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分析中药车前草中的无机盐成分 .[方法 ]利用正丁醇萃取、乙醇沉淀去杂质、聚酰胺柱层析及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等方法进行分离和提纯 .[结果 ]从车前草中分离得到 1种无机物 ,鉴定为氯化钾 .  相似文献   

2.
[目的]试验针对有降血糖作用的水溶性桑叶多糖成分的纯化工艺进行比较.[方法]桑叶的水煎液分别用两种大孔吸附树脂洗脱分离.用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两个采用不同树脂工艺所得水溶性桑叶多糖的含量.[结果]采用AB-8树脂提取桑叶多糖产率与采用D101树脂提纯化桑叶多糖产率相比较不仅无显著差异,而且产率也比较稳定.[结论]AB-8树脂和D101树脂都可作为纯化桑叶多糖的工艺.  相似文献   

3.
两头尖总皂苷的精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两头尖总皂苷的两种精制方法 ,探索最佳精制工艺 .[方法 ]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法及正丁醇萃取法 .[结果 ]用 70 0mL/L乙醇洗脱液洗脱 ,D10 1大孔树脂吸附时精制效果较好 .[结论 ]比较两头尖总皂苷的精制效果 ,大孔吸附树脂法优于正丁醇萃取法 .  相似文献   

4.
[目的]推进大孔吸附树脂技术在中药研究领域的应用.[方法]分析大孔吸附树脂的性质和原理以及化学结构,从而阐明影响其吸附、解析的因素,来全面介绍大孔吸附树脂在中药有效成分和复方中的应用.[结果与结论]中药复方是中医一大特色,然而因制剂问题制约了其发展,改变这一现状势在必行,而大孔吸附树脂是一类新型高分子聚合物,其物理化学稳定性高、吸附选择性好、解析条件温和、使用寿命长、节省费用等优点,本文对其分离特性和在中药中的应用概况进行综述,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5.
大孔吸附树脂法与正丁醇法提取分离刺楸中皂苷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小军  杨月  陈旭 《华夏医学》2006,19(2):215-217
目的:应用大孔吸附树脂法提取分离刺楸中的皂苷成分。方法:经预处理纯化后,分别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法与正丁醇法进行分离后,进行纯度分析,计算得率。结果:该法提取率为2.05%,产品得率、外观颜色均优于正丁醇法(得率为0.41%),且成本低、操作简便易行、具有实用性。结论: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法提取分离该植物的皂苷成分,用于其他应用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复方西洋参口服液质量标准的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寻找西洋参口服液中主要成分的鉴别方法和含量测定方法 .[方法 ]用薄层色谱法鉴别 ,用大孔吸附树脂直接比色法测含量 .[结果 ]薄层色谱鉴别西洋参、枸杞子和麦冬有专属性 ;大孔吸附树脂直接比色法测总皂甙平均回收率为 96 35% ,相对标准偏差为 2 94 % (N =5) .[结论 ]以上方法可作为复方西洋参口服液质量控制的指标 .  相似文献   

7.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复方瓜子金中的靛玉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考察中草药中非水溶性成分靛玉红在大孔树脂上的吸附及解吸行为。方法 :采用HPLC法。结果 :在确立的纯化条件下 ,1 2 - 1树脂对靛玉红的吸附量为 0 2 56mg/ g ,纯化倍数为 9 2。结论 :在一定条件下 ,大孔吸附树脂可用于非水溶性中草药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化。  相似文献   

8.
大孔树脂对黄芩黄酮吸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考察七种型号的大孔吸附树脂和聚酰胺对安宫宁黄酮成分吸附影响,优选安宫宁总黄酮成分纯化分离的大孔树脂。方法:以黄酮总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静态吸附法,动态吸附法进行吸附和解吸附筛选。结果:在静态吸附和动态吸附试验中均以SP825为最佳选用树脂。  相似文献   

9.
AB—8树脂和D101树脂纯化桑叶多糖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试验针对有降血糖作用的水溶性桑叶多糖成分的纯化工艺进行比较。[方法]桑叶的水煎液分别用两种大孔吸附树脂洗脱分离。用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两个采用不同树脂工艺所得水溶性桑叶多糖的含量。[结果]采用AB—8树脂提取桑叶多糖产率与采用D101树脂提纯化桑叶多糖产率相比较不仅无显著差异,而且产率也比较稳定。[结论]AB—8树脂和D101树脂都可作为纯化桑叶多糖的工艺。  相似文献   

10.
大孔树脂分离纯化三七黄酮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水提三七总皂苷副产物三七黄酮的综合利用,解决三七总皂苷提取中的黄酮类成分分离、纯化工艺。方法:筛选大孔吸附树脂,比较其对三七黄酮成分的吸附性能。结果:大网格组合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总皂苷后,70%EtOH洗脱黄酮类成分,AB-8树脂较宜于三七黄酮类成分的提纯。结论:经AB-8树脂吸附分离后,提取物中黄酮含量有所提高。AB-8树脂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吸附剂。  相似文献   

