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双侧同时性肾癌患者有效治疗方式的选择. 方法双侧同时性肾癌14例.男12例,女2例.平均年龄45岁.临床表现腰部酸痛感4例、血尿2例、体检偶然发现8例.14例术前影像学检查均明确为双侧肾脏占位性病变.其中发现腔静脉癌栓1例,肾门或腹膜后淋巴结肿大2例.14全均未发现远处转移.Robson分期Ⅱ期11例,Ⅲ期3例.肿瘤直径1.0~8.5 cm.行一期双侧手术6例,其中行双侧肾部分切除4例,一侧根治性肾切除、对侧肾部分切除2例.行二期手术8例,先行一侧部分切除术,1个月后行对侧根治性肾切除术3例;先行一侧根治性肾切除术,1个月后行对侧部分切除术2例;先行一侧部分肾切除术,1个月后行对侧肾部分切除术2例;1例伴有腔静脉癌栓患者一期于下腔静脉肝下水平放置静脉内支架加滤网防止癌栓脱落,再行根治性肾切除,1个月后再行对侧肾部分切除.结果 14例共行22例次手术,均获成功.一期双侧手术者平均手术时间(263±52)min;二期手术者平均手术时间(155±46)min.病理报告:29个肿瘤中,透明细胞癌23个,未分化肿瘤4个,嫌色细胞癌2个.10例患者获随访,随防时间6~41个月.3例行一侧肾部分切除加对侧根治性肾切除患者SCr升高,但无需血液透析;1例术后14个月后双侧肺转移,25个月后死亡;1例术后21个月左侧肾窝肿瘤复发,经放疗及化疗,38个月后死亡,1例术后6个月死于脑血管意外;6例无瘤存活,1例腔静脉癌栓未切除者随访32个月存活.结论 双侧肾肿瘤的处理原则为兼顾肾功能保留和肾肿瘤治疗,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全身情况及肿瘤大小、部位进行详细评估,尽可能保留足够的肾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囊性肾癌(CRCC)的临床特点,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CRCC患者的症状与体征、影像学表现、手术方式、病理检查及随访结果。结果:综合B超、CT、MRI、超声造影等检查诊断CRCC 24例,疑似肾癌2例,误诊为肾囊肿1例。行保留肾单位手术15例,根治性肾切除11例,肾囊肿去顶减压后再行根治性肾切除1例。病理检查报告为透明细胞癌26例,乳头状肾细胞癌1例;临床分期T1aN0M08例,T1bN0M012例,T2aN0M05例,T2bN0M02例;组织分级G16例,G221例。27例随访6~78个月,平均21个月,除1例术后3个月局部复发外,其余26例均无复发和转移。结论:综合多种影像学检查能提高CRCC的诊断率,部分患者保留肾单位手术能达到与根治性肾切除术同样的治疗效果。除肾癌囊性坏死型外,其余类型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肾集合管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对。肾集合管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肾集合管癌的临床资料:男4例,女1例,平均年龄54(42~65)岁。主要症状为腰腹痛、血尿及腹部包块和低热。4例患者行根治性肾癌切除术,1例行姑息性肾切除术。术后行病理学检查。结果:淋巴结转移3例,肾门脂肪转移2例;肿瘤位于肾髓质,侵袭性生长,以腺管或乳头状结构为主,特征性靴钉样细胞衬覆于管腔内面,伴有间质纤维反应,瘤旁集合管上皮细胞异型增生。AJCC临床分期Ⅱ期1例,Ⅲ期和Ⅳ期各2例。术后干扰素免疫治疗2例。随访5~18个月,5例患者平均生存10个月。结论:肾集合管癌具有特殊的临床病理特征,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其确诊依赖于病理学检查。早期发现、早期手术治疗仍是改善集合管癌预后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肾梭形细胞癌的诊治水平和对此类型肾癌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肾梭形细胞癌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8例均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肾梭形细胞癌;随访6-17个月,7例死于术后肿瘤复发或转移,1例随访9月出现肺转移。结论肾梭形细胞癌是一种高度恶性少见的肾细胞癌,确诊有赖于影像学检查及典型病理表现,治疗以手术为主,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多房囊性肾细胞癌的诊疗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多房囊性肾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外科手术方法、病理特点,随访其预后。站果男3例,女3例,肿瘤最大直径3.0~7.5cm。CT示多囊性肿物,实性部位平扫CT值30~36Hu,皮质期88~130Hu,排泄期75~96Hu,为隔膜型增强型。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1例,根治性肾切除5例。病理TNM分期,pT1aN0M0 2例,pT1bN0M03例,pT2N0M01例,癌细胞核分级均为G1。