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骨细胞接种于珊瑚体外培养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家兔成骨细胞在西沙群岛滨珊瑚上的贴附与生长.方法10块立方形(5mm×5mm×5mm)的西沙群岛滨珊瑚处理后,将骨髓基质干细胞来源的成骨细胞与其复合,体外培养2、4、7、14、28d后,扫描电镜下观察成骨细胞在珊瑚表面贴附数量和形态,分裂增殖能力及功能.结果从2d开始,珊瑚表面及孔内即有细胞粘附生长,随时间延长,细胞数量急剧增加,到14~28d时,全部长满,并分泌大量胶原纤维和形成钙化结节.结论西沙群岛滨珊瑚作为组织工程骨的载体,在体外与成骨细胞具有良好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寻找更好的构建组织工程骨的方法,探讨以天然多孔珊瑚作为支架材料,接种骨髓来源成骨细胞,植入体内后异位再造骨组织的可行性。方法:分离、培养、扩增兔骨髓基质干细胞,细胞长满后用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诱导3d;收集细胞,按5×107的浓度接种于珊瑚颗粒中,体外继续培养48h后,植入裸鼠背部皮下组织中,分别于植入术后1,2月取材,通过大体标本、X射线片、组织学检查观察新骨的形成情况。结果:植入术后1,2月,在裸鼠背部皮下组织中均形成了硬组织,1月标本表面粗糙,红白相间,2月标本表面较为光滑,为暗红色;2月标本X线摄片检查可见,在珊瑚颗粒间有明显的X射线阻射影;组织学检查可见,1月标本中,在珊瑚颗粒之间及珊瑚孔隙内,均有大量类骨质形成,并可见较多软骨组织,2月标本中新骨已较为成熟。结论:骨髓来源成骨细胞接种于珊瑚颗粒中,植入体内后可以在异位有效形成骨组织,为其用于组织工程骨提供了有利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寻找更好的构建组织工程骨的方法,探讨以天然多孔珊瑚作为支架材料,接种骨髓来源成骨细胞,植入体内后异位再造骨组织的可行性。方法:分离、培养、扩增兔骨髓基质干细胞,细胞长满后用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诱导3d;收集细胞,按5&;#215;10^7的浓度接种于珊瑚颗粒中,体外继续培养48h后,植入裸鼠背部皮下组织中,分别于植入术后1,2月取材,通过大体标本、X射线片、组织学检查观察新骨的形成情况。结果:植入术后l,2月,在裸鼠背部皮下组织中均形成了硬组织,1月标本表面粗糙,红白相间,2月标本表面较为光滑,为暗红色;2月标本X线摄片检查可见,在珊瑚颗粒间有明显的X射线阻射影;组织学检查可见,1月标本中,在珊瑚颗粒之间及珊瑚孔隙内,均有大量类骨质形成。并可见较多软骨组织,2月标本中新骨已较为成熟。结论:骨髓来源成骨细胞接种于珊瑚颗粒中,植入体内后可以在异位有效形成骨组织,为其用于组织工程骨提供了有利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培养成骨细胞(Osteoblasts,OBs)在天然珊瑚(NaturalCoral,NC)表面的生长情况来评价其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将NC处理后,用扫描电镜(ScanningElectronic Microscope,SEM)观察其立体结构,并测定孔径和孔隙率.分离、培养兔颅骨OBs,将细胞按5×106个/ml浓度接种于NC中,通过倒置显微镜、SEM观察OBs在NC表面的贴附、伸展情况,并测定细胞在NC表面生长时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结果NC中含有三维交通的孔隙,其孔率约为36%,OBs接种后1d,即可在NC表面贴附并伸展,5d后可长满珊瑚表面,并保持其ALP活性.结论珊瑚对OBs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并具有多孔性,适于作为OBs接种的支架而用于骨的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SD大鼠成骨细胞在珊瑚表面的贴附、伸展及生长情况,并探讨珊瑚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与细胞复合植入体内的最佳时间。方法:分离的骨髓基质干细胞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5d后加矿化液诱导培养,分化为骨髓基质成骨细胞。将成骨细胞与处理过的珊瑚复合,通过细胞计数检测附着后的细胞生长增殖特性,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细胞在珊瑚表面的贴附情况。结果:细胞接种后,在材料表面贴附良好,继续增殖。结论:珊瑚的生物相容性良好,细胞贴附后继续保持成骨细胞的表型,作为骨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有较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与珊瑚复合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高全文  董绍忠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224-225,T003
