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应用弥散加权成像技术显示多发性硬化病灶,并探讨其对病变的诊断价值,以及相关技术参数的应用价值。方法:经临床和MRI检查确诊的MS患者28例。所有病例均行常规自旋回波(SE)、快速自旋回波(TSE)、弥散加权(DWI)成像。并对其进行以下处理:①对弥散加权成像的图像进行不同b值及ADC图的评分;②对ADC图进行病灶、病灶周围、正常脑组织的ADC值测量。对上述结果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①b值评分发现,b取0、1000和300、600之间的DWI图像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后者优于前者。ADC图中(0,300)与(0,600)、(0,1000)有显著性差异(P<0.05),后两者优于前者;②ADC值分析发现,病灶与病灶周围、正常脑组织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后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其总体均数病灶周围高于正常脑组织。结论:①MS的DWI中,其b值取300和600较佳;ADC图的b值取0和600的组合较佳;②MS患者常规MRI表现正常的白质可能存在隐匿病变。  相似文献   

2.
多发性硬化患者弥散张量成像及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多发性硬化(MS)患者脑内病灶及脑组织的MR弥散张量成像(DTI)特点及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材料和方法:对7例MS患者进行韦氏智力量表测查及头颅DTI检查.结果:病灶、病灶周围看似正常的组织(PWM)、看似正常的白质(NAWM)及看似正常的灰质(NAGM)较对照组相应部位脑组织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增高,各向异性(FA)值减低.有智能损害的MS患者的NAWM、NAGM的ADC值高于智能正常的患者;而其NAGM的FA值低于智能正常的患者.结论:PWM、NAWM及NAGM组织内存在结构与功能改变,并影响认知功能.DTI有助于发现认知改变的微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  相似文献   

3.
多发性硬化的MR扩散加权成像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总结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表现,定量研究MS病灶区水分子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扩散各向异性指数(anisotropy index,AI)的变化规律。方法:18例218个病灶分为5组:A组为MS急性期活动性病灶9例72个病灶,B组为A组中4例治疗后随访的病例,共31个病灶,C组为缓解-复发型的缓解期静止病灶9例(115个病灶),D组取病灶对侧或邻近的正常表现白质区域(normal appearance white matter,NAWM),共218个,E组为正常对照组18例。总结病灶在DWI与常规MRI上的表现。测量病灶及临近正常表现白质区以及正常对照组相应区的ADC、AI。结果:在DWI上,进展型MS表现为高信号(T2WI表现为水肿样高信号)。缓解-复发型的急性发作期MS表现为环形或圆形高信号病灶。缓解-复发型的缓解期病灶与白质相比表现为稍高信号。各种分型与分期的MS病灶的ADC升高,AI下降,与NAWM及正常对照组间存在明显差异(F=26.89,P<0.01)。AI在病程后期表现为明显下降。MS病灶在T2WI上表现为高信号。强化MS病灶的ADC值 比非强化病灶的ADC值低(t=4.19,P<0.01),而2组的AI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t=0.99,P>0.05)。结论:DWI与常规MR相比可以提供定量的诊断信息。能够反映MS不同临床分期的病理变化。扩散定量研究在MS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疾病预后疗效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多发性硬化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是在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主要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组织形态学改变与病理学的细微分析研究。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脱髓鞘性疾病,DTI  相似文献   

5.
6.
多发性硬化MRI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脱髓鞘疾病,而MRI是脑及脊髓白质内脱髓鞘病变最重要的旁临床检查方法。近年来,MRI新技术的一些量化研究方法(如磁化传递直方图分析、弥散成像、磁共振波谱等)不断应用于MS,在确定MS斑块的病理特异性、检测常规MRI无法显示的正常表现脑白质内的微观病变等方面有很大进展,从而为MS的早期诊断、疗效随访及预后推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脊髓型多发性硬化的MRI—病理对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脊髓型多发性硬化的MRI-病理对照分析鲁晓燕陈巨坤张挽时李立伟王鲁宁王东多发性硬化(multiplesclerosis,MS)系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根据病变发生部位分脑型、视神经脊髓型与脊髓型三型[1,2]。有关脊髓型MS的MRI-病理对照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8.
