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病征之一,然临床中不能见咳止咳。"五脏六腑皆令人咳",指出咳嗽与五脏六腑均相关。如肝气郁结,郁而化火,气火循经上扰于肺,肺失肃降,发生咳嗽;脾为肺金之母,脾不布津,肺失濡养;或脾失健运,水湿不化聚湿生痰,上渍于肺,痰湿阻肺,壅塞气道,肺气不宣,而致咳等。揭示了咳嗽虽是肺系病变而各脏腑病变均可累及肺系而致咳嗽的理论,体现中医整体观念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咳嗽一症,是肺系疾患的主要证候之一。《素问.咳论篇》指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强调了肺系受邪以及脏腑功能失调,均能导致咳嗽的发生。本证的病因虽然很多,大致可分为外感与内伤二类。外感以六淫之邪气侵袭,肺位最高,不耐寒热,为之娇脏,肺合皮毛,上连喉咙,开窍于鼻,司呼吸,故外邪一旦侵袭,肺卫受感,于是肺气雍遏  相似文献   

4.
汗是人体生理和病理状态下常见的一种表现,汗症是临床常见的一类症状,文章论述了汗的生理及病理,认为五脏六腑皆能令人汗而非独心也。  相似文献   

5.
五脏六腑皆能令人汗而非独心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汗是人体生理和病理状态下常见的一种表现,汗症是临床常见的一类症状,文章论述了汗的生理及病理,认为五脏六腑皆能令人汗而非独心也。  相似文献   

6.
咳嗽为呼吸系统临床常见病症之一,其既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又是其他疾病的一个症状。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咳嗽既可以由肺脏本身疾病引起,又可因外邪犯肺,或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肺气上逆而致。《素问·咳论篇》中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说明咳嗽的发生虽主要关于肺,但与五脏六  相似文献   

7.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有外感,内伤两类.<素问·咳论篇>专题论咳嗽,提出了"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的理论,并描述了不同的症候特征.<医学三字经·咳嗽>"……然肺为气之主,诸气上逆于肺,则呛而咳,是咳嗽不止于肺,而亦不离于肺也."说明五脏六腑之咳,不外乎五脏六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引起肺失宣肃,肺气上逆所致,可分为其他脏腑病变涉及于肺和肺脏自病两端,临床上根据病因病机和证候特征对五脏六腑咳嗽进行辨证施治,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从中医的整体现出发,认为瘙痒症病因是多方面的,非独风邪,而与气血、五脏六腑有密切关系,如气血两虚、心肺郁热、肠胃实热、肝胆湿热、肾用不足等均可引发本症。  相似文献   

9.
喘证是肺系常见疾病,无论何种咳喘,均与肺息息相关.但在临床治疗中如过度专注于肺的病机变化,忽略了五脏六腑之间的联系,将影响喘证的治疗效果.因此要效法古训,《素问》指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本文以此为指导思想,探讨喘证发病过程中五脏六腑存在的内部联系.明确五脏六腑以经络相连,脏腑之间互为表里,相互依托,相互制...  相似文献   

10.
<内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又曰:"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五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说明身体某个脏腑病变或功能失调均可使肺气宣降失常,气道不利而咳嗽.不过,外感之咳,其来在肺,故必由肺及脏,此肺为本而脏为标也.内伤之咳,先因伤脏,故必由脏及肺,此脏为本而肺为标也.外感之咳与内伤之咳,因其所本不同,而所治亦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分子对接与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讨附子理中汤治疗晚期胃癌的作用机制。方法:第一,通过TCMSP数据库、Drug Bank数据库和Pharm Mapper平台对附子理中汤所含化学活性成分进行筛选并获取其作用靶点,再利用GAD数据库、OMIM数据库、CTD数据库获得胃癌的相关靶点;第二,利用Draw Ven Diagram平台制作韦恩图,获得两者的交集靶点蛋白,通过Cytoscape3.5.1软件构建出蛋白互作图;第三,通过DAVID分析工具和KOBAS3.0软件对搜集到的靶点蛋白从生物过程(biological process,BP)、分子功能(molecular function,MF)和细胞组分(cellular component,CC)三方面进行基因本体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第四,利用PDB数据库、Systems Dock Web Site数据库集进行受体-配体的分子对接,并分析docking scores,验证附子理中汤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结果:从TCMSP数据库筛选出附子理中汤的147种化学成分,预测到4 791个靶点,通过CTD、OMIM筛选出28 006个与胃癌相关的靶点,韦恩图显示346个潜在靶标。结论:附子理中汤可能通过细胞基质黏附、端粒酶活性的阳性调节、脂肪酸生物合成等生物过程而发挥作用,其主要作用机制可能涉及2-Oxocarboxylicacid metabolism(2-氧羧酸代谢)信号通路和Propanoate metabolism(丙酸盐代谢)信号通路等分子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表明STAT3对接分数最高,说明与附子理中汤有较好的结合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理中丸对Cajal间质细胞的作用。[方法]通过体外培养及血清药理学的方法,观察理中丸含药血清对Cajal间质细胞(ICC)Ca2+-ATP酶、琥珀酸脱氢酶(SDH)和乳酸脱氢酶(LDH)活力的影响。[结果]理中丸含药血清能明显提高ICC细胞Ca2+-ATP酶活力(P0.01),使ICC细胞外Ca2+浓度提高(P0.01);并在明显提高ICC细胞内SDH活力的同时(P0.01),降低ICC细胞内LDH活力(P0.01)。[结论]理中丸含药血清能提高ICC细胞Ca2+-ATP酶活力,同时还能增强ICC细胞内的有氧代谢,抑制细胞内的无氧代谢。  相似文献   

