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妇女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予中药内服及保留灌肠加微波理疗,结合抗生素静滴,7天为l疗程。对照组30例予单纯抗生素静滴加甲硝唑保留灌肠及微波理疗,连用7天。结果:治疗组愈显率86.7%,有效率96.7%,对照组愈显率43.3%,有效率86.7%,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妇女慢性盆腔炎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李西娟 《基层医学论坛》2013,(13):1731-173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五味消毒饮加减内服,每日1剂,10 d为1个疗程;红藤汤保留灌肠,每日1次,10 d为1个疗程;配合中频理疗,每日1次,10 d为1个疗程;配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替硝唑静滴,每日1次,10 d为1个疗程。结果 100例患者经2~4个疗程治疗,1年随访,治愈70例,显效26例,好转2例,无效2例。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药保留灌肠配合盆腔理疗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采用盆腔炎汤保留灌肠配合特种光宫颈糜烂与盆腔炎治疗仪治疗慢性盆腔炎160例。结果总有效率98.12%。结论中药保留灌肠配合盆腔理疗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确切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慢性盆腔炎是女性常见病、多发病,我们通过中药保留灌肠治疗30例患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我科2000年至2001年采用两种理疗仪器配合中药保留灌肠,对64例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并与1998年至1999年采用一种理疗仪器单一治疗的58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7.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慢性盆腔炎的康复效果。方法:将12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60例,予抗生素常规方法进行处理;治疗组60例,常规用药同时,予中药灌肠。经比较秩和检验,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病情程度评分治疗前后差值的均数,两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方法结合中药灌肠法对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有较高的康复价值,可充分发挥各种疗法的协同作用,缩短疗程,提高和巩固疗效,整个治疗过程舒适、安全,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慢性盆腔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病情常迁延并反复发作,直接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急需解决的问题.2001年 6 月-2003 年 7 月本站共收治慢性盆腔炎患者 83 例,其中 43 例选用桂枝茯苓汤灌肠配合微波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15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1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156例。对照组患者月经期第1天静脉滴注甲硝唑联合抗生素治疗,连续7d,每日1-2次,1个经期为1疗程,连续3个疗程;治疗组患者月经期治疗同对照组,非经期采用中药保留灌肠与腹部微波照射同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41%,治疗组为1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且经济、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翟翠琴  纪丽霞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7):2430-2431
目的:观察加味少腹逐瘀汤内服—妇炎洗方灌肠—超短波理疗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8例患者均采用加味少腹逐瘀汤内服,妇炎洗方煎剂灌肠,并用上海医用电子仪器厂生产的LDT.CD31超短波电疗机治疗,10 d为1个疗程,使用1个疗程3个疗程不等,每疗程之间间歇天。结果:78例患者经1个疗程3个疗程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总治愈率为60.26%,随着疗程增加,有效率亦增加,但以2个疗程效果最佳,病程与疗效呈正相关。治疗中患者未见明显毒副作用。结论:加味少腹逐瘀汤内服—妇炎洗方灌肠—超短波理疗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具有活血祛瘀,消积散结,融解组织粘连,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疗效高,起效快,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患者多有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等症状,由于久治不愈、反复发作,给妇女身心健康带来影响,目前治疗方法很多,但效果均不太理想.2005年4月-2007年4月,我科采用超短波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抗生素配合物理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44例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杜新平 《当代医学》2011,17(3):147-147
目的探讨抗生素配合物理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慢性盆腔炎患者87例,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抗生素联合微波治疗。抗生素治疗: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注射液和奥硝唑。在应用抗生素治疗基础上,给予微波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以上抗生素的基础上给予中药保留灌肠。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生素配合物理疗法能够限制改善慢性盆腔炎临床症状,临床效果限制,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中药灌肠配合物理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灌肠配合下腹部短波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中药煎剂保留灌肠加下腹部短波治疗,每日一次,10天为一疗程,连用3个疗程。[结果]临床总有效率为96.67%比西药抗生素治疗(总有效率71.67%)疗效佳。[结论]本法优点是临床疗效率高,不易复发,无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慢性盆腔炎是女性内生殖器官及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慢性炎症性病变,其发生率高,病程缠绵难愈.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慢性盆腔炎9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超短波透热疗法结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58例采用抗生素静脉滴注及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治疗组58例在此基础上加用超短波透热疗法。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治愈率为39.7%,总有效率为91.4%,复发率为26.1%;对照组治愈率为20.7%,总有效率为75.6%,复发率为52.6%。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短波透热疗法结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中药灌肠加理疗治疗慢性盆腔炎396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淑珍  贺惠琼 《广东医学》2002,23(9):994-995
目的 探讨中药灌肠加理疗对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门诊收治的794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无合并其他盆腔非炎症性疾病)随机抽取愿参与中药灌肠加理疗的396例患者为观察组,其余398例以抗生素或灭滴灵治疗者为对照组,连续观察2-3个疗效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愈362例(91.5%),显效26例,无效8例(其中2例未按疗程连续治疗),总有效率98.1%;对照组治愈35例(8.7%),显效284例,无效79例,总有效率80.2%。两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中药灌肠加理疗可有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明显优于应用抗生素治疗者。  相似文献   

17.
从1998年9月~1999年8月,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5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妇女慢性盆腔炎171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治疗妇女慢性盆腔炎采用的是在经期抗感染的基础上,辅以中药保留灌肠加中药离子导入的方法,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克服以往对盆腔炎治疗疗程长,治愈率低的弱点.  相似文献   

19.
中药灌肠配合微波治疗慢性盆腔炎11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凤新 《吉林医学》2010,(34):6249-6249
目的:观察中药浓煎剂保留灌肠配合下腹部微波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对114例确诊患者,采用中药浓煎剂保留灌肠和微波理疗,连续治疗3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95.6%。结论:本方法治疗慢性盆腔炎收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吴亚萍 《大家健康》2016,(4):165-166
目的:探讨西药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04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抗炎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辅以中药灌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77%,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3%,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症候积分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下降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随访6月-1年,对照组复发7例(13.46%),观察组复发3例(5.77%),两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药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可提高疗效,减少复发,是治疗慢性盆腔炎较为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