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儿童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SCIWORA)的MR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点,提高对儿童SCIWORAMRI特征的认识。方法:对2004年4月-2011年10月我院诊断为SCIWORA的10例患儿的临床及脊柱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患儿均于外伤后(车祸碾压腰腹部1例,外力打击腰部2例,舞蹈练习下腰7例),立即至3天后出现下肢无力、疼痛等脊髓损伤症状,10min~3d(中位时间3.5h)后症状达高峰,出现下肢瘫痪,症状稳定不再进展。伤后2~10d行首次脊柱MRI检查,病变累及全脊髓的1例,累及下颈段、胸段、腰段1例,累及胸段者2例,累及胸、腰段的6例。MRI显示脊髓水肿4例,呈长T2长T1信号;脊髓水肿伴出血6例,出血呈短T1信号。11~18d复查者10例,病变范围减小1例,范围增大2例,范围无变化7例。复查时出血者3例。伤后32~42d复查者4例,均发现脊髓萎缩。本组合并非神经性软组织损伤1例,可见前纵韧带损伤。结论:全脊柱MRI检查是用于诊断儿童SCIWORA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不仅可进行脊髓损伤的神经影像学评估,还可显示脊柱X线及CT无法直接显示的脊柱韧带、椎间盘、终板及骨髓等非神经性软组织损伤情况,有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2.
脊髓空洞症是一种进程缓慢,主要累及脊髓或延髓的退行性病变,其病理特征是脊髓中央管扩大、髓内积水及胶质增生,临床表现以受损节段分离性感觉障碍、上下运动神经元功能障碍及植物神经营养障碍为特征,最早临床表现是单侧痛、温觉障碍[1].2006年6月~2008年12月,我科收治8例脊髓空洞症患者,经过术前、术后的精心护理,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许兰  周艳  普丽萍 《西南军医》2011,13(1):156-157
脊髓空洞症是一种进程缓慢、主要累及脊髓或延髓的退行性病变,其病理特征是脊髓中央管扩大、髓内积水及胶质增生,临床表现以受损节段分离性感觉障碍、上下运动神经元功能障碍及植物神经营养障碍为特征,最早临床表现是单侧痛、温觉障碍[1]。2005年12月至2009年6月,本院手术治疗35例脊髓空洞症,疗效满意,现将术后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23例急性脊髓损伤的MRI表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MRI是脊髓损伤最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它不仅可以观察脊髓创伤的形态改变 ,而且可以通过其内部信号改变和椎管内其他结构的创伤情况来判断脊髓损伤的程度。笔者收集本院 5 2例脊柱外伤患者的MRI资料 ,对其中 2 3例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2 3例中男 16例 ,女 7例 ;年龄 2 2~78岁 ,平均 4 7.7岁。其中 2 2~ 4 0岁 10例 ,4 4~ 6 0岁 8例 ,6 2~ 6 8岁 5例。外伤至MRI检查时间为 5h~ 8d ,其中 5~ 12h 2例 ,1~ 3d 18例 ,4~ 8d 3例。2 3例中颈段 14例 ,胸段 4例 ,腰段 3例 ,胸腰段 2例。脊髓损伤的神…  相似文献   

5.
很多严重脊髓外伤患者得以长期存活,然而可能出现不少并发症,这包括外伤后空洞、微小囊性变性或蛛网膜囊肿形成。脊髓空洞的平均形成时间是5~8年(2个月~32年)。随着MRI使用的增多,脊髓空洞的诊断也渐增多,1976年在截瘫和四瘫患者为2.3%,1985年为3.2%。在另一组患者自1991年至1993年增加了50%;1995年有报告其发病率为4.45%。作者医院最近收治了440例脊髓空洞症,其中140例是外伤后引起。形成脊髓空洞的因素包括出血、缺血、脊髓周围通路受阻和局部脊膜纤维化。临床表现主要是感觉障碍、运动功能丧失,疼痛和深肌腱反射变化。MRI所见为…  相似文献   

