,对异常者,再空腹口服75g葡萄糖进行糖耐量试验(OGTT)以确诊妊娠期糖尿病(GDM)及妊娠糖耐量受损。并分正常组、GIGT组及GDM组进行比较母儿结局。[结果]孕期及分娩过程中的合并症,难产率及围产儿患病率中,在正常组、GIGT组、GDM组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胎膜早破、羊水过多、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剖宫产、巨大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胎膜早破的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GDM组与GIGT组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剖宫产、巨大儿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0.017),但早产、胎膜早破、羊水过多的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017);GDM与GIGT组之间新生儿窒息的并发症明显高于GIGT组(P﹤0.001﹤0.017);但GDM与GIGT组之间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胎膜早破、羊水过多、新生儿低血糖、剖宫产、巨大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017)。[结论]对GIGT及时治疗,可提高孕期糖代谢异常母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膳食脂肪摄入情况与血脂及GDM发病的相关性,为孕妇膳食的合理搭配和GDM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该院就诊的224例GDM孕妇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时期在该院产检的224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采取24 h膳食回顾调查法和食物频度法分别比较两组孕妇孕期增重及三大营养素摄入情况;比较两组孕妇膳食脂肪中各类脂肪酸摄入情况及血脂相关指标。结果研究组孕期增重、脂肪摄入量、饱和脂肪酸(SFA)摄入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供能比、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供能比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血清总胆固醇(5.94±1.53)mmol/L、三酰甘油(2.36±1.01)mmol/L、游离脂肪酸(1.14±0.57)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3.29±0.86)mmol/L,对照组同类指标分别为(5.02±0.96)mmol/L、(1.71±0.65)mmol/L、(0.83±0.39)mmol/L、(2.52±0.54)mmol/L,两组各指标相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总胆固醇、游离脂肪酸、LDL-C水平与SFA摄入量及供能比、MUFA摄入量呈正相关;GDM发病率与SFA摄入量呈正相关,与不饱和脂肪酸供能比呈负相关。结论 SFA高摄入是GDM发病的危险因素,较高的不饱和脂肪酸供能比有利于GDM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膳食对妊娠期糖尿病(GDM)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住院的92例GDM孕妇,根据治疗依从度,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采用个体化营养膳食治疗,由专业医师进行指导,孕妇根据自身体重、孕周等指标制定具体的饮食计划;对照组不进行个体化营养饮食治疗,对比两组孕妇的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空腹以及餐后2 h血糖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加用胰岛素、子痫前期、巨大儿、早产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对GDM孕妇进行科学、合理的饮食指导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血糖控制效果明显,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饮食指导卡对2型糖尿病饮食护理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京姬  崔英姬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3):4594-4595
[目的]观察应用糖尿病饮食指导卡指导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糖尿病饮食指导卡指导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对体重指数(BMI)的影响结果。[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消瘦患者治疗后BMI明显升高(P﹤0.05),肥胖患者治疗后BMI明显下降(P﹤0.05);正常体重患者治疗后BMI明显变化(P〉0.05)。[结论]糖尿病饮食指导卡是一种疗效确切、使用方便的糖尿病饮食指导工具,是对食物交换份法的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孕妇膳食铁摄入与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进行产检的孕妇中,选取GDM患者和健康孕妇各211例。通过面对面访谈式问卷调查法获得孕妇的基本信息、生活方式和膳食数据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膳食铁摄入与GDM之间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例组与对照组非血红素铁摄入量分别为(17.08±5.08)mg/d和(15.82±4.16)mg/d,总铁摄入量分别为(21.55±5.64)mg/d和(20.38±4.94)mg/d,病例组非血红素铁和总铁的摄入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校正可能影响GDM的人口及社会经济因素、健康行为因素、能量和碳水化合物摄入量等膳食因素后,得出总铁摄入是GDM发生的危险因素(P0.001)。结论膳食总铁摄入与GDM的发生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膳食结构、尤其是脂肪类食物在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孕24~28周检查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GDM)和妊娠期糖耐量减低(GIGT)孕妇62例作为GDM组,选择同期糖试验正常(GNGT)孕妇65例作为对照组。对GDM组孕妇饮食干预治疗前进行膳食和活动状况的调查。比较两组孕妇体重指数、活动水平、代谢率和膳食结构中三大营养素供能比例,特别是膳食脂肪、脂肪酸类型等。结果:①GDM组孕妇每日需要量为(2419±41)kcal,摄入能量为(2188±53)kcal;对照组每日需要量和摄入量分别为(2421±39)kcal和(2141±32)kca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孕妇体重指数(BMI)和活动水平(PAL)为(28.2±0.8)kg/m2和1.35±0.02,对照组为(25.1±0.4)kg/m2和1.42±0.01,GDM组体重指数高于对照组,活动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具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②GDM组孕妇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供能百分比分别为(53.1±3.7)%、(17.0±0.4)%和(29.3±1.3)%,对照组分别为(53.1±1.7)%、(16.9±0.6)%和(26.0±1.0)%。GDM组脂肪供能百分比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供能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问卷调查显示,两组孕妇膳食种类摄入相对量"适量"占80.5%~91.9%。孕妇饱和脂肪酸(SFA)主要来源于猪、牛、羊、鸡等动物,绝对值比较GDM组摄入频率高于对照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主要来源于鱼、植物油、坚果类,GDM组低于对照组;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主要来源于植物油、鸡蛋和菌类,两组略有差异。结论:①孕妇高脂肪、高SFA和低PUFA的饮食结构可能与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发病有关。②孕期应控制孕妇BMI的增加,根据BMI指导营养摄入及活动水平。  相似文献   

14.