多发性硬化脑内病灶的扩散张量成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多发性硬化(MS)的脑内病灶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上的主要特征,量化分析不同时期病灶的ADC值的差异,探讨DTI在反映MS病理变化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3.0T磁共振设备对34例MS病人行常规头颅MRI和DTI检查,根据病灶有无强化和在T1WI上的信号强度,进行急慢性期病灶的分组.分析不同时期MS病灶在DTI后处理所获得的DWI、 ADC、 FA图上的特征,并测量各组病灶的ADC值.结果 35个急性期病灶中的33个病灶(94.3%)于DWI上呈高信号,5个环形强化病灶在DWI上亦呈环形高信号.急、慢性期病灶的ADC值均升高.慢性期病灶的ADC值明显高于急性期病灶[(12.43.±3.78)×10-4mm2/s: (10.10±2.28×10-4mm2/s, P=0.001].急性期环形强化病灶的ADC值较非环形强化病灶的高,慢性期T1WI低信号病灶的ADC值较T1WI等信号病灶的高,T1WI明显低信号病灶的ADC值最高.急、慢性期病灶的FA值均降低.FA图能够清晰显示纤维通路上的病灶和纤维束的中断,定位上明显优于常规MRI.病灶于FA图上显示的范围较常规MRI T2WI上显示的大.结论 DTI可以反映MS不同时期病灶的病理变化,为观测疾病演变和评价临床疗效提供有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多发性硬化脑内病灶的扩散张量成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多发性硬化(MS)的脑内病灶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上的主要特征,量化分析不同时期病灶的ADC值的差异,探讨DTI在反映MS病理变化中的价值。方法应用3.0 T磁共振设备对34例MS病人行常规头颅MRI和DTI检查,根据病灶有无强化和在T1WI上的信号强度,进行急慢性期病灶的分组。分析不同时期MS病灶在DTI后处理所获得的DWI、ADC、FA图上的特征,并测量各组病灶的ADC值。结果35个急性期病灶中的33个病灶(94.3%)于DWI上呈高信号,5个环形强化病灶在DWI上亦呈环形高信号。急、慢性期病灶的ADC值均升高。慢性期病灶的ADC值明显高于急性期病灶[(12.43±3.78)×10-4 mm2/s∶(10.10±2.28)×10-4 mm2/s,P=0.001]。急性期环形强化病灶的ADC值较非环形强化病灶的高,慢性期T1WI低信号病灶的ADC值较T1WI等信号病灶的高,T1WI明显低信号病灶的ADC值最高。急、慢性期病灶的FA值均降低。FA图能够清晰显示纤维通路上的病灶和纤维束的中断,定位上明显优于常规MRI。病灶于FA图上显示的范围较常规MRI T2WI上显示的大。结论DTI可以反映MS不同时期病灶的病理变化,为观测疾病演变和评价临床疗效提供有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脱髓鞘疾病,而MRI是脑及脊髓白质内脱髓鞘病变最重要的旁临床检查方法。近年来,MRI新技术的一些量化研究方法(如磁化传递直方图分析、弥散成像、磁共振波谱等)不断应用于MS,在确定MS斑块的病理特异性、检测常规MRI无法显示的正常表现脑白质内的微观病变等方面有很大进展,从而为MS的早期诊断、疗效随访及预后推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复发好转型多发性硬化的全脑DTI直方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利用扩散张量成像(DTI)直方图分析,明确复发好转型多发性硬化(RRMS)患者的脑异常改变及DTI直方图指标与扩展残疾状态评分(EDSS)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对29例RRMS患者和35名正常志愿者行常规MRI和DTI检查,获得全脑平均扩散率(MD)和分数各向异性(FA)图像后,分别计算出全脑MD和FA直方图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与正常志愿者比较,RRMS患者平均全脑MD直方图右移、峰高降低;平均全脑FA直方图左移、峰高增高。RRMS患者全脑MD和FA直方图指标与正常志愿者相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在RRMS患者,全脑平均MD(r=0.413,P=0.026),MD直方图峰高(r=-0.424,P=0.022)和FA直方图峰位置(r=-0.594,P=0.001)与EDSS评分具有相关性。