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吸细胞学检查在淋巴结结核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淋巴结结核是由结核分支杆菌感染引起的特异性淋巴结炎,与一般淋巴结炎的治疗方法截然不同,所以对淋巴结结核的正确诊断非常重要。本室近4年来用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FNAC)诊断淋巴结结核64例,现就针吸细胞学检查在淋巴结结核诊断中的价值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淋巴结结核病的细针针吸细胞学分期。方法对该院2000~2009年经细针针吸细胞学诊断的淋巴结结核病患者诊断结果进行动态分析,并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根据对患者诊断结果的动态分析,结合组织病理学诊断资料,可将淋巴结结核分为组织细胞期、增殖期、移行期、干酪期和恢复期。结论淋巴结结核病的细针针吸细胞学分期符合疾病发生、发展客观规律,有利于提高诊断率,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动态观察以及治疗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PCR-微孔板反向杂交法检测临床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MTB)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集菌涂片镜检法、培养法、PCR法、PCR-微孔板反向杂交法分别对55份肺结核病患者和30份非结核呼吸系统病患者痰标本平行检测.结果涂片法对结核病患者临床标本中MTB检出率为21.82%,培养法检出率为25.46%,PCR法检出率36.36%,PCR-微孔板反向杂交法检出率47.27%.对30例非结核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检测MTB,PCR法出现2例假阳性,其余3种方法均阴性,PCR-微孔板反向杂交法比单纯PCR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结论PCR-微孔板反向杂交法具有简便、快速、抗污染、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优点,缺点是存在假阴性,应改进标本前处理方法,在对结核病的辅助诊断中应与细菌学方法相结合,以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PCR—微孔板反向杂交法在结核分枝杆菌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PCR 微孔板反向杂交法检测临床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 (MTB)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集菌涂片镜检法、培养法、PCR法、PCR 微孔板反向杂交法分别对 5 5份肺结核病患者和 30份非结核呼吸系统病患者痰标本平行检测。结果 涂片法对结核病患者临床标本中MTB检出率为 2 1.82 % ,培养法检出率为2 5 .4 6 % ,PCR法检出率 36 .36 % ,PCR 微孔板反向杂交法检出率 4 7.2 7%。对 30例非结核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检测MTB ,PCR法出现 2例假阳性 ,其余 3种方法均阴性 ,PCR 微孔板反向杂交法比单纯PCR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结论 PCR 微孔板反向杂交法具有简便、快速、抗污染、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优点 ,缺点是存在假阴性 ,应改进标本前处理方法 ,在对结核病的辅助诊断中应与细菌学方法相结合 ,以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在淋巴结结核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结核分枝杆菌(MTB)DNA在淋巴结结核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近4年来74例淋巴结结核病例及24例其他对照病例,同时作细针吸取细胞学(FNAC)、抗酸染色、MTBDNA检测,采用χ2检验比较抗酸染色与FQ-PCR检测阳性率的差异。结果 74例标本中,抗酸染色阳性32例(43.2%),MTBDNA阳性52例(70.3%),抗酸染色与FQ-PCR检测MTB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干酪型淋巴结结核诊断中PCR阳性率达82.3%,与涂片抗酸染色相比诊断率明显提高,有很大优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改良的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技术对151例淋巴结针吸细胞涂片,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其中良性病组39例,恶性病组112例,从20例淋巴结核中,选出有典型郎罕氏细胞的涂片10例单独观察,AgNOR计数结果为:良性组的慢性淋巴结炎,反应性增生及淋巴结核其均数在1.15~1.63之间,均〈2.0;恶性组的何杰金淋巴瘤,非何杰金淋巴瘤及淋巴结转移癌其均数在2.58~10.27之间,都2.0  相似文献   

7.
8.
