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自拟方胃炎颗粒剂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湿热中阻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给予胃炎颗粒剂,每日1剂,分2次冲服。对照组60例给予奥美拉唑肠溶片,1片,qd,po;阿莫西林胶囊,50mg,tid,po。两组疗程均为6周,6周后复查胃镜;停药4周后随访观察复发率。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痊愈28例,显效18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痊愈18例,显效17例,有效13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80.0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胃炎颗粒剂可以迅速缓解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症状,杀灭HP,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胃炎Ⅰ号颗粒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33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胃炎Ⅰ号颗粒,每日1剂分2次服。同时加服施维舒模拟胶囊,每日3次,每次1粒;对照组给予施维舒胶囊,每日3次,每次1粒。同时加服中药免煎颗粒剂模拟剂,每日1剂,分2次服。2组疗程均为8周,8周后复查胃镜;停药4周后随访观察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体疗效、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组均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随访治疗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经临床观察胃炎Ⅰ号颗粒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胃炎1号颗粒剂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总有效率达86.06%,可以迅速降低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杀灭HP,降低复发率,且毒副作用小,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连朴清胃汤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2月收诊的102例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型)患者,采用分层随机法分为观察组51例(连朴清胃汤)与对照组51例(基础西药疗法),比较2组胃镜检查积分、嗳气积分、纳差积分、反酸积分、上腹胀积分、胃脘痛积分、Gas、COX-2、治疗有效率、复发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指标。结果治疗结束,观察组胃镜检查积分(0. 74±0. 19)分、嗳气积分(1. 68±0. 29)分、纳差积分(1. 51±0. 34)分、反酸积分(1. 19±0. 31)分、上腹胀积分(1. 62±0. 62)分、胃脘痛积分(0. 85±0. 15)分、Gas(16. 87±3. 74) ng·L-1、COX-2(5. 19±0. 87) IU·L-1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别有显著意义(P 0. 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 08%)高于对照组(82. 35%),且差别有显著意义(P 0. 05);观察组复发率(1. 96%)、不良反应发生率(1. 96%)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别有显著意义(P 0. 05)。结论连朴清胃汤方法可有效提高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型)患者预后质量与临床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余优芬 《新中医》2013,45(12):69-72
目的:观察胃炎1号方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CSG)(脾胃湿热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CSG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施维舒胶囊;腹胀明显加服吗丁啉;幽门螺杆菌(Hp)阳性者加克拉霉素分散片及阿莫西林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胃炎1号方。2组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进行胃镜检查,观察Hp清除率及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和上腹部疼痛改善情况。结果:内镜下胃黏膜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96.0%。对照组80.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胃黏膜组织学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92.0%,对照组76.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100%,对照组78.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Hp清除率对照组70.3%,观察组81.6%,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餐后饱胀不适、旱饱感和上腹部疼痛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锄、100%和97.7%均分别优于对照组80.0%、84.2%和81.4%(P〈0.05);观察组复发率35.0%低于对照组62.1%(P〈0.05)。结论:胃炎1号方能明显减轻CSG(脾胃湿热型)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并能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张东锋  张伟 《河南中医》2011,31(10):1139-1140
目的:观察清化汤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各35例中,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 mg治疗,日1次;治疗组予清化汤治疗,日1剂,两组均56 d为1疗程。结果:除对照组4例,治疗组3例未完成试验外,①中医证候总疗效分级比较,治疗组临床愈显率、总有效率分别为78.31%和96.88%,对照组分别为83.87%和93.5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②胃镜下黏膜炎症比较,治疗组临床愈显率、总有效率分别为12.50%和59.38%,对照组分别为9.68%和64.52%,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③两组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愈显率、总有效率分别为56.25%和96.88%,对照组分别为64.52%和96.78%,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清化汤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的胃排空功能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观察研究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的胃排空功能。方法:采用不透X线标记物-钡条法观察治疗前后的胃排空情况。结果:脾胃湿热证患者餐后3小时的胃排空率低于正常人,但高于脾虚证患者。治疗后,脾胃湿热证患者的胃排空率明显提高,但仍低于正常人,有上腹饱胀、或便秘、恶心者的胃排空率明显低于无这些症状的患者,脾胃湿热证患者中HP阳性者与HP阴性者的胃排空率无差异。结论:脾胃湿热证患者存在胃肠动力障碍,与某些典型症状有关,但与HP感染无关。  相似文献   

7.
