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抗乙型肝炎病毒新药拉米夫定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2  
拉米夫定是新的核苷类似物,在体外细胞培养和黑猩猩动物实验中证明,它具有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作用。拉米夫定进入肝细胞内形成三磷酸衍生物,作用于HBV聚合酶,阻止病毒DNA的合成。拉米夫定口服后能很好吸收,生物利用度>80%。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每日口服拉米夫定100mg,可使血清HBV_DNA迅速降低,约92%达检测水平以下。长期服用,可使血清转氨酶复常,肝组织病变减轻,HBeAg和(或)抗HBe血清转换。服用1a以上,14%的病毒发生变异,产生耐药性。本品的不良反应较轻,病人能较好耐受,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随着拉米夫定的长期使用 ,在聚合酶基因上发生L5 2 8突变 ,和 /或M 5 5 2V突变和M 5 5 2I突变的耐药性乙肝病毒 (HBV)已成为临床上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Ono -Nita等研究了野生型和对拉米夫定耐药的HBV对MCC - 478(LY5 82 5 6 3)的敏感性。野生型HBV和拉米夫定耐药的突变体 (M 5 5 2I ,M 5 5 2V和L5 2 8M /M 5 5 2V)对MCC - 478的敏感性可由全长的HBVDNA暂时转染进入人体肝细胞瘤细胞内的方法测定。HBVDNA复制由Southernblet杂交法监测降低复制所需的半数有效浓度 (EC50 )。…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拉米夫定对血清乙型肝炎病毒_脱氧核糖核酸(HBV_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病人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29例病人,随机分成拉米夫定治疗组(322例)和安慰剂对照组(107例)。治疗组每日口服拉米夫定100mg,对照组服用外形相同的安慰剂每日1片,共12wk。结果:治疗组累计92.2%病人血清HBV_DNA阴转(低于1.6ng/L),最终持续阴转率为78.5%。对照组HBV_DNA累计阴转率为14.1%,最终阴转率为11%。2组疗效比较P<0.01。治疗前丙氨酸转氨酶(ALT)增高的病人,12wk时治疗组的ALT复常率为60.3%,对照组为27%,P<0.01。2组HBeAg/抗HBe的血清转换率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拉米夫定能明显降低血清HBV_DNA水平,促使ALT恢复正常,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4.
拉米夫定 (lamivudine)或法昔洛韦 (famciclovir)可选择性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HBV)变异株感染的长期治疗 ,这些变异株由于其整合酶基因发生点突变而产生耐药性。因此测定这些HBV变异株对新的抗病毒药物是否具有敏感性具有重要意义。用暂转染评价系统比较了野生型HBV和四种耐受拉米夫定和 (或 )法昔洛韦的HBV变异株对于阿特福韦(adefovir)、核苷类似物 (- ) β D 2 ,6 二氨基嘌呤二 口恶烷 (DAPD)和 2′ 氟基 5 甲基 β L 阿糖呋喃尿嘧啶(L FMAU)敏感性的影响。耐药性变异株在其…  相似文献   

5.
拉米夫定的药理与临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幸苗 《中国药师》2003,6(2):111-113
拉米夫定 (lamivudine)是硫代脱氧胞嘧啶(2’ deoxy 3’ thiacytidine ,3Tc) ,一种核苷类抗病毒药 ,现将其药理与临床介绍如下。1 药理作用拉米夫定对乙型肝炎病毒 (HBV)和人免疫缺陷病毒 (HIV)有较强的抑制作用[1] ,进入感染细胞后磷酸化为三磷酸拉米夫定而发挥作用。三磷酸拉米夫定既是HBV聚合酶的抑制剂 ,又是聚合酶的底物 ,作用靶位是HBV聚合酶反转录活性区YMDD(酪氨酸、蛋氨酸、门冬氨酸、门冬氨酸 )基序。在HBV复制周期中 ,HBV侵入细胞内 ,核心部分进入胞核 ,部分双链的环状DN…  相似文献   

6.
干扰素和(或)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凌宁  任红 《现代医药卫生》2002,18(10):861-861
慢性乙型肝炎有经典型和异型之分 ,经典型的血清病毒学标志物特征是 :HBsAg +、HBeAg +、抗 -HBc +和血清HBVDNA +,由HBV野毒株感染所致 ;异型的血清病毒学标志物特征是HBsAg+、抗 -HBe +、抗 -HBc +和血清HBVDNA +,主要由HBV前C基因变异株或X区C基因启动子变异株感染所致。HBV复制活跃的活动性慢性乙型肝炎需抗病毒治疗[1]。目前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主要是INFα和拉米夫定。INFα抗HBV的治疗效应是通过抗病毒活性和免疫调节活性实现的 ,INFα直接抑制HBV复制的能…  相似文献   

