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自1989年6月~1993年6月,收治下肢静脉曲张并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16例。其中男12例,女4例。年龄22~61岁,平均45.6岁。左下肢5例,右下肢8例,双下肢3例,共19条肢体。术前均经下肢静脉造影。其中11例是顺行,5例是逆行。造影剂倒流至大腿中段或膝关节以上(1—2级倒流)11条,行股浅静脉带戒术。倒流至膝关节以下(3级倒流)8条,行静脉外肌袢形成术。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发育不全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9~1997年3月,我们在300例下肢深静脉造影中,发现先天性下肢深静脉辩发育不全4例。本文就该病的诊治特点及对倒流性静脉病的分类意见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4例(4条肢体),均为男性;年龄19~28岁,平均22.5岁;病程6~12年,平均8.7年。主要表现:肢体肿胀、沉重、胀痛、浅静脉曲张、色素沉着、湿疹、溃疡等。1.2特殊检查1.2.1深静脉顺行造影:造影剂经隐-股静脉瓣及交通支向浅静脉倒流;深静脉呈直管状扩张,股、静脉无明显瓣膜形态;小腿段深静脉主干较正常粗,辩膜数量较正常少,分布不匀。1.2.2经皮-静脉…  相似文献   

3.
王军  张超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9):1038-1038
目的:探讨股浅静脉瓣膜带戒术在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患肢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经腘静脉造影确诊为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的患肢7条,行股浅静脉瓣膜带戒术。结果:7条患肢平均随访24个月,全部患肢症状缓解,溃疡痊愈,无1例复发。结论:本手术对下肢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别采用股浅静脉内辫膜成形术,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术,股浅静脉瓣膜外成形术,腘静脉肌袢成形术结合交通支结扎,曲张浅静脉剥脱或硬化剂注射综合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比较其治疗效果。方法:自1996年6月~2002年10月,选择经过静脉造影或彩色多普勒检查确诊为原发性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167例,178条患肢分别采用上述方法治疗。结果:158条患肢随访6~7年,疗效良好者144条,轻度肿胀9条。经彩色多普勒检查,3例有轻度返流。结论:对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治疗应是深、浅静脉和交通静脉均需处理的综合治疗。深静脉瓣膜功能的修复应首选静脉外瓣膜成形术;交通支的处理以腔镜下结扎最好,曲张浅静脉以静脉交通支结扎基础上的硬化剂注射治疗较好。  相似文献   

5.
探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液倒流的疗效。方法对42例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分别作股浅静脉瓣膜包窄和静脉肌襻成形术。结果术后2例表现腓总神经损伤,2例深静脉血栓形成,全部病例均行深静脉造影提示有显著的瓣膜样功能,随访15~39个月,疗效满意。结论瓣膜重建术应根据深静脉造影确定血液倒流的程度而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6.
深静脉瓣膜重建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杰  邢壮杰 《铁道医学》1998,26(2):105-106
目的 探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液倒流的疗效。方法 对42例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分别作股浅静脉瓣膜包窄和Guo静脉肌襻成形术。结果 术后2例表现腓总神经损伤,2例深静脉血栓形成,全部病例均行深静脉造影提示有显著的瓣膜样功能,随访15 ̄39个月,疗效满意。结论 瓣膜重建术应根据深静脉造影确定血液倒流的程度而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7.
在下肢静脉血液倒流性疾病中,以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最为常见,手术治疗是较有效的方法。自1989年11月~1992年lO月我们对30例32条肢体施行了股浅静脉瓣膜环缩手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隐-股静脉瓣膜功能在下肢浅静脉曲张中的变化.方法 258例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共308条患肢,通过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查,深静脉顺行造影,对隐-股静脉瓣膜、交通支静脉和深静脉瓣膜功能进行检测.结果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隐-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平均阳性率为90.1%,单-隐-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平均阳性率为16.1%,隐-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合并交通支静脉和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平均阳性率为74.0%.结论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的隐-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发生率很高,强调纠正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同时不能忽视了浅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处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血液倒流性疾病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103例病例经过静脉造影或彩色多普勒检查确诊为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或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其中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47例共53条患肢,分别采用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术、胭静脉肌袢成型术进行治疗;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56例共71条患肢,分别采用曲张浅静脉剥脱或腔内激光治疗,病人随访时间为2个月~8年。结果: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疗效良好者38条,轻度肿胀2条,经彩色多普勒检查,1例有轻度返流;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的曲张静脉消失,水肿消退,无坠胀感,无瘙痒,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术对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治疗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安全、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腔内激光治疗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安全,效果满意,但其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
1998年 6月~ 2 0 0 0年 10月我们应用股静脉壁环缝瓣膜成形术治疗原发性股静脉瓣关闭不全 10例 ,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 10例 ,男 6例 ,女 4例。年龄 2 8~ 5 6岁 ,平均年龄 36 5岁。均无深静脉血栓形成史 ,全有下肢浅静脉曲张。共 17侧肢体 ,其中双侧 7例 ,单侧 3例。活动后踝部轻度肿胀 12侧肢体 ,中度肿胀 5侧肢体。 10侧肢体有小腿下 1/ 3处色素沉着 ,5侧肢体并有溃疡。下肢静脉顺行造影并数字减影见胫、腓静脉通畅 ,壁光滑 ,但有不同程度的扩张。Val salva股静脉瓣膜功能试验 (按…  相似文献   

