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髋臼周围截骨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应用髋臼周围截骨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初步临床结果.方法 2002年2月至2008年2月,应用髋臼周围截骨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53例(55髋),女51例,男2例;年龄13~51岁,平均25.5岁.术前髋部疼痛史1个月~6年,平均16个月.6例曾经接受过髋部手术.术前WibergCE角为-20°~15°,平均3°.根据Tonnis分型,术前轻度关节炎16例,中度1例.外展位头臼关系基本正常,25例有Shenton线分离.前13例取髂腹股沟入路,后40例(42髋)采用改良Smith-Petersen入路.6例同时行转子部内翻截骨.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12~60个月,平均28个月.术后3个月均获骨性愈合.髋部疼痛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77.4分提高至末次随访94.6分.术后髋关节活动度较术前减小,总活动度减小20°~60°,以屈曲活动为主.术后Wiberg CE角20°~50°,平均29°.5例出现跛行,主要由臀中肌无力造成,经功能锻炼后好转.18例出现股外侧皮神经损伤,2例出现骨盆环断裂,均与手术初期经验不足有关.无截骨不愈合、血管损伤、截骨进入髋关节等并发症.结论 对年龄较轻的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髋臼周围截骨术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结果.该术式可多维矫正髋臼畸形,髋臼截骨块血供不受影响,骨盆环的稳定性得以保存,患髋可以早期活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髋臼周围截骨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手术适应证及疗效.方法 25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接受经改良Smith-Peterson人路的髋臼周围截骨术,女19例,男6例;年龄18~45岁,平均25.5岁.均为单侧发病,左侧14例,右侧11例.3例有既往手术史,2例Chari截骨术、1例Salter截骨术.髋关节骨关节炎T(o)nnis 0期13例、Ⅰ期9例、Ⅱ期3例.Shenton线不连续18例.髋臼外侧CE角4.57°±7.39°,前侧CE角0.95°±6.02°,髋臼顶倾斜角32.50°±5.96°,股骨头超出指数38.11%±5.70%,Harris髋关节评分(75.32±7.51)分.结果 全部患者随访2.0~7.5年,平均4.5年.3例髋关节骨关节炎T(o)nnis Ⅰ期者改善为0期,2例T(o)nnisⅡ期者改善为Ⅰ期,1例T(o)nnis Ⅰ期者进展为Ⅱ期.Shenton线不连续减少为10例.外侧CE角29.07°±5.81°,前侧CE角29.52°±4.51°,髋臼顶倾斜角19.17°±4.95°,股骨头超出指数24.20%±4.83%,Harris髋关节评分(84.88±4.88)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6例出现股外侧皮神经支配区感觉麻木,其中9例自行恢复,7例残留永久性麻木.1例出现髋关节周围Brooker Ⅰ型异位骨化.结论 经改良Smith-Peterson人路行髋臼周围截骨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可有效增加髋臼包容,改善关节功能,阻止髋臼周围硬化和囊性变,保持关节间隙,延缓骨关节炎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婴幼儿髋关节发育不良目前最有铲、最简捷的方法是采用闭合复位治疗。通过对3周岁以下不同年龄段、单侧DDH患儿闭合复位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年龄因素对DDH闭合复位治疗疗效而后的影响。方法 自1982-1996年采用闭合复位治疗3周岁以下DDH413例,随机选用〈1周岁,1-2周岁、〉2周岁的单侧完全性DDH各30例。测定(量)各病例复位前及复位后6、12、24个月患侧、正常侧髋臼指数、髋臼指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Stoppa入路联合髂嵴切口应用于髋关节发育不良髋臼周围截骨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11年9月至2012年7月接受髋臼周围截骨术中应用Stoppa入路的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18例20髋,女15例17髋,男3例3髋。