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目的探讨冠心病病人通过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G)确诊单支、多支病变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参照WHO((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术,观察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累及支数、狭窄度)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狭窄较轻者以气滞血瘀型(73.3%)为主,冠状动脉病变较重者以血瘀型(59.5%)、痰阻心脉型(48.1%)为主,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狭窄程度加重,血瘀型、痰浊型、气阴两虚型、阳气虚衰型增多,而气滞血瘀型减少(P〈0.05)。冠状动脉单支病变者以气滞血瘀、气虚血瘀为主,多支病变者以痰浊、瘀血、气阴两虚、阳气虚衰为主。在3支病变组,心血瘀阻型明显多于痰阻心脉型和气阴两虚型(P〈0.05)。各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病变中左前降支(LAD)病变密切相关,单支病变中左前降支(LAD)最多(25.4%),并且冠状动脉病变中存在LAD支病变的也最多(77.8%);单纯左支千(LM)病变未见,多有合并其他支病变。结论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中医证型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64SCT)冠状动脉成像在诊断心肌桥及壁冠状动脉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4SCT冠状动脉成像患者230例,统计心肌桥的检出率、部位、厚度、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析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结果在230例进行64SCT冠状动脉成像患者中,发现心肌桥53例(共60处),检出率为23.04%(53/230),与CAG的检出率(5.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4SCT中仅有13支与CAG发现的14支心肌桥一致。浅表型肌桥和深在型肌桥在厚度、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临床症状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64S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无创、较为准确诊断心肌桥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老年人糖尿病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中医证型特点与糖化血红蛋白、心肌钙蛋白I的关系。方法对33例糖尿病性冠心病患者及经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排除冠心病且确诊非糖尿病的对照组患者27例的中医证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糖化血红蛋白、心肌钙蛋白I水平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糖尿病性冠心病患者的中医证型中,单一证型较少,复合型或相兼证型多见,出现频度由高向低的证型分别为气虚证、阴虚证、血瘀证、痰浊证;糖尿病性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病变以多支血管病变、狭窄程度严重为特点;糖尿病性冠心病组血清糖化血红蛋白和肌钙蛋白I浓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18%±2.30%VS.5.68%±0.56%,P〈0.01;(4.389±1.334)ng/Lvs.(0.021±0.002)ng/L,P〈O.01]。结论老年人糖尿病性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特点为复合证型多见,尤以气虚、阴虚证兼夹血瘀、痰浊为主,治法宜益气养阴、逐瘀化痰;定期随访检查血清糖化血红蛋白和肌钙蛋白I浓度有助于改善糖心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人群中冠状动脉心肌桥的造影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17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1762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人群中,发现心肌桥211例(12.0%),其中202例(95.7%)发生于左前降支(LAD),仅2例(0.9%)见于左回旋支(LCX),7例(3.3%)见于右冠状动脉(RCA);收缩期狭窄〈50%有79例(37.4%),50%~75%的有106例(50.2%),〉75%有26例(12.3%);53例(25.1%)有典型心绞痛症状,29例(13.7%)为心肌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应用B受体阻滞剂或钙通道阻滞剂治疗,其中孤立性心肌桥患者140例(66.4%)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合并单支病变的35例(16.6%),双支病变的13例(6.2%)患者,在行PCI术后给予口受体阻滞剂及钙通道阻滞剂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心肌桥常见于于左前降支,部分有典型的心绞痛,无论是否对冠脉狭窄进行了PCI手术,钙离子拮抗剂及B受体阻滞剂均可缓解症状。  相似文献   

5.
