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急性脑血管病病人应激状态的临床特点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建琴 《护理研究》2005,19(3):501-502
[目的]分析急性脑血管病(ACVD)应激状态的临床特点,探讨防治策略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362例ACVD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ACVD病人应激反应的发生率为47.51%,病死率为11.88%。[结论]早期明确诊断与治疗,并采取措施积极调控机体应激状态,加强护理,有助于控制病情和促进康复.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异常的特点,并讨论其发生的机制。方法对249例经头颅CT确诊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在入院24 h内做标准导联心电图检查。结果 249例患者心电图的异常率为69.1%(172/249),其中脑出血异常率64.3%(18/28);脑梗死异常率69.7%(154/221),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T改变的发生率最高,其次为传导阻滞,与Q-T间期延长、p波增宽、左心室肥厚、心律失常、低电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正常组病死率1.3%(1/77),心电图异常组病死率7.6%(13/172),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心电图异常发生率较高,以心肌缺血和传导阻滞为主。心电图异常组病死率高,临床工作中应关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电图改变,及时给予适当处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脑血管病人急性期应激状态的机制和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脑血管病194例的心电图、心肌酶、血压和血糖等指标的变化特点。结果:脑血管病人急性期(发病48h之内)心电图发生改变,血压、心肌酶、血糖和外周血白细胞均增高。结论:积极调控急性脑血管病病人的应激反应,对于提高脑血管病的治愈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杨新春 《临床医学》2013,33(1):52-53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继发癫痫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2007年4月到2011年4月期间在新蔡县人民医院治疗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421例,其中继发癫痫78例,无继发癫痫343例,分析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表现、发作类型及病死率的情况.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发现,继发癫痫患者中头晕、头痛及意识障碍所占比例排在前三位,简单部分性发作所占比例最高,且继发癫痫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无继发癫痫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继发癫痫主要以简单部分性发作为主,且病死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DM)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临床症状隐匿,并发症严重,病死率高,给病情的观察与护理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文将我院1996年-2004年DM合并AMI的病人与同期AMI病人的临床特点、并发症及预后进行分析,以探讨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6.
总结急性脑血管病病人的护理措施,强调应加强心理护理、饮食护理、排便护理、失语训练及护理、运动障碍护理,以提高病人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范华 《全科护理》2010,(16):1440-1440
总结急性脑血管病病人的护理措施,强调应加强心理护理、饮食护理、排便护理、失语训练及护理、运动障碍护理,以提高病人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俊 《齐鲁护理杂志》2001,7(5):350-351
近年 ,我们对收治的 6 4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了观察 ,其中男 40例 ,女 2 4例 ,平均 5 9 5岁 ,现将观察结果总结如下。1 先兆症状的观察有些患者在发病前常有先兆症状。脑血栓形成者由于夜间血流缓慢 ,故多在清晨发病 ,发病前数日常有头晕、肢体麻木等先兆症状 ,一般神智清楚 ,本组中半数以上病例有上述表现。高血压病患者当血压 >2 8 0 / 16 0kPa时易发生脑出血 ,本组 2 0例血压 >2 8 0 / 16 0kPa者 ,8例发生脑出血。2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观察患者T、P、R、BP的变化 ,可能与脑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及颅内压增高的速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病人的临床特点,找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急性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和预后。结果 急性主动脉夹层是较少见而严重的血管疾病,但并非十分罕见。结论 提高对急性主动脉夹层的鉴别能力,了解其特性,协助医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减少其死亡率,是心血管科护士必须重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护理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刘芳 《齐鲁护理杂志》2002,8(9):664-664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起病症状多不典型、并发症多、死亡率高 ,给护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我们探讨了1999年 10月至 2 0 0 1年 10月 6 0例 6 5岁以上的老年人心肌梗死的发病特点 ,并采取了相关的护理措施 ,取得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6 0例中男 4 1例 ,女 19例 ,6  相似文献   

11.