患者年龄19~35岁,平均29岁。手术切口采用腹部横切口(即Stoppa入路)联合髂嵴切口(髂腹股沟入路的外侧窗)。记录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和异体血输血量,术后12个月门诊随访时评估髋关节功能、影像学征象和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 手术时间125~180 min,平均145 min。Stoppa入路腹部横切口长5~10 cm,平均7 cm;髂嵴切口长4~8 cm,平均6 cm;切口总长度为12~16 cm,平均13 cm。术中出血量为500~1 600 ml,平均800 ml;异体血输血量为400~2 400 ml,平均1 161 ml。术后随访14~22个月,平均19.6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80.3±8.5)分改善至术后12个月时(93.5±5.2)分,平均改善(13.2±6.0)分;中心边缘角由术前7.5°±5.4°改善至30.0°±4.6°,平均改善22.5°±4.5°。手术前后Harris髋关节评分与中心边缘角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全部截骨均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3.3个月。2髋耻骨支截骨延迟至术后6个月愈合。3例术后出现一过性股外侧皮神经麻痹,未予特殊处理。结论 Stoppa入路联合髂嵴切口能够安全有效地完成髋臼周围截骨术,可以代替传统的髂腹股沟入路用于无须髋关节探查的轻度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  相似文献   

5.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闭合复位后髋臼发育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闭合复位后髋臼发育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闭合复位的疗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采用闭合复位治疗100例单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测量患侧髋关节在复位后第12个月时的髋臼指数(AI)和髋臼深度与宽度比值[AI(D/W)].以性别、侧别、年龄、复往前患侧AI、复位前患侧AI(D/W)、脱位程度、股骨头宽度比值、复位前患侧股骨颈前倾角(FNA)、h/b比率及内收肌切断与牵引等10个因素作为自变量,分别以复位后第12个月患侧AI、AI(D/W)作为因变量,进行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主要的影响因素.结果:年龄、性别、脱位程度、h/b比率、股骨头宽度比和复位前患侧FNA对AI、AI(D/W)有明显影响.年龄、脱位程度和复位前患侧FNA与AI成正相关,与AI(D/W)成负相关;股骨头宽度比和h/b比率与AI成负相关,与AI(D/W)成正相关.女性较男性髋臼发育快.结论:年龄、性别、脱位程度、是否同心复位、复位前患侧股骨头发育程度和股骨近端形态是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髋臼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髂腹股沟入路髋臼周围截骨治疗中年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手术适应证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10年2月采用经髂腹股沟入路髋臼周围截骨术治疗10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资料,男3例,女7例;年龄40~47岁,平均42岁;3例为双侧(单侧手术)、7例为单侧髋关节发育不良;左侧4例,右侧6例。2例有既往手术史,其中1例行Chari截骨术,1例行髋臼造盖术。髋关节骨关节炎分期:T?nnis 0期3例,Ⅰ期5例,Ⅱ期2例。6例Shenton线不连续。髋臼外侧CE角3.50°±4.88°,前侧CE角1.80°±5.07°,髋臼顶倾斜角18.20°±3.01°,股骨头超出指数31.30%±4.37%,Harris髋关节评分(67.40±7.75)分。结果 1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76个月,平均37个月。1例术前T?nnis Ⅰ期者术后改善为0期,1例Ⅱ期者改善为Ⅰ期,其余分期无变化。术后2例Shenton线不连续。末次随访外侧CE角30.40°±3.31°,前侧CE角29.50°±3.03°,髋臼顶倾斜角4.50°±2.55°,股骨头超出指数9.90%±4.33%,Harris髋关节评分(84.10±4.07)分。