7.
HBV DNA与其它血清乙肝标志物的相关性(附364例分析)福建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曾向军,邱慧青,林经安福建省立医院曾美华本文应用PCR技术检测血清HBVDNA,同时用ELISA检测血清HBVM364例,以探讨HBVDNA与其它血清乙肝标志物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严新民  余文林 《云南医药》1997,18(6):488-492
为了解HBV前C基因突变与血清“e”抗原和干扰素治疗的临床关系,采用错配碱基PCR技术检测HBV前C基因突变,结果发现148例“e”抗原阴性病人34例血清HBVDNA阳性;20例肝硬化,肝癌病人4例HBVDNA阳性,全部肝细胞HBVDNA阳性;68例“e”抗原阳性病毒血清前C基因突变仅为132%,56份抗“e”阳性病毒血清“A”突变频率为714%。干扰素治疗对“G”野生型病毒感染患者优于“A”突变型病毒感染患者。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 5 82份血清标本检测了HBcAg、HBeAg、及HBVDNA定量 ,以了解其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 ,兹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标本来源  5 82份血清标本系门诊及病房检测乙型肝炎病毒五项标志物(HBVM)有一项阳性 (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阳性而HBVDNA <1 0 4者 ,未计入) ,且同时检测HBcAg及HBVDNA定量。二、主要试剂及仪器 HBVMELISA检测试剂盒为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产。HBcAgELISA间接法试剂盒为武汉市第七人民医院试剂中心产品 ,该试剂采用两种抗体包被 ,反应孔内裂解Dn…  相似文献   

10.
戴晨阳  戴晨琳 《天津医药》1999,27(9):515-51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含量与乙肝标志物和肝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信号引物能量转移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193例各型乙肝患者血清HBV-DNA含量。结果:在慢性乙肝患者中,随着临床肝损害程度加重,血清HBV-DNA含量逐渐下降,血清HBeAg阳性组HBV-DNA含量明显高于抗-HBe及抗-HBc阳性组,而后两组中部分病例HBV-DNA水平仍很高,血清HBV-DNA含量  相似文献   

11.
黄兴华  孙燕 《天津医药》1999,27(8):454-456
目的;分析受乙肝疫苗保护后部分儿童的“免疫无效”现象。方法:采用巢式PCR-SSCP银染技术对15例曾受疫苗保护的儿童血清中HBV DNA S基因片段进行研究。结果:在HBsAg阴性血清中存在HBV S基因点突变,该突变位于从HBV基因组EcoR I位点算起的第367 ̄769核地酸区域内。结论:在肝癌高产地区启东发现存在HBV逃脱变异。疫苗刺激机体所产生的抗体不能中和入侵的HBVa决定簇并阻断HB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核苷酸类似物泛昔洛韦体内抗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的作用。方法:采用重庆麻鸭乙型肝炎动物模型,用泛昔洛韦灌胃治疗1月,检测用药前后血清中的DHBVDNA及血清转氨酶(ALT、AST)、肝组织HE染色病理检查。结果:泛昔洛韦各剂量组用药2周、1月均能使血清中DHBVDNA滴度总体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极显著降低(P〈0.01),停药1周后小剂量组有DNA滴度回升现象,而中、大剂  相似文献   

13.
20 0 0年 6月至 2 0 0 1年 6月 ,用拉米夫定 (贺普丁 ,Lamivudine)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3 6例 ,观察其抑制HBVDNA复制、HBeAg血清转换和ALT复常的疗效。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分组 治疗组 :3 6例 ,男 2 8例 ,女 8例 ;年龄 17~3 8岁 ;病程 1~ 8年 ;HBsAg、HBeAg、抗 HBc、HBVDNA均为阳性 ,ALT(正常值为 5~ 40U/L) 4 1~ 80U/L的 2 2例、81~ 2 0 0U/L的 14例 ,总胆红素均在正常值范围。对照组 :3 0例 ,HBsAg、HBeAg、抗 HBc、HBVDNA均为阳性 ,…  相似文献   

14.
拉米夫定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中耐药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曹茜 《天津药学》2004,16(2):71-73
拉米夫定(1amivudine)是目前已知的较有效的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核苷类药物,然而拉米夫定抗HBV治疗的不足之处在于长疗程而出现耐药性。拉米夫定抗HBV治疗的耐药机制为HBV多聚酶基因区发生点突变所致。其耐药性对临床的影响即在治疗中转氨酶水平的升高,以及血清中已经阴转的HBV DNA重新出现,甚至伴有病情的突发,均预示病毒变异的发生。拉米夫定抗HBV治疗中产生耐药性的临床意义为耐药变异的出现速度,它取决于为病毒变异提供机会的病毒复制数量;而免疫状态可能是影响其耐药的另一个因素。拉米夫定治疗的长期效果取决于耐药毒株的发生率及其致病性。在抗HBV治疗中避免拉米夫定耐药性的可能对策是:首先确定拉米夫定治疗的适应症,其次联合用药以及发展新的核苷类药物来延缓耐药毒株的出现。  相似文献   