赵燕 《护理管理杂志》2007,7(11):36-37,40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多学科一体化护理模式对病人康复的影响。方法组建急性脑血管病治疗中心护理组,对急性脑血管病病人实施多学科一体化护理,由中心护理组制定工作职责,统筹安排护理工作,对病人有计划地实施康复护理,并对其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社会功能进行评分,对并发症、病死率、平均住院日进行比较。结果与实施前相比,实施急性脑血管多学科一体化护理模式后,病人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社会功能有所提高,并发症由21.02%下降到8.49%,病死率由13.69%下降到1.42%,平均住院日由(24.50±1.70)d缩短为(15.70±1.10)d。结论急性脑血管病多学科一体化护理模式,改变了以往由于专业限制带来的护理弊端,提高了病人的康复质量,提升了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急性脑梗死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冯金焕  田丽  韩青松 《护理研究》2005,19(24):2169-2170
综述了急性脑梗死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与护理,详细介绍了脑梗死的发病机理、溶栓时机、适应证、介入治疗方法及护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组与路径组,每组各100例。路径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传统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和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天数、医疗费用、患者的满意度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路径组患者BI指数得分较传统组高,住院时间较传统组短,住院费用较传统组低,满意度较传统组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护理质量,从而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及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常规护理与预见性护理模式在脑出血患者急性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8例脑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性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方式,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出现并发症9例(26.5%),观察组出现并发症2例(5.9%),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活动、日常生活、健康、总体精神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出血患者在急性期采用预见性护理措施,能有效减少临床并发症,提升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行静脉溶栓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结果 临床护理路径组在静脉溶栓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疗效、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均明显优于传统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在静脉溶栓治疗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可以降低静脉溶栓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满意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非恶性病病人姑息护理现状、应用领域、护理措施以及姑息护理研究与培训。  相似文献   

17.
脑卒中病人急性期抑郁发生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淑琴  唐洁  李智惠 《家庭护士》2008,6(7):565-568
[目的]探讨脑卒中病人抑郁发生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RSS)、NIH卒中量表、ADL量表(BI)以及自设问卷评价了76例脑卒中病人。[结果]抑郁发生的原因与病人年龄、性别、发病部位、发病性质等因素无关,与合并症(糖尿病)、卒中病史、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医疗负担及社会支持情况等有关。37例(48.7%)病人出现抑郁症状,其中轻度抑郁19.7%,中度15.8%,重度13.2%。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轻度为37.2%,中度47.1%,重度81.3%;无医疗负担的抑郁发生率为40.8%,有些医疗负担的为41.7%,负担极重者为80.0%;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为良、中、差的抑郁率分别为28.6%、55.0%、76.2%;各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分(r=-0.31)与主观支持得分(r=-0.27)呈负相关(P<0.05)。[结论]脑卒中病人急性期发病率较高,与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合并症、社会支持系统、医疗负担有很大关系,因此护理脑卒中急性期的病人时,应注意对以上方面进行同一系统化护理干预,促进病人的遵医行为,解除抑郁发生的因素,提高病人的自护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的心理压力因素及其心理疏导护理。方法采用ICU病人心理护理调查量表对入住ICU的清醒患者进行心理调查,对61例ICU患者的心理压力因素进行了测定,针对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进行心理疏导工作。2周后,对其中52例患者进行第2次调查评估。结果ICU患者常见的环境压力因子为:害怕死亡、疼痛、有插管在鼻子或口中、不知道在ICU住多少天、思念配偶或恋人及担心费用问题等。绝大多数ICU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结论针对ICU患者的心理压力因素及不良心理反应进行心理疏导工作,有助于患者的配合治疗及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47例抑郁症病人,根据不同的临床症状特点进行分析,认为对抑郁症病人首先要与其建立互相信赖的护患关系,加强安全护理,时刻把握动态观察,重视病人及家属的心理健康指导有效预防自杀行为,杜绝病人意外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是否愿意接受优质护理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护理,实验组在常规临床护理的基础上施加优质护理,比较2组患者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及神经功能NIHSS评分、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等。结果护理后,实验组患者优质Barthel指数及NIHS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人际关系、环境支持、生理状况与心理状态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优质护理应用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