3例出现股外侧皮神经支配区感觉麻木,4~6个月自行恢复。1例出现髂窝血肿,2周后吸收消失,无残留症状。结论 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中精细操作,经髂腹股沟入路髋臼周围截骨可治疗中年髋关节发育不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髋臼周围截骨联合股骨转子间截骨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合并髋内、外翻畸形的近期疗效。方法 2006年1月至2011年8月,采用髋臼周围截骨联合股骨转子间截骨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合并髋内、外翻畸形23例(25髋),男2例,女21例;年龄15~26岁,平均(20.5±3.9)岁。2髋行转子间外翻截骨,23髋行内翻截骨。术前髋部疼痛5~24个月,平均(11±4.7)个月。术前Harris髋关节评分70~83分,平均(76.7±3.7)分。术前Shenton线均不连续,外侧CE角为-6°~15°,平均5.6°±4.6°。髋外翻23髋,术前颈干角150°~165°,平均158°±3.2°;髋内翻2髋,颈干角均为110°。术前T-nnis骨关节炎分级0级7髋,Ⅰ级12髋,Ⅱ级6髋。结果 术后随访12~78个月,平均(40±18)个月。23髋Shenton线连续、外侧CE角平均28.6°±2.9°、颈干角130°±2.1°、Harris髋关节评分(90.8±3.3)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Harris髋关节评分优17髋、良8髋。T-nnis骨关节炎分级无明显进展,0级6髋、Ⅰ级11髋、Ⅱ级8髋。术后出现股外侧皮神经损伤6髋、Shenton线仍不连续2髋、跛行步态3例。随访期间无股骨头坏死、截骨不愈合和股骨颈骨折等并发症。结论 髋臼周围截骨联合股骨转子间截骨术治疗复杂的髋关节发育不良,可以矫正或明显改善髋关节畸形,缓解疼痛,无明显的股骨头坏死和骨不愈合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作者采用改良髋关节囊周围髂骨截骨成形术,配合自制的外展固定装置,治疗学龄期先天性髋关节脱位79例,疗效满意。通过随诊证实这种术式能充分加深髋臼,改变髋臼容积,尤其是解决髋臼后缘的缺陷,恢复髋关节功能是一种重建,充分矫正髋臼指数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髋臼周围截骨术(periacetabular osteotomy,PAO)结合髋关节镜手术治疗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疗效。方法:2015年12月至2018年6月采用PAO结合关节囊切开术治疗DDH患者40例(关节囊切开组),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成人严重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18例CroweIV级DDH的患者行THA,术中在软组织松解延长的基础上,重建髋关节旋转中心在真臼位置及髋关节外展功能。术后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1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为90分,患肢长度平均延长2.6cm,有1例出现坐骨神经牵拉症状,短期未出现假体失败现象。结论通过松解延长、重建关节功能、选择合适的假体,并注重对神经血管的保护,成人严重DDH可以通过THA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髋臼Y形软骨损伤对髋关节发育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Y”形软骨损伤后骨骺早闭对髋关节发育的影响。方法选用10只4~5周龄大白兔,切除、破坏右侧髋臼部分“Y”形软骨,左侧髋关节不行处理,作为对照。X线动态观察双侧髋关节发育状况,术后12周处死动物,进行形态学及组织学观察。结果手术侧术后3周“Y”形软骨均出现骨骺早闭,髋臼内壁增厚、髋臼变浅;术后6~9周髋臼浅且形态不规则,4例出现半脱位;术后12周全部出现关节发育不良,50%的髋关节发生半脱位。形态学观察见髋臼变浅,内壁厚度增加,股骨头增大、变扁,关节软骨失去光泽,部分缺失。HE染色见髋臼及股骨头软骨层变薄,软骨细胞排列紊乱,骺板扭曲、变薄。对照侧各髋关节形态结构正常。手术侧各期臼头指数、相对髋臼指数及臼壁厚度与对照侧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手术侧术后12周臼头指数及相对髋臼指数与术后第2d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Y”形软骨损伤可导致骨桥形成、骨骺早闭,使髋臼内壁增厚、髋臼变浅,继而引发髋关节发育不良和半脱位。  相似文献   

12.