吴友高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2):2252-2253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糖尿病对新生儿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及一般情况的影响。[方法]将182例合并糖尿病孕妇分娩的新生儿设为观察者,将同期182例正常孕妇分娩的新生儿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新生儿的一般情况、1h内空腹血糖、胰岛素、IGF-I的水平。[结果]2组早产儿与窒息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大于胎龄儿与呼吸窘迫综合症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血糖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胰岛素、IGF-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期间合并糖尿病容易造成大于胎龄儿、呼吸窘迫综合症及新生儿血糖降低,应做好妊娠晚期的监测,且产后及时监测新生儿的血糖,以预防发生低血糖。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以控制血糖负荷和总能量为特征,体现食物血糖应答差异的新型食物交换系统,探讨其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饮食干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住院分娩的120例GDM孕妇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实验组根据食物血糖生成指数与碳水化合物含量计算血糖负荷,实施血糖负荷概念的食物交换份法饮食教育;对照组实施传统饮食指导。比较两组孕妇饮食行为改变情况、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两组产妇新生儿出生体重情况。结果:两组孕妇饮食行为改变情况、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两组产妇新生儿出生体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验组实施血糖负荷概念的食物交换份法饮食教育后,GDM孕妇饮食更加科学化和合理化,各项糖代谢指标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降低了巨大儿和母婴并发症的发生,改善了母婴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妊中期孕妇水果、蔬菜和果汁摄入量与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对象为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武警总医院门诊产前检查的孕妇2987例,采用24h膳食回顾法和食物频次调查法,水果、蔬菜和果汁摄入量与GDM发病风险的关联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不同种类蔬菜、水果的摄入量的GDM发病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全部2987例孕妇中,405例孕妇(405/2987,13.6%)被首次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全部种类的水果和蔬菜摄入量与GDM发病风险并无相关性,但茎块类蔬菜和果汁摄入量与GDM发病风险呈正相关,苹果和橙子的摄入量与GDM发病风险呈负相关,除茎块类以外的蔬菜摄入量与GDM发病风险呈负相关,而葡萄和西瓜摄入量与GDM发病之间的相关关系为非线性:在前三个区间,GDM发病率随着摄入量的增加而降低,但葡萄和西瓜摄入量P75区间的孕妇GDM发病率明显高于前三个区间。结论孕期适量增加叶类蔬菜和某些水果的摄入量能降低GDM发病风险,但进食过多茎块类蔬果以及经常饮用果汁会增加孕妇患GDM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病危险因素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门诊及病房记录或收治入院的孕妇为研究对象,按照1∶2频数匹配方式分组,其中对照组为正常产妇124例,病例组为GDM产妇62例。对所有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将孕期可能引发GDM的危险因素进行比对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最终妊娠结局差异。结果糖尿病家族史、妊娠期间进食水果多少、每日运动量1 h、妊娠前BMI24 kg/m~2、大学及以上学历、高血压病史、妊娠期间增重15 kg等7个相关因素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妊娠期间增重15 kg、妊娠期间每日运动量1 h是降低GDM发病的保护因素;甜食摄入量大是GDM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对照组患者剖宫产、产后出血、胎膜早破及巨大儿的发病率均低于病例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DM的发病与妊娠期体质量增重过多、进食甜食过量、运动较少相关,而血糖升高增加了产妇剖宫产、产后出血剖宫产、产后出血、巨大儿及新生儿肺透明病的风险。因此孕妇在妊娠期间应注意健康饮食、适当锻炼、控制体质量,以避免以上危险因素的发生,预防和减少妊娠糖尿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血清甘胆酸(CG)水平变化与围生儿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60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ICP组)与3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的血清SCG水平,观察记录胎儿预后情况,对二者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轻度ICP组和重度ICP组血清CG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轻度ICP组和重度ICP组比较,血清CG水平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血清CG值的升高,胎儿窘迫、早产、死产、羊水污染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显著增高(P﹤0.05)。[结论]血清CG水平与围生儿预后不良密切相关,随着血清CG水平的增高预示围生儿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个体化孕期体重管理和饮食控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对减少GDM孕妇分娩相关并发症和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11月在该院确诊的110例GDM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管理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健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个体化孕期体重管理和饮食控制,记录两组孕妇血糖、体重、糖化血红蛋白等变化,比较两组孕妇妊娠期结局的差异。结果对照组体重过度增长的比例(21.8%)高于观察组(9.1%)(χ~2=3.409,P0.05);观察组在分娩前体重低于对照组,孕期的总增重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剖宫产、巨大儿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个体化孕期体重管理和饮食控制可以控制孕期体重增加和血糖水平,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和随访调查,探讨健康教育模式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孕期前后体重变化及新生儿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06例GDM孕妇随机分组,实验组55例,对照组51例,对照组孕妇只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包括一些就诊期间医生和主管护士的指导建议等,治疗组则给予多样化的健康教育,包括科学的饮食、随访宣传、加强督导及合理的治疗等,比较两组孕妇孕前和孕期体重、分娩情况及新生儿多种并发症的异同。结果实验组在GDM基础知识、饮食、运动及用药知识等方面的健康知识得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对照组的孕期增重和分娩时体重指数(BMI)显著高于实验组(P值均0.05),对照组剖宫产分娩率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而实验组经阴道分娩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发生胎儿异常的比例,包括早产、胎儿宫内窘迫、胎儿生长受限、巨大儿及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提高GDM孕妇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减少早产、胎儿宫内窘迫、胎儿生长受限、巨大儿及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