6.
胸腰椎外伤性脊髓空洞症的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回顾分析胸腰椎外伤性脊髓空洞症的症体、体征及影像学改变,分析其发病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 本组14例,男13例,女1例;年龄28-56岁。脊柱骨折部位为T111例,T127例,L6例。11例为爆裂型暴折,3例为骨折脱位。其中5例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1例行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其余8例对症处理,未行手术治疗。结果 本组14例于伤后6个月-4年行胸腰椎MRI检查时被确诊为脊髓空洞症,空洞开头呈洞形6例,椭圆形5例,不规则3例。患者常出现以下症状;疾痛(78.6%,11/14)、下肢肌力减退(64.3%,9/14)、下肢痉挛性增加(42.9%,6/14)、感觉丢失或减退(42.9%,11/14)、下肢运动协调能力降低(14.3%,2/14)、自主神经症状(7.1%,1/14)等。结论 脊髓损伤神经功能稳定后一段时间,出现下肢肌力减退等新的神经症状应高度怀疑脊髓空洞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颈胸段脊柱损伤的临床特点及其前路手术疗效探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颈胸段脊柱脊髓损伤的临床特点及颈胸段前路减压,植骨,Orion钢板内固定术的治疗作用。方法:24例颈胸段脊柱损伤患者,损伤部位为C6-T1;损伤类型为椎体爆裂性骨折16例,椎体压缩性骨折6例,单纯骨折脱位2例。分析上述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分别行颈胸段前路C7,C6,7,T1或C7-T1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及Orion锁定型颈椎前路钢板固定术。结果:颈胸段脊柱脊髓损伤患者通常表现为C8,T1或T2相应节段脊髓神经根症状,其中8例伴有窦性心动过缓,7例出现低血压,6例出现Horner征等交感神经节刺激症状,所有患者随访3-18个月,植骨均在3-4个月内完全融合,其中17例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21例伴有交感神经节刺激症状者有所缓解,1例术后出现暂时性声音嘶哑。结论:颈胸段前路减压,植骨,Orion钢板内固定术对颈胸段脊柱脊髓损伤具有较好的疗效。Orion钢板有助于植骨节段融合,重建和稳定颈胸段脊柱。  相似文献   

8.
非外伤性脊髓硬膜外血肿的MR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非外伤性脊髓硬膜外血肿的MR表现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14例非外伤性脊髓硬膜外血肿 ,男 9例 ,女5例 ,年龄 4~ 63岁 ,平均 41.3岁。所有病例均无明显的外伤史。常规行T1W矢状位 ,T2 W矢状位及横切位扫描 ,1例行MR增强扫描。结果  14例非外伤性脊髓硬膜外血肿中 11例位于椎管背侧 ,3例位于椎管腹侧 ,呈新月状或长条带状 ,分别累及 3~ 12个脊髓节段 ,平均 5 .2个脊髓节段。血肿位于颈胸段 4例 ,位于胸段 3例 ,位于胸腰段 5例 ,位于腰段 2例。 10例血肿T1W及T2 W均呈较均质性高信号强度 ,3例血肿T1W及T2 W呈不均质性高信号强度 ,1例于T1W呈中等信号强度 ,T2 W呈较低信号强度。 14例中 1例于血肿内可见低信号的血管流空影 ,术后证实为动静脉畸形。血肿于T1W及T2 W与脊髓之间有一低信号带相隔 ,尤以T2 W显示最佳。 2例受压脊髓于T2 W呈高信号。 1例行MR增强扫描 ,血肿壁轻度强化。结论 MR是诊断非外伤性脊髓硬膜外血肿的最佳检查方法 ,不仅可以清楚地显示血肿的部位及范围 ,而且可以清楚地显示血肿新旧程度及脊髓受损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的 MRI 影像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9例 SCD 患者的临床特点及 MRI 资料。结果19例 SCD 中16例出现脊髓异常信号,主要位于颈胸段脊髓背侧,1例累及小脑皮层和延髓;病变为多节段脊髓受累,主要累及脊髓后索或侧索,其中2例累及前索;不同节段脊髓病灶可有不同的形态特征,增强扫描无强化;经维生素 B12治疗后病变范围有不同程度缩小,2例基本消失。结论MRI 对脊髓 SCD 的诊断及疗效监测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慢性脊髓创伤的MRI表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慢性脊髓损伤的MRI表现及其形成机制。材料与方法 分析 2 8例慢性脊髓损伤者的MRI表现及临床资料 ,其中男 2 1例 ,女 7例 ,平均年龄 39岁。伤后行MRI复查时间为 1个月~ 12年。MRI取常规SE序列T1WI、T2 WI矢状、横断面。结果  2 8例中有 16例发生在颈髓 ,上胸髓及脊髓圆锥各 6例。其中脊髓囊变 13例 ;慢性脊髓受压 5例 ,均合并有其他类型的病理改变 ;脊髓软化 4例 ;脊髓空洞 2例 ;脊髓萎缩 3例 ;脊髓栓系 1例。结论 慢性脊髓损伤分别表现为脊髓囊变、空洞、萎缩、软化、栓系及慢性受压 6种病变 ,脊髓囊变与脊髓瞬间压迫伤有关 ,其病变局限。脊髓空洞及脊髓萎缩均与脊髓持续受压有关 ,病变潜在进展。脊髓软化可能由伤后脊髓缺血引起 ,脊髓栓系是伤后蛛网膜粘连造成  相似文献   

