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红英 《江西中医药》2009,40(11):26-26
五更泻又名鸡呜泻、晨泻,指拂晓之前,意即五更时分腹痛肠鸣即泻。其病机多责于肾阳虚衰,故又有“肾泻”之称,明代龚廷贤在《寿世保元》中言其病机为:“脾胃虚弱,清晨五更作泻,或全不思饮食,或食而不化,大便不实,此肾泻也。”赵献可在《医贯》中亦说:“今肾即虚衰,则命门之火熄,火熄则水独治,则令人多水泻不止……盖肾属水,其位在此,  相似文献   

2.
五更泻又名鸡鸣泻、晨泻。“五更”即是拂晓之前,意即五更时分腹痛肠呜即泻。其病机多责之于肾阳虚衰,故义有“肾泻”之称。明代龚廷贤在《寿世保元》中言其病机为:“脾胃虚弱,清晨五更作泻,或全不思饮食,或食而不化,大便不实,此肾泻也。”  相似文献   

3.
五更泄,首见于明代《寿世保元》一书。其临床表现以黎明前腹部冷痛或胀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为特征。五更泄之发病,历代医家多责之于肾阳虚。如赵献可言:“肾既虚衰,则命门之火熄,火熄则水独治,故令人多水泄不止。”汪昂释之更为简要:“肾之阳虚,不能键闭。”诚然,肾命火衰,不能温养脾土,致使黎明作泄。此说虽无可厚非,但余认为,此说因忽略了五更泄发病时间的特殊性,从而忽视了肝的因素在本病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五更泄小议     
五更泄,首见于明代《寿世保元》一书,又名晨泄、瀼泄,是指黎明前作泄的一种证候。五更泄之发病,历代医家多责之于肾阳虚,如赵献可言“肾既虚衰,则命门之火熄,火熄则水独治,故令人多水泄不止”。张景岳亦曰“肾中阳气不足,即命门火衰而阴寒独盛。”而汪昂释之更为简要“肾之阳虚,不能键闭”。故此,一般又认为五更泄即肾泄,其临床表现为:黎明前腹部冷痛或胀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  相似文献   

5.
五更泄泻非皆阳虚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更泻”以发病时间(黎明时)为特点命名,较早出现于《丹溪心法》:“有每日五更初洞泻……虽节省饮食忌口,但得日间上半夜无事,近五更其泻复作。”至明代龚廷贤《寿世保元》言其病机为肾虚,故又称之为“肾泻”。赵献可《医贯》亦说:“今肾既虚,则命门之火熄矣……故令人多水泻  相似文献   

6.
“五更泻”因泄发五更黎明,应时而作乃名,故又有“晨泄”,“黎明泄”、“鸡鸣泄”等之称。其病机众说皆谓肾阳虚衰或言命火衰微,火不生土所致,故又有“肾泄”之谓。诚然,肾阳(命火)衰微,不能温养脾胃即所谓火不生土,而使运化,升清失常,以致黎明阳气未振,阴寒较甚之时而泄泻发作。此虽无可厚非,但笔者认为,众说由于忽视了“五更泄”时间性这一特点,进而忽视了肝在本病病机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五更泻”亦名晨泻,指黎明前泄泻,以黎明前腹部冷痛或胀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为特征。一般认为脾肾阳虚所致,故又名肾泻、脾肾泻。如《医学三字经》:“脾肾泻,近天明;四神服,勿纷更。”故五更泻的临床治疗,多以四神丸、真人养脏汤化裁。但不少医家也认识到本病并非只脾肾阳虚可引起。李中梓谓有“食积”、“寒积”、“酒积”;  相似文献   

8.
朱鹏举 《国医论坛》2004,19(4):15-16
晨泄即五更泻,就是黎明前泄泻,方书多责之肾阳虚衰,命火不足,不能温养脾胃,故又名肾泻、脾肾泻。如《医学三字经》:“脾肾泻,近天明;四神服,勿纷更。”历版中医院校《中医内科学》教材,亦将黎明泄泻列为肾虚泄泻的主症。当今医者治疗晨泄,亦多遵此而用四神丸化裁。  相似文献   

9.
五更泻,又名鸡鸣泻、晨泻,指黎明前作泻,多因肾阳不足,肾虚命门火衰所致,一般认为五更泻即肾泻。如,明·龚延贤《寿世保元》言其病机:"脾胃虚弱,清晨五更作泻,或全不思饮食,或食而不化,大便不实,此肾泻也"。《实用中医内科学》将"黎明之前脐腹作痛,  相似文献   

10.
仝志启 《河南中医》2009,29(6):569-570
五更泻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性的黎明之时腹泻。对于其病机,方书多责之肾阳虚衰,命火不足,不能温养脾胃,当今医者亦多遵此而用四神丸化裁治疗。验之古今临床,五更泻病机复杂,除肾阳虚衰外,各种原因导致人体脾肾阳气不升,或肝强脾弱者皆可引起五更泻。具体病机大致分为肾阳虚衰,火不温土;肝气犯脾,木乘土位;脾虚湿盛,清阳下陷;寒湿内盛,困遏脾阳;痰饮阻滞,气动饮行;瘀阻肠络,波及肝经;酒积酿热,肝失疏泄;饮食积滞,困遏肝脾;肺气郁闭,腑传失司。  相似文献   