结论 RRMS患者存在明显脑扩散异常,部分DTI直方图指标可用于监测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三维纤维束成像技术,研究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脱髓鞘斑块引起的白质纤维束的改变. 资料与方法 应用3 T 磁共振对34例MS患者和25名非MS健康志愿者行常规头颅MRI和扩散张量成像(DTI),观察MS病灶处和正常表现脑白质的纤维束变化. 结果 三维纤维束成像可以清楚显示脑内白质纤维束的方向、形态和结构.在MS斑块处可见纤维束中断、病灶远端纤维束缺失或稀少.病灶周围的纤维束表现为受压、推移改变.与相同年龄段的正常人对照,MS患者的正常表现胼胝体内纤维束稀少. 结论 基于DTI技术的纤维束成像能够直观地显示脑内白质纤维束,反映病变对纤维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复发好转型多发性硬化表现正常脑白质DTI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利用扩散张量成像(DTI)直方图分析,明确复发好转型多发性硬化(RRMS)患者表现正常脑白质(NAWM)的异常改变及DTI直方图指标与扩展残疾状态(EDSS)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对29例RRMS患者和35例健康志愿者行常规MRI和DTI检查,分割提取NAWM后,绘制出NAWM的平均扩散率(MD)和部分各向异性(FA)直方图,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与健康志愿者比较,RRMS患者NAWM平均MD直方图右移、峰高降低;平均FA直方图左移、峰高增高。RRMS患者NAWM的平均MD、MD直方图峰位置和FA直方图峰高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P<0.001),而MD直方图峰高和平均FA明显低于健康志愿者(P<0.001)。在RRMS患者,所有NAWM的MD和FA直方图指标与EDSS评分均无相关性。结论:RRMS患者NAWM内存在明显扩散异常。  相似文献   

14.
MRS联合DTI技术在多发性硬化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磁共振波谱(MRS)联合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在多发性硬化(MS)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26例MS患者和16名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均进行半卵圆中心层面的多体素MRS扫描和全脑的DTI扫描.分别测量MS患者的额叶病灶区、对侧正常表现的脑白质区(NAWM)以及对照组的双侧额叶对应脑白质区的NAA/Cr、Chow/Cr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各向异性(FA)值.比较三组之间MRS代谢物比值和DTI的参数之间是否存在相性.结果 NAA/Cr在MS的病灶组(1.617±0.336)、NAWM组(1.809±0.339)中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2.103±0.245);Chow/Cr在病灶和NAWM内可见轻度升高,但与正常人比较未见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在MS病灶内,NAA/Cr与ADC(r=-0.575,P=0.002)和FA(r=0.479,P=0.013)呈明显相.结论 MRS联合DTI技术能同时发现MS病灶的轴索损伤和髓鞘脱失,在反映MS的病理变化和探讨病理机制方面可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定量研究多发性硬化(MS)患者在常规磁共振上表现正常的脑白质(NAWM),以及探讨其相关的微观病理改变。材料和方法:采用3.0T磁共振仪,对34例Ms患者和25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志愿者均进行DTI检查。分别测量MS组和对照组的9个不同部位脑白质的平均弥散率(MD)和部分各向异性指数(FA值),这9个部位包括胼胝体膝部、体部、压部、内囊后肢、侧脑室旁白质、额叶白质、顶叶白质、枕叶白质以及小脑中脚。比较两组NAWM之间的MD和FA值是否存在差异。