40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心肌桥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40层螺旋CT(MSCT)对冠状动脉心肌桥的诊断价值。方法298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行冠脉CT成像,检出心肌桥者根据有否冠心病将其分为单纯心肌桥组和心肌桥合并冠心病组,然后比较两组胸痛的临床特点与40MSCT诊断心肌桥的特点。21例心肌桥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40MSCT心肌桥的检出率为26.8%。80例患者共有122处心肌桥,其中左前降支占51.6%。40MSCT显示胸痛患者心肌桥的厚度多≥2.0mm,发生在左前降支;壁冠状动脉长度≥2.6mm的多发生在回旋支,与无胸痛的心肌桥患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80例心肌桥患者中有胸痛者64例(80.0%)。冠心病组多为典型心绞痛,单纯心肌桥组胸痛不典型。其中21例冠状动脉造影仅9例显示心肌桥。冠心病组所有的心肌桥与狭窄的冠状动脉均非同一处血管。结论MSCT空间分辨力高,可准确判断冠状动脉形态、结构异常和心肌密度异常,并可判断冠状动脉和心肌的空间关系。诊断心肌桥敏感可靠,检出率高,优于冠脉造影。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3例患者中男性(26例)多于女性(7例),平均年龄(52±11)岁,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心肌桥多位于前降支中段。30例有不同程度的胸部不适症状(91%),伴有高血压者13例(40%),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5例(15%),伴有高脂血症者4例(12%),伴有糖尿病者3例(9%)。26例患者应用药物治疗,5例患者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和肌桥松解术和(或)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症状均明显缓解。共随访24例患者,平均随访(2.2±1.2)年。18例患者出院后继续药物治疗,随访期间无患者死亡。结论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多表现为典型与不典型心绞痛症状,通过药物、介入和手术可改善患者症状。心肌桥患者预后通常良好。  相似文献   

7.
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变异型心绞痛(VA)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临床观察88例VA患者,均采用18导联心电图和CM5和CMaVF导联系统进行24h监测(Holtermonitoring),全部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确定有无冠状动脉病变和病变的部位,结果:48例伴有心律失常的VA患者中,冠状动脉存在固定性狭窄(≥50%)者29例,占心律失常患者的60.4%,冠状动脉狭窄<50%者占39.6%,狭窄在50%-74%者占31.3%,狭窄在75%-90%者占22.9%,>90%的狭窄占6.3%,而在40例无心律失常的患者中,冠状动脉存在固定性狭窄者为27例,占无心律失常患者的67.5%。结论:VA患者其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冠状动脉病变的有无和严重程度无明显的正相关(P>0.05),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可以伴发于左或右冠状动脉痉挛,但高度房室,阻滞,则主要发生于右冠状动脉痉挛。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与心肌桥本身介入治疗疗效的比较,观察心肌桥近端血管严重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介入治疗疗效。方法试验组选择心肌桥近端动脉粥样硬化并严重狭窄(≥70%)者28例(A组),对照组选择有症状的单纯心肌桥改变且收缩期严重狭窄(≥195%)者16例(B组)和单纯前降支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狭窄(≥70%)者54例(C组),应用普通冠状动脉支架介入治疗。结果三组均成功行介入手术,三组支架置入后的血管内径及支架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6个月内4例(14.3%)再狭窄,B组6个月内7例(43.7%)出现再狭窄,C组8例(14.8%)再狭窄,A组和c组的再狭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显著低于B组(P〈0.05)。三组中再狭窄患者均再次接受介入治疗。结论心肌桥近端严重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介入治疗疗效未受心肌桥近端异常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但心肌桥病变本身的介入治疗远期再狭窄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CT成像对心肌桥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14例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CT检查数据及临床资料.分析心肌桥的检出率,观察肌桥位置,测量肌桥长度,分析壁冠状动脉类型,再根据有无心肌桥分组分析比较粥样斑块的特性.结果 全部病例检出心肌桥81例,检出率为37.85%,肌桥分布左前降支80例,中间支l例,均为单支单段血管受累.左前降支近段心肌桥8例,中段肌桥67例,远段肌桥5例,肌桥平均长度(19.3 ±8.9)mm,肌桥的长度与发生位置无相关(P>0.05).壁冠状动脉类型以表浅型多见.伴有心肌桥的左前降支近段血管检出斑块35处,远段2处.合并有心肌桥的左前降支近段血管易形成粥样斑块(P<0.05),但斑块性质、长度、管腔狭窄程度与肌桥无相关性(P>0.05).结论 心肌桥以左前降支中段好发,多为表浅型,肌桥的长度与发生位置无相关性;伴有心肌桥的左前降支近段血管易形成粥样斑块,但斑块的性质、长度、管腔狭窄程度与肌桥无相关性.