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比较胃超声造影、胃镜、X线钡餐三种方法对诊断上消化道溃疡的价值。方法参照病理检查结果,对胃超声造影、X线钡餐及胃镜对消化性溃疡定性及定位进行比较。结果94例患者胃镜共检出166个溃疡,超声检出103个,X线钡餐检出97个,166个溃疡均经病理证实,胃镜符合率100%;超声诊断符合率62%;X线钡餐符合率58.4%。结论胃镜是诊断上消化道溃疡的金标准,而X线钡餐及超声对上消化道溃疡有较大诊断价值,但无法替代胃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胃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超声、钡餐检查,胃镜或手术病理证实的40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与病理诊断符合率,X线钡餐为95%,超声诊断为98%。胃超声可以观察黏膜面病变,测量病变浸润深度和范围,了解胃周围脏器的情况。结论超声、钡餐对胃癌的检出率相近,而且超声可以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患者容易接受,值得推广应用,两者联合可以提高胃癌的检出率,对临床制订诊疗方案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分析胃食管超声造影、胃镜、X线钡餐造影诊断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价值。方法:对50例主诉胃灼痛、反酸、反食、胸背部疼痛等经临床拟诊GERD的患者同时进行胃食管超声造影、胃镜、X线钡餐造影检查,比较3种方法对GERD的检出率和诊断价值。结果:胃食管超声造影检出38例GERD(阳性率76%),未检出12例(阴性率24%);胃镜检出19例GERD(阳性率38%),未检出31例(阴性率62%);X线钡餐造影检出16例GERD(阳性率32%),未检出34例(阴性率68%)。3种方法之间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胃食管超声造影与胃镜、胃食管超声造影与X线钡餐造影比较,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食管超声造影可直观、实时显示有无反流,较胃镜、X线钡餐造影诊断GERD更有价值,可作为GERD的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4.
胃窗造影剂在消化性溃疡超声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胃、十二指肠等空腔脏器内大量气体及内容物的干扰,超声对消化性溃疡的检查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临床常以胃镜或X线钡餐造影作为首选诊断方法。应用胃窗超声造影剂可以有效排除胃、十二指肠腔气体干扰,增加胃、十二指肠壁对比度,并可清晰显示胃壁厚度、胃壁层次、黏膜面及胃邻近脏器情况。本研究采用胃窗造影剂超声检查与胃镜及X线钡餐造影检查对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胃癌的CT诊断及其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胃癌的临床和CT检查资料,对患者的CT表现与手术所见、纤维胃镜及胃镜下活检、胃肠钡餐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CT能清楚地显示胃癌病变的全貌以及病变及周围脏器的关系,胃癌CT诊断准确性为71.43%。结论:胃CT检查能够发现淋巴结及脏器的转移灶,如结合纤维胃镜及胃镜下活检、胃肠钡餐等检查,能为临床及手术提供可靠的诊断及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胃疾病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尤以胃溃疡及胃癌最为常见,传统诊断主要依赖X线钡餐及胃镜检查。X线钡餐能对胃黏膜进行整体观察,但对人体有辐射损害,且钡剂口感较差。目前,其临床应用呈减少趋势。胃镜活检是临床胃疾病主要影像学诊断方法,也是术前胃癌诊断金标准,可以对病灶某一点或多点可疑病变进行活检。但是,胃镜检查为有创检查,患者依从性尚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胃食管反流的X线诊断,评价X线钡餐检查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例胃食管反流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X线诊断检查可靠征象,分析其反流的情况。结果:X线钡餐诊断胃食管反流病,观察反流的程度、形式及清除情况与并发症进行分析。结论:X线钡餐造影检查方法简便易接受,能直接发现胃食管反流病,对胃食管反流的诊断和治疗有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伴幽门梗阻的进展期胃癌诊断领域里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了4例无条件服超声快速显影剂、无条件进行电子胃镜、X线钡餐及胃液细胞学检查的伴幽门梗阻的晚期胃癌患者,进行高频超声检查。采用美国AU-ACT彩超、美国SEQUOIA-512彩超,探头频率5-10 MHz变频线阵探头进行探查。结果:全部病例经手术探查活检确诊,均与超声诊断吻合。结论:高频超声在胃癌诊断领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CT及X线钡餐造影在中晚期胃癌诊断中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中晚期胃癌进行CT与X线钡餐造影的对照研究。方法 分析48例经手术及/或胃镜病理证实的中晚期胃癌的CT与X线钡餐造影的表现。结果 CT及X线钡餐造影在中晚期胃癌病灶的检出率上无显差别,CT在检出转移灶及判断邻近器官的受侵的程度上明显优于X线钡餐造影。但有对CT在检出转移灶及判断邻近器官的受侵程度上也可出现假阳性(误诊)与假阴性(漏诊)。X线钡餐造影在观察病变空间位置、胃壁柔软度方面则优于CT。结论 在中晚期胃癌的诊断上,X线钡餐造影仍不失为一种首选的常规检查方法。CT检查则可用来作佐证,以相互补充证实。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60例经手术及/或胃镜病理证实的中后期胃癌,进行了超声显像与X线双对比造影的对照研究。结果表明:X线对中后期胃癌检出的阳性率(95%)显著高于超声(81.7%)(P<0.05),诊断正确率(93.3%)同样显著高于超声(71.6%)(P<0.05)。对转移病例的检出,超声(88%)却显著高于X线(12%)(P<0.05),超声对胃癌浸润程度的评定亦远较X线为优。