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唐艳红 《临床荟萃》2001,16(17):781-782
QT离散度 (QTd)是指心电图各导联间 QT时限的变异程度 ,而 QT间期本身又是反应心室各部心肌的复极情况最简便而无创的指标。QTd采用静息 12导联心电图上最长 QT间期(QTmax)与最短 QT间期 (QTmin)之差表示 ,心率校正后的QT离散度 QTcd=QTcmax- QTcmin。近年来对 QTd与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自主神经张力改变之间的关系有许多研究报道[1~ 3] ,本文分析对照了 338例患者的心电图 ,以期进一步了解心肌缺血和缺血性严重程度对 QTd的影响。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我院近 5年的住院患者中 ,据 2 4小时动态心电监…  相似文献   

2.
QT间期包括心室除极和复极的总时间,QT离散度(QT dispersion,QTd)反映各部位心肌复极的离散程度.在心肌局部缺血或室壁运动异常,急性心肌梗死,心肌肥厚及心功能不全时,均可导致QTd变化.本文通过77例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结果对照,对心电图运动试验时QTd、QTcd与冠心病(CHD)的相关性作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3.
QT离散度(QTd)是指心电图各导联间QT时限变异的程度,它反映了心室复极过程中局部心肌电生理的紊乱。为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QT间期离散度变化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对AMI患者QTd的观察,探讨它与梗死面积、泵功能分级及溶栓的关系,为AMI患者的预后提供一些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5.
冠心病患者QT离散度与心室晚电位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QT离散度(QTd)反映心肌复极的不均一性。心室晚电位(VLP)是心室肌延迟除极所产生的破裂电活动,是预测心室肌电活动不稳定,引发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纤颤而猝死的一个指标。本研究通过对6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QTd测定及VLP检查,探讨两者间的关系。1对象...  相似文献   

6.
平板运动试验、QT离散度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平板运动试验和 QT离散度 (QTd)对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价值及应用前景。方法 与冠状动脉造影对照分析 72例临床诊断或疑诊为冠心病患者的平板运动试验结果及运动前后 QTd的变化。结果  1冠心病患者运动前的 QTd明显大于冠脉正常者 ,达到最大运动量时 QTd较运动前更明显增大。 2多支冠脉病变平板运动试验、QTd的阳性率高于单支病变 ,QTd的阳性率高于平板运动试验的阳性率。 3平板运动试验、QTd二项均阳性比其单项阳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高。结论 同时行平板运动试验、QTd检查来诊断冠心病较其单项检测更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的心率变异性与QT离散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郁青  杨志健  陈春  涂静  张馥敏  曹克将 《临床荟萃》2003,18(21):1210-1214
目的 通过对冠心病患者和冠脉造影正常者的心率变异性 (HRV)与QT离散度 (QTd)检查 ,来了解冠心病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和心肌电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为心绞痛患者 12 1例 ;心肌梗死患者 5 0例 ;冠脉造影正常者 75例。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前 1天内晨 8∶30~ 10∶30用EPX采样机采样 5分钟心电图 ,经计算机处理得到HRV时域和频域分析结果 ;而QTd的测量则是在同一时间 ,同一安静检查室内同时记录标准 12导联心电图 (纸速 5 0mm/s) ,通过手工测量、计算得到QT离散度和校正的QT离散度结果。结果 心肌梗死、心绞痛患者QTd和QTcd较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显著延长 (P <0 .0 5 ) ;且心肌梗死患者QTd和QTcd较心绞痛者亦明显延长 (P <0 .0 5 ) ;心肌梗死的HRV指标超低频段功率谱密度 (ULFP)、极低频段功率谱密度 (VLFP)、低频段功率谱密度 (LFP)、高频段功率谱密度 (HFP)、总频谱密度 (TP)、窦性R R间期的标准差 (SDNN)较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及心绞痛患者显著减低 (P <0 .0 5 ) ;其中心绞痛组的HFP、LFP、SDNN亦明显低于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 (P<0 .0 5 ) ;3组的QT离散度与HRV均有相关关系 (P <0 .0 5 )。结论 冠心病患者的自主神经活动与心肌电稳定性受损 ,心肌梗死患者更加明显 ;冠心  相似文献   

