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张静  张贤勇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9):1226-1227
目的:观察干扰素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对照分组的方法,将符合条件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136例,分为治疗组(干扰素组68例),对照组(病毒唑组68例)。治疗组用干扰素,对照组用病毒唑,观察两组患儿止泻及轮状病毒抗原(RV-Ag)转阴情况。结果:干扰素组显效50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94%。对照组显效26例,有效24例,总有效率73%。平均止泻时间干扰素组3.76±0.27d,对照组4.87±0.29d,治疗3d后,大便轮状病毒抗原转阴时间干扰素组77%(51/68),对照组51%(35/68),干扰素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χ2=5.813,P<0.05)。结论:干扰素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症状消失快,疗效好,大便轮状病毒抗原转阴快,提示对轮状病毒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小剂量干扰素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榕  朱会清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3):407-408
目的探讨小剂量干扰素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住院患儿随机分为2组,2组均采用病毒唑抗病毒、补液、对症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小剂量α-2b干扰素肌肉注射。观察2组患儿退热时间、止泻时间及轮状病毒转阴等情况。结果小剂量干扰素组显效42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91.6%。对照组显效35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85%。平均止泻天数:干扰素组为(4.22±0.85)d,对照组为(5.34±1.34)d。治疗3d后,轮状病毒抗原转阴率:干扰素组为90%(54/60),对照组为71.6%(43/60),干扰素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χ2=6.50;P〈0.05)。结论用小剂量干扰素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缩短了腹泻天数,提高了疗效。  相似文献   

3.
许汉强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16(12):1447-1447
目的:对干扰素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疗效及用法进行观察分析。方法:将164例轮状病毒肠炎患者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53例,应用阿昔洛韦,5mg·kg-1·次-1,q8h×3次/d,静滴,连用3d。治疗Ⅰ组,应用α-干扰素,2万U·kg-1·d-1,1次/d,肌注,连用3d。治疗Ⅱ组,应用α-干扰素,1.5万U·kg-1·次-1,2次/d,肌注,连用3d。结果:治疗Ⅰ组总有效率96.43%,治疗Ⅱ组总有效率98.18%,对照组总有效率仅9.43%,治疗Ⅰ组和治疗Ⅱ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有非常显著差异性(P<0.01),治疗Ⅰ组与治疗Ⅱ组比较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应用α-干扰素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疗效显著,应用α-干扰素2万U·kg-1·d-1,1次/d肌注,与目前多数应用1.5万U·kg-1·次-1,2次/d,肌注具有同样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干扰素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年龄在3岁以下,病程在3 d以内,粪便轮状病毒抗原阳性患儿11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在同样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肌肉注射重组人干扰素α1b 8万U/kg,1次/d,连用3 d;对照组应用病毒唑10~15 mg/(kg·d)静脉滴注.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结果 两组的显效率、主要症状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干扰素可以改善轮状病毒肠炎急性期症状,提高疗效,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5.
干扰素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 α- 1b干扰素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方法 :对本院 2 0 0 2年 10月至 2 0 0 3年 1月在门诊观察并治疗的轮状病毒性肠炎共 80例 ,随机分为两组。其中 ,治疗组 4 0例 ,对照组 4 0例。治疗组在液体疗法的基础上予以α- 1b干扰素肌肉注射 ,每日 1次。对照组给予单纯液体疗法及一般对症处理。结果 :治疗组显效 32例 (80 % ) ,有效 7例(17.5 % ) ,无效 1例 (2 .5 % ) ;对照组显效 2 0例 (5 0 % ) ,有效 8例 (2 0 % ) ;无效 12例 (30 % )。以上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性 (P<0 .0 1)。治疗组腹泻起效时间 (1.18± 0 .6 6 ) d,对照组腹泻起效时间 (1.6± 0 .8) d,治疗组较对照组起效快。结论 :α- 1b干扰素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沙小莹  王虹  邵渊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12):1672-1673
目的:观察α-2b干扰素、病毒唑、胸腺肽联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远期治疗效果。方法:9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使用α-2b干扰素、病毒唑、胸腺肽联合治疗,对照组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加口服病毒唑治疗。对比观察两组近期及远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束时,治疗组显效率78.3%(47/60),对照组显效率76.7%(23/30),两组近期治疗效果差异不显著。随访第12个月时,治疗组显效率71.7%(43/60),对照组显效率60.0%(18/30),两组显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随访满24个月及满36个月时,治疗组显效率63.3%(38/60),对照组显效率53.3%(16/30),两组显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α-2b干扰素、病毒唑、胸腺肽三联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加口服病毒唑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两组近期及远期治疗效果对比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2а联合布拉酵母菌散剂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与对照组4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2а和布拉酵母菌散剂,对照组使用病毒唑和乳酸菌素片。结果:两组大便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时间、总疗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有效率为91.2%,对照组为6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а和布拉酵母菌散剂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优于病毒唑和乳酸菌素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赵桥珍  李娟  柳明明 《海南医学》2006,17(11):110-110,48