11.
四季草颗粒质量标准提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改进四季草颗粒头花蓼的TLC鉴别方法,分别建立四季草颗粒质量标准中车前草的TLC鉴别和槲皮苷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TLC法以聚酰胺为固定相,分别用甲醇-甲酸(10∶1)和30%醋酸为展开剂,采用头花蓼和车前草对照药材鉴别方中头花蓼和车前草;HPLC法采用C18色谱柱,以甲醇-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流...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大孔树脂吸附法分离纯化射干中异黄酮类成分。【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射干异黄酮的含量,分别考察了HPD-300、HPD-400、NKA-9、AB-8、DM-301及D101等6种吸附树脂对异黄酮类的动态吸附及洗脱性能。【结果】HPD-300用于分离纯化异黄酮类成分,吸附和洗脱性能良好,吸附过程中上样液浓度为1.0g生药/ml树脂,pH值为7.0,流出液流速为1BV/h,树脂的饱和吸附容量为65.82mg/ml树脂;洗脱过程采用水和10%乙醇洗脱除杂,5BV70%乙醇梯度洗脱,流速为1BV/h,洗脱率在90%以上,所得固体样品中异黄酮类成分含量可达62%以上。【结论】HPD-300用于富集异黄酮类成分效果较好,是一种理想的分离纯化介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传统中药材茵陈蒿的化学成分,以期从中发现具有药理活性的先导化合物。方法 利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ODS等柱色谱与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相结合对茵陈蒿中的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与核磁共振波谱数据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此外,采用MTT法和ELISA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了抗肝癌以及抗HBV活性测试。结果 从采自山西的茵陈蒿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10个单体化合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上述化合物未显示抗肝癌以及抗HBV活性。结论 化合物1和2为新化合物,化合物1,3,4为烯炔类化合物,化合物2和10为脂肪酸类化合物,化合物5-9为萜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4.
积雪草总苷大孔树脂纯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大孔树脂分离纯化积雪草总苷过程,优化相关工艺条件和参数。方法:考察HPD100、HPD200、HPD500、AB-8、D101五种大孔树脂对积雪草总苷的动态、静态吸附量和解吸率选定型号,以积雪草总苷为指标考察纯化工艺参数。结果:优选确定AB-8型大孔树脂,上样生药质量浓度为0.0625 g/ml,上样量中生药与树脂比为1:2(g:ml),洗脱剂为70%乙醇,洗脱体积为2BV,验证试验平均洗脱率为81.27%,洗脱后积雪草总苷纯度为55.27%。结论:AB-8型大孔树脂适合积雪草总苷的分离纯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鹅不食草干燥全草乙醇提取物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为鹅不食草的系统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物质基础。[方法]通过大孔吸附树脂、Sephadex LH-20色谱、ODS柱色谱、薄层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现代色谱分离手段对鹅不食草干燥全草的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分离,通过对其理化性质及谱学数据的分析,对分离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鹅不食草干燥全草95%乙醇和60%乙醇合并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化合物14个,分别鉴定为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1),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2),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3),nudicaucins A(4),guaiacin D(5),绿原酸(6),4,5-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7),对羟基苯甲酸(8),水杨酸(9),芥子酸(10),芥子酸甲酯(11),阿魏酸(12),咖啡酸甲酯(13),丁香酸(14)。[结论]化合物1~14均为首次从石胡荽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荨麻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荨麻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大孔树脂吸附色谱等方法对荨麻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采用IR、NMR等方法对其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荨麻根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β-谷甾醇(Ⅰ)、胡萝卜苷(Ⅱ)、棕榈酸(Ⅲ)、豆甾醇(Ⅳ)、α-菠甾醇(Ⅴ)、KNO3(Ⅵ)、胆甾-5,22-二烯-3β-醇(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马莲鞍根75%乙醇提取物的大孔树脂柱60%乙醇洗脱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制备液相等分离手段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再通过核磁共振波谱法确定其化学结构。结果:经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均为白色粉末;核磁共振波谱图,确定其为强心苷类化合物,分别为16-O-acetylperiplogenin(1),periplogenin 3-O-β-D-digitoxoside(2),digitoxigenin gentiobioside(3),其中,化合物1为种内首分。结论:本方法对马莲鞍的化学成分研究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能应用于马莲鞍的进一步开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从生地黄中提取分离低聚糖的工艺。方法以水苏糖的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水提取工艺,考察了除杂工艺中大孔树脂种类、洗脱液用量及活性炭脱色方法,并采用葡聚糖凝胶柱纯化得到生地黄低聚糖。结果优选的水提取工艺为:12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0.5 h。水提取液经D-101大孔吸附树脂除杂,0.1%活性炭脱色3次,SephadexG15葡聚糖凝胶分离纯化获得生地黄低聚糖部位,其中水苏糖质量分数大于60%。结论该工艺从生地黄中提取分离低聚糖部位,工艺合理、可行,低聚糖部位收率达药材量的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