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包海荣  余勤  刘晓菊 《临床荟萃》2004,19(20):1156-1158
目的 了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8(IL 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MCP 1)的变化及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nCPAP)治疗对其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 2 8例OSAS患者、2 0例健康对照者及 10例经nCPAP治疗后的中、重度OSAS患者血清IL 8和MCP 1水平。结果 OSAS患者血清IL 8和MCP 1水平分别为 (34.5 2± 10 .36 )ng/L、(99.71± 2 1.4 3)ng/L ,健康对照组分别为 (2 0 .6 9± 7.18)ng/L、(4 5 .93± 14 .0 9)ng/L ,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均P <0 .0 1) ;OSAS患者血清IL 8水平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指端血氧饱和度 (SaO2 ) <90 %睡眠时间占总睡眠时间比例 (SIT90 )呈正相关 (r分别为 0 .6 5 4、0 .4 0 5 ,均P <0 .0 5 ) ,与最低血氧饱和度 (LSaO2 )、平均血氧饱和度 (MSaO2 )呈负相关 (r分别为 - 0 .5 0 4 ,- 0 .4 84 ,均P <0 .0 1) ;血清MCP 1水平与AHI、SIT90 呈正相关 (r分别为 0 .6 91,0 .5 32 ,均P <0 .0 1) ,与LSaO2 、MSaO2 呈负相关 (r分别为- 0 .6 19,- 0 .5 2 3,均P <0 .0 1) ;10例中、重度OSAS患者经nCPAP治疗半年后血清IL 8和MCP 1水平明显下降 ,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均P <0 .0 1)。结论 OSAS患者睡眠呼吸暂停导致的缺氧可引起血清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测定COPD急性加重期(急性期组30例)、稳定期患者(稳定期组30例)及健康对照者(对照组30例)血清IL-18、MCP-1浓度,并同时测定各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及肺功能指标[1秒钟用力肺活量(FEV。),用力呼气1秒率(FEV,)/用力肺活量(FVC)%],进行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IL-18、MCP.1浓度高于稳定期[IL-18分别为(69.29±16.14)、(53.15±14.74)ng/L,MCP-1分别为(123.95±32.06)、(96.46±18.24)ng/L],且均高于正常对照组[IL-18(37.53±14.55)ng/L,MCP-1(60.86±17.26)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0.975,18.101,P均〈0.01);急性加重期血清IL-18、MCP-1、CRP之间呈正相关(r=0.688,P〈0.05;,=0.663,P〈0.05;r=0.825,P〈0.01),与FEVI、FCVI/FVC%呈负相关(r=-0.732,P〈0.01;r=-0.586,P〈0.05);稳定期血MCP-1与IL-18呈正相关(r=0.674,P〈0.05),与CRP亦呈正相关(r=0.719,P〈0.05),与FEV.、FCV1/FVC%呈负相关(r=-0.512,P〈0.05;r=-0.557,P〈0.05)。结论血清IL-18、MCP.1可作为COPD患者的炎症性标志物之一,与气道炎症和气流受限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伴冠心痛(CHD)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与单纯老年EH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42例单纯EH患者(单纯EH组)、53例EH伴CHD患者(EH+CHD组)及3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MCP-1、IL-6的含量,同时探讨MCP-1、IL-6与EH、CHD的相关性.结果:单纯'EH组、EH+CHD组患者血清MCP.1、IL.6含量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EH+CHD组血清MCP-1、IL-6高于单纯EH组(P<0.01).所有EH患者血清IL-6、MCP-1分别与收缩压(SBP)成正相关(r=0.258,P<0.05;r=0.371,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MCP-1、IL-6与EH患者并发CHD相关.结论:MCP-1、IL-6分别与SBP水平成正相关.并与EH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胆红素对新生儿脐血单核细胞(cord blood monocyte,CBMC)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protein-1,MCP-1)和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分泌的影响。方法选择10例健康足月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脐血,采用明胶/自体血浆贴壁法分离CBMC。经含有不同浓度胆红素的牛血清白蛋白溶液孵育1 h,再给予脂多糖(LPS)刺激培养细胞,收集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MCP-1和IL-12的含量。结果 LPS可促进CBMC分泌MCP-1和IL-12,6 mg/dl浓度的胆红素单独即可抑制CBMC的MCP-1和IL-12的分泌。先经不同浓度(2.5、6、9、12.9和18 mg/dl)胆红素孵育,CBMC的MCP-1和IL-12的分泌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再接受LPS刺激,不能纠正胆红素的这种抑制作用。在相同浓度的胆红素作用下,CBMC分泌MCP-1的量随IL-12水平的增加而增多。结论胆红素可以通过抑制CBMC分泌MCP-1和IL-12,从而影响其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白细胞介素10的变化,探讨其意义.方法:选择2002-12/2003-12因打鼾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经夜间多导睡眠监测仪确诊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35例.以其中坚持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半年以上的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10例作为治疗组;年龄(51&;#177;13)岁.纳入患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选择同期本院门诊健康体检者25人为对照组.同意参加本实验.采用Polywin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及最低血氧饱和度.血清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0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测定均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对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进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压力0.588~1.176kPa,每日6~8 h.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直线相关分析进行指标间的相关性检验.结果:最终进入结果分析治疗前人数保持上述数目,治疗后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10例,健康者25人.