目的:观察SD大鼠成骨细胞在珊瑚表面的贴附、伸展及生长情况,并探讨珊瑚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与细胞复合植入体内的最佳时间。方法:分离的骨髓基质干细胞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5d后加矿化液诱地培养,分化为骨髓基质成骨细胞。将成骨细胞与处理过的珊瑚复合,通过细胞计数检测附着后的细胞生长增殖特性,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细胞在珊瑚表面的贴附情况。结果:细胞接种后,在材料表面贴附良好,继续增殖。结论:珊瑚的生物相容性良好,细胞贴附后继续保持成骨细胞的表型,作为骨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有较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背景:成骨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目的: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来源,成骨细胞的培养方法及培养条件,鉴定成骨细胞的标志进行总结.方法:以"Osteoblast,cell culture,identification"为检索词,检索PubMed 数据库(2000/2010),以"成骨细胞、细胞培养、鉴定"为检索词,检索万方数据库(2000/2010),文献检索语种限制为英文和中文.纳入与成骨细胞的体外培养及鉴定密切相关的研究,排除重复性研究和Meta 分析后对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随着体外细胞培养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从许多动物的骨、骨膜、骨髓及骨外组织中成功培养了成骨细胞,经鉴定具有典型成骨细胞的特征及良好的生物学特性,目前体外培养成骨细胞为常用的体外实验模型,成为研究骨生理、病理及修复的重要手段,也成为研究成骨细胞生长代谢及骨组织工程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王勇平  廖燚  蒋垚 《中国临床康复》2011,(33):6231-6234
背景:成骨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目的: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来源,成骨细胞的培养方法及培养条件,鉴定成骨细胞的标志进行总结。方法:以"Osteoblast,cell culture,identification"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2000/2010),以"成骨细胞、细胞培养、鉴定"为检索词,检索万方数据库(2000/2010),文献检索语种限制为英文和中文。纳入与成骨细胞的体外培养及鉴定密切相关的研究,排除重复性研究和Meta分析后对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随着体外细胞培养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从许多动物的骨、骨膜、骨髓及骨外组织中成功培养了成骨细胞,经鉴定具有典型成骨细胞的特征及良好的生物学特性,目前体外培养成骨细胞为常用的体外实验模型,成为研究骨生理、病理及修复的重要手段,也成为研究成骨细胞生长代谢及骨组织工程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成骨细胞是骨形成和骨代谢的核心部分,成骨细胞体外培养是研究骨代谢和成骨机制的重要手段。因此,研究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影响因素有重要意义。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80-01//2004—12相关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影响因素的文献,检索词“osteoblasts,culture in vitro,influencing factors”,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CBM1995—01/2004—12相关文献,检索词为“成骨细胞,体外培养,影响因素”,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符合研究要求的文献查找全文。纳入标准:影响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因素,包括:①物理因素。②微量元素。③生长因子。④激素。排除标准:综述文献、重复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05篇关于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影响因素的文献,排除重复或类似的同一研究,纳入17篇符合标准的文献。资料综合:①物理因素:电离辐射、微重力、外力、氧压等。②微量元素:微量元素缺乏其可能使骨骼发育受到障碍,甚至畸形,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的过程与某些微量元素有着密切的关系,主要包括锌、铝、氟、铜、锰、钙、镁等。③生长因子:与骨生成有关的生长因子主要有骨形态发生蛋白、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成骨生长肽等。④激素: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的激素有生长激素、雌激素、甲状腺激素、甲状旁腺激素、糖皮质激素等。结论: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影响因素较多,了解这些影响因素有助于研究有效的体外培养成骨细胞方法及组织工程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成骨细胞是骨形成和骨代谢的核心部分,成骨细胞体外培养是研究骨代谢和成骨机制的重要手段。因此,研究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影响因素有重要意义。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80-01/2004-12相关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影响因素的文献,检索词“osteoblasts,cultureinvitro,influenc-ingfactors”,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CBM1995-01/2004-12相关文献,检索词为“成骨细胞,体外培养,影响因素”,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符合研究要求的文献查找全文。