13.
薄层扫描法测定理中口服液中甘草次酸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甘草次酸为对照品,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了理中口服液中甘草酸的水解产物甘草次酸的含量,结果表明本法较为简便,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确定附子理中缓释片的安全剂量.方法 对小鼠灌胃给药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和药效学试验,观察不同药量不同时间小鼠的反应.结果 测得小鼠的中毒剂量为585 mg/kg,安全剂量为313 mg/kg.结论 人体每日服用附子理中缓释片2次,每次2片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调气消积汤的急性毒性,确定其安全范围,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调气消积汤给小鼠灌胃,观察小鼠的毒性反应,记录死亡情况,测定小鼠的最大给药量。结果:实验小鼠未出现毒性反应,与对照组比较,体重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最大给药量为198g/(kg·d),相当于60kg体重成人临床推荐剂量的108倍。结论:调气消积汤的临床剂量服用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理中汤古今不同用量对脾阳虚小鼠脏器系数的影响。方法:将40只SPF级昆明种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古方组、今方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采用注射利血平注射液的方法制备小鼠脾阳虚模型。造模成功后,古方组、今方组分别灌胃相应的药液,空白组、模型组灌胃等容积的蒸馏水,每日1次,连续给药5d。给药结束后,称取小鼠体质量,处死小鼠,摘取肝、脾、肾、胸腺,称重并按照公式计算脏器系数。结果:连续给药5d后,与模型组相比,古方组小鼠的肝脏系数显著降低(P0.01);古方组与今方组的肝脏系数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理中汤古方组可以显著降低脾阳虚小鼠的肝脏系数,而理中汤今方组效果不明显;理中汤古今不同用量对脾阳虚小鼠脾、肾、胸腺的脏器系数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当归黄芪拮抗抗癌药物的免疫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抗癌药物环磷酰胺(CTX)建立免疫功能低下的动物模型,分别使用当归、黄芪进行体内拮抗实验.结果:当归加CTX组IgM为0.35±0.12,IgG为4.68±0.18,分别与CTX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芪加CTX组IgM为0.68±0.13,IgG为6.22±0.29,分别与CTX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当归对CTX免疫抑制作用有部分拮抗作用,黄芪对CTX免疫抑制作用有显著性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判断芎附汤的急性毒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安全依据。方法:给予小鼠灌胃芎附汤,通过预实验测定半数致死量(LD50),并据此测定最大耐受量(MTD)。结果:急性毒性实验未能测出LD50,改测最大耐受量为240g/kg,相当于临床人用量的243倍。结论:芎附汤是安全有效的药物,可以在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加味附子理中汤配合针灸治疗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早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予加味附子理中汤配合针灸治疗,对照组予盐酸普罗帕酮治疗,4W后观察疗效,以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8.89%,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33%,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19〈0.05)。但在改善心悸、胸闷、乏力、纳呆、形寒肢冷等症状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味附子理中汤配合针灸治疗早搏疗效显著,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附子理中缓释片中总生物碱的药效物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附子理中缓释片中总生物碱的药效物质。方法通过薄层色谱(TL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的谱图研究,并与小鼠体内药物动力学的谱图比较,确定能够产生作用的总生物碱的药效物质。结果总生物碱的药效物质主要是新鸟头碱和鸟头碱间的新物质。以及新鸟头碱、鸟头碱与次鸟头碱等其它生物碱物质。结论通过采用TLC和HPLC手段,并与体外谱图和体内药物动力学相关数据或谱图相比较的方法.可以获得中药及其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