但超声显像不应作为诊断胃癌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X 线胃精细钡气造影对胃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76例,患者术前均行胃精细钡气造影X线检查,并与患者的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76 例患者中,65例患者X线诊断为疑似胃癌或者胃癌,其中45例患者为溃疡型胃癌,12例患者为蕈伞型胃癌,8例患者为肿块型胃癌;6例患者X 线诊断为糜烂性胃炎或者良性胃溃疡;5例患者发生漏诊;X线诊断胃癌的检出率为85.5%.结论 X线胃精细钡气造影检查可以有效地提高胃癌的临床检出率,与病理检查结果相结合,可以对胃癌做出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贲门癌的钡餐和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贲门癌的影像学资料,51例钡餐造影,其中39例加作了CT检查。结果贲门癌钡餐造影征象包括贲门部肿块41例,贲门形态的变异和钡流走向改变45例,病变不同程度侵犯食管下端42例,伴胃底黏膜破坏和胃壁僵硬29例,病变侵及胃体部15例。CT征象包括贲门区肿块39例、胃壁增厚6例、食管壁增厚32例、贲门周围淋巴结肿大8例、后腹膜淋巴结肿大5例、肝脏转移灶3例。结论钡餐造影是检出贲门癌的首选方法之一。CT对贲门癌的诊断、术前分期、预后及治疗方案的确定有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用于扩张治疗晚期胃窦恶性肿瘤所致胃出口梗阻的金属支架的个体化设计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对不能手术的7例胃窦晚期恶性肿瘤所致的胃出口梗阻,分别根据肿瘤占据胃窦腔后剩余胃窦残腔的形状设计金属支架的形状,2例设计成漏斗型,5例设计成碟盘型。结果7例均置入成功,支架置入后行钡餐造影观察,金属支架与胃窦残腔贴合紧密,钡剂排空完全,胃窦残腔被支架扩张而成形。结论用于扩张治疗胃窦晚期恶性肿瘤所导致的胃出口梗阻的金属支架设计应个体化,以提高食物的排空率。  相似文献   

14.
李福海  杨开宇 《华西医学》1992,7(3):313-317
作者对44例食管癌及胃癌术后CT资料进行了总结,并以钡餐、胃镜、手术或随访作对照,结果发现:食管胃弓上或弓下吻合时CT较易显示吻合口,正常时吻合口区管壁均匀光滑,边界清,也可为分界清楚之假性包块;吻合口复发癌的CT表现为吻合口区包块并向周围侵犯或管壁增厚向腔内及壁外突出;钡餐对于吻合口的评价仍是较好的方法,而CT对于发现局部侵犯、淋巴结增大、远处转移及脓肿等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腹部手术后胃瘫的原因及诊治(附16例报告)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发生胃瘫的原因及其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腹部手术后发生胃瘫的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中,D2以上的胃癌根治术、扩大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复杂的胆道手术、70岁以上的老年人、手术时间4h以上、术后应用自控镇痛的病人发病率较高;临床表现、胃肠钡餐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手段;全部病人均经保守治疗6周内恢复正常。结论:要重视腹部大手术后胃瘫的发生,高龄、手术时间长、术后应用自控镇痛可能是胃癌、胰头癌及多次胆道手术后胃瘫发生的高危因素;综合保守治疗是治疗胃瘫的有效方法,应尽量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诊断消化性溃疡的临床价值。方法利用超声检查结合新型胃肠超声显影剂对15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超声检查,以胃镜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并与X线钡餐造影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150例患者超声诊断与金标准相符136例,诊断准确率达94.7%;超声检查与X线钡餐的敏感度分别为95.1%和86.0%,特异度分别为85.7%和57.1%,准确率分别为94.7%和84.7%,两种方法的敏感度、准确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使用新型胃肠超声显影剂明显提高了超声对消化性溃疡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使超声成为诊断消化性溃疡简易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空腹超声诊断贲门及腹段食管肿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空腹状态下经腹超声检测腹段食管及贲门部肿瘤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本院病人220例,禁食水10小时以上,经肝窗顺次扫查腹段食管及胃贲门,观察声像图特征及周围淋巴结情况,超声显像与胃镜和手术结果进行盲法对照分析。结果:超声检测腹段食管和贲门结构显示率为98%,超声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为腹段食管癌91.7%、98.4%、98%,贲门癌95.7%、97.9%、97.6%,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同时性多原发癌的X线表现,分析X线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例上消化道同时性多原发癌进行低张气钡双对比造影观察。结果8例患者中,食管-食管型3例,食管-胃型3例,胃-胃型2例,X线主要表现为食管和胃的不规则龛影,黏膜中断、破坏、管腔狭窄、钡剂通过受阻。结论X线气钡双对比造影是诊断上消化道同时性多原发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食管癌早期数字X射线钡剂造影影像特征。方法 4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早期食管癌患者,均使用数字X射线机钡剂造影,以连续大口服钡法为主,正位、左右前斜位动态采集图像。结果 49例食管早期癌中,上段14例,中段23例,下段12例;主要X射线表现为:病变处食管黏膜不规则、浅小溃疡形成或局限性小充盈缺损,管壁增厚,柔弹性减低,造影剂局部流空减缓。结论使用数字X射线机,运用连续动态采集图像及图像后处理功能,采用大口服钡法,辅以低张食管双对比造影与操作技巧,获得更多的诊断信息,病变得到清楚显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