分析手术后组织学诊断或随访资料对照的383例体表肿大淋巴结针吸细胞学检查病例。结果总确诊率90.1%,其中淋巴结炎85.9%,淋巴结结核86.2%,淋巴瘤87.3%,转移性肿瘤97.9%;部分转移性肿瘤分型符合率97.6%。体表肿大淋巴结针吸细胞学检查确诊率高,且部分可以准确分型,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分析78例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探讨超声造影在颈部淋巴结结核粗针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A组在超声引导下行粗针穿刺活检;B组经超声造影选择穿刺活检目标淋巴结及穿刺点,行粗针穿刺取组织,用甲醛固定并送病理学检查。结果 A组:37例患者的37枚颈部淋巴结肉眼取材成功率(81.1%)和病理诊断的阳性率(67.6%);B组:41例患者共41枚颈部淋巴结肉眼取材成功率(100%)和病理诊断果的阳性率(100%),均明显提高(2χ值分别为9.50和17.44,P<0.05)。结论超声造影应用于颈部淋巴结结核粗针穿刺活检,可明显提高穿刺活检的准确度和病理诊断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结核分枝杆菌全基因组被测序,功能基因组学成为时下结核分枝杆菌研究的热点。研究基因功能的方法主要有两种思路:一是通过增强其表达,取得表达产物进行研究;二是减弱或者终止其表达,观察整体功能的变化,进而推测相应的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方法培养艾滋病(AIDS)患者淋巴结抗酸杆菌的阳性率,并探讨此类患者抗酸杆菌的耐药情况。方法选择该院53例AI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淋巴结,用仪器法(3D法)和L-J法进行抗酸杆菌培养及其耐药实验。结果53例AIDS患者淋巴结经两种方法培养及检测,共培养出24例阳性标本,阳性率45.28%,其中3D法培养阳性阳性率为45.28%(24/53),罗氏培养法阳性率为41.50%(22/53),两种方法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P>0.05)。药敏结果有9例出现耐药,耐药率为37.5%。结论 3D法与罗氏法相互结合可提高检出率,淋巴结抗酸杆菌的培养和药敏试验能为临床诊断AIDS/TB和指导用药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近3年来,以体表淋巴结肿大来我院进行针吸细胞学穿刺检查者约占穿刺人数1/4左右。现将我室1621例体表淋巴结针吸细胞学穿刺结果小结于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621例体表淋巴结肿大者,男性846例,女性775例,男女之比为1.09∶1。20岁以下者351例(21.7%),21~40岁组660例(41%),41~60岁组376例(22.96%),60岁以上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在淋巴结结核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广州市胸科医院收治的124例淋巴结结核手术获取的淋巴结标本进行组织匀浆,然后运用LAMP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并对阳性病例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同时采用涂片检测、结核菌培养、Xpert方法,比较其阳性检测结果和敏感性、特异性。结果:LAMP检测法阳性率高于涂片检测、结核培养法,与Xpert法之间的无明显差别。结论:LAMP法在临床上对于淋巴结结核的检查阳性率高,且便捷、准确,时间由传统方法的数周缩短到2天以内。  相似文献   

14.