8.
心电图QT离散度(QTd)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预测心脏复极同步的新指标,1985年由Campell提出。其定义为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中最长QT与最短QT之差,可以较好的预测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发生。QTd是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在临床应用中有重要价值。本文意在研究QTd在中医证侯定位、定性和定量中的作用,为治疗用药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依据。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观察病例来自我院近三年住院及门诊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病例,共106例,男性66例,女性40例;年龄42~69岁,平均55±6.0岁;病程4个月至12年,平均3.0±0.5年。西医诊断按照国际心脏病学…  相似文献   

9.
QT离散度(QTd)对冠心病预测心肌缺血程度、范围及预后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QTd[体表心电图12导联中最大QT间期(QTmax)与最小QT间期(QTmin)之间的差值]反映心室肌细胞复极过程不均一性与冠心病心肌缺血有关系。QT离散度可用于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从而指导冠心病患者血运重建,对评估介入治疗术前及术后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缺血性心肌病与冠心病患者QT离散度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曹丽  张广明  肖广辉 《临床荟萃》2000,15(5):196-196
目的:探讨缺血性心肌病(ICM)与冠心病(CAD)患者QT离散度的关系。方法:测量18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30例冠心病屠 和30例健康人的QTd及校正的QTd(QTcd),并对各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Ⅰ组QTd,QTcd较Ⅱ组,Ⅲ均显著延长,Ⅱ组QTd,QTcd较Ⅲ组显著延长。结论: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QT离散度明显高于冠心病患者,且二者均高于正常人。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中医辨证与QT和JT离散度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与QT离散度(QTd)和JT离散度(JTd)的关系.方法:110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术确定冠脉狭窄程度≥50%的冠心病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心血瘀阻型、痰浊内阻型、阴寒凝滞型、阳气虚衰型,心肾阴虚型和气阴两虚型.比较中医分型中偏实型组和偏虚型组以及6个证型间的QTd、JTd和校正QTd(QTcd)和校正JTd(JTcd).结果:偏实型组患者的QTd、JTd、QTcd和JTcd大于偏虚型组患者(P均<0.01).在偏实型组中,心血瘀阻型的QTd、JTd、QTcd和JTcd大于痰浊内阻型和阴寒凝滞型(P均<0.05).在偏虚型组中,阳气虚衰型的QTd、JTd、QTcd和JTcd大于心肾阴虚型和气阴两虚型(P均<0.05).在6个证型中,心血瘀阻型QTd、JTd、QTcd和JTcd最大(P<0.05或P<0.01).结论: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中偏实型组QTd、JTd、QTcd和JTcd大于偏虚型组,说明偏实型组比偏虚型组患者心肌缺血重,易发生心律失常;心血瘀阻型患者的QTd、JTd、QTcd和JTcd最大,表明此型患者病情较重,易发生心律失常,属中医辨证分型中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3.
QT离散度与冠心病心力衰竭死亡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QT离散度(QTd)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评估心脏复极同步程度的新指标,是心脏无创心电技术的检查方法之一。到目前为止,对QTd在多种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肥厚性心肌病,扩张性心肌病等)中的作用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作为评价心脏疾病心律...  相似文献   

14.
QT间期包括心室除极和复极的总时间,QT离散度(QTdispersion,QTd)反映各部位心肌复极的离散程度。在心肌局部缺血或室壁运动异常,急性心肌梗死,心肌肥厚及心功能不全时,均可导致QTd变化。本文通过77例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angiography,CAG)结果对照,对心电图运动试验时QTd、QTcd与冠心病(CHD)的相关性作进一步讨论。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1995年3月~1999年6月卫生部北京医院临床诊断或怀疑为冠心病的住院病人154例,男116例,女38例,平均年龄54.7±20.3(31~77)岁,所有病例均…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患者QT离散度及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Q- T离散度 ( QTd)系指 1 2导联心电图各导联 QT间期存在的差异 ,反映了心室复极的情况 ;心率变异性 ( HRV)系指心率快慢的差异 ,反映了自主神经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近年来 ,这两项检查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本文对 32例冠心病患者的 QTd及 HRV与健康对照组进行了分析及评价。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确诊为冠心病的 32例为研究组 ,年龄 42~ 77岁 ,平均年龄 6 0 .3岁± 8.7岁 ,男 2 0例 ,女 1 2例 ,男、女性平均年龄分别为 6 0 .4岁± 8.0岁 ,6 0 .2岁± 1 0 .2岁。其中急性和陈旧性心肌梗塞各 3例 ,高血压并冠心病 1 0例 ,…  相似文献   