魏明  张照兰 《河南中医》1997,17(4):239-240
作者采用胃痛颗粒剂治疗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型186例,并与应用气滞胃痛颗粒剂者112例相对照。临床实验结果表明:胃痛颗粒剂组在临床疗效上,在症状,体征消失方面,对胃镜下,胃粘膜活组织检查等方面的改善上均优于气滞胃痛冲剂组,且经统计分析,两组彰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连朴清胃汤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型)患者80例,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使用连朴清胃汤治疗,对照组使用奥美拉唑胶囊治疗,均治疗28 d。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胃镜检查积分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前胃脘痛等症状积分及胃镜检查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症状积分及胃镜检查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5),且观察组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8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朴清胃汤可有效改善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胃镜检查积分,改善患者胃黏膜情况,对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焦卫东 《中医研究》2011,24(2):41-43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一种高酸分泌、主要病变部位在胃窦部,临床表现以上腹痛、腹胀、反酸、嗳气、恶心等症状为特征的疾病,病理以胃小凹之间的固有膜内炎性细胞浸润为特征,炎性细胞主要有浆细胞、淋巴细胞,偶有嗜酸性细胞,固有膜多见水肿、充血,甚至灶性出血。该病病程较长,常迁延难愈,反复发作,不少患者还有消瘦、贫血等营养不良表现,  相似文献   

10.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临床最常见的胃病 ,如不及早治疗 ,可发展成萎缩性胃炎甚至恶变。本病目前尚无特效治法 ,其临床症状也颇复杂。我院筛选的胃炎处方 ,通过丸剂和汤剂相比较 ,共观察治疗 2 2 0例 ,现将两剂型的疗效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2 2 0例中男 15 6例 ,女 6 4例 ;年龄 2 0~ 70岁 ;病程在 1~ 2 0年以上者占 5 1 1%。经胃镜确诊的慢性浅表性胃炎2 2 0例 ,其中合并胃粘膜脱垂 9例 ,慢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5 7例 ,慢性食管炎 33例。2 治疗方法  将 2 2 0例患者分为 4型 ,肝郁气滞型 6 2例 ,脾胃虚寒型30例 ,脾胃湿热型 5 7例 ,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藿朴夏苓汤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药效学。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85.7%)要高于对照组(70.7%),且胃镜检查也支持上述结果。结论:藿朴夏苓汤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1年9月100例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编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中医症状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胃脘痛、胃脘胀满、胃脘烧灼、反酸、嗳气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更好(P<0.05)。结论:在临床上联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讨论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效果。方法 2018年1月—2019年2月期选取140例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为此次研究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与研究组(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对比2组各症状积分、血清SOD、治疗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各症状积分及血清SOD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2. 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 29%,P 0. 05。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甘露消毒丹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CSG)脾胃湿热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甘露消毒丹治疗CSG脾胃湿热证69例,观察临床症状和胃粘膜炎症改善的情况。结果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近期临床治愈42例,占60.9%;显效15例,占21.7%;有效4例,占5.8%;无效8例,占11.6%;总有效率88.4%。结论甘露消毒丹治疗CSG脾胃湿热证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李合国 《时珍国医国药》2012,23(8):2054-2055
目的 探讨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与细胞凋亡、Bcl-2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证结合”方法,选择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脾虚证与正常对照组,取胃窦粘膜组织,分别采用W-S染色与RUT检测HP、常规HE染色、TUNE法检细胞凋亡、SABC法检测Bcl-2蛋白表达.结果 脾胃湿热证与脾虚证在显微镜下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均强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它们之间亦有明显差异(P<0.05).凋亡细胞见于上皮细胞、壁细胞、主细胞;Bcl-2蛋白表达于壁细胞、主细胞、上皮细胞的胞浆中.脾虚证组、脾胃湿热证组的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脾虚证组的细胞凋亡指数高于脾胃湿热证组(P<0.05).Bcl-2蛋白表达在脾虚证组、脾胃湿热证组强于正常组(P<0.05);脾虚证组Bcl-2蛋白表达低于脾胃湿热证组(P<0.05).脾胃湿热证组、脾虚组HP阳性感染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脾胃湿热证组的HP阳性感染率显著高于脾胃气虚组(P<0.05).炎症程度与HP感染呈正相关(P<0.05).结论 细胞凋亡、Bcl-2可能是形成脾胃湿热证的细胞分子生物学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6.
17.
胃炎宁Ⅱ号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6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笔者自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采用自拟胃炎宁Ⅱ号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68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何成华  刘皓月 《光明中医》2016,(19):2770-2772
目的探讨黄连温胆汤治疗脾胃湿热型Hp阳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97例脾胃湿热型Hp阳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两种患者均采用阿莫西林胶囊、甲硝唑片治疗。此基础上,试验组患者采用黄连温胆汤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果胶铋胶囊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疗效、病理疗效、Hp根除情况、治疗前后胃镜下黏膜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92%,对照组为60.42%,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组织炎症改善42例(85.71%),对照组组织炎症改善40例(83.33%),差异无显著性(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Hp阴性33例(67.35%),对照组治疗后治疗后Hp阴性21例(43.75%),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充血、水肿、糜烂、出血点发生率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充血、水肿、糜烂、出血点发生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黄连温胆汤治疗脾胃湿热型Hp阳性浅表性胃炎效果较好,患者Hp根除效果好,治疗后充血、水肿、糜烂、出血点发生率少,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三焦化湿合剂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0例用三焦化湿合剂、对照组30例用雷尼替丁合果胶铋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症状和胃镜改善、Hp近期清除均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三焦化湿合剂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有效制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清中汤加减对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7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脾胃湿热型CSG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清中汤加减治疗,均干预1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胃镜下胃黏膜和病理分级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