11.
143例胸腰椎损伤治疗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胸腰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圆锥与马尾神经损伤多见 ,适当的手术治疗可获较好疗效。笔者对 14 3例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患者进行治疗并随访 ,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与方法 本组男 113例 ,女 30例 ;年龄 18~ 6 0岁 ,平均 35 .8岁。损伤节段 :T1 1 15例 ,T1 2 6 0例 ,L1 5 5例 ,L1 ,2 13例。参照Denis分类 :单纯屈曲型(前柱伤 ) 37例 ,爆裂型 (前中柱损伤 ) 2 9例 ,骨折脱位 (三柱损伤 ) 77例。按Wolter分型 :椎管压缩 1 3者 4 6例 ,椎管压缩 2 3者 2 3例 ,椎管完全受压 74例。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 :A级 83例 ,B级 2 5例…  相似文献   

12.
问题与解答     
答:脊髓内出现空洞有三种病理改变:(1)如空洞被覆室管膜细胞者称脊髓积水。(2)如被覆胶质细胞称脊髓空洞症。(3)如为肿瘤细胞则是肿瘤。 脊髓空洞症的病因目前不明。可能为脊髓损害、血管病引起脊髓的软化、出血、坏死所致;也有人认为系发育异常,为中央管附近胶质细胞增生、变性、囊变所致。因病变主要累及脊髓中央前交叉纤维,典型的临床表现为节段性感觉分离(痛觉和温冷觉减退消失,而触觉完整),如破坏前柱时可有运动神经元症状,如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伴肌肉萎缩,也可出现交感神经功能障碍和后索破坏症状,如受累部皮  相似文献   

13.
我科系全军脊髓损伤治疗中心,2006年7月~2007年11月共收治32例完全性颈段脊髓损伤患者,其中男29例,女3例;年龄18—58岁,平均31.4岁。致伤原因:车祸15例,高处坠落6例,重物砸伤11例。伤后入院时间1~56d,入院后手术时间2—10d。采用后路径椎板减压、脊髓探查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方法。有15例属高颈段脊髓损伤,因损伤平面为颈4节段,在伤后3~10d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呼吸道分泌物无力咳出、呼吸困难,均采取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术后2~7个月给予拔出气管插管,未出现1例呼吸困难危象。现将颈段脊髓损伤护理的风险控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脊髓空洞症是一种进程缓慢的脊髓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臂部肌萎缩和节段性分离性感觉丧失为特征,病理上脊髓中央部分有空洞形成,最常见于颈段,在某些病例可向上延伸至延髓及脑桥(延髓空洞症)或向下延伸至胸段甚至腰段。目前,脊髓空洞症确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较普遍的观点认为是由多种致病因素所致的综合征,  相似文献   

15.
Chiari畸形伴脊髓空洞症是较常见的先天性疾病 ,手术方法较多 ,但疗效各异。我院于 1998~2 0 0 1年采用后颅窝减压、小脑扁桃体体下疝切除、硬脑膜扩大修补治疗此病 32例 ,效果良好。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32例中 ,男 11例 ,女 2 1例 ;年龄12~ 5 9岁 ,平均 32岁。均有双上肢痛温觉减退 ,双手掌肌肉萎缩 2 2例 (70 0 % ) ,其中爪状手 16例(5 0 0 % ) ,手臂肌肉萎缩 12例 (38 0 % ) ,手臂烫伤9例 (2 9 0 % ) ,下肢乏力 4例 (13 0 % )。本组术前均行MRI检查 ,空洞长度超过 5个椎体 5例(15 6 % ) ,3~ 5个 2 0例 (6 2 % ) ,…  相似文献   