中位随访24个月,随访期内未发现远处转移及肿瘤复发,无瘤存活100%。结论多房囊性肾细胞癌为一种特殊的病理类型,病理分期、分级低,预后良好,术前怀疑或术中证实为多房囊性肾细胞癌应考虑行腔镜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成人恶性肾横纹肌样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对6例成人恶性肾横纹肌样瘤进行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从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和诊治方法等方面进行总结。临床表现为腰痛2例,无痛全程肉眼血尿2例,查体发现2例;B超、CT及IVU等影像学检查均提示肾脏占位性病变,直径2.8~20.4cm。CT发现肿瘤内有坏死液化及不均匀强化影像。4例经腰行根治性肾切除术,1例经腹行左肾根治性切除术,1例经胸腹联合行左肾根治性切除术。结果:6例术后病理报告均为肾恶性横纹肌样瘤,其中1例并发透明细胞癌。术后均给予生物免疫治疗。1例术后2个月发现肺转移,1年后死于肿瘤肺转移;1例术后出现肺部感染,1年后死于心肺功能衰竭;3例术后半年无瘤生存,现在随访中;1例失访。结论:成人肾恶性横纹肌样瘤罕见,临床表现无特征性,CT表现为肿瘤内部坏死液化,轻度强化而且强化不均匀,最终确诊依赖于病理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和电镜检查结果。治疗方法包括开放手术或腹腔镜手术,并且辅助术后化疗或生物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肾集合管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肾集合管癌的临床、病理及预后资料,男8例,女4例,平均58.1(33~77)岁,血尿3例,腰痛3例,血尿伴腰痛2例,CT增强检测呈少血供特征。结果:12例均行根治性肾切除术。肿瘤平均最大径7.1(2.2~15.0)cm,3例淋巴转移,2例远处转移。肿瘤镜下表现为腺管状或腺管乳头状,常伴坏死,部分混有肉瘤样变。患者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25.6(3.2~68.0)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31.1个月,1例失访,6例因肿瘤死亡,5例无瘤生存。结论:肾集合管癌是一种罕见的肾细胞癌,就诊时多有症状,影像学仅起提示作用,病理是唯一确诊手段。手术切除是治疗肾集合管癌的主要方法,靶向治疗可能是术后辅助治疗转移性肾集合管癌的有效方案。肿瘤恶性程度高,进展迅速,转移早,总体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肾乳头状腺癌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报告1例以肾门淋巴结转移肿大压迫致肾积水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肾乳头状腺癌的临床资料,CT平扫时肿瘤密度低于.肾实质,肾门低密度软组织块影压迫血管及肾盂,导致肾积水;增强后肿瘤强化不明显,肾门淋巴转移融合包块强化不均匀,低于肾实质.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手术顺利.结果:患者术后一般情况良好,切IZl痊愈出院,目前正进行规范的生物免疫治疗,随访6个月未见进展.结论:肾乳头状腺癌在临床、病理和生物学行为上与其他类型的肾细胞癌不同,应将其作为一种独立的病理类型进行诊断和治疗.其预后较非肾乳头状腺癌要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肾肿瘤手术困难改经腹腔途径可行性。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月采用腹腔镜经后腹腔途径对肾肿瘤(肿瘤直径4~8cm)患者行根治性肾切除过程中,因分离困难,肿瘤粘连周围脏器改经腹腔途径4例,观察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术期并发症及预后。结果:4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75 min(65~9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20ml(80~200ml)。无迟发出血,平均住院7.5d(6~9d)。术后病理检查示肾透明细胞癌3例,乳头状肾细胞癌1例,切缘均为阴性。随访3个月肿瘤无复发。结论:经腹膜后途径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如遇操作困难,改经腹腔途径可避免开放手术,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肾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肾窝局部复发并不常见。我们对1970~1998年间行根治性肾切除的1737例T1~3N0M0期单侧肾细胞癌患者进行随访,最长随访时间14.8年。