纳入标准:影响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因素,包括:①物理因素。②微量元素。③生长因子。④激素。排除标准:综述文献、重复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05篇关于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影响因素的文献,排除重复或类似的同一研究,纳入17篇符合标准的文献。资料综合:①物理因素:电离辐射、微重力、外力、氧压等。②微量元素:微量元素缺乏其可能使骨骼发育受到障碍,甚至畸形,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的过程与某些微量元素有着密切的关系,主要包括锌、铝、氟、铜、锰、钙、镁等。③生长因子:与骨生成有关的生长因子主要有骨形态发生蛋白、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成骨生长肽等。④激素: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的激素有生长激素、雌激素、甲状腺激素、甲状旁腺激素、糖皮质激素等。结论: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影响因素较多,了解这些影响因素有助于研究有效的体外培养成骨细胞方法及组织工程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原代培养家兔颅骨分离的细胞出现以矿物化为标志的体外成骨现象。在培养早期,细胞增殖,铺满培养面。骨原细胞骨髓基质细胞及因丧失骨基质而发生功能逆转的细胞如成骨细胞在增殖的同时发生分化。至培养第13天左右出现局部的矿物化。此后矿物化区域扩大,数量增多。在矿物化区可观察到碱性磷酸酶阳性的细胞。37℃用苏丹黑B及油红O染色可显示在矿物化区内细胞内、外含大量脂滴。一些较大的脂滴常常是细胞群围绕的中心点。这些结果提示甘油三酯在体外成骨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体外培养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的分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背景:目前如何有效地诱导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转化,建立稳定的体外培养诱导模式,研究诱导条件的作用机制是骨组织工程研究的重点.目的:建立一种兔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体外培养体系,观察其成骨过程.设计:对比观察.材料:4~8周龄新西兰大白兔,雌雄不拘,用于骨髓基质细胞的原代与传代培养.方法:将兔股骨骨髓基质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待细胞铺满瓶底近80%后,加入2.5 g/L胰蛋白酶消化传代培养.取生长良好的对数期第2代细胞,以1×108 L-1的细胞浓度接种于预置盖玻片的6孔培养板内.细胞分为2组,实验组使用条件诱导培养基(RPMI1640标准培养基加入地塞米松10-8 mol/L,β甘汕磷酸钠10 mmol/L,维生素C 50 μg/L),对照组继续使用标准培养基.两组细胞持续培养(常规两三天换液1次)进行细胞成骨分化观察.主要观察指标: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及形态变化:苏木精-伊红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Ⅰ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钙结节染色及扫描电镜观察骨髓基质细胞形态变化.结果:经诱导培养的细胞,在体外逐渐转化,增殖、分泌细胞外基质、最终形成了矿化基质.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实验组传代细胞在接近融合为单层时形态多为梭形,多角形等.胞浆内可见颗粒:碱性磷酸酶染色可见实验组传代细胞染色呈强阳性,阳性率达83.2%,并能大量分泌Ⅰ型胶原:对照组仅有个别细胞染色呈阳性.四环素染色观察实验组骨髓基质细胞形成金黄色钙结节,甚至是骨样组织,与典型成骨细胞的牛物学特性相似.扫描电镜观察实验组培养的传代细胞已接近融合为单层,细胞呈梭形或多角形表现,细胞表面及细胞间可见钙盐结晶沉积.结论:实验所建立的兔骨髓基质细胞体外诱导成骨转化体系,能够培养出生长活跃,增殖迅速,稳定、多量向成骨细胞转化的骨髓基质细胞培养模式,所培养的细胞可作为成骨细胞的一种来源,为构建组织工程化骨提供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下颌骨骨膜分离培养成骨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切取人健康的下颌骨骨膜,用胰酶、胶原酶分步消化法分离出成骨细胞,利用差异贴附原理对分离出的细胞进行纯化,对成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与扩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生长、增殖与黏附情况,利用碱性磷酸酶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人成骨细胞Ⅰ型胶原表达来对成骨细胞进行鉴定。结果人下颌骨骨膜成功分离出成骨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与扩增,免疫组化学方法检测出Ⅰ型胶原表达,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反应率达95%以上。结论自人下颌骨骨膜分离培养成骨细胞的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4.