[1]治疗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35例)血清白细胞介素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5 498,9.626,P<0.01),血清白细胞介素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4.667,P<0.01).[2]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0.671,0.742,P<0.01),与最低血氧饱和度呈显著负相关(r=-0.442,-0.531,P<0.01),血清白细胞介素10水平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呈显著负相关(r=-0.688,P<0.01),与最低血氧饱和度呈显著正相关(r=0.454,P<0.01).[3]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与白细胞介素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呈显著负相关(r=-0.509,-0.666,P<0.01),白细胞介素8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呈显著正相关(r=0.706,P<0.01).[4]治疗组患者(10例)经治疗半年后血清白细胞介素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t=4.896,5.609,P<0.01);白细胞介素10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t=-4.625,P<0.01).结论:[1]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由于缺氧导致血清白细胞介素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升高,白细胞介素10降低,可能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2]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后可能通过缓解缺血,下调白细胞介素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生成,上调白细胞介素10生成,达到对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心血管病变发生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 P-1)、白细胞介素-10(IL-10)与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及其内在联系.方法正常对照组15例,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35例.根据肌酐清除率(Ccr)将患者分成5组 Ⅰ组Ccr≥80 ml/min,Ⅱ组Ccr 79~50 ml/min,Ⅲ组Ccr 49~20 ml/min,Ⅳ组Ccr 19~10 ml/min,Ⅴ组C cr<10 ml/min,MCP-1,IL-10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尿MCP-1 Ⅰ,Ⅱ,Ⅲ,Ⅳ组均显著升高(P<0.001),各组间差异亦有显著意义( P<0.001,P<0.01,P<0.02).Ⅴ组低于Ⅱ,Ⅲ,Ⅳ组,高于Ⅰ组(P <0.05).血清MCP-1在Ⅰ,Ⅱ,Ⅲ,Ⅳ组及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Ⅴ组明显高于其他各组 (P<0.001).尿IL-10阴性者,尿蛋白,尿MCP-1均高于尿IL-10阳性者(P<0. 05).血清MCP-1与尿MCP-1、血清肌酐(Scr)均无相关.尿MCP-1与尿蛋白量呈正相关( r=0.6663,P<0.001).当Ccr≥10 ml/min时,尿MCP-1与Ccr呈负相关( r=-0.7624,P<0.001).结论MCP-1参与肾脏免疫损伤.IL-10可能对肾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和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测定30例脑梗死患者发病第1、3、7、14天和3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IL-10、IL-8水平.结果 脑梗死组IL-10在发病后第1、3、7、14天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2.69±4.90)、(16.75±5.16)、(13.71±5.66)、(13.68±4.80)ng/L vs(8.76±4.22)ng/L;q1=4.32,q3=8.80,q7=5.45,q14=5.42,均P<0.01);IL-8在发病后第1、3、7天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2.38±17.11)、(33.71±19.86)、(43.92±18.54)ng/L vs(20.25±12.17)ng/L;q1=3.93,q3=4.36,q7=7.67,均P<0.01);IL-10与IL-8不相关.结论 IL-10、IL-8 均参与急性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白细胞介素10的变化,探讨其意义。方法:选择2002-12/2003-12因打鼾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经夜间多导睡眠监测仪确诊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35例。以其中坚持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半年以上的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10例作为治疗组;年龄(51±13)岁。纳入患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选择同期本院门诊健康体检者25人为对照组。同意参加本实验。采用Polywin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及最低血氧饱和度。血清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0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测定均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对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进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压力0.588~1.176kPa,每日6~8h。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直线相关分析进行指标间的相关性检验。结果:最终进入结果分析治疗前人数保持上述数目,治疗后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10例,健康者25人。①治疗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35例)血清白细胞介素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5.498,9.626,P<0.01),血清白细胞介素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4.667,P<0.01)。②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0.671,0.742,P<0.01),与最低血氧饱和度呈显著负相关(r=-0.442,-0.531,P<0.01),血清白细胞介素10水平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呈显著负相关(r=-0.688,P<0.01),与最低血氧饱和度呈显著正相关(r=0.454,P<0.01)。③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与白细胞介素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呈显著负相关(r=-0.509,-0.666,P<0.01),白细胞介素8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呈显著正相关(r=0.706,P<0.01)。