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姜黄素对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作用;初步探讨姜黄素作用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姜黄素高浓度组、中浓度组、低浓度组、维酶素组、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只用生理盐水灌胃,其余各组先用50℃脱氧胆酸钠连续灌胃6个月建立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模型,用对应的药物治疗6周,模型组除外.然后检测胃粘膜血流量,检测各组胃粘膜组织的病理变化,并检测SOD活性.结果:用姜黄素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治疗后的胃粘膜组织接近正常;与模型组比,姜黄素各组胃粘膜血流量和SOD活性均明显升高(P<0.05;P<0.01),并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结论:姜黄素对大鼠CAG具有较好的疗效,并存在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胃粘膜血流量和抗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定量测定苦杏仁和桃仁中苦杏仁甙的含量。方法 IrregularHc18(4.6mm×250mm,10μm),流动相为磷酸盐缓冲液(pH=5.0)-甲醇(800:200)。结果苦杏仁甙在0.25~5μg成线性,r=0.9999,平均回收率100.7%,RSD=1.3%。结论本方法分离效果好,重现性高,操作简单,可用于质量标准制定。 相似文献
3.
4.
5.
化学发光淬灭法测定苦杏仁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鲁米诺-过氧化氢-二价铜离子为化学发光体系,以苦杏仁甙的水解产物氰根离子为淬灭剂。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实现了有效而稳定的淬灭,达到间接测定苦杏仁甙的目的,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7.
8.
《中国民康医学》2015,(10)
目的:探讨内镜下慢性胃炎患者特点与病理诊断的对比。方法:选取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的慢性胃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比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改变。结果:胃镜下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13例,而病理诊断为3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下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79例,而病理诊断为8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误差较大,而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几乎一致。慢性萎缩性胃炎较慢性浅表性胃炎有更高的HP感染、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比例。对于此类患者需要进行定期复查,及早发现早期胃癌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气滞胃炎颗粒剂是由白芍、甘草、高良姜、香附、柴胡、枳壳、旋覆花、郁金、元胡等组成的中药新药。功能疏肝和胃,适用于肝胃气滞型慢性浅表性、萎缩性胃炎。本文对其主要药效学进行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2,4-二硝基苯肼法测定了苦杏仁甙,其测定范围为10~(-3)~10~(-2)g/L数量级.给家兔快速静脉注射苦杏仁甙500 mg/kg后,用2,4-二硝基苯肼法分别测定了血药物浓度和尿药物浓度,绘制出浓度-时间曲线,结果得出生物半衰期α/2(分布相)=3.4min;β1/2(消除相)=4.95min;在48h内家兔尿中排泄量为注入剂量的71.4%。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中医科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22例,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1例,治疗组患者予以柴胡疏肝散加减,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西医增强胃动力、保护胃粘膜等内科治疗;2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8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8%,对照组为73.8%,2组比较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对萎缩性胃炎采用辨证论治进行对症治疗,治疗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姜树民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疾病中较难治疗的疾病之一,姜树民教授在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分为三型即湿热内蕴,湿重于热;肝气郁滞,热重于湿;脾胃虚弱,湿热并重。认为湿热内蕴,脾胃升降功能失调是本病的根本,以清热化湿,益气健脾为治疗大法,并根据舌苔与胃镜的表现前方用药,取得了临床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通络养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拟通络养胃汤为基础治疗本病35例;并设对照组观察32例。疗组口服自拟中药汤剂通络养胃汤,对照组口服胃复春片口服,疗程6个月,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证候疗效有效率85.7%,对照组为71.88%(P〈0.05);治疗组胃镜疗效和病理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通络养胃汤为基础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4.
王光铭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22(2):83-85
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病机研究、辨证论治研究、专方专药研究等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辨证治疗研究作了综述,肯定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及明确疗效,并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相似文献
15.
谢慧臣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5,22(1):19-21
目的 观察中药胃炎冲剂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大鼠胃粘膜的影响。方法 大鼠以去氧胆酸钠等建立慢性萎缩性骨炎(CAG)模型后,随机分为正常组、胃炎冲剂大剂量组、胃炎冲剂小剂量组、叶酸组和模型组,观察胃粘膜炎症,检测血浆胃动素(MTL)浓度、胃粘膜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及生长抑素(SS)含量。结果 各胃炎冲剂组胃粘膜镜下观察其组织学改变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胃炎冲剂可使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粘膜SOD、SS明显升高(P<0 05),使MDA、MTL显著降低(P<0 05)。结论 中药胃炎冲剂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大鼠粘膜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并能改善和逆转实验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粘膜萎缩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通过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2014年5月—2016年1月期间随机抽取该院收治的8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西药治疗上添加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结果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2.5%,对照组为72.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幽门螺杆菌转阴比例上,观察组79.3%显著高于对照组50.0%,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通过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可以有效的提升治疗疗效,同时可达到更高比例的幽门螺杆菌根除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内镜检查和病理诊断结果。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赤峰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活检患者病变处并实施病理检查,比较分析内镜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计算出内镜下检查与病理诊断符合率。结果内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98例患者中,经过病理检查诊断为该病的65例,诊断符合率是66.33%,这些确诊病例中有44例为肠上皮化生,21例上皮内瘤变;那些在胃内镜检查中表现出黏膜皱裂趋于平坦或者消失、胃黏膜以红白相间呈现、以白相为主及血管透见等病理症状确诊为该病符合率为91.6%,胃镜检查黏膜呈颗粒或结节状病理症状确诊为该病符合率为81.26%,2种病理症状的疾病确诊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检查仅仅看到黏膜皱裂变平或消失,红白黏膜相间,并以白相为主,血管透见内镜表现的疾病诊断符合率为43.5%,与上述2种病理表现的诊断符合率相比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关系密切,患者胃内镜检查病理表现特征主要是胃黏膜变薄、白相及胃黏膜粗糙,应结合使用胃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有效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究益气养阴活血方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11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均给于常规护理,其中对照组55例给予维酶素、胃蛋白酶口服液等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55例患者给予益气养阴活血方进行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有28例治愈,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6.4%,明显高出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程进展、体质状况进行系统的把握,辨证论治,给予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率,缓解慢性萎缩性胃炎疾病进展,对减轻患者胃痛、胃酸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间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7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应用阿莫西林和果胶铋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阿莫西林治疗。结果治疗组症状好转时间(12.63±2.61)d,复发率4.4%,对照组症状好转时间(20.14±3.66)d,复发率2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对照组不良反应率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中,阿莫西林与果胶铋联合应用,治疗效果更明显,是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