丁贤胜  高晓勤  倪佳 《检验医学》2010,25(8):621-624
目的探讨盐酸利多卡因(LHA)体外对人精子形态结构改变的机制。方法选择健康生育男性8名,年龄23~32岁,禁欲3~7d后,手淫取精。分为对照组(A组),实验B组(LHA终浓度为5mg/mL)、实验C组(LHA终浓度为15mg/mL)。体外孵育1、2h后,采用S3400N扫描电镜观察各组精子形态的改变。结果与A组相比,实验B组1h后精子形态结构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h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C组1h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h后差异更为明显(P〈0.01)。结论随着LHA终浓度的增加和孵育时间的延长,LHA对精子形态结构改变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灰色模型是运用一定的数学方法使信息不完全明确的系统经数据处理后能得到较明确结果的一种数学预测模型,体外细胞培养的影响因素较多,属于信息不完全明确的灰色系统,故运用灰色GM(1,1)模型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变化规律进行预测,验证模型在体外细胞培养中的可应用性。方法:实验于2005—11/2006—03在广东医学院药理教研室完成。①实验过程:应用酶序列消化分离培养法培养新生大鼠颅骨成骨细胞;用MTT法测定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在不含血清培养液A值,以了解成骨细胞的增殖情况;对硝基苯磷酸盐法观察体积分数为0.01的胎牛血清培养液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分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代表成骨细胞的分化情况。②灰色GM(1,1)模型建立:运用灰色系统理论,通过SAS8.1软件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MTT值和碱性磷酸酶OT值进行分析和预测。结果:运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后验差检验方法对模型进行检验,MTT这一指标的平均相对误差为4.4%,碱性磷酸酶这一指标的平均相对误差为7.04%,后验差比值为0.048和0.315,综合评定该模型为“好”。结论:灰色GM(1,1)模型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MTT值和碱性磷酸酶的OT值变化的预测精度高,结果可靠。体外培养成骨细胞MTT值和碱性磷酸酶的OT值的变化可用灰色GM(1,1)模型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6.
成骨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合成和分泌骨胶原,形成骨基质,并释放钙离子,使基质钙化而完成骨形成,故它是骨形成和骨骼发育、生长的主要细胞。成骨细胞移行至被吸收的骨组织部位,首先合成、分泌骨胶原及骨蛋白纤维,并将钙、磷吸附到纤维的孔隙中进行沉淀结晶,形成新的骨组织,恢复骨骼原状。  相似文献   

17.
