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2022)》主要参考近5年国际脑性瘫痪康复循证依据及相关指南,在《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2015)》基础上,结合2022年6月以前国内外发表的医学文献及研究成果,综合我国儿童康复医学专家的共同意见修订形成的循证实践指南。内容包括简介、概论、脑性瘫痪高危儿的评定与干预、ICF-CY框架下的儿童脑瘫评定、康复治疗、中医康复治疗、康复护理、康复途径及管理。现结合国内外脑性瘫痪防治的热点对该指南进行解读,以帮助儿童康复工作者加深对该指南的理解和更好地指导临床康复实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结合肌力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脑瘫患儿86例.年龄4.0~5.8岁.通过计算机分层后随机分为研究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二组患儿均接受以Bobath技术为主的神经发育学疗法.研究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增加NMES结合肌力练,NMES采用电刺激仪,4个表面电极放置于患侧足背伸肌群肌腹处给予电刺激,20 min/次;肌力训练根据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状况,结合运动学理论、运动学习理论和神经发育学理论等进行针对性训练;1次/d,5次/周,连续6周.之后指导家长实施家庭康复治疗.治疗前,治疗6、12周随访时进行以下评定:(1)综合痉挛量表(CSS);(2)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中的D和E二项;(3)步行速度.结果 二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粗大运动功能分级水平、痉挛型偏瘫和双瘫的患儿例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治疗前,二组患儿的CSS评分、GMFM评分及步行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治疗6、12周CSS评分、GMFM评分及步行速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1).治疗6、12周,二组患儿CSS评分、GMFM评分及步行速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结论 NMES结合肌力训练能更好地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3.
躯干肌强化训练对脑性瘫痪患儿平衡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不同的躯干肌训练方法对脑性瘫痪(CP)患儿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CP患儿80例,分为常规组(34例)和躯干肌训练组(46例),常规组采用我科常规平衡训练方法,躯干肌训练组则在常规平衡训练方法的基础上增加对躯干肌的训练,两组其他康复治疗相同。由专人采用社会适应性行为评定ADL量表和GMFM运动疗效评定量表中平衡项目量表对患儿的平衡功能进行评定。结果常规组和躯干肌训练组治疗后ADL评分和GMFM平衡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变化(P<0.05或P<0.01),评分普遍增高,且躯干肌训练组高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选择性强化对部分躯干肌的训练,即在加强前屈和后伸肌群训练的同时,增加躯干旋转肌群的训练,可更加有效地提高对CP患儿平衡功能障碍的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超声定位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治疗脑性瘫痪患儿下肢肌肉痉挛的疗效.方法 选择下肢肌肉痉挛的脑性瘫痪患儿75例,分为超声定位BTX-A注射治疗组37例(注射组)和单纯康复治疗组38例(对照组).其中注射组在超声定位后予BTX-A注射患儿下肢痉挛肌群,注射后次日开始进行康复训练.所有患儿在治疗前及治疗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和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行相关评价.结果 注射组在注射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肌肉痉挛的改善及GMFM评分均优于注射前(P均<0.01),且痉挛程度在注射2周、1个月改善最明显.注射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注射组3个月和6个月M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TX-A注射有时效性,6个月后可重复注射.结论 采用超声定位BTX-A注射治疗脑性瘫痪患儿下肢肌肉痉挛,定位准确、安全,患儿依从性好,疗效优于单纯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5.