目的 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1b干扰素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抽样,把104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2例,两组均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病程早期加用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1岁20万U/日,(1岁30万U/日,1次/日肌注,共3天;对照组给予病毒唑注射液10mg/kg/次,每日1~2次,肌注或静滴,共3天.对治疗前后两组疗效及症状恢复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15%,退热时间2.41±1.05d;对照组总有效率80.17%,退热时间3.45±1.51d;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重组人干扰素α-1b干扰素用于治疗轮状病毒肠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退热时间、粪便性状、恢复时间均比对照组明显缩短,治疗轮状病毒肠炎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陆庆军 《当代医学》2011,17(32):134-135
目的分析人重组干扰素α1b注射液治疗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疗效。方法将68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治疗组给予运德素肌注;对照组静脉滴注病毒唑。结果治疗组有效率75.54%,止泻时间(3.21±1.60)d,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干扰素治疗轮状病毒肠炎可明显缩短患儿发热、腹泻时间,无毒副作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唐利民 《四川医学》2011,32(6):923-924
目的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5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 5~10μg,1次/d,肌肉注射,连续3d。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1%和78.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对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分为2组,治疗组36例,对照组34例。治疗组用以痰热清注射液(10 mL.支-1),按0.25~0.4 mL.kg-1.d-1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用利巴韦林注射液,按10 mg.kg-1.d-1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3 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体温、咳嗽、全身症状及精神食欲的临床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在使用痰热清注射液24~72 h后显效率为50%,有效率为41.7%,无效率为8.3%;对照组在使用利巴韦林注射液24~72 h后显效率为35.3%,有效率为29.4%,无效率为35.3%。两组比较,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具有清热、解毒、止咳、化痰等作用,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痰热清、干扰素交替雾化吸入治疗儿童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病毒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50例)给予痰热清2.5~5.0 ml/次+生理盐水5~10 ml/次,1~2次/d;并联合干扰素50 000 U/(kg.d)+生理盐水1~2 ml/次,每次10 min,1次/d,两者交替雾化,雾化吸入采用氧驱动化吸入,雾化后予以拍背,促进排痰,5~7 d为1个疗程。对照组(50例)使用利巴韦林10~15 mg/(k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2次/d。观察两组治疗后发热、咳嗽、肺部啰音消退时间。结果:两组患儿治疗1周后,治疗组显效36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显效24例,有效1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咳嗽、发热、肺部啰音等症状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痰热清、干扰素交替雾化治疗儿童病毒性肺炎在改善症状,缩短病程和提高治疗效果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用药安全,未发现明显的副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托吡酯与硫必利治疗Tourette综合征(TS)的疗效.方法 将75例TS患儿分为托吡酯组(A组,42例)和硫必利组(B组,33例).A组给予托吡酯(3~6 mg·kg-1·d-1)治疗;B组给予硫必利(300~600 mg·d-1)治疗,共治疗12周.采用耶鲁抽动症整体严重度量表(YGTSS)于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对2组进行评估.再将经过硫必利治疗无效的10例(C组)给予托吡酯治疗12周后,采用YGTSS对托吡酯治疗前后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托吡酯组总抽动得分、综合损伤得分和YGTSS总分与硫必利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12周后托吡酯组总抽动得分、综合损伤得分和YGTSS总分低于硫必利组(P<0.05或P<0.01),总有效率为90.47%,高于硫必利组(69.69%,P<0.05).经硫必利治疗无效者再给予托吡酯治疗,治疗前后总抽动得分、综合损伤得分和YGTSS总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托吡酯能有效改善TS的运动抽动、发声抽动和综合损伤,硫必利治疗无效的患者托吡酯治疗亦有效,故可考虑将托吡酯作为TS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行个体化抗病毒治疗的疗效。方法:16例观察对象采用小剂量α-2b干扰素联合苦参素、利巴韦林治疗。初始剂量为干扰素100万IU,隔日1次,肌内注射,苦参素600mg/d,利巴韦林用量为600~1000mg/d。2周后将耐受良好的15名患者干扰素的剂量提高到300万IU,隔日1次,注射24周;其中13例患者继续抗病毒治疗至48周,分别随访24周。结果:16例患者中15例坚持抗病毒治疗24周,13例抗病毒治疗48周,对比治疗前后的变化。