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海 《中国综合临床》2002,18(12):1078-1079
目的探讨二尖瓣狭窄合并左心房血栓患者的血栓栓塞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观察 5 16例二尖瓣狭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及血栓栓塞发生率 ,并予溶栓治疗和随访。结果二尖瓣狭窄患者在近期 ( 6个月内 )的血栓栓塞发生率为7.3 6% ,左房血栓患者、无左房血栓患者的近期血栓栓塞发生率分别为 2 8.40 %、3 .45 % ( P<0 .0 1)。窦性心律和二尖瓣口面积较大的左房血栓患者血栓栓塞发生率高。华法林治疗后 92 .11%的患者左房血栓溶解 ,随访 6~ 9个月血栓栓塞发生率为 1.3 2 %。结论二尖瓣狭窄合并左心房血栓患者的血栓栓塞发生率高 ;窦性心律和二尖瓣口面积较大的左房血栓患者易发生血栓栓塞。华法林治疗能溶解血栓和降低血栓栓塞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ercutaneous balloon mitral valvotomy,PBMV)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单纯二尖瓣狭窄或合并轻度二尖瓣关闭不全的首选手术治疗方法,但常因为左心房血栓形成而影响了PBMV术的施行。近十年来,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参照英国血液学标准委员会制定的《口服华法林指南》,对有左心房血栓形成的二尖瓣狭窄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抗凝强度的华法林预防二尖瓣狭窄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栓栓塞发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确诊为二尖瓣狭窄伴房颤患者127例分为华法林抗凝强度国际标准化比率(INR)2.5~3.5(中等程度,72例)和INR1.6~2.4(低等程度,55例)两组,给予抗凝治疗。观察两组血栓栓塞并发症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低强度组血栓栓塞率为0,中强度组为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病例中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出血,低强度组出血发生率为5.45%,中强度组为16.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两组中均无严重出血病例。结论:华法林抗凝强度INR1.6~3.5能明显降低二尖瓣伴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发生率,INR1.6~2.4时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4.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在人群中发生率随年龄而增加,60岁以后可达2~5%,平均每10年的发病率增加1倍,房颤时心房的有效收缩消失,心排血量减少达25%或以上,因血流淤滞,心房失去有效收缩,很容易在左心房或左心耳形成附壁栓子,有很高的体循环栓塞的风险。房颤的治疗原则是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控制心室率,预防体循环栓塞。中国的心血管医生不习惯使用华法林抗凝,原因是华法林出血的副作用以及其剂量的调整、需经常监测凝血时,同时需征得患者的理解及配合。近期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胡大一教授牵头完成的全国多中心非瓣膜病防颤血栓栓塞前瞻性研究近日结题,结果显示:调整剂量的华法林与阿司匹林比较能更有效降低死亡和缺血性脑卒中终点事件,在严密监测下,应用华法林更加安全、有效。以下是我院应用华法林的一些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5.
华法林对二尖瓣狭窄并左心房血栓患者抗凝溶栓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华法林对二尖瓣狭窄并左心房血栓患者抗凝溶栓疗效。方法  38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 ,因并发左心房血栓 ,不适宜行二尖瓣球囊扩张术 ,采用小剂量华法林溶栓治疗 ,并定期复查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 ,判断其疗效。结果  38例患者左心房血栓消失时间为 (3.1± 1.4 )周。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控制在正常对照值的 1.5~ 2倍。用药过程中未出现严重出血。血栓消失后的 38例患者均成功进行了二尖瓣球囊扩张术。结论 华法林对二尖瓣狭窄并左心房血栓患者抗凝溶栓疗效确切 ,为成功地实施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6.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随着病情的进展常并发心房颤动(房颤),房颤使左心房血栓的发生率增高。左心房血栓常导致严重的周围动脉栓塞并发症,同时也限制了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1]。本文对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合并左心房新鲜血栓的患者,给予正规的华法令抗凝治疗,然后再施行PBMV,收到满意效果,避免了开胸手术,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和方法1.1 病例资料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证实为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合并左心房血栓的患者41例。男10例,女31例。年龄18~65岁,平均38岁。40例为房颤,房颤病史1~15年;1例为窦性心律。心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房自发超声显影(SEC)的超声学机制。