先天性髋脱位闭合复位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长期随访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对1985年1月~1989年12月采用闭合复位、蛙式支架治疗的患儿作了平均10年的长期随访,评价了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以下简称头坏死)发生率和各种影响因素,探讨头坏死与X线结果、临床功能之间的关系,提出预防头坏死的方法和措施。方法:本组64例共79髋,复位时的平均年龄为21个月,18髋术前行皮牵引,51髋术前行内收肌切断。闭合复位均在全麻下施行,成功后穿戴蛙式支架6个月,然后改为贝氏架3个月,共穿戴9个月。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10年4个月,随访时平均年龄11.7岁。79髋中36髋出现头坏死(46%)。不同性别、不同脱位侧别、复位前是否行皮牵引和内收肌切断的头坏死发生率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头坏死发生率与脱位程度及复位后制动体位关系密切。闭合复位前,股骨头骨骺未出现,发生头坏死率明显升高(P<0.05),多为股骨头全部受累。复位时年龄小于18个月者,其头坏死发生率明显低于18个月之后复位者(P<0.05)。随访时临床功能优良率为83%,而X线片的优良率则是60%。结论:临床功能障碍的出现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相当时间内并不产生髋关节疼痛和跛行。对远期疗效的估计应以X线变化为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自体股骨头结构性植骨在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全髋关节初次置换中(THR)重建髋臼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1998年9月-2001年6月,对在术中应用自体股骨头结构性植骨重建髋臼的12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者(congeni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CDH)作回顾性研究。其中男5例,女7例。手术时平均年龄46岁(31—66岁)。根据Hartofilakidis分型:I型2例,Ⅱ型8例,Ⅲ型2例。应用Harris评分标准及X线评价术后临床转归和植骨块愈合情况。结果:12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20个月(7—28个月)。术前Harris评分由43.6分(32—57分)增加至术后的72.8分(55—96分)。放射学显示植骨块均与骨盆愈合。2例植骨块在髋臼假体外缘出现轻度骨吸收。髋臼假体周围无放射学透亮线存在。本组患者术后无感染发生。结论:存在髋臼前外侧骨缺损的CDH患者,根据髋臼前外侧骨缺损程度选用自体股骨头结构性植骨是一种可靠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大龄中、高位先天性髋脱位的方法。方法1998年1月~2004年12月,对21例27髋大龄中、商位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假臼骨性关节炎病人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1例,女20例,单侧15例,双侧6例,所有病例术前均行髂腰肌和/或部分内收肌群切断加股骨髁上骨牵引15~45 d,平均30 d,所有病人均于真臼位置行全髋置换术。结果术后无1例感染,1例术后1年髋臼松动植骨块部分吸收,行翻修手术,随访4年效果满意;2例术后出现轻度坐骨神经牵拉症状,2个月后症状消失,4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经溶栓治疗后症状消失;随访6个月~6年疗效满意。结论术前行髂腰肌切断和/或部分内收肌群切断加股骨髁上骨牵引,可以有效地增加肢体长度,避免小转子下股骨截骨术,减少或避免了术后神经、血管的牵拉症状,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 8~ 19岁的Ⅲ级先天性髋脱位的外科治疗以及需要掌握的技术环节 ,如何预防术后可能发生的主要相关并发症。方法 :5 1例 ( 5 7髋 )术前不行牵引采用切开复位、Salter骨盆截骨、股骨转子下短缩旋转截骨、股内收肌 ,髂腰肌及髋部其它挛缩软组织广泛松解的一次综合性手术治疗。对其中 13例 ( 14髋 )髋臼指数 5 5°以上者 ,在Salter截骨的同时再实施造盖。结果 :随访 14个月~ 9年 ,平均 4年 2个月。按Mckary临床评定标准 ,优良率 46髋 ( 84% )、可 6髋( 11% ) ,差 3髋 ( 5 % )。按SeverinX线片评定标准 ,优良率 44髋 ( 80 % )、可 7髋 ( 13 % ) ,差 4髋 ( 7% )。结论 :该术式是治疗大年龄先天性髋脱位的一种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16.
Summary The results of the treatment of congeni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 using the Pavlik harness were satisfactory, but lateral displacement and deformity of the femoral head were sometimes observed after treatment. The causes of these complications are discussed and the measures taken to avoid them are described.
Résumé Les résultats du traitement de la luxation congénitale de la hanche ont été remarquablement améliorés grâce au bandage de Pavlik. Toutefois une excentration et une déformation de la tête fémorale sont parfois observées en fin de traitement. L'auteur discute les moyens d'éviter ces co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7.
螺旋弹力牵引装置治疗先天性髋脱位的长期随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采用螺旋弹力牵引装置治疗先天性髋脱位,治疗后10年以上的患进行随访,探讨X线结果、临床功能与治疗方式之间的关系,找出解决不同年龄,不同程度患儿的治疗方法及防止并发症出现的具体措施。方法 本组138例共148髋,复位时平均年龄为22月,59髋单纯应用装置复位固定,64钎内收肌、髋腰肌切断后应用装置复位成功,35髋采用Ferguson’s术后安装装置。结果 平均随访10年6个月,随访时平均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