16.
心肌复极的不均一改变,是导致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的电生理学基础。近来有资料表示QT间期离散度(QTcd)能可靠反映心肌复极离散的情况,然而临床研究尚少。本文旨在探讨其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脉搏波传导速度(PwV)与QT离散度(QTd)的关系。[方法]167例患者,根据全自动动脉硬化仪检查结果分为PWV〈1400cm/s(低PWV组,84例)和≥1400cm/s(高PWV组,83例)。两组根据12导联心电图测得QT间期计算QTd。全部研究对象均测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胆固醇(LDL—C)、高密度胆固醇(HDL—C)、血肌酐(Cr)、尿酸(UA)及臂踝指数(ABI)。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心脏结构相关内径数据。【结果】①两组间比较,FPG、TG、HDL、Cr、UA、ABI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脉压差、TC、LDL有统计学意义。②高PwV组的室间隔厚度大于低PWV组,左心房内径、舒张期末左室内径、右心房内径、舒张期末右室内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WV与QTd呈正相关。【结论】PWV与QTd呈正相关,PWV可能可以作为心律失常一新型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P波离散度、QT离散度和ST-T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玉国  刘岳怀  王志坚 《临床荟萃》2003,18(11):610-611
目的 探讨P波离散度 (Pd)、QT离散度 (QTd)和ST T段综合分析 ( 2 + 1方法 )对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 分析 3 5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Pd、QTd和ST T ,以 19例临床疑有冠心病 ,但经冠脉造影证实冠脉正常的健康者为对照。结果 Pd和QTd冠心病组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1) ,分别为 ( 2 4.15± 10 .13 )ms、( 45 .2 7±18.96)ms和 ( 15 .76± 9.68)ms、( 2 9.69± 7.74)ms。对冠心病的诊断 ,2 + 1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71.4%和73 .7% ,而单纯ST T分析的为 97.1%和 47.3 % ,两者间差异显著 (P <0 .0 1)。结论 与观察ST T变化比 ,Pd、QTd和ST T综合分析是诊断冠心病较特异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前后QT离散度及校正的QT离散度的变化与恶性心律失常、猝死等心脏事件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将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根据其是否再通分为两组,分别观察溶栓治疗前后的QT离散度及校正的QT离散度,记录其恶性心律失常、猝死等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溶栓治疗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通者29例,未通者19例。溶栓再通组于再通后24h内QT离散度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未通组于溶栓治疗后7d方逐渐接近正常水平。溶栓治疗第3d末,再通组QT离散度及校正的QT离散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t=2.825,2.719,P均<0.01),未通组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t=2.713,2.941,P均<0.01)。心脏事件发生组QT离散度及校正的QT离散度均极显著高于未发生组(t=2.819,2.691,P均<0.01)。结论QT离散度与心肌梗死后局部心肌复极电活动的不均一性有关;QT离散度及校正的QT离散度越大,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病变部位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l)患者QT离散度(QTd)、心率校正QT离散度(correcteqd QT dispersion,QTcd)的影响.方法 对确诊的130例AMI患者于入院第5~10天行PCI治疗,其中单支血管病变68例(包括左前降支30例、右冠状动脉20例、左回旋支18例),多支血管病变62例,与100例同期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正常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对照分析术前1 d和术后1 d的标准18导联同步心电图QTd及QTcd.结果 AMI患者QTd及QTcd均较对照组延长(均P<0.05),且多支血管病变组QTd、QTcd较单支血管病变组延长(均P<0.05).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对QTd和QTcd无明显影响(均P>0.05).PCI术后QTd和QTcd较术前缩短(均P<0.05),而单独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对QTd、QTcd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AMI患者QTd、QTcd明显高于正常人,且随着血管病变范围增大而变异增大,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对QTd、QTcd无影响.成功的PCI能显著减小AMI患者QTd以及QTc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