冠状动脉CT成像对心肌桥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心肌桥诊断的应用,研究心肌桥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1523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资料,分析心肌桥检出率,观察心肌桥的发生位置、壁冠状动脉收缩期狭窄程度、心肌桥血管合并粥样斑块的位置、斑块处管腔狭窄程度.结果 全部1523例患者中,201例患者检查结果正常,1225例患者检出粥样斑块,231例患者检出心肌桥.心肌桥检出率为15.2%,共检出心肌桥235处.心肌桥位置:右冠状动脉1处,左主干1处,旋支1处,对角支3处,左前降支229处,以左前降支中段多见,壁冠状动脉收缩期轻度狭窄为主.纯心肌桥97例.134例患者心肌桥血管合并粥样斑块144处,斑块位置:心肌桥近端111处,心肌桥段19处,心肌桥远端14处.心肌桥近端血管粥样硬化较心肌桥段、心肌桥远端发生率高,但粥样斑块的形成与壁冠状动脉收缩期的狭窄程度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 心肌桥多见于左前降支中段血管,壁冠状动脉收缩期多为轻度狭窄,血管合并粥样硬化,多见于心肌桥前端,但粥样斑块的形成与壁冠状动脉收缩期狭窄程度无明显相关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心肌桥及心肌桥合并粥样硬化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19例心肌桥患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2006年1月至2011年4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共收治心肌桥患者19例,男11例,女8例,年龄(53.4±13.9)岁。4例单纯性心肌桥,15例合并有其他心脏疾病。19例均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心肌桥,近段6例,中段8例,远段5例;埋人心肌冠状动脉长O.5-5cm;收缩期冠状动脉管腔狭窄40%-95%。15例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肌桥松解术,4例在非体外循环下松解,合并的其他心脏畸形给予同期矫治。结果全组无死亡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随访4个月-5年,均无不适症状。结论外科治疗心肌桥是安全和有效的,不能药物治疗和造成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心肌桥可考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756例病人中检出的82例(10.8%)有心肌桥患者的资料。结果:82例心肌桥患者临床表现为稳定型心绞痛者10例(12.2%),不稳定型心绞痛者33例(40.2%),不明原因的胸痛者34例(41.5%),急性心肌梗塞者3例(3.7%),肥厚型心肌病者2例(2.4%);心肌桥近端存在冠状动脉狭窄者23例(28.0%),心肌桥远端存在冠状动脉狭窄者3例(3.7%),孤立性心肌桥(无冠脉狭窄)者46例(56.1%)。结论:心肌桥的发生率高,可导致心肌缺血,引起心绞痛;对临床疑诊心绞痛的病人应尽早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frE田阴性而冠状动脉造影(CAG)阳性病例的特点。方法选择同期内(相距时间〈1周)平板运动试验阴性而有心前区不适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62例,男性45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50-10岁。平板运动试验以运动中及恢复期R波为主的导联出现sT段水平型下移〈0.05mV为阴性标准。冠状动脉造影以冠状动脉狭窄直径≥50%为阳性标准。结果62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共累计病变数108处。其中左主干1例1处、左前降支22例29处、左回旋支8例10处、右冠状动脉28例33处、对角支9例11处、心房支2例3处、圆锥支1例1处、间隔支2例2处、钝缘支4例4处、锐缘支2例2处、左室后支1例1处、后降支5例5处、中间支2例3处、房室结支1例2处、窦房结支1例1处。病变范围在50%~74%占64处、病变范围在75%~89%占33处、病变范围在90%~95%占11处。冠状动脉单支病变41例(占66.1%),以右冠状动脉及左前降支为多,占73.2%(30/41),双支病变15例(占24.2%),左前降支+右冠状动脉较多,占53.3%(8/15),三支病变6例(占9.7%)。62例患者中有侧支循环者占29例。15例运动量不足中,男性占12例。女性占3例。结论冠心病患者平板运动试验阴性的原因:病变小;病变狭窄程度轻;狭窄病变供血的心肌存在良好的侧支循环:未达到运动量。对于有临床症状而平板运动试验阴性的患者应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伴有或不伴有桥前动脉狭窄的心肌桥病人,观察临床表现、冠脉造影及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太钢总医院13个月冠脉造影2103例疑似冠心病病人,其中105例心肌桥,应用卡方检验分析临床表现、血管造影、危险因素等。结果本组疑似冠心病行冠脉造影病人中,4%有心肌桥,心肌桥病例中伴有肌桥头端冠脉狭窄占29.5%。单纯心肌桥中是否出现缺血性 ST T改变,与 Nobel分级无关,与单纯性心肌桥相比,复杂心肌桥出现缺血性 ST T改变几率更高(P=0.02)。结论伴有高血压的心肌桥病人更有利于伴发肌桥头端冠状动脉狭窄(P=0.036)。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心肌缺血机制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90例左前降支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的临床特点。根据心脏收缩期桥段血管受压的轻重程度分为两组:A组235例,收缩期压迫〈50%;B组135例,收缩期压迫≥50%。