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低分子肝素钙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3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后的疗效,结果示心绞痛缓解有效率达90%,心电图改善率达87.5%,除2例局部注射处淤斑外,未见不良反应,表明低分子肝素钙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有较好的疗效,且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较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分于肝素钙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方法:9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0.4%,显著优于对照组(51.1%),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是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一种较好药物。  相似文献   

3.
肝素钠与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肝素钠由于血浆蛋白的结合和血小板激活的中和作用 ,其结果难以预测 ,停用肝素后临床症状有反跳。而低分子肝素钙可预测治疗效果 ,其抗因子Xa作用 ,和抗凝血酶作用比值高于肝素钠 ,对激活的血小板可以耐受 ,不需实验室监测[1 ] 。本研究对 60例不稳定心绞痛者采用皮下低分子肝素钙和静脉普通肝素钠的随机对照试验 ,以评价两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1 对象与方法 :60例 ,男 34例 ,女 2 6例 ,平均年龄 (64±1 2 )岁 ,按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学分会制定的标准分类[2 ] :初发劳力型心绞痛 7例 ,恶化劳力型心绞痛 36例 ,静息心绞痛 4例 ,梗死后心绞痛 …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心绞痛的抗凝治疗已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我们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52例,并与肝素治疗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张卫红  臧芙蓉 《山东医药》2001,41(11):65-65
近年来 ,我们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 AP)患者 2 1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本文 42例 UAP患者 ,均符合 WHO制定的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分为 A、B两组。A组 2 1例 ,男 13例、女8例 ,年龄 5 4~ 70岁 ;B组 2 1例 ,男 14例、女 7例 ,年龄 5 7~72岁 ;两组病情及年龄具有可比性。A组采用常规疗法 (卧床休息 ,吸氧 ,口服及静脉应用硝酸酯类药物 ,口服肠溶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 ) ;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低分子肝素钠 2 0 0 IU/ Kg腹壁皮下注射 ,每日 1次 ,连用7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  相似文献   

6.
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稳定性心绞痛 (UA)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心肌缺血综合征。冠脉内斑块破裂 ,血小板激活、血栓形成是其病理生理过程。临床上患者 ,尤其是老年患者病情较重 ,易致心肌梗死及心性猝死。传统非抗凝治疗疗效不佳 ,故现已主张尽早采用抗凝治疗。近年来我们采用低分子肝素 (速避凝 )加阿斯匹林治疗老年UA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老年UA患者为 1998年 6月至 2 0 0 0年 4月在我科住院病人 ,男 42例 ,女 2 1例 ,年龄 60~ 75岁 ,平均 (65± 5 )岁。UA诊断标准符合 1980年第一届全国内科学学术…  相似文献   

7.
选择 1999年 1月~ 2 0 0 0年 6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 60岁以上不稳定 (UAP)患者 71例 ,均符合 1979年WHO《冠心病诊断标准》 ,且除外下列情况 :①近 3个月有颅内出血史 ;②近 2年消化道出血 ;③近年 2个月内手术、外伤史 ;④有凝血障碍或血小板低于 10 0× 10 9/L ;⑤严重肝、肾功能损害 ;⑥不能控制的高血压 ,血压高于 180 /110mmHg ;⑦重度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 ;⑧ 1个月内使用过肝素或其他抗凝药物。男 4 4例、女 2 7例 ,年龄 67± 4 .1( 60~ 70 )岁。其中初发型心绞痛 19例、恶化劳力型心绞痛 2 9例、心肌梗死后心绞痛 16…  相似文献   

8.
陈正迪  王学坤  许元 《山东医药》2001,41(14):22-22
1998年4月~1999年5月,我科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同常规治疗相比,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选择同期入院的10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阿司匹林 150mg/日)和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B组,皮下注射7600IU antiXa)各50例。A组,男36例,女14例,平均年龄612岁;B组,男34例,女16例,平均年龄62岁。二组糖尿病、高血压病、MI史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方法:B组于入院后立即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速避…  相似文献   