15.
刘新钰  曹利  李敏 《江苏医药》2002,28(12):920-922
为探讨HBV各种抗体阳性模式与HBVDNA含量的关系及预后分析 ,我们采用患者入院时第一份血清 ,同步进行HBV标志物 (HBVM )、HBVDNA含量和肝功能检测 ,对其中 96例HBV抗体阳性的病例进行综合分析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 收集 2 0 0 1年 4月~ 1 0月 96例HBV抗体阳性的乙型肝炎 (乙肝)住院患者 ,男 88例 ,女 8例 ;年龄5~ 78岁 ,平均 3 6 94岁。按 1 995年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分型 ,急性肝炎 (AH) 8例 ,慢性肝炎 (CH)轻度2 3例、中度 3 0例、重…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病毒耐拉米夫定P基因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三  丁静娟 《贵州医药》2002,26(3):277-280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 ,全国约有 1 3亿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者 ,其中约 30 0 0万是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慢性进展性肝病患者。以前治疗措施主要依赖于干扰素 α ,但干扰素 α疗效并不理想 ,且有一些不良反应 ,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新近发展的核苷类似物可抑制HBV复制 ,是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一大突破。目前已经上市的拉米夫定 (Lamivudine ,3TC)最具有代表性 ,它可以显著地抑制HBVDNA水平 ,减轻肝脏的炎症 ,改善临床生化指标。但长期治疗可引起HBV多聚酶基因变异 ,导致病毒耐药 ,从而影响拉米夫…  相似文献   

17.
我们应用拉米夫定 (贺普丁 )治疗乙型肝炎 2 6例 ,取得一定的疗效。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0 0 0年 6月至 2 0 0 1年 12月门诊及住院的乙型肝炎 2 6例 ,年龄 15~ 2 0岁 ,男 2 3例 ,女 3例。全部病历为HBsAg(+)、HBeAg(+)、抗HBC(+) ,无ALT及血清胆红素的增高。其中HBV DNA阳性的 17例 ,病史均在 3年以上 ,无肝硬变表现 ,经其它药物治疗无效。征得病人同意 ,口服拉米夫定 10 0mg ,每日 1次 ,连服 2 4周。1 2 检测指标 治疗前后检测随访下列指标 :血清ALT、白蛋白、总胆红素、乙肝五项、H…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患者病原血清学非典型表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人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 (HBV)后 ,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 (HBVM、乙肝两对半 )典型模式的临床意义已有共识。但近年来又见到一些少见的组合 ,甚至HBVM全部阴性 ,出现了一些不易解释的非典型组合。高继军[1 ] 曾对 115 0例HBVM的研究表明 ,典型模式者 987例占 85 .83 % ,非典型模式 163例占14 .17%。为更好的作好乙肝的防治工作 ,已有必要对这些非典型模式的组合的意义、原因等进行探讨。HBV为双股环状脱氧核糖核酸 (DNA)病毒 ,核酸长度为 3 .2Kb ,基因组有 4个开放的读码框架 (ORF) ,即S区 (包括S区、前S1区、…  相似文献   

19.
德国海德尔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乙型肝炎病毒(HBV)或嗜肝DNA病毒感染肝细胞的能力,将其用作载体,在肝炎动物模型中传递干扰素(IFN)至肝炎病毒感染细胞。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本法可用于治疗人类HBV感染和获得性肝病。本研究是首次利用嗜肝DNA病毒载体成功地将外源基因导入肝细胞并表达出来。 研究人员用携带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重组HBV(rHBV-GFP)进一步证实HBV在体外感染肝细胞的能力。然后用鸭肝细胞和重组鸭HBV(rDHBV)反复进行试验。最后,用rDHBV-GFP体内感染鸭肝细胞。初次感…  相似文献   

20.
对HB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 ,过去主要采用干扰素治疗 ,大约 30 %~ 5 0 %病历的HBV DNA转阴 ,停药后大多复发。拉米夫定在治疗HB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已经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但是拉米夫定治疗HB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还不清楚 ,为此我们比较了拉米夫定和干扰素治疗HB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1 资料与方法1 1 实验设计 为前瞻性随机分组对照实验。疗程 48周。入选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给予拉米夫定或干扰素治疗。1 2 病人入选标准 年龄 16岁~ 35岁 ,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的病人 ,诊断符合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