11.
温下法治疗五更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更泻,又名晨泻、肾泻。包括现代医学的慢性肠炎、过敏性肠炎、肠结核等病。《景岳全书》曰:“肾为胃关,开窍于二阴,所以二便之开闭,皆肾脏之所主。今肾中阳气不足,则命门火衰,而阴寒独盛,故于子丑五更之后,当阳气未复,阴气盛极之时,即  相似文献   

12.
五更泄辨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阳 《新中医》1995,27(4):6-7
五更泄辨治探讨杨主题词腹泻/中医药疗法五更泻以其泻时在五更而得名,又名晨泻、鸡鸣泻、肾泻,临床多从肾虚论治。笔者认为,五更泄除肾阳虚衰外,尚有其他因素可以导致,现将其辨治略述于次。1肾虚火衰治以温肾健脾《素问·六节脏象论》曰:“肾者主蛰,封藏之本”,...  相似文献   

13.
五更泄治疗一得张增科孔令海河南省兰考县中医院(475300主题词腹泻/中医药疗法投药,直肠内“五更泄”属于老年典型的肾阳虚衰泄泻。《景岳全书·泄泻》篇指出:“肾为胃之关,开窍于阴,所以二便之开闭,皆肾脏所主,今肾中阳气不足,则命门火衰……阴气盛极之时...  相似文献   

14.
历代医家多将五更泻称为“肾泄”,临床也多以温补脾肾之四神丸为基本方加减治疗,但从疾病的发作时间及其病机、常用处方分析,五更泻与肝有着密切联系。五更乃寅卯之时,其在天为春,在人应肝,此时肝气最旺,木邪干土,木气侮金,小肠清浊不分,大肠谷气下流,发为五更泻。此乃本虚标实之证,本虚是脾肾阳虚,标实是肝旺或肝郁。所以,治疗五更泻时应在温肾阳、暖脾土的基础上,加以平肝、敛肝、柔肝,或是泻肝,方能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五更泄”主要病机为肾阳虚衰,命门之火不能温煦脾土,即不能帮助脾胃腐熟水谷,消化吸收,因运化失常而出现泄泻.而黎明之前,阳气未振,阴寒较盛,故尤易发作.诸医家多以温肾助阳之“四神丸”治疗,但多不见显效.作者以补肺治疗五更泄效果颇佳,现报告如下.关键词:五更泄;四神丸;补肺分类号:R256.34 文献标识码:B  相似文献   

16.
翁棉伟  陈一斌 《新中医》2019,51(1):254-256
<正>五更泻是以黎明前肠鸣而痛,或脐下作痛,泻去则安为主证的病症,其特点在于每天清晨必然发作腹痛泄泻,且多伴见肢凉喜暖,腹部觉冷,脉象多沉。历代医家多认为脾肾阳虚、寒湿内积为其主要病因病机,故又称其为肾泻,如张景岳《景岳全书》即有:"子丑五更之后,当阳气未复,阴气盛极之时,即令人洞泻不止。"陈修园在《医学三字经》中提出"脾肾泻,近天明,四神服,勿纷更"。目前,中医内科学也将五更泻与泄泻肾阳虚衰证划同,治疗主以四神  相似文献   

17.
血府逐瘀汤治疗五更泄河北省承德医学院中医系(067000)梁广和主题词血府逐瘀汤/治疗应用,腹泻/中医药疗法,肾阳虚五更泄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性黎明时强迫性腹泻。其病机,古代医家多主肾阳虚,故以“肾泄”、“脾肾泄”名之。如张景岳曰:“肾泄证即前所谓真...  相似文献   

18.
<正>曲阜市中医院朱鸿铭主任医师系山东省首批名中医药专家,济宁曲阜朱氏中医世家第四代传人,从事中医内科临床60余年,对顽固性五更泻的证治经验丰富,介绍如下。1病机认识五更泻多因脾肾阳虚引起,顽固性五更泻是由五更泻久治不愈,使脾肾阳虚进一步加重,尤以肾阳亏虚、命门火衰更为突出。从子午流注理论理解,脾旺于巳而衰于亥,肾旺于酉而衰于卯。亥时脾经经气最弱,卯时肾经经气最虚。由于肾阳不足,无力温  相似文献   

19.
五更泄之名最早见于明龚廷贤《寿世保元》:“五更泄者,肾泄也”,既间接地揭示了五更泄的病机,又把五更泄与肾泄等同起来。至明末秦景明《症因脉治》对其病因及治疗均有了详细的论述:“五更泄泻,多属肾虚,然亦有酒积、寒积、食积、肝火之不同。”然后世医家并未引起充分重视,仍常与肾泄混称。笔者认为五更泄以发作时间言,肾泄以病理部位名,二者不可等同视之,特五更泄之中肾泄为多耳,故当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20.
读《吉林中医药》1983年第3期吴化林同志之《试析五更泻泄之机理》一文后,深受教益。但临床上五更泻泄不仅为脾肾阳虚所致,也有肝火炽盛者,如《医医小草·医精汇通》中所云:“故纸、豆蔻、吴萸、五味,四药合丸,治食后脾泄,五更肾泻,神效。殊不知脾肾之泄,有命火虚者,有肝火炽者,徒以为神,即有增病速死之神矣”。吾师马志院长甚赞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