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8 毫秒
1.
为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AL)血小板(PL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鱼精蛋白副凝试验(3P)、纤维蛋白原定量(Fg)检测的临床意义,检测了48例AL患者PLT、PT、APTT、TT、3P、Fg,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有出血和无出血组,PLT均值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05),3P试验阳性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0.05相似文献   

2.
大承气汤对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承气汤对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4例无凝血功能障碍的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大承气汤鼻饲。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和7天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和血小板(PLT)计数。[结果]两组治疗后PT、TT、APTT均延长,Fg和PLT下降;但治疗组治疗后第7天PT、TT、APTT较对照组短,Fg和PLT较对照组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大承气汤对脓毒症患者的凝血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水蛭素样肽(HLP)对兔粥样硬化颈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干预作用.方法 14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经氮气干燥法损伤颈动脉内皮后给予3周高脂饮食.于血管成形术术前30 min,连续4 h经耳静脉分别给予HLP(1.6 mg·kg-1·h-1,n=7)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7),检测出血时间(BT)和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术后4周取手术血管进行组织学观察,免疫组化检测组织因子(TF)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结果两组BT和APTT无明显差异.与对照组比较,HLP治疗组的新生内膜面积、新生内膜面积/中层面积比值和管腔狭窄率分别降低了62%、59%和39%(P<0.05),同时其新生内膜的TF、TGF-β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 HLP通过下调TF和TGF-β因子的表达,防止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发生,且不增加出血倾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四项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COATRONMI型单通道血凝仪检测65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29例正常人血浆中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高凝倾向,有微血管病变者更为明显,其血浆PT、APTT、TT结果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无微血管病变者(P<0.05),FIB值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和无微血管病变者(P<0.05);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组较无血管病变组PT、APTT、TT三项指标亦缩短,FIB增高,二者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糖尿病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可了解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与凝血状态,为糖尿病的疗效和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指标变化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与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取病史5年以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75例,其中血糖控制良好、无血管并发症组31例(男18,女13),血糖控制不佳、有血管并发症组44例(男27,女17);相应年龄健康对照人群30例(男、女各15例)。分别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空腹血糖(Glu)、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无论有无血管并发症,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浆Fg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升高,有血管并发症组Fg水平高于无并发症组,且同组内女性患者Fg水平高于男性;老年2型糖尿病组PT、APTT较对照组缩短,且有并发症组PT、APTT低于无并发症组;上述参数的变化与空腹血糖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无关。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凝血功能的紊乱,凝血功能紊乱是患者血管并发症的重要因素,并且可能是导致女性患者较男性患者有较高的血管病变风险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肝细胞癌患者PT、APTT、FIB、TT指标变化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患者凝血试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浆凝血酶时间(TT)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ysmex CA- 5 30型全自动血凝仪(散射比浊法) ,检测各组血浆中PT、APTT、FIB、TT值。结果:肝细胞癌患者 期+ 期组PT、APTT、FIB、TT分别与其它恶性肿瘤患者组、正常对照组间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 .0 1 ) ,肝细胞癌患者 期+ 期组PT、APTT、FIB、TT分别与其它恶性肿瘤患者组、正常对照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 .0 5 ) ,其它恶性肿瘤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 .0 5 )。结论:肝细胞癌患者血浆凝血试验(PT、APTT、FIB、TT)参数均有变化,可作为肝细胞癌患者病情危重与预后不良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脑血管病介入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脑血管病介入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95例颈动脉支架置入(实验组)患者分别于手术前及术后第1、3、5、7天测定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等6项指标水平,并与124例全脑血管造影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Fg、D-二聚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g、D-二聚体水平术后第1天达峰值(P<0.01),术后第3天均稍有所下降,术后第7天恢复至术前水平.plt、PT、APTT、TT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颈动脉支架置入后凝血系统被激活,Fg、D-二聚体水平升高,提示患者处于高凝状态,并有继发性纤溶亢进.在反应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患者凝血纤溶障碍中这些检测指标优于常规凝血象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ACL TOP血凝仪抗干扰能力进行评价.方法 重复测定20份体检健康人混合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定量(FIB)各20次;采用临床收集和制备的溶血、脂血和黄疸标本的血清分别加入到试验血浆中,再测定各种浓度干扰物-试验血浆的PT、APTT、TT和FIB.结果 重复测定PT、APTT、TT和FIB的CV<4%;准确性试验P>0.05;抗溶血、黄疸干扰能力良好,脂血影响PT、APTT的结果 测定.结论 ACL TOP血凝仪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抗溶血、黄疸干扰能力良好,有一定的抗脂血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9.