9.
张彦峰 《内科》2007,2(5):772-773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加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13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6例)和对照组(66例),均常规口服阿司匹林,治疗组加用低分子肝素,连续用7d,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心绞痛发作、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所示心肌缺血改善情况、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用低分子肝素加阿司匹林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心电图ST段下移恢复明显,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总时间缩短,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加阿司匹治疗比单用阿司匹林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治疗更有效,无明显副作用,可用于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合并糖尿病的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6月—2103年6月该院心内科不稳定性心绞痛合并糖尿病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依照传统方法再给予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组除给予阿司匹林外,再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皮下注射4100 UI/次、2次/d;连用7 d后观察结果。结果经治疗7 d后观察治疗组30例病人显效20例,有效7例,无效2例。其中1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对照组30例病人显效18例,有效5例,无效5例。其中2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合并糖尿病疗效显著、稳定,且无严重副作用,在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1.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为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将38例新近发生的静息性心绞痛持续时间>15min的患者随机分组:A组(18例)给予口服阿司匹林(300mg/d)和抗心绞痛药物;B组(20例)给予阿司匹林和抗心绞痛药物加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200IU/kgqd,连续7d)。结果:A组和B组在住院7d内再发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性死亡、急救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分别为33%与10%、17%与0、11%与0和17%与5%,总的心性事件发生率为78%与15%(P<0.01).B组仅2例发生皮下瘀斑。表明UAP患者急性期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有效、安全和便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 (LMWH)对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同期入院的 92例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观察组与常规治疗对照组各 4 6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LMWH0 4ml(41 0 0IU) ,皮下注射 ,每日 2次 ,连续 7日。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心脏事件发生。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89 1 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6 7 39%,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观察组不仅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而且无一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AMI) ,对照组发生 4例。 结论 UAP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LMWH治疗效果满意 ,安全可靠 ,且能减少AMI的发生率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8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A组(44例)接受比索洛尔辅助治疗,B组(45例)在A组治疗基础上接受低分子肝素辅助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和心功能指标水平。 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81.82%)低于B组(95.56%),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低于A组(P<0.05);治疗后B组患者LVESD、LVEDD水平均低于A组,但LVEF水平较高。 结论比索洛尔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可有效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凝血状态和心功能,且不会增加用药风险,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 (吉派啉 )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的临床疗效。方法  66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 (对照组 )及常规治疗加吉派啉 (治疗组 ) ,疗程为 7天 ,观察用药前后临床症状、心电图、凝血指标及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纤维蛋白原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一周后总有效率为 91.7% ,对照组为 60 .0 % (P <0 .0 1) ;治疗组无一例发生急性心肌梗塞 ,对照组 2例发生 (6.66% ) ;治疗组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纤维蛋白原显著降低 (P <0 .0 1)。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UAP急性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 ,能有效地控制心绞痛发作 ,减少心肌梗塞发生率 ,且安全便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单用阿司匹林和联用低分子质量肝素 (法安明 )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86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阿司匹林 )及治疗组 (阿司匹林 +法安明 ) ,疗程为 1周。结果  1周后总有效率 :治疗组为 88 37% ,对照组为 6 7 4 4 % (P <0 0 5 ) ;观察 4周治疗组无 1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对照组发生 3例 (9 38% ) ;治疗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法安明 ,能更有效地控制心绞痛发作 ,减少心肌梗死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刘兆英  魏延津 《心脏杂志》2004,16(2):146-148
目的 :考察低分子量肝素 (L MWH)对高龄不稳定型心绞痛 (U AP)患者凝血、纤溶和抗凝指标的影响。方法 :UAP患者 4 0例 ,年龄 75~ 86岁。给予 L MWH(Fraciparine,商品名速避凝 ) 0 .4 m l,腹壁皮下注射 ,每 12 h1次 ,疗程 7d。于用药前、末次用药后 4 h和 12 h分别抽血测定抗 Xa因子活性、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 PTT)、血浆 D-二聚体 (D- Dim or)、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活性、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及抗凝血酶 (AT- )活性。结果 :用药后 PT、a PTT轻度延长 ;血浆抗 Xa活性及 t PA水平增高 (P<0 .0 5 ) ;D- Dimer含量在 L MWH注射后显著降低 (P<0 .0 5 )。结论 :L MWH治疗高龄 U AP,皮下注射 ,每 12 h1次 ,可以获得持续的抗血栓效果 ,可考虑不需要实验室监测。  相似文献   

17.
不同剂量尿激酶及肝素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尿激酶及低分子、普通肝素在不稳定性心绞痛(UA)治疗中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UA患者72例,随机分为:A组低剂量尿激酶1.4万IU/kg,总剂量不超过100万IU。B组普通肝素,先是静推5000IU,以后800IU-1000IU/h维持。C组小剂量尿激酶,尿激酶0.5万IU/kg,60分钟内滴完,连续3天。D组低分子肝素,静脉推注低分子肝素30mg然后按60mg皮下注射每12小时一次,共6天。A、C两组均合用低分子肝素。结果C组与A、B组比较,D组与B比较,ST恢复情况好,心脏事件、硝酸盐类用量及心绞痛发作次数均减少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D组比较,无差异。结论在UA患者尤其是自发型心绞痛患者应用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后,可充分达到抑制血小板和抗凝的效果,从而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并与低分子肝素疗效无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替格瑞洛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 方法选取8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组,各41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替格瑞洛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心绞痛改善情况、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血液流变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及血小板聚集率。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68%较对照组73.17%高(P<0.05);观察组治疗2周后心绞痛发作频率较对照组低,发作持续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较对照组低(P<0.05)。 结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替格瑞洛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显著,可明显减轻心绞痛症状,降低血小板聚集率,改善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19.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低分子肝素 (L MWH)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的临床疗效。方法 :U AP患者 132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 (对照组 )和常规治疗加 L MWH组 (治疗组 ) ,疗程均为 1周。结果 :1周后总有效率 :治疗组为 95 % ,对照组为 70 % (P<0 .0 5 )。治疗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及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降低 (P<0 .0 1) ,血总胆固醇 ,甘油三酯下降明显 (P<0 .0 5 )。观察半年 ,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6 %对 2 0 % ,P<0 .0 5 )。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 L MWH,能更有效地控制心绞痛发作 ,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检测肌钙蛋白T评价低分子肝素在不稳定心绞痛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选择100例不稳定心绞痛病例,以肌钙蛋白T正常值(0.15μg/L)的两倍为标准划分成阳性组,男38人,女12人,年龄(66±7)岁和阴性组,男36人,女14人,年龄(66±7.9)岁,每组均分为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率.结果 肌钙蛋白T阳性组中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发生急性冠状动脉事件10人次,对照组38人次,P<0.05,肌钙蛋白T阴性组中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发生急性冠状动脉事件10人次,对照组9人次,P>0.05.结论 结合肌钙蛋白T检测有助于合理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