方法经胸或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分别测定44例房颤患者左心功能、形态学参数、左心耳和左上肺静脉血流速度,背向散射积分定量测量左心房SEC,共线性分析筛选独立的血流速度参数,后者与显著性形态学指标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与左心房SEC显著性相关的有左心房内径、左心耳入口内径、左心耳排空/充盈血流速度峰值、积分(Vi)和充盈血流速度平均值(RVm)、左上肺静脉血流速度S/D波峰值、S波积分(PVS-VTI)和D波平均值(PVD-M)(P〈0.05-0.01)。共线性分析显示,RVm、RVi、PVS-VTI和PVD-M为独立、代表性血流速度指标。多因素分析显示,RVm和PVD-M为左心房SEC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结论 左心耳充盈顺应性降低和跨二尖瓣血流的阻挡为左心房SEC形成的主要超声学机制,共线性分析为研究血流动力学和左心房SEC之间相互关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中部分患者存在左心房血栓.因左心房增大易发生心房颤动(房颤),而房颤又使左心房血栓的发生率相应增高.当左心房存在血栓时,既增加了外周动脉系统栓塞的几率,又限制了这类患者进行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为了使瓣膜条件较好合并左心房附壁血栓的二尖瓣患者得以接受PBMV,同时避免动脉栓塞并发症的发生,尽快缩短治疗时间,我们对这类患者进行小剂量尿激酶溶栓后行PBMV,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脏病并发左心房血栓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二尖瓣狭窄患者并发左心房血栓的危险因素。结果 风湿性心脏病并发左心房血栓的发生率为 10 .77% ;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病变和联合瓣膜病的发生率分别为 15 .6 3%、1.2 5 %、0和 2 .11%。二尖瓣狭窄并发左心房血栓的预测因子是左房自发性超声对比现象 (leftatrialspontaneousechocontrast ,LASEC) (相对危险比3.0 9,P<0 .0 0 0 0 )和房颤 (相对危险比 1.74 ,P =0 .0 0 2 3)。结论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最易发生左心房血栓 ;LASEC和房颤是决定二尖瓣狭窄发生左心房血栓的危险因素。二尖瓣狭窄伴房颤、LASEC的患者应积极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华法林和阿司匹林对非瓣膜病房颤预防血栓栓塞的疗效。方法:选择非瓣膜房颤共166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83例,给予华法林口服;B组阿司匹林口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心功能、肝肾功能、凝血指标及血清电解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疗效观察:(1)两组栓塞发生率、致残率及病死率;(2)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3)再栓塞的再住院率。结果:应用华法林组可明显降低脑卒中及周围动脉栓塞的发生率,降低脑卒中的致残率及病死率,降低因栓塞而再入院例数。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华法林对非瓣膜病房颤预防血栓栓塞的疗效显著,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合并慢性房颤的二尖瓣置换术后病人远期凝血国际标准化比较(INR)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2月以前因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合并慢性房颤而行机械性二尖瓣置换术病人108例,术后均进行正规华法林抗凝治疗,在其出院半年以后在门诊进行凝血系列检查(PT,PT%,PTR,INR,Fbg,APTT)。按是否发生血栓、出血等并发症分为栓塞组、出血组、无并发症组,应用SPSS软件分析安全的凝血酶原时间(PT)及INR值范围。[结果]抗凝治疗过程中出现栓塞4例、出血9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0%;所有病人纤维蛋白原(Fbg)在正常范围内,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变化随INR波动,与华法林的用量无关。华法林用量与PT及INR值相关性不明显。[结论]华法林抗凝维持剂量个体差异较大,合并慢性房颤行机械性二尖瓣置换术病人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安全PT范围为14.4s~28.7s,INR范围为1.51~2.63。  相似文献   

12.
黄兴清 《医学临床研究》2014,(12):2413-2415
目的探讨不同抗栓药物在二级预防高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脑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01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高龄非瓣膜性房颤合并血栓栓塞患者165例,所有患者既往均有脑血栓史,按照治疗药物不同,分为华法林组(n=57),氯吡格雷组(n=54)和阿司匹林组(n=54),比较三种药物在预防高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脑栓塞的作用。结果总危险事件统计华法林组24例(42.1%),氯吡格雷组40例(74.1%),阿司匹林组50例(92.6%),华法林组能显著降低危险事件发生率(P< 0.05);三组脑栓塞复发率和后循环缺血发生率大小比较均为:阿司匹林组 >氯吡格雷组 >华法林组,三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 0.05);与阿司匹林治疗组比较,华法林组和氯吡格雷组的出血事件总发生率显著升高(P < 0.05);三组间在病死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华法林能显著降低总危险事件发生率,在无禁忌证时,对高龄高危脑栓塞患者应首选华法林,若有禁忌证则考虑氯吡格雷或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13.