经过治疗,16例患者的纳差、腹胀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治疗结束时的肝功能(ALT、AST、ALB、TB)指标、凝血指标(PTA)、病毒学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治疗至48周患者随访24周时与治疗结束时相比,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行小剂量干扰素逐渐加量联合苦参素、利巴韦林的个体化治疗,可延缓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氨茶碱联合纳络酮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2例发生呼吸暂停的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两组均应用氨茶碱,首剂5 mg/kg,12 h后给予维持量2.5 mg/kg,q 12 h,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纳络酮0.1 mg/kg静脉推注,继之予0.1~0.2 mg/kg,按0.03~0.05 mg/(kg·h)速度持续静脉泵入,6~8 h/d,两种药物均用3~5 d.结果 治疗组显效19例(73.07%),有效6例(23.07%),无效1例(3.84%);对照组显效10例(38.46%),有效8例(30.76%),无效8例(30.76%).总有效率治疗组96.15%,对照组69.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4,P<0.05).结论 氨茶碱联合纳络酮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更昔洛韦治疗儿童流行性腮腺炎1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对儿童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6年5月~2009年5月我院治疗的278例儿童流行性腮腺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40例应用更昔洛韦3~5mg/(kg·d)治疗,对照组138例应用利巴韦林15~20mg/(kg·d)治疗。结果:更昔洛韦组患者显效及有效例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体温及其他临床症状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药毒副作用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儿童流行性腮腺炎疗效优于利巴韦林,更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炎琥宁在临床治疗小儿腹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3年2月本院收治的腹泻患儿49例,按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利巴韦林)和试验组(常规治疗+炎琥宁),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54%(χ2=4.0452,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20,P〉0.05)。结论:炎琥宁用于辅助性治疗小儿腹泻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儿腹泻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ADC值在鼻咽癌颅底放射治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颅底侵犯的鼻咽癌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行常规磁共振和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并分别测量颅底部位的ADC值。随访12个月以上分为复发组6例和对照组36例,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其治疗前后所测ADC值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间的ADC值相比,复发组的ADC值明显降低;复发组与对照组的颅底病灶治疗前ADC均值分别为(0.782±0.028)×10-3mm^2·s^-1及(0.821±0.029)×10-3mm^2·s^-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DC均值分别为(1.034±0.084)×10^-3mm^2·s^-1及(1.506±0.110)×10-3mm^2·s^-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咽癌颅底侵犯的患者,在经过放疗后病灶会明显缩小或消退,对应部位的ADC值也会有所不同;治疗后颅底部位的ADC值可能成为一种新的评价鼻咽癌颅底放射治疗疗效的指标,且对于鼻咽癌颅底复发有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0年4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病科治疗慢性丙肝的2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两组患者各13例,分别肌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注射液1.0、1.5μg/kg,每周1次,口服利巴韦林胶囊均为1000 mg/d。疗程为24周。每周进行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和丙型肝炎正链RNA病毒(HCV-RNA)载量检测及28项生化检查,计算应答率并观察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剂量对治疗慢性丙肝的疗效相近,其中高低剂量组的完全应答率分别为53.85%(7/13)和46.15%(6/13),部分应答率分别为23.08%(3/13)和30.77%(4/13),应答率均为76.92%,三者间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程度总体较轻,但高剂量组的头痛和发热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低剂量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均能达到理想效果,且不良反应较轻,二者无显著差异,但考虑到长期用药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低剂量组具有一定优势,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超氧阴离子(O2^-·)、H2O2、线粒体膜电位(砌口)在白藜芦醇(nSV)诱导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HL-60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以碰’V(10.0、50.0、100.0μmol/L)分别作用HL-606、12、24h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O2^-、H2伤及MMP水平;四氮唑蓝凝胶法检测RSV作用HL-6024h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MTt法检测SOD和RSV共同作用HL-60后的细胞生存率;锥虫蓝细胞计数法检测N-乙酰-L-半胱氨酸(NAc)和RSV共同作用HL-50后的细胞生存率。结果:RSV可使HL-50内O2^-·水平升高,H2-2水平、MMP降低,SOD活性无明显变化;SOD和NAC对RSV诱导的HL.60凋亡作用无明显影响。结论:RSV诱导HL-60凋亡机制是RSV引起细胞内O2^-·水平升高,MMP降低,从而启动caspases凋亡途径诱发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