刘超 《包头医学》2018,42(1):31-32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心肺复苏术后凝血功能障碍效果观察.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83例心肺复苏术后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不同时间内,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含量(Fg)水平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1时间段,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PT、APTT、TT、Fg水平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而T2、T3、T4时间段,观察组与对照组PT、APTT、TT、Fg水平具有明显差异(P<0.05).尤其在T4时间内,观察组患者的F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Fg水平T3、T4阶段比T1时高,而T4时间段比T2、T3时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72h存活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存活率高,MODS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低.结论: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心肺复苏术后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能有效地改善患者预后,缓解患者疾病症状,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浆凝血酶时间(TT)及D-二聚体(D-D)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全自动血凝仪和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各组血浆中PT、APTT、FIB、TT及D-D值.结果 肝硬化患者与对照组比较PT、APTT、TT及D-D均明显延长而FIB则明显下降,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浆凝血及纤溶实验(PT、APTT、FIB、TT及D-D)各参数均有变化,可从多方面客观准确地评价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状况及其病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小儿肺炎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凝血指标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7例肺炎合并SIRS患儿分为单纯SIRS组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组,测定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和血小板计数(Plt)。以2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正常对照组。结果单纯SIRS组和MODS组AT-Ⅲ活性明显降低,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ODS组APTT和门延长,Fg和Plt减少,与单纯SIRS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肺炎合并SIRS患儿存在凝血纤溶功能异常,其在SIRS发展成MODS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凝和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的临床意义,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6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体检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抗凝血酶3(AT3)、蛋白C(PC)、蛋白S(PS)等指标和炎症因子hs—CRP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PT、APTT、TT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Fg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的AT3、PC、PS等抗凝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的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凝相关指标和炎症因子hs—CRP水平可作为进展性脑梗死严重程度的一种参考因素,其在一定程度上提示了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13.
边双双  张萍  张存海  陈江华 《浙江医学》2010,32(12):1793-1794,1803
目的 观察无肝素抗凝对脓毒症患者的连续性血液净化(CBP)疗法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46例脓毒症合并有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行CBP治疗,因患者有活动性出血,采用无肝素抗凝治疗,并观察治疗前、后24、48、72h时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时间(TT)及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的变化.结果 患者治疗后DD和PLT均较治疗前下降,PT较治疗前缩短,APTT和TT较治疗前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后Fg水平的差异则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治疗后的出血症状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加重.结论 无肝素抗凝的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高危出血患者是安全的,且对机体凝血系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张小兵 《当代医学》2011,17(35):24-26
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与进展性颅内出血(progressive intracranial hemorrhage,PIH)的关系.方法 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将106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轻、中、重度三组,测定其入院时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g)和D-二聚体(DD)的水平,并与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对照.通过头颅CT表现,确定颅脑损伤患者是否发生PIH,分析凝血功能变化与PIH的关系.结果 颅脑损伤者PT、APTT和D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LT、Fg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伤情加重,颅脑损伤者PT、APTT及DD水平依次增加,而PLT、Fg依次下降(P<0.01);与非PIH者相比,PIH者PT、DD明显升高,Fg明显下降(P<0.05).结论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异常,其程度与颅脑损伤程度密切相关,早期监测凝血功能有助于判断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及预测PIH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廖应琼  邓治国  韦会平 《海南医学》2014,(11):1561-1563
