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
《金匮要略》"杂病"之说概念未清。"杂病"与"伤寒"并非清晰而相对的分类,"杂病"是对《金匮要略》篇目方式的形容,因其内容较为繁杂、凌乱、多样,而不如《伤寒论》中具有三阴三阳的系统,故言其为杂病。以"杂病"之说解释仲景书的特点,概念不清,不如以"卒病"概念释之。"卒病"是张仲景的写作重点,但不代表其中不可讨论"痼疾",因"痼疾"基础上所出现的"卒病",其诊治的原则更为复杂,故篇中不少内容即从此角度进行论述。张仲景以"卒病"为写作重点,而痼疾则作顺带讨论,以《卒病论》作为书名,更能显出其写作目的,亦能够打破《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分属"外感"与"杂病"的错误概念,恢复本为一书的统一思想。 相似文献
3.
《伤寒杂病论》成书后不久即被整理、厘定、分割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治《伤寒论》者多局限在《伤寒论》方面。治《金匮要略》者多局限在《金匮要略》方面。而不能站在《伤寒杂病论》作为一个整体的高度去认识和研究仲景所论的本质正是辨治疑难杂病的专著。研究和应用《伤寒杂病论》治疗疑难杂症,贵在从整体角度研究和发掘其理论的科学性和指导性及应用性。从整体角度培养临床应用的整体素质,在整体中认识六经、脏腑等辨证论治的特点,使辨证方法相互渗透,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4.
《伤寒杂病论》不仅是中医临床治疗学专著,也同样蕴含着重要的护理学思想。文中从未病先防、整体调护、服药护理、药后护理、饮食护理等四个方面,对《伤寒杂病论》的护理学思想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张仲景编篡《伤寒杂病论》的初衷,思维方法从其对"伤寒"和"杂病"的分类,二者之间的比较等方面进行了剖析,认为这既是一本以汤方为主治疗疾病的书,其内容又涵盖了外感热病和杂病,为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半夏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在我国中医药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倍受历代中医药学家所推崇.张仲景在其传世名著《伤寒杂病论》(后世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中亦多出用到半夏,其功效可总结为降逆止呕、蠲饮降气、消痞散结、利咽化痰、健脾益气等.同时,仲景对于半夏的毒副作用,也分别从配伍技巧、煎煮方法、炮制方法、用量多寡等方面多有论述,启人深思,值得寻味. 相似文献
7.
口渴是临床多种疾病过程中常见症状之一 ,是在各种不同病因作用下 ,机体的津液亏乏或气化受阻的病理反应。当其表现为临证的主证或主要兼证时 ,仲景绝非见渴止渴 ,而是处处着眼于病因 ,充分体现了辨证论治的特色。现将《伤寒杂病论》(以下称《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以下称《金匮》)治疗口渴九法简析于下 :1 发汗法适用于外邪郁闭肺卫 ,津液宣发布散失常所致者。如《金匮·呕吐下利病》篇 :“吐后渴欲得水而贪饮者”,用文蛤汤祛风发表 ,使肺气宣畅 ,津液布散 ,汗出而愈。2 和解法适用于少阳郁热伤津 ,三焦水道不利所致者。如《金匮·疟… 相似文献
8.
9.
脾者,中央土脏,以灌四旁,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主运化,司散精,统血脉.故脾病常累及其他脏腑、气血、津液,而为多种疾患.仲景对脾病证治予以高度重视.兹将《伤寒论》《金匮》有关条文,概为十法,并结合笔者心得体会,论述如下:1 温建中州法 相似文献
10.
《伤寒杂病论》全卷问世之后,由于朝代更迭,"几经兵燹,几番播迁,几次增删,几许抄刻,亥豕者有之,杂伪者有之,脱落者有之,错简者有之".千百年来,每一朝代所能见到的《伤寒杂病论》传本均不尽相同,或编次倒置,或文意悬隔,或有证无方,或有方无药等. 相似文献
11.
系统总结分析了张仲景《伤寒论》中微脉的特征及主治病机,从而阐明了微脉作为一种独特的脉象,反映了各种不同的病理变化,对以后临床疾病的诊疗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分析《伤寒论》方药计量的继承与发展过程,认为《伤寒论》方药剂量以重量单位为主,其中“两”“钱”“分”各有不同含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数据库技术对《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方药数目进行统计分析。方法通过建立仲景方药数据库,对有异议的方药加以标注,一并纳入数据库,以便使用者根据个人看法进行筛选。结果利用此数据库平台可以对《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药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不同条件下仲景方的方药数目。结论此项研究不仅为进行仲景方用药剂量古今折算标准研究及配伍比例研究奠定基础,还可以为仲景方多方面研究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金匮要略》治未病思想的源流;强调疾病可知又可预防;治未病重视未病先防;治未病重视有病早治;治未病强调既病防变;治未病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第85~89条禁汗诸文,在《金匮要略》中复见,足证其义非寻常。条文组合排列,发人深思。条文复出,启人聪明。条文变证,诲人机圆。未列方治,悟人法活。该禁诸条,言简义赅,富于哲理。不但遣人以规矩,更上乘者,实欲启悟心扉,推后学于登辨治之堂室。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笔者在《内经》实际教学中的经验,从热病理论与《伤寒论》六经辨证、营卫理论与仲景调和营卫之法、水病论治理论与仲景治水之方、标本治则理论与仲景实践发挥、脾胃理论与仲景临证运用等5个方面探讨了《内经》教学当中联系《伤寒论》、《金匮要略》相关内容的具体做法。这种教学方式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提升学习《内经》的兴趣,加深对《内经》经旨的理解,另外一方面也可以为学生将来学习《伤寒论》、《金匮要略》打下基础,使经典课程有所连贯,具有一定的教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