目前心内科多种疾病需要长期应用华法林,如风心病、房颤、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换瓣术后、原发肺动脉高压等为防止栓塞危及患者生命需要长期或终生服用华法令预防栓塞。华法令的作用在于阻止已形成的血栓进一步扩展和防止新生血栓形成,防止血栓栓塞的发生。华法林的剂量反应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的现状。方法就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就诊的65例房颤患者进行收集、整理,对其抗凝情况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5例患者中,年龄为44~86岁,男女比例1:0.63,最常见的病因是风心病。全部患者中合并血栓栓塞者9例(13.8%),其中使用华法林抗凝者1例(11.1%)。瓣膜性房颤患者中用华法林抗凝者9例(25.7%),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用华法林抗凝者5例(16.7%)。结论血栓栓塞是房颤患者重要的并发症,抗凝治疗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5.
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用药指导和护理体会。方法 96例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服用前强化健康教育,服用期间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及其国际标准化比率(INR),观察其抗凝效果及主要不良反应。结果 经过正规的抗凝治疗和护理,未出现血栓栓塞事件发生,2例患者出现轻微皮下出血,经调整华法林剂量后出血停止,无严重出血发生。结论 服用华法林的房颤患者应定期监测PT及INR。早期发现出血的征象并加强健康教育,可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聂晶  范立红 《临床医学》2008,28(5):34-35
目的 探讨持续口服、停止口服及未服华法林抗凝治疗对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伴房颤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g)含量和血栓栓塞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确诊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伴心房颤动患者92例,根据华法林口服情况分为三组:持续口服华法林组、停止口服华法林组及未服华法林组.分别测定外周静脉血浆纤维蛋白原(Fg)含量及观察各组血栓栓塞发生率.结果 停止口服华法林组血浆Fg含量为(413±142)mg/dl,显著高于持续口服华法林组(286±48)mg/dl,P<0.01及未服华法林组(388±124)mg/dl,P<0.05;持续口服华法林组与未服华法林组血浆Fg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停止口服华法林组血栓栓塞发生率为(19.0%)明显高于持续口服华法林组(3.3%)和未服华法林组(7.3%),P<0.01;持续口服华法林组与未服华法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伴心房颤动患者停止口服华法林治疗后血浆纤维蛋白原(Fg)含量升高,致血栓栓塞危险明显超过未服华法林及持续口服华法林患者.  相似文献   

17.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对心房颤动时左心耳血流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心房颤动(房颤)时左心耳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 使用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记录并分析74例房颤患者的左心耳图像、血流频谱及其他相应指标。结果 房颤患者的左心耳最大容积(Vmax-LAA)、左心耳最小容积(Vmin-LAA)均大于窦性心律对照组,左心耳射血分数EF-LAA、左心耳的最大在正向血流速度(V-LAA^ 、最大负向血流速度(V-LAA^-)均小于窦律对照组。其中风湿性心脏病轻度二尖瓣狭窄组与重度二尖瓣狭窄组的上述指标与非风湿性心脏病房颤组均有明显差异,而风湿性心脏病二组间的上述指标无明显差异。Ⅲ型左心耳血流频谱易伴随着较严重的左心耳、左心房的自发性回声(SEC)及血栓形成。结论 多平面经食管超声技术可有效评价房颤时左心耳血流动力学,尤其对房颤早期左房血流动力学及左心房SEC及血栓的早期预防有较实际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黄兆同  武涧松  朵振顺  张雷  杨焕发  汪杨 《临床荟萃》2010,25(16):1434-1435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MS)患者形成左心房血栓是导致脑卒中及体动脉栓塞的主要原因,寻找形成血栓的高危因素是目前临床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华法林对高龄患者房颤并发栓塞的抗凝剂量、效果和副作用.方法 华法林2.5mg/片,每日1次早饭后口服,维持剂量为(2.26±0.30)mg,监测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结果 华法林在10.6±3.5d内使INR达标(1.5~2.5),这一维持剂量的出血副作用轻微.结论 高龄房颤患者并发脑栓塞和下肢动脉栓塞后,华法林的应用没有特殊要求,以较普通人小的剂量可使INR达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性分析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与卒中情况。 方法调查2015年8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苏北人民医院住院房颤患者301例的病例资料,记录性别、年龄、主要诊断、合并疾病情况、CHA2DS2-VASc评分、HAS-BLED评分、INR值、华法林剂量、新型口服抗凝剂(NOAC)、阿司匹林使用情况、血栓栓塞事件、出血事件情况,分析抗凝治疗的规范性及其与临床后果的关系。 结果住院房颤患者平均年龄(72±11)岁,房颤类型以非瓣膜型房颤为主,占93.7%(282/301),58.8%的房颤患者采用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4%接受NOAC抗凝治疗。华法林抗凝治疗组缺血性卒中发生率显著低于未抗凝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3.0% vs 20.5%,P=0.025)。瓣膜型和非瓣膜型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后INR达标(INR 2.0~3.0)的比率分别为15.8%和7.1%。 结论为了达到更好的房颤患者卒中预防效果,需进一步加强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教育和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