结果:MS组的NAWM的MD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以胼胝体体部、内囊、侧脑室旁及额叶白质、顶叶白质、枕叶白质更为显著(P〈0.01);MS组的FA值与对照组比较,胼胝体体部、顶叶白质、额叶白质、枕叶白质及内囊、侧脑室旁发现明显降低(P〈0.05),以后4个部位更为显著(P〈0.01),而胼胝体膝部、压部和小脑结合臂有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DTI定量研究可以探测到多发性硬化的NAWM所出现的微观病理改变,表现为水分子的平均弥散幅度明显升高,以幕上明显,并且胼胝体体部、内囊后肢等白质纤维明显失去正常的方向性。DTI在对白质损伤程度的量化评估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脑DTI直方图分析对脊髓型多发性硬化(SMS)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SMS患者和 35例健康志愿者行常规MRI和扩散张量成像(DTI)检查,获得全脑平均扩散率(MD)和各向异性分数(FA)图像后,分别绘制出全脑MD和FA直方图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SMS患者全脑平均MD和FA直方图形态明显不同于健康志愿者,表现为平均MD直方图右移、峰高降低,平均FA直方图左移。SMS患者全脑平均MD(1.026×10-3mm2/s)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0.987×10-3mm2/s),SMS患者全脑平均FA(0.239)明显低于健康志愿者(0.246),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脑DTI检查显示SMS患者存在隐匿性脑组织损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利用3.0T MR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纵向定量测量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患者脑深部灰质核团相关参数的动态变化及其与临床相关性.方法 选取RRMS患者30例及健康对照组30名,检查前根据临床残疾状态量表(EDSS)对患者进行评分.患者行间隔平均时间约2年共2次常规MRI及DTI检查,必要时行增强扫描.选取测量大脑深部灰质核团的部分各向异性分数(FA)值及平均扩散率(MD)值,比较两次测量结果的变化并评价与临床的相关性.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患者脑深部部分灰质核团FA值降低,MD值增高;(2)分析各指标与ED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EDSS评分与丘脑(r=0.25,P=0.04)和黑质(r=0.27,P=0.046) MD值呈正相关,与丘脑(r =0.24,P=0.03)、尾状核(r=0.414,P=0.024)FA值呈负相关性.(3)患者前后两次参数对比各核团的FA值无明显变化(P>0.05),但尾状核(=2.36,P=0.013)、丘脑(t=3.01,P=0.009)、黑质(t=2.35,P=0.015)、红核(t=2.50,P=0.012)等核团MD值增高,以丘脑增高最明显.结论 DTI能够提示RRMS患者脑深部灰质核团受累,并且在纵向观测中可以监测患者深部灰质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对多发性硬化(MS)MRI特征的认识。材料与方法:对22例MS患者行脑和/或脊髓MRI检查,对病变的分布、形态及病变的强化进行评价。结果:脑内病变位于侧脑室周围、半卵圆中心及脑干,室旁病变其长轴多于侧脑室垂直;脊髓病变多位于颈髓及上段胸髓,呈长条状。病变急性期及活动期强化,稳定期或斑痕期不强化。结论:MRI可显示MS的特征性表现,增强扫描可提高MRI对MS早期诊断的特异性,并能对MS的病理、生理特点进行时间顺序方面的观察。  相似文献   

19.
脊髓多发性硬化的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提高对脊髓多发性硬化的MRI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 对14例脊髓多发性硬化病变的部位、范围、病变处脊髓形态、MR信号及强化程度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脊髓多发性硬化的特征性MRI表现为:主要发生在颈段脊髓,病变平均为5个椎体长度,急性期病变局部脊髓肿胀,病变呈斑片状,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静脉注射Gd-DTPA后病变呈斑片状或边缘强化。经激素正规治疗后病变脊髓恢复正常,强化程度减弱或无强化。结论 MRI不仅有助于脊髓多发性硬化的诊断,而且有助于与其他脊髓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