体外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联合培养方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对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的来源、功能和分泌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研究,但随着研究的深入,诸多的学者发现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联系,对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共育的研究,有助于探索骨改建的过程,特别是对骨代谢性疾病有较全面的认识。国内外对于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分别培养的方式,特别是联合培养所采用的方式有着不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背景:近年来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结合微胶囊技术在细胞治疗、基因治疗和药物控制释放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检测成骨细胞的耗氧量和耗氧速率,可为成骨细胞在不同培养模式中的体外培养、扩增和工程化骨组织的三维构建以及以上方面的实验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目的:实验拟对比成骨细胞在体外静态直接培养和包囊培养两种不同方式中的耗氧量和耗氧速率.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于2007-03109在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于细胞与组织工程研发中心完成.材料:出生二三天SD大鼠10只,SPF级,雌雄不拘:海藻酸钠溶液购自天津远航化学品有限公司.方法:无菌条件下取大鼠颅骨,剔净后剪成1 mm×1mm碎组织块,经2.5 g/L胰蛋白酶溶液和1g/L Ⅱ型胶原酶溶液分别消化后,加入含体积分数为0.1小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调节细胞浓度为109 L-1后接种在T-25培养瓶内.取二三代细胞分别接种子培养瓶中直接静态培养和经海藻酸钙微胶囊包囊后培养.主要观察指标:倒置相差屁微镜下观察成骨细胞在静态培养瓶中和包囊培养过程中的黏附、伸展、分布情况,并测定细胞生长曲线.检测成骨细胞的生物学性能及不同体外培养方式中成骨细胞消耗氧的速率.结果:①原代培养的成骨细胞为贴学生长,形态多为梭形或多边形.经包囊培养后成骨细胞在海藻酸钙微胶珠中呈圆形,细胞分布均匀.②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各种生物学性能良好.③体外静态培养瓶与包囊培养效果良好,耗氧速率分别为5.56×10-6μmol/min 和 1.25×10-4 μmol/min.结论:体外静态直接培养的耗氧量和耗氧速率高于包囊培养法,体外静态培养与包囊培养的成骨细胞各种生物学性能都良好,适于作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进行下一步的实验.  相似文献   

19.
背景:降钙素是强有力的破骨细胞抑制剂,可直接、快速而广泛地抑制骨吸收,近年来有学者报道其有促进骨折愈合的功能,推测降钙素对成骨细胞也有直接的作用.目的:体外观察降钙素对大鼠成骨细胞的药理作用,分析其是否通过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信号通路产生.设计、时间及地点:分组对照观察,于2007-06/2008-05在南京医科大学药理学实验室完成.材料:选用新牛SD大鼠,分离培养颅骨成骨细胞.方法:取第2代成骨细胞进行分组实验:0.01μg/L降钙素组、0.1 μg/L降钙素组、1 μg/L降钙素组分别加入不同剂量降钙素进行干预,U0126+1 μ9g/L降钙素组提前30 min加入100 μmol/L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抑制剂U0126,并设空白对照组.主要观察指标: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对硝基苯磷酸盐法和钙结节茜素红染色法分别检测降钙素对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矿化能力的影响;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促骨形成关键基因核心结合因子a1 mRNA的表达情况;应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加入0.01,0.1,1 μg/L的降钙素干预后,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矿化能力以及核心结合因子a1 mRNA的表达均随降钙素剂量增加而增强,且0.1,1 μg/L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0.01);此外降钙素促进了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蛋白的表达(P<0.05).U0126可阻断以E所有效应(P<0.05~0.01).结论:降钙素可能通过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信号通路调控促骨形成关键基因核心结合因子al mRNA的表达,进而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矿化能力.  相似文献   

20.
成人骨髓源成骨细胞体外培养条件下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骨髓基质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骨组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作为首选的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来源.尽管目前对于动物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已不断深入,但对于成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大量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目的研究成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的生物学特性及成骨能力,探讨简便易行的成人成骨细胞体外培养方法,为骨组织工程选择理想的种子细胞来源.设计采用完全随机实验对照单盲设计进行横断面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在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全军创伤骨科中心完成,对象为健康成年志愿者骨髓组织.干预抽取骨髓组织,在100 mL/L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置于37℃,50 mL/L CO2湿化空气孵箱中培养,传代后改用含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和维生素C的条件培养基培养,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光镜(HE染色)、扫描与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形态特征和增殖分化情况,并测定培养细胞的生长曲线(MTT法)、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钙结节形成能力.主要观察指标形态学观察和生物学特性检测.结果原代和传代培养的细胞具有活跃的增殖能力,诱导培养2周后,细胞呈多角形或梭形,具有多个突起可互相联结,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核较为幼稚,细胞器丰富.诱导分化后的细胞可分泌碱性磷酸酶,改良钙钴法染色阳性率可达74.2%,并可形成钙结节,具有与典型的成骨细胞相似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功能.结论成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取材安全方便,易于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本实验方法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培养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