④治疗组患者(10例)经治疗半年后血清白细胞介素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t=4.896,5.609,P<0.01);白细胞介素10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t=-4.625,P<0.01)。结论: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由于缺氧导致血清白细胞介素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升高,白细胞介素10降低,可能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②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后可能通过缓解缺血,下调白细胞介素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生成,上调白细胞介素10生成,达到对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心血管病变发生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入院后第1、3、7、10天分别抽取空腹静脉血,采用比浊法测定hs-CRP,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IL-10。结果脑梗死组hs-CRP和IL-10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hs-CRP和IL-10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且与疾病的发展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E-选择素、细胞间黏附分子-1、γ-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10在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29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按病情分为2组,其中轻症组15例,重症组14例,另选20例健康者作对照。每例均分别在发热期、低血压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采血,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E-选择素、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γ-干扰素含量,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0,并同时行肝、肾功能和血常规检查。结果:从发热期至多尿期,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E-选择素、细胞间黏附分子-1、γ-干扰素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至恢复期则逐渐趋向正常,其变化曲线与谷丙转氨酶、尿素氮的变化趋势相似,而与血小板计数的变化趋势相反;血清白细胞介素-10在病程前四期增高;轻、重2组急性期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10比值均明显升高,2组峰值分别为0.45±0.75和0.23±0.25,与对照组0.12±0.1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肾综合征出血热急性期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γ-干扰素、E-选择素、细胞间黏附分子-1以及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10比值均明显升高,且与肝、肾损...  相似文献   

1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临床表现为小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突发缺血性死亡等.其病理牛理过程包括不稳定斑块形成、斑块的破裂以及继发的冠状动脉瘁挛和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期间该院心内科收治的52例AMI患者(AMI组)、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UAP组)、5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SAP组)为研究对象,并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比较各组研究对象血清hs-CRP、MCP-1水平;分析AMI患者血清MCP-1与hs-CRP的相关性。根据30d有无发生心血管事件将AMI患者分为事件组(n=14)及非事件组(n=38),比较2组临床资料及血清MCP-1、hs-CRP水平。结果血清hs-CRP和MCP-1水平在对照组、SAP组、UAP组与AMI组依次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MI组患者MCP-1与hs-CRP呈显著正相关(P0.05);事件组患者年龄、吸烟和糖尿病的比例、心肌肌钙蛋白T(cTnT)、hs-CRP、MCP-1水平均明显高于非事件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则明显低于非事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患者血清hs-CRP和MCP-1明显升高,检测血清hs-CRP和MCP-1水平对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的动态变化及其与脑梗死面积、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在发病后24h内入院,于入院后第1、3、7、14天分别抽取空腹静脉血3mL,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10水平,同时检测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多田氏公式、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分别对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估。结果:脑梗死组白细胞介素-10在发病后第1、3、7、14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大体积脑梗死的IL-10含量大于小体积脑梗死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梗死体积、NIHSS评分与血清白细胞介素-10水平呈正相关,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白细胞介素-10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136例患者被分为四组,稳定型心绞痛组2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28例,急性心肌梗死组34例,对照组5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测定各组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应用Beckman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各组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及其亚型MB水平。