目的研究藏药独一味对凝血作用和血液凝集参数的影响。方法以云南白药(0.09 g/kg)为阳性对照组,蒸馏水为空白对照组,独一味水提物为试验组,试验组分高(0.3 g/kg)、中(0.15 g/kg)、低(0.075 g/kg)三个剂量组,给大鼠灌胃给药14 d后,颈总动脉采血测定其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以及纤维蛋白原含量(FIB)。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独一味水提物的高、中、低剂量组及云南白药组的TT值分别缩短了25.77%、12.42%、8.60%和24.91%;FIB值分别增加了26.80%、6.38%、20.72%和9.44%;PT、APTT值无明显变化。结论独一味水提物能增加大鼠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并能缩短大鼠凝血酶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临产孕妇的产前凝血功能检查指标,探讨这些指标与产后大出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3月间本院临产产妇183例,另选取非孕产妇158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的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等出凝血功能检查指标和临床资料。分析两组间及孕产妇组内产后出血组与非出血组间实验室检查指标差异性。结果 PT、TT、AT-Ⅲ明显低于对照组,Fg和D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发生了产后大出血的孕妇的出凝血指标Fg、DD及AT-Ⅲ与未发生产后大出血的孕妇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Fg≥7.00g/L来诊断产后大出血,其阳性预测值是87.5%,阴性预测值是82.3%;以AT-Ⅲ≤205mg/L,其阳性预测值是85.7%,阴性预测值是82.0%;而以DD≥650mg/L,其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是100%。结论临产孕妇的凝血功能指标与非孕产妇相比有显著差别,根据产前监测Fg、DD及AT-Ⅲ的浓度水平对预测产妇产后大出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凝血功能的改变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将68例危重症患者按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分为A(〈12分)、B(12—25分)、C(〉25分)三组,D组为健康对照组,分析不同评分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I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PLT)的水平变化与APACHEⅡ的关系。并根据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危重症患者AFFT、PT、TT明显长于D组,PLT和FIB明显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与存活组相比,AFFT、PT、TT明显延长,PLT和FIB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IT、APTT、TT显著高于A组和B组,PLT和FIB显著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PT、APTT、TT显著高于A组,PLT和FIB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A组的PT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T略高于D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PLT和FIB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症患者普遍存在凝血系统功能紊乱,PT、APTT、TT、FIB和PLT对患者的预后及病情轻重的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外伤性颅内血肿开颅血肿清除术后迟发血肿患者的凝血功能改变,及与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外伤性颅内血肿开颅血肿清除术患者100例,其中迟发血肿51例,非迟发血肿49例;依据GCS评分,分为轻型组:13~15分58例;中型组:9~12分32例;重型组:3~8分1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患者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PLT)水平变化,并设同期体检正常者30例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颅脑损伤轻、中重型患者PT、APTT、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水平均较对照组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T、APTT、D—D、FDP水平与损伤程度呈正相关;PLT、Fg水平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损伤程度呈负相关。结论:颅内血肿开颅血肿清除术后迟发血肿患者体内存在明显的凝血与纤溶异常,异常程度与颅脑损伤程度密切相关,临床检测凝血与纤溶指标可作为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妇科失血性急腹症患者凝血功能障碍及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妇科失血性急腹症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存在休克、低体温、酸中毒、低血红蛋白等情况进行相应分组.行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相关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休克组门、APTT、TT时间显著长于非休克组(P〈0.01或Pl〈0.05)。低体温组PT、APT、TT时间显著长于非低体温组(P〈0.01或P〈0.05)。酸中毒组PT、APT、TT时间显著长于非酸中毒组(P〈0.01或P〈0.05)。低蛋白血症组PT、AFTT、TT时间显著长于非低蛋白血症组(P〈0.01或P〈0.05)。结论对于妇科失血性急腹症患者,如果出现休克、酸中毒、低体温、低蛋白血症,患者更容易出现凝血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