共有30例发生肾窝局部复发,平均发生时间为术后1.6年,最长为7.3年。其中12例为常规复查时发现,另18例则由于局部症状而发现,30例患者均无远处转移的证据。13例患者的原发肿瘤为T1/T2期,4例为T3a期,12例为T3b期,1例为T3c期。病理类型包括透明细胞癌23例,乳头状癌4例,嫌色细胞癌2例,肉瘤1例。14例患者进行了腹膜后探查术,其中10例获得整块切除,其中5例局部再复发,3例死于广泛转…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对肾癌泌尿男性生殖道转移的认识。方法:总结我院20年来收治的2例患者资料,例1肾癌术后转移至同侧输尿管膀胱,例2肾透明细胞癌同时转移至同侧肾盂输尿管膀胱及前列腺,结合文献就其临床表现、转移机制、诊断及治疗进行讨论。结果:例1行残留输尿管及膀胱袖状切除术,例2行右肾癌根治性切除加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例1术后5年死于远处转移,例2术后2个月死于全身衰竭。结论:肾癌的泌尿男生殖道转移少见,转移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手术切除转移灶是首选推荐的治疗方法,肾癌根治术据病变情况可同时切除同侧全长输尿管并膀胱袖状切除。  相似文献   

12.
A case of bilateral renal cell carcinoma in a 42-year-old polycystic kidney male is reported. He had been treated with hemodialysis for 22 years. An abnormal small mass was found in one of the left renal cystic lesions by screening ultrasonography and CT scan at the 19th year of the hemodialysis. Left radical nephrectomy was performed and the histological diagnosis was a renal cell carcinoma (RCC). There was no evidence of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however, he presented with asymptomatic macrohematuria two years after the operation. CT scan demonstrated the rapidly progressing right renal tumor and multiple para-aortic lymph node swelling. Right nephrectomy and lymphadenectomy were performed and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showed the advanced RCC with multiple lymph node metastasis. Eleven months after the second operation followed by interferon therapy. he died of multiorgan metastasis of the RCC. This is the first bilateral RCC case in polycystic kidney patient treated with hemodialysis in Japan.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收集成人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细胞癌(简称Xp11.2肾细胞癌)的相关数据,探讨其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8例成人Xp11.2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信息,结合最新文献,总结其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结果 18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10例;左侧11例,右侧7例;平均年龄(48.00±15.18)岁,主要症状为肉眼血尿和腰痛。其中10例接受开放性肾癌根治术,7例行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1例行肿瘤姑息性切除;术后病理均诊断为Xp11.2肾细胞癌。18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20.83±18.24)个月,其中4例患者因肿瘤复发或转移死亡,1例肝转移正在接受治疗,其余13例患者预后良好。结论成人Xp11.2肾细胞癌是一种临床罕见的肾恶性肿瘤,其诊断需要结合影像学资料、组织病理学特点以及免疫组化和基因检测结果,肾癌根治术是其首选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4.