结果 稳定型心绞痛组与对照组比较,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肌酸磷酸激酶及其亚型MB均无明显差异(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与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组比较,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高敏C-反应蛋白均显著增高(P〈0.05),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及其亚型MB均无明显差异(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与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比较,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肌酸磷酸激酶及其亚MB均明显增高(P〈0.05)。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两者之间呈正相关(r=0.78P〈0.05)。结论 ACS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明显增高,其增高程度与疾病严重程度(心肌损害)呈正相关,与肌酸磷酸激酶及其亚型MB比较,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与诊断中有重要意义,可作为ACS发病和预后的预测因子。炎症反应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炎症反应与ACS发病及病情进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轻中度高血压是否存在亚临床表现的靶器官损害以及与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关系.方法 无临床靶器官损害证据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为高血压组(50例),对照组为健康查体者(30例),观察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踝臂指数(ABI)和肱踝脉搏波速度(baPWV)、左室重量指数(LVMI)、左心室舒张早期峰值速度/舒张晚期峰值速度(E/A)比值、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评价是否发生靶器官损害;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MCP-1水平,应用相关分析法分析MCP-1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结果 高血压组UACR(mg/g)、ABI、baPWV (cm/s)、LVMI(g.m2)、E/A比值较对照组明显异常(UACR:54.93±6.32比15.09±4.18,ABI:0.72±0.24比1.06±0.21,baPWV:1800.03±250.29比1025.59±212.37,LVMI:138.60±29.88比103.66±24.19,E/A比值:0.72±0.32比1.04±0.26,均P< 0.05),MCP-1与UACR、ABI、baPWV呈正相关(r分别为0.439、0.421、0.567,均P<0.01),与LVMI、E/A比值、LVEF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135、0.092和0.126,均P>0.05).结论 轻中度高血压已出现亚临床症状的靶器官损害,MCP-1与动脉硬化及阻力增加、尿微量白蛋白(MAU)有关,与心脏结构功能异常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急性心肌梗死(n=30)、不稳定性心绞痛(n=30),稳定性心绞痛(n=30)及对照组(n=30)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稳定性心绞痛组与对照组之间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明显增高,是斑块不稳定性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血清及腹腔液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水平,探讨MCP-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病例组选取EM患者45例,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定量检测EM患者血清及腹腔液中MCP-1的水平;对照组选取同期卵巢良性上皮肿瘤患者45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清及腹腔液中MCP-1的水平的差异.结果 ①EM早期组患者血清MCP-1水平[(231.6±44.9)ng/L]明显高于晚期组[(184.5±14.1)ng/L]及对照组[(159.1±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EM早期组患者腹腔液中MCP-1水平明显高于晚期组[(26.11±3.37)ng/L]及对照组[(9.32±5.24)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EM患者血清及腹腔液中MCP-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M患者血清及腹腔液MCP-1水平明显升高,提示血清MCP-1水平在EM发病机制中起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其受体(CCR2)在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外周血和胸水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胸水细胞中的CCR2;用ELISA法检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血清及胸水中的MCP-1.结果 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外周血中MCP-1和CCR2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MCP-1:(340.8±220.8)与(9.0±3.8)ng/L,P<0.01;CCR2:(18.2±10.1)%与(6.9±3.5)%,P<0.05];外周血中MCP-1与CCR2两者呈正相关(r=0.227,P<0.05),胸水中检测到MCP-1和CCR2表达.结论 MCP-1和CCR2在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外周血和胸水中的表达明显增加,是参与结核性胸膜炎发生发展的重要免疫分子.  相似文献   

19.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chemoattractonprotein-1,MCP-1)可趋化单核细胞,单核细胞可分泌细胞因子调节骨形成或骨吸收,招募它的主要细胞因子MCP-1在调节骨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MCP-1有望成为治疗骨损伤的一种值得探索的生物学治疗新途径。本文综述了MCP-1在骨感染、骨发育、骨重建时的诱导,应用于骨损伤时可增加单核细胞招募数量及其治疗骨损伤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髓过氧化物酶(MPO)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与急性脑梗死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首发急性脑梗死患者212例和健康体检者20例纳入研究。完善头部影像学及颈动脉超声检查,检测并比较分析各组血浆MPO和MCP-1水平。结果:根据检查结果,分为全前循环梗死组49例,部分前循环梗死80例,后循环梗死83例;这3组的血浆MPO和MCP-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轻度狭窄组118例,中度狭窄组65例,重度狭窄组29例;这3组的血浆MPO和MCP-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稳定斑块组127例,不稳定斑块组85例;这2组的血浆MPO和MCP-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中的MPO、MCP-1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发生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MPO、MCP-1可能可作为预测急性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