超声造影在肠系膜淋巴结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肠系膜淋巴结结核的超声造影(CEUS)增强模式,评价CEUS在肠系膜淋巴结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粗针穿刺或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肠系膜淋巴结结核的62例患者,共62个淋巴结的常规超声及CEUS资料,观察淋巴结位置,淋巴结大小、长径(L)/短径(S)值、内部回声及后方回声改变。根据淋巴结最大径分为≤20 mm组和>20 mm组,并分析其CEUS的增强模式。结果62个肠系膜淋巴结结核常规超声表现为淋巴结回声不均匀减低,其中19个(30.6%)可见点状或团状钙化。肠系膜淋巴结结核CEUS增强模式有3种:环形增强29个(46.8%),不均匀增强21个(33.9%),无增强12个(19.3%)。≤20 mm组以环形增强型为主,>20 mm组以不均匀增强为主,2组间增强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82,P=0.034)。结论肠系膜淋巴结结核CEUS表现以环形及不均匀增强为主,不同大小的肠系膜淋巴结结核CEUS表现模式不同,CEUS可为肠系膜淋巴结结核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评价结核分枝杆菌鉴定试剂盒(分子杂交法)进行分枝杆菌菌种初筛的准确性,并探讨如何快速准确地鉴定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TC)和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混合感染标本。方法采用分子杂交法对200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菌种鉴定。人工制备结核分枝杆菌和胞内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和脓肿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和偶发分枝杆菌的混合感染模型,评价基因测序法、芯片法和Hain test在检测分枝杆菌混合感染中的准确性。结果以对硝基苯甲酸(PNB)分离鉴定结果为参照,分子杂交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5.12%(65/86)和98.25%(112/114)。对于人工制备的13种不同比例混合的H37Rv和NTM,芯片法和Hain test均可以准确鉴定出混合感染标本中的混合菌种,而基因测序结果表明,H37Rv:偶发分枝杆菌的比例在10%~90%范围内才能区分出混合感染的类型。结论分子杂交法对于结核分枝杆菌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一旦经该法鉴定为NTM,则具有很高的诊断意义。明确标本中存在混合感染后可以采用芯片法或Hain test对临床上高致病的分枝杆菌进行菌种水平的鉴定。  相似文献   

17.
使用聚合酶链反应微孔板杂交对结核病的诊断具有独特之处,但是临床标本处理后供扩增处理液的优劣大大影响了扩增检出灵敏度和特异性标本中结核杆菌的游析和浓缩,结核杆菌裂解程度,释放的DNA的回收和质量,临床标本中的抑制因素的消除是保证灵敏度和特异性的关键因素,因此,选择合适的结核杆菌DNA模板提取、纯化方法是非常重要的[1].为此,我们对10种国内外现较引人注目的DNA提取、纯化方法在结核中应用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8.
淋巴结针吸细胞病理学对淋巴结核分型诊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淋巴结针吸细胞病理学对淋巴结核分型诊断的研究,提高淋巴结核诊断准确率。方法 根据显微镜下淋巴结核不同时期的针吸细胞病理学特点及特征性结构改变,结合抗酸染色和结核抗体检测做出分型诊断。结果 在5 0 9例结核性淋巴结炎中,男16 8例,占33% ,女341例,占6 7% ,年龄1~78y ,平均2 8 .3y。结核初期—炎性增殖期2 8例占5 . 5 % ;结核早期—淋巴结节期6 1例,占11 .9% ;结核中期—结核结节期2 75例,占5 4 . 1% ;结核晚期—干酪样脓性坏死期131例,占2 5 . 7% ;结核恢复期—纤维素增殖期14例,占2 . 8%。炎性增殖反应期非特异性形态学变化,需结合结核抗体阳性和腺苷酸脱氨酶明显增高有助于诊断,结核结节期主要可有较多的类上皮细胞及郎罕氏细胞,而干酪样脓性坏死期主要见大量坏死组织及碎屑、少量残碎不全类上皮细胞,此期主要能查到抗酸杆菌为特点;纤维增殖期,抽出物难取,仅见少数纤维组织、纤维细胞及黏液间质为其特点,提示结核恢复、瘢痕形成所致。结论 应用淋巴结针吸细胞病理学方法对淋巴结做出分型诊断,不但大大提高了诊断准确率,对了解结核进展、预后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20.
鼻咽癌早期诊断比较困难,由于其颈部淋巴结转移早,转移率高,部分患者常因颈部肿块就诊,经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提示鼻咽癌转移而确诊。本文回顾分析397例经鼻咽病理活检证实为鼻咽癌伴颈淋巴结转移者的临床及针吸细胞学资料,并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我科自1987至1997年淋巴结针吸检查17230例次,其中诊断或提示鼻咽癌颈区淋巴结转移489例,经鼻咽活抢病理证实为鼻咽癌转移397例,另92例来在我院行鼻咽部活俭。397例中,以耳、鼻症状就诊者153例,以颈部肿块就诊者208例,以耳、鼻症状伴颈部肿块就诊者36例,每例外吸涂片2-3张,95%乙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