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额颞耳前联合断颧弓颞下入路切除中颅窝底鞍旁肿瘤的疗效和体会。方法 对术前确诊为中颅窝底鞍旁肿瘤的 5例病人 ,采用术中切断颧弓将颞肌瓣翻下 ,显露颞窝 ,使骨窗接近颅底 ,充分暴露肿瘤和鞍旁的相关解剖关系。结果 本组 3例全切除 ,2例近全切除 ,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用此方法切除中颅窝底鞍旁肿瘤可达到最大范围的肿瘤切除 ,避免了周围神经、血管的损伤 ,保全了脑组织的正常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2.
经颧弓改良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巨大蝶骨嵴脑膜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成  郭之通  王廷友 《淮海医药》2000,18(3):180-182
目的应用经颧弓改良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巨大蝶骨嵴脑膜瘤。方法改良翼点入路,主要为切断颧弓,尽量暴露中颅底,在显微旬下操作分块切除肿瘤,避免损伤颈内动脉等重要结构。结果13例巨大蝶骨嵴脑膜瘤在显微镜下做到了全切,术后出现脑血管痉挛4例,精神症状6例及皮下积液8例等。给予相应处理后,均在短期内恢复。结论经颧弓改良翼点入路显微手术,能够充分暴露中颅底,肿瘤显露良好,镜下视野清楚,避免损伤了重要结构,特  相似文献   

3.
目的 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颅底脑膜瘤,以提高全切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方法 本组31例经显微外科治疗颅底脑膜瘤,采用经翼点-颧弓-颞下联合入路,并分析手术方法、结果和并发症.结果 肿瘤Simpson's Ⅰ、Ⅱ级全切除25例,次全切除4例,大部切除2例.术后恢复良好27例,遗留颅神经麻痹4例,无手术死亡.结论 颅底脑膜瘤采用颅底外科技术,明显缩短了肿瘤显露距离,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脑牵拉,同时配合显微外科技术和电磁刀,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中颅窝肿瘤多属良性.以脑膜瘤、神经纤维瘤等最为多见.一经确诊.应及早手术,我院近期采用颧颞入路切除中颅底内侧肿瘤3例,现将该手术术中护理配合及要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颞下锁孔入路切除中颅窝底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颞下锁孔入路微创手术治疗中颅窝底肿瘤8例患者临床资料,4例三叉神经鞘瘤,3例表皮样囊肿,1例脑膜瘤。结果本组术野均暴露清晰,术中无因病情变化或暴露不良而扩大切口及骨窗者。肿瘤均获全切除,均经病理学确诊,术后恢复良好。结论颞下锁孔入路切除中颅窝底肿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有效的微创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眶上外侧入路和单侧额底入路在鞍结节脑膜瘤手术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福建省立医院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经手术及术后病理确诊的鞍结节脑膜瘤51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将51例患者分为两组,单侧额底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额底组)22例,眶上外侧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眶外组)29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肿瘤切除程度、术后视力变化情况,评估两种手术方法的安全性及手术效果。结果 肿瘤切除程度、术后视力改善情况在额底组和眶外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眶外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均优于额底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经眶上外侧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具有开关颅简单,组织创伤小,术野清晰足够,手术效果良好等优点,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采用额颞颧入路肿瘤切除术用于海绵窦眶尖肿瘤患者的脑神经保护情况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神经外科收治的海绵窦眶尖肿瘤患者30例,对所有患者均采用额颞颧入路进行肿瘤切除。对患者的病理情况、眼肌运动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术后的行为能力、肿瘤切除情况、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肿瘤复发情况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脑膜瘤(8例)是临床病理中最常见类型,眼肌运动神经功能1级者(12例)显著多于治疗前1级者(4例);Karnofsky表现评分,90分者(10例)和80分者(8例)显著多于术前90分者(0例)和80分者(2例);10例肿瘤全部切除,8例肿瘤近似全部切除,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未出现1种以上;术后随访期出现复发2例,死亡1例,死因在于肺衰竭。结论海绵窦眶尖肿瘤的治疗采用额颞颧入路肿瘤切除术可以最大程度保护脑神经,为了患者的临床康复提供基础,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颅眶沟通性肿瘤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分析21例颅眶沟通性肿瘤患者的治疗方案,采用经额下入路或经翼点入路以及扩大联合入路3种手术方法,在显微镜下切除肿瘤。结果经额下手术6例,全切除5例,次全切除1例;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4例,全切除2例,次全切2例;联合入路11例,全切8例;均无死亡患者。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针对肿瘤的性质及位置特点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是提高颅眶沟通性肿瘤全切率、减少并发征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嗅沟脑膜瘤起源于筛板及其附近的硬脑膜,是前颅底很常见的肿瘤,约占颅内脑膜瘤的8%~18%[1].女性稍多于男性,肿瘤多呈球形生长,并沿前颅窝向后上生长,其具有特定的生长部位、生长方向,目前手术方式已较为成熟.以额叶微创为特点的单纯脑外入路已是嗅沟脑膜瘤手术的发展趋势[2].从2008年9月~2012年2月,我院采用经单侧额下入路显微手术切除19例大型嗅沟脑膜瘤,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邬祖良  史继新 《江苏医药》1995,21(11):722-724
经颧颞入路,截断颧弓.磨去颅中窝底外侧、外耳道上壁、部分岩骨,低位颞下入路切除上斜坡、岩斜部、颅中窝底肿瘤6例。暴露满意,颞叶牵拉伤少,脑干、颅神经、下丘脑能妥然保护。提高了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