16.
磁共振(MRI)检查已广泛用于脑和脊髓病变的诊断[1]。神经内科医生接诊胸、背痛患者后,首先要明确相应节段的脊神经根是否受压,相应节段的椎管是否存在病变。因而要进行相应节段脊髓MRI检查。笔者曾为5例胸背痛患者进行相应节段脊髓MRI检查,发现了脊髓及脊柱周围病变,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例1男,56岁。因上背痛伴双下肢力弱一个月就诊。查体发现胸4以下感觉减退,胸4左侧椎旁关节压痛,双侧病理征阳性。颈胸段脊髓MRI平扫显示胸3~5节段脊髓呈长T1长T2改变,增强扫描见病变显著强化,临床考虑脱髓鞘可能性大。经激素治疗1个月后,患者上背痛…  相似文献   

17.
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25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 1993年 4月以来 ,我院共收治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同时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路减压治疗 43例 ,其中AF系统治疗 2 5例。报告如下。临 床 资 料1.一般资料 :本组男 2 1例 ,女 4例 ;年龄 2 1~ 47岁 ,平均 30 .8岁。骨折部位 :T1 1 1例 ,T1 2 12例 ,L1 8例 ,L2 及L3各 2例。脊髓神经功能评定采用ASIA损伤程度分类 :A级 13例 ,B级 8例 ,C级 3例 ,D级 1例。伤后至手术时间平均 8.2 ( 3 .5~ 2 4)h ;手术平均时间 3.5( 3 .0~ 4.5 )h ,术中出血量 30 0~ 10 0 0ml。2 .手术方法 :全麻俯卧位 ,后侧入路 ,先行伤…  相似文献   

18.
椎管肿瘤伴脊髓空洞症的MRI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了51例椎管肿瘤并脊髓空洞症的MRI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全部病例均用SE序列进行失,横断面成像。结果:椎管内肿瘤好发于颈胸髓,局部脊髓增粗,信号不均匀,瘤巢均有明显强化,有37.3%的脊髓内肿瘤发生囊变,囊壁水肿较明显。脊髓空洞位置远离肿瘤,范围明显较肿瘤为广,平均累及6.48个脊椎节段。偏心型和多腔空洞较多见(58%),少数可见脑脊液流变现象(CFVP),本对脊髓空洞症的发病机理也  相似文献   

19.
自1993年12月以来,我们应用双哈氏棒加节段性推板下钢丝固定治疗胸腰段不稳定性骨折18例,临床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男16例,女2例,年龄18~42岁,平均28岁。致伤原因:塌方6例,汽车撞伤10例,翻车致伤2例。受伤节段:胸1冽,胸8例,腰6例,腰3例。骨折类型:Chance骨折1例,骨折脱位2例,爆裂骨折5例。全瘫8例,不全瘫4例。1.2手术方法俯卧位,局麻,后正中切口,显露伤椎上、下各2个节段,定位清楚后,根据具体伤情决定术式,行半推板或全推板切除减压,摘除骨片,尤其是解除脊髓前方压迫。利用手术台架,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MRI全脊柱移床扫描(MobiTrak)在诊断脊柱脊髓损伤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方法:对于48例疑有脊柱脊髓损伤患者行全脊柱移床扫描,对接颈、胸、腰骶段脊柱图像而形成完整的全脊柱图像。与对接前的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以某一椎体为中心的局部脊柱扫描图像进行对比,少数病人行增强扫描。结果:48例患者,损伤部位颈段1 8例、胸段21例、腰段14例。其中多节段损伤5例。根据MRI表现将脊柱外伤分为4类:单纯压缩骨折无脱位;压缩骨折伴脱位;爆裂性骨折并脱位;无骨折脱位。全部病例均清楚显示伴有脊髓信号的异常,3例见脊髓断离,其中1例不全断离。结论:MRI全脊柱移床扫描可以反映脊柱损伤形态及脊髓损伤的形态和病理改变,也可对韧带、间盘等软组织损伤作出准确的判断,是评价脊柱损伤的好方法,可以指导治疗方法的选择,也有助于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