11.
黄道景  龚凯等 《广东医学》2002,23(11):1168-1169
目的:观察隐-股静脉瓣膜功能在下肢浅静脉曲张中的变化,方法:258例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共308条患者,通过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查,深静脉顺行造影,对隐-股静脉瓣膜、交通支静脉和深静脉瓣膜功能进行检测。结果: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隐-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平均阳性率为90.1%,单一隐-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平均阳性率为16.1%,隐-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合并交通支静脉和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平均阳性率为74.0%,结论: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的隐-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发生率很高,强调纠正深静瓣膜功能不全的同时不能忽视了浅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处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彩超在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功能不全时手术前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经临床确诊,采用PTFE人工血管补片环缩股静脉瓣膜治疗的36例42条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患肢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反流血流显像及频谱多普勒进行分析,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6例42条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处反流血流持续时间均〉0.5秒。结论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反流血流显像及频谱多普勒特征,尤其反流持续时间大于0.5秒,可以作为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行自体静脉片环缩股静脉瓣膜手术治疗前的一项较为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静脉肌袢代瓣膜术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术式之一。作者 1991年 10月至 2 0 0 1年 12月对中、重度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85 9例 90 7条肢体行静脉肌袢代瓣膜术治疗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资料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4 97例 ,女 36 2例 ,年龄最小 19岁 ,最大 70岁 ,平均 4 7岁。左下肢 5 36条肢体 ,右下肢 371条肢体 ,其中双下肢 4 8例 ,96条肢体。 71例为曾有 1次或 1次以上浅静脉剥脱史而术后复发者。主要临床表现有患肢小腿酸胀、沉重感 85 9例 90 7条肢体 ,足靴区或小腿中下段皮肤色素沉…  相似文献   

14.
报告12例DVI患者股浅静脉瓣膜直接修复术。根据直立位下肢静脉压测定,下肢深静脉顺行及或逆行造影明确静脉瓣膜损害程度。阐述了其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其部分附加静脉外戴戒术。术后下肢静脉压力回复时间由原平均11.5秒延长到25秒以上。下肢动态静脉压由术前下降21cmH2O,术后下降78cmH2O。经统计学处理P<0.01。逆行深静脉造影显示修复后瓣膜功能良好。随访6~32个月,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运用膨体聚四氟乙烯(Gore-Tex)人造血管对19例轻中度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病人作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全瓣包窄术.结果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功能全部恢复,手术成功率100%.术后下肢沉重感消失,肿胀消退,皮炎、溃疡愈合.随访1~4年,无复发.结论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全瓣包窄术操作简便、疗效好,适用于轻中度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16.
采用经皮腘静脉插管造影检测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共检测28例30条肢体,见27条存有瓣膜,3条无瓣膜(血栓后遗症)。根据Kistner分类法,结果:27条中,4条肢体为1级;7条肢体为2级;13条肢体为3级;3条肢体为4级。本检测方法能检测到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及了解瓣膜损坏程度和病变部位,为选择下肢深静脉重建手术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7.
1993年10月至今应用股二头肌一半腰肌肌样形成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9例,收效较好。报告如下。l临床资料本组9例,男6例,女3例,共9条肢体,年龄ZI~59岁,病程10个月~14年,均经下肢深静脉造影或D超诊断为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4例经D超定位下的经皮静穿刺造影检查。结果按Kistner分级法均为IV度倒流,其中4例4条肢体曾做过1次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和剥脱术。9例均有下肢浅静脉曲张。沉重易疲乏,酸胀痛,肿胀,其中8例足靴区色素沉着,7例胆前皮肤湿疹,5例并发足靴区溃疡形成,溃疡病史1~4年不等,最大面积为S…  相似文献   

18.
腔内激光+高位结扎+戴戒术治疗PDVI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腔内激光加高位结扎加股浅静脉瓣膜戴戒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疗效和应用价值. 方法: 经静脉造影等检查后,诊断为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24例(29条下肢)予以腔内激光治疗、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股浅静脉瓣膜戴戒术治疗. 结果: 本组所有病例的下肢曲张浅静脉手术后均闭塞、消失,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示大隐静脉主干均发生血栓性闭塞. 11条肢体(37.9%)发生沿大隐静脉行程条索状硬结或硬块,2条肢体(6.9%)出现淤斑,1 例(3.4%)患者发生皮肤浅表烧伤. 全组病例术后随访12~36 mo,症状完全消失及明显减轻的下肢23条(79.3%),患肢溃疡愈合11条(73.3%),病情好转,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轻度肿胀2条(6.9%),术后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者1条(3.4%). 结论: 腔内激光加高位结扎加股浅静脉瓣膜戴戒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疗效满意,实用性强,具有安全、微创、瘢痕小和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笔者收治下肢静脉血液倒流性病变患者362例(440条下肢)。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45条下肢作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和分段结扎术;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倒流Ⅰ~Ⅱ°者76条下肢作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术;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倒流Ⅲ~Ⅳ°者319条下作胭静脉外肌袢代瓣膜术。429条下肢随访4月~9年,平均63月.367条下肢疗效良好.占85.55%。笔者认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和分段结扎术仅适宜治疗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倒流Ⅰ~Ⅱ°者首选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术,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倒流Ⅲ~Ⅳ°者首选静脉外肌袢代瓣膜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和分析经皮腘静脉插管造影在下肢浅静脉曲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eldinger穿刺法对25例共31条下肢进行了腘静脉造影,通过电视X光透视观察腘静脉显影后造影剂倒流的动态变化和瓣膜功能情况.结果:31条下肢中,诊断为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28条下肢,其中重度12例,中度11条,轻度5条;诊断为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3条下肢,其深静脉瓣膜功能正常.结论:经皮腘静脉插管造影是明确下肢浅静脉曲张病因的较好方法,对手术方案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