脑性瘫痪患儿生存质量相关因素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分析影响脑性瘫痪(脑瘫)儿童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 将确诊为脑瘫的80例患儿作为脑瘫组,同时选择80例同龄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儿童生存质量的PedsQL4.0普适性核心量表对2组儿童的生存质量进行评定,比较2组儿童生存质量的差异;采用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评定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级别,采用北京Gesell发育商评定脑瘫患儿的智力水平;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脑瘫患儿生存质量与性别、月龄、家庭月收入、临床分型、GMFCS及智力水平6种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脑瘫组患儿的生理功能/领域、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心理领域及总体生存质量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1).脑瘫患儿总体生存质量与智力水平呈相同趋势,智力水平越高,生存质量亦越高;脑瘫患儿生理领域生存质量与智力水平、GMFCS呈正向关系,与月龄呈反向关系,其中GMFCS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最严重;患儿的心理领域与智力水平相关.结论 脑瘫患儿生存质量存在明显损害,智力水平及运动功能是影响其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在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中的再测信度。方法收集2005年2月至2008年2月北京儿童医院治疗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83例,予以运动疗法(PT)、作业疗法(OT)、水疗(HT)、针灸及按摩治疗,在治疗前后对其采用GMFCS进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并评估。结果 83例中1例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级别发生变化,82例并未发生变化。GMFCS对于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具有良好的再测信度(P<0.01),在<2岁阶段的再测信度低于其他年龄组(P<0.01)。结论 GMFCS是目前惟一针对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水平进行标准化评价的工具,具良好再测信度,但在<2岁的再测信度低于其他年龄组。应进一步进行多中心合作研究,将全部类型、全部级别的脑性瘫痪患儿纳入研究以证实GMFCS在脑性瘫痪康复中作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B超评定股四头肌厚度在痉挛型双瘫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康复疗效评价中的作用,为康复疗效评定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方法选取60例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进行中药熏洗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30例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应用改良Ash-worth(MAS)、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88)、B超评定股四头肌肌张力、粗大运动功能、股四头肌厚度(MTQ)。结果 (1)治疗1.5个月与治疗前比较:MAS分值略有降低,GMFM-88分值略有增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TQ值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3个月与治疗前比较:MAS分值明显降低(P<0.01);GMFM-88分值明显增加(P<0.01);MTQ值明显增加(P<0.05)。(3)观察组治疗前、治疗1.5个月、治疗3个月后MTQ值与GMFM-88分值有相关性(r=0.734,P<0.01)。结论 B超可以通过反映局部肌肉厚度的变化,为脑瘫患儿康复疗效评价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头部核磁共振、核磁共振波谱以及粗大运动评定量表对儿童脑性瘫痪的分级诊断价值.方法 40例1.0~2.0周岁的健康儿童和42例1.1 ~2.0周岁的脑性瘫痪儿童为研究对象,对比正常儿童与脑性瘫痪患儿的MRI、MRS检测结果;根据核磁共振结果对脑性瘫痪进行分度,并用核磁共振波谱检测不同核磁共振分度的脑性瘫痪患儿脑内的NAA/Cr、CHO/Cr、LAC/Cr水平并分度;考察不同核磁共振和核磁共振波谱分度脑性瘫痪患儿的粗大运动评定量表得分情况.结果 核磁共振和核磁共振波谱均能有效区分脑性瘫痪患儿脑内的典型病变,脑内的NAA、Cr、Cho能被核磁共振波谱定量检测.不同核磁共振分度的患者脑内的NAA/Cr、CHO/Cr、LAC/Cr有所差异,重度患者与中度患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性瘫痪的核磁共振波谱分度与核磁共振分度相符率不理想,但粗大运动评定量表评分表明各不同分度之间有差异(P<0.05).结论 核磁共振和核磁共振波谱结合粗大运动评定量表可有效完善脑性瘫痪的分度诊断,这对不同类型儿童脑性瘫痪的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重复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重复肌肉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的疗效。方法用BTX-A对30例重度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进行2次局部肌肉注射,2次注射间隔为3个月,注射剂量4 U/(kg.次)。以改良阿氏量表(MAS)评定肌张力,以运动评价量表(PRS)评定运动功能。分析注射前、2次重复注射后3个月的肌张力、PRS分数变化。应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BTX-A第2次治疗前后肌张力、PRS分值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均<0.001)。结论局部重复肌肉注射BTX-A能有效治疗重度痉挛型脑性瘫痪,提高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0.
脑性瘫痪的康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麦坚凝  徐开寿 《国际儿科学杂志》2007,34(6):467-468,F0003
脑性瘫痪(cerebralpalsy,CP)是一种表现为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的综合征,其病因是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儿脑部受到非进行性损伤,常伴随感觉、认知、交流、感知、行为、抽搐等障碍。CP的康复需要综合、协调地应用多种治疗方法和技术,使患儿的运动以及语言和智力等功能达到最佳状态,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使其能够接受教育和融入社会。CP的康复内容主要包括:康复评定、康复治疗以及患儿的管理等。康复治疗是CP康复的最主要内容,并以综合性康复治疗为主。康复评定是CP康复的重要环节,CP康复从评定开始到评定结束,贯穿CP的整个康复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