对比两组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以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结果390例左前降支冠状动脉肌桥近段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为45.70%,远段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为2.2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脂血症、家族史、吸烟史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A组相比,心肌桥近段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肌桥患者心肌缺血的主要机制是肌桥收缩时的挤压和肌桥近端动脉粥样硬化。②对靶血管进行再血管化是治疗心肌桥患者较为合理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痰瘀辨证与冠脉病变特点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痰瘀辨证与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之间的关系,为证候客观化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入选经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ngiography,CAG)确诊的冠心病患者368例,观察冠脉病变程度(累及支数、狭窄度)与痰瘀辨证之间的关系。结果不同狭窄程度例数在各中医痰瘀辨证的分布:轻度、中度狭窄以非痰瘀证多见;重度狭窄(51/368)、完全狭窄(26/368)以痰瘀相兼证主(P<0.05)。不同狭窄程度支数在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轻度、中度狭窄以非痰瘀证多见(P<0.05);重度狭窄、完全狭窄以痰瘀相兼证(123/755、41/755)为主(P<0.05)。冠脉病变支数与痰瘀辨证关系:冠脉单支病变者以非痰瘀证为主,多支病变者以痰瘀相兼证为主。各中医证型组间冠脉病变总支数由痰浊证、血瘀证、痰瘀相兼证、非痰瘀证逐渐增加。结论冠心病痰瘀辨证与冠脉病变程度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35例心肌桥心电图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肌桥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和心电图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造影中35例心肌桥的临床表现及冠状动脉造影和心电图的特点。结果冠状动脉造影心肌桥的检出率为1%,均位于左前降支,其中1级狭窄5例,2级狭窄12例,3级狭窄18例,16例病人伴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样改变。金部病例均有临床症状,23例有心电图ST-T改变,运动试验阳性8例,可疑阳性5例,3例病人出现与相关心肌桥无关的下壁心肌梗死。16例病人随访0.5~3年,无1例发生与相关血管有关的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和急性心衰。结论冠状动脉心肌桥可能导致心肌缺血,引起心绞痛,但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在评估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的平板运动试验结果,评估其与年龄、症状、运动耐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平板运动试验阴性73例(94.8%),阳性4例(5.20%)。平均代谢当量(8.66±2.02)METs,并且随着年龄增长,运动耐量逐渐减低。结论平板运动试验检查有利于了解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的心肌供血情况,并结合患者年龄、运动耐量等情况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Flash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DS—CTA)与心肌灌注显像(DS—CTP)一站式检查对冠心病诊断的价值。方法对60例临床考虑冠心病的患者行双源CT检查,所有患者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为参考标准,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狭窄〈50%和狭窄≥50%,计算对于狭窄≥50%者双源CT冠脉成像及联合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结果60例患者行DSCT冠脉成像与心肌灌注显像,其中59例均显示良好符合诊断要求。以冠状动脉造影为参考标准:①对于血管狭窄≥50%的血管,Flash双源CT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O%、92.7%、88.9%和89.1%;②DS—CTA联合DS—CTP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8%、90.7%%、88.5%和97.5%。结论DS—CTA联合DS—CTP对冠心病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双源CT这种融合解剖学及功能学成像的“一站式”检查方法在冠心病的诊断及预后方面有重要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冠状动脉桥血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冠状动脉旁路术后病人,共145条桥血管(其中内乳动脉46条,大隐静脉桥99条),进行64排螺旋CT造影(CTA)。CT扫描时病人的平均心室率为(60±5)次/min。42例中20例桥血管血管吻合口冠状动脉狭窄(≥50%)或闭塞的病人及7例吻合口远端狭窄或闭塞的病人同时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42例病人CTA均可评价。显示桥血管通畅125条.闭塞20条(其中内乳动脉5条,静脉桥15条)。CTA诊断冠状动脉桥血管狭窄(≥50%)或闭塞的准确性达100%。结论:CTA可以准确评价冠状动脉桥血管以及吻合口再狭窄的程度,桥血管近端吻合口的位置,可提示冠状动脉桥血管术后CAG的径路,是评价冠状动脉桥血管病变.创伤性小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