乳头状肾细胞癌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乳头状肾细胞癌的诊治水平。方法:8例均作影像学检查,IVU示患侧肾脏外形增大;CT示患侧肾脏有类圆形,界限清楚,中心有肿瘤坏死引起的代密度灶。8例患者均接受肾癌根治术,其中2例经腹腔途径,6例经11肋间切口。结果:随访4-60个月。除1例于术后13个月死于颅内转移外,其余均生存。结论:乳头状肾细胞癌是较罕见的肾细胞肿瘤,其形态学和遗传学与非乳头状肾细胞癌有明显不同;其确诊有赖于影像学检查,典型病理检查及分子遗传学特征分析;治疗仍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乳头状。肾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乳头状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28例行开放性根治性肾切除术,3例行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1例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结果:术后病理均为乳头状肾癌。采用2002年AJCC肾癌TNM病理分期:pT1oNoMo4例,pT1bNoMo14例,pT2oNoMo10例,pT2bNoMo1例,pTzbN·Mo1例,pT3oNoMo2例,病理分级:G121例,G210例,G31例。28例获16~30个月随访,平均20个月,2例死于心脏病,3例死于脑血管意外,1例局部复发,22例无瘤生存。结论:乳头状肾癌是一种具有特殊形态和表现的少见肾癌类型,部分。肾切除及根治性肾切除术是治疗乳头状。肾癌的首选方法,与其他类型肾细胞癌相比,乳头状肾癌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结石肾合并肾癌的诊断与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9例结石肾合并肾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及诊治经过.结果 9例患者中2例术前检查已发现结石肾合并肾占位病变行根治性肾切除;另7例中4例因结石手术术中发现可疑病灶行快速冰冻切片病检证实为肾细胞癌而行根治性肾切除,3例因结石肾积水合并感染形成脓肾行患肾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肾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肾癌伴下腔静脉瘤栓外科处理的经验与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9年4月经手术治疗的24例肾癌伴下腔静脉瘤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7例,女7例,中位年龄46岁;右侧18例,左侧6例;1级瘤栓6例,Ⅱ级10例,Ⅲ级5例,Ⅳ级3例。结果:22例成功行肾癌根治性切除加下腔静脉瘤栓取出术,2例术中粘连紧密无法分离;2例术前经右锁骨下静脉放置下腔静脉滤网,1例术前行肾动脉栓塞治疗。24例患者中,1例失访,9例术后存活3~31个月,14例随访2~50个月仍存活。结论:对无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的肾癌并下腔静脉瘤栓患者积极行肾癌根治术加下腔静脉瘤栓取出术疗效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脏早期占位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6月~2011年1月对47例早期肾占位性病变患者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其中恶性病变43例,可疑恶性病变4例。结果:47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和后腹腔镜肾根治性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105±21.4)min(75~140min),平均肾动脉阻断时间(24±6.5)min(17~40min),平均出血量(160±74)ml(70~600m1)。术后病理检查报告为透明细胞癌39例,其中1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证实切缘阳性;肾嫌色细胞癌2例;肾嗜酸细胞瘤2例;肾脏囊性病变4例。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迟发性出血1例,尿瘘2例。随访1~78个月,平均(32±10.6)个月,均未见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对于腹腔镜技术熟练的操作者而言,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可以作为治疗早期肾脏占位性病变的首选。手术过程中的一些焦点问题仍需要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双侧肾细胞癌的诊断与治疗(附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近年收治的肾细胞癌(肾癌)患者3例,均经B超、CT等检查确诊,分别施行部分肾切除术、肾动脉栓塞术、孤立转移灶切除术、根治性肾切除术及Bench手术治疗,并配合免疫及透析治疗。经随访,1例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7个月后死于全身衰竭,1例无瘤生存已3年。同时就双侧肾癌发病情况、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进行讨论,认为双侧肾癌患者无特殊临床表现,其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手术切除仍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提高肾嫌色细胞癌的诊治水平和对此类型肾癌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资料.男11例,女10例.年龄27 ~ 85岁,平均52岁.11例行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8例行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2例行开放肾癌根治术.结果 术后病理证实为肾嫌色细胞癌.病理分期:pT1N0M0 13例,pT2N0M0 5例,pT3aN1 M0 2例,pT4N0M0 1例.Fuhrman病理分级:G1 6例,G2 14例,G31例.术后随访19例,时间3~36个月,平均17个月,1例死于心脏病,1例术后6个月局部复发,给予索拉非尼治疗2个月后肺部感染死亡,1例术后12个月后出现肺转移,给予索拉非尼治疗1个月后死亡,16例无瘤生存.结论 肾嫌色细胞癌是一种具有特殊形态的少见肾癌类型.肾根治性切除术是治疗肾嫌色细胞癌的首选方法.与同期、同级的其他类型肾癌相比,肾嫌色细胞癌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