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车景超 《中医临床研究》2013,(12):118-119,122
目的:对中药蜈蚣的药用历史及其安全性进行探讨。方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从古文献对蜈蚣药性认识、临床毒副作用、现代毒理研究及蜈蚣的安全使用等方面进行总结阐述。结果与结论:中药蜈蚣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古文献中多见其有毒的记载,现代毒理学研究表明,蜈蚣具有妊娠毒性、致过敏、肝肾毒性、神经系统毒性等多方面毒性作用。服用不当可引起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神经系统损害及心肌受损、消化道疾患等不良反应,临床应用过程中应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雄黄为临床常用中药,因含有砷元素而易引起毒性反应。本文通过查阅历代本草文献中对其毒性的记载,结合现代研究,从引起毒性反应的物质基础、分子机制,毒性反应的临床主要表现及对策,评价雄黄毒性反应与药效活性的关系,以期为雄黄毒的科学认识及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雄黄为临床常用中药,因含有砷元素而易引起毒性反应。本文通过查阅历代本草文献中对其毒性的记载,结合现代研究,从引起毒性反应的物质基础、分子机制,毒性反应的临床主要表现及对策,评价雄黄毒性反应与药效活性的关系,以期为雄黄毒的科学认识及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蜈蚣的抗肿瘤作用多应用其通络散结,以毒攻毒的功效,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然而蜈蚣体内含有毒成分,毒理和临床研究表明其可引起多种毒副作用,包括肝肾毒性作用、溶血作用、中枢神经抑制作用等。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蜈蚣的抗肿瘤作用和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为蜈蚣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川乌为临床常用中药,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之功效,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药用历史悠久,药用价值高。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川乌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神经性疼痛、高血压等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川乌作为一味著名有毒中药,其主要药效和毒性成分皆为生物碱类成分,在发挥抗炎、镇痛、抗肿瘤等药效同时,也可导致神经毒性和心脏毒性,因此,临床使用时常通过炮制降低其毒性,或与白芍、防己等药味配伍达到减毒增效的目的。近年来,随着对"十八反"为代表的中药配伍禁忌研究逐渐深入,对中药配伍禁忌的认知有了新的认识,发现部分与川乌相反的中药配伍使用后并无明显毒副作用,甚至表现出相反相成的作用。该研究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发表川乌的相关文献,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性及配伍等方面进行综述,同时对化学成分与抗炎、镇痛、抗肿瘤等药理作用及毒性的关系进行描绘,以期为川乌进一步研究及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顺铂为临床常用的抗肿瘤药物,疗效显著但毒副作用较强。主要表现为肾毒性、肝毒性、耳毒性、心脏毒性、神经毒性及其他毒性等,且尤以肝肾损伤较为严重。甘草作为中药解毒的常用药,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之功。因此本文从化疗药物顺铂对肝肾产生损害的机制及甘草活性成分在防治顺铂引起肝肾损害方面的作用进行概述,旨在为临床甘草与顺铂联合应用增效减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药毒性的认识 正确认识中药毒副作用:传统的所谓中药的“毒性”,是指中药的一种偏性,是中药的一种性能。现在所谓的“中药的毒副作用”已完全脱离了中药的治疗作用,单纯指中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对人体的有害作用,即中药的不良反应。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中药的有毒物质可分两种情况,一是有毒成分为非有效成分,如半夏、白果、苍耳子等,去除可降低毒性;  相似文献   

8.
含雄黄的牛黄解毒片用于临床已有800余年历史,但由于雄黄含砷,近年来国内外对其关注度高、争议大。对含雄黄的传统中成药而言,目前存在2个认识误区,其一是把雄黄毒性与砒霜相提并论,其二将雄黄贬得一无是处,可有可无,要求从复方中将其去除。含雄黄的牛黄解毒片到底有多毒?该文结合牛黄解毒片的研究进展对此作一综述,并提出不同见解:①以总砷为标准评价含雄黄中药的安全性不妥;②雄黄的服药量和服药时间的长短决定其毒性的大小;③雄黄是中药复方中的有效成分之一,应作深入研究来决定其取舍。对诸如牛黄解毒片等所含雄黄中成药的经典方剂,应该以严谨的现代科学依据加以评价,才能指导合理、安全应用。  相似文献   

9.
雄黄的临床应用及其毒副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世林教授等研究发现,雄黄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有特异性缓解作用,实验表明对NB,HL-60、K562细胞株有显著促进凋亡作用,雄黄已在临床应用,已成为当代治疗急慢性白血病的主药,但其毒副作用也应得到高度重视,因此介绍雄黄的临床应用及其毒副作用的研究以介绍以促进雄黄及其复方制剂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0.
雄黄,辛温,有毒,归肝、大肠经,属于以毒攻毒的药物,具有解疟抗癌、解毒杀虫、燥湿祛痰的作用。古代医家常应用雄黄治疗痈肿疔疮,聚积腹痛等,近现代医家用以治疗恶性肿瘤及血液病,由古到今为临床所用。雄黄的毒性导致其用药安全范围小,现代学者将传统中药与纳米科技手段相结合,将雄黄研磨成为纳米雄黄,相比较雄黄可言,提高了生物利用度,降低了雄黄的体内毒性,将雄黄的临床应用推动到了新的高度。现代药理研究通过运用纳米雄黄干预肺癌细胞、卵巢癌细胞、皮肤癌细胞、宫颈癌细胞和白血病细胞等实验,证实纳米雄黄具有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诱导细胞分化、抑制核酸合成、抑制新生血管生成等功能,还具有抗病毒、杀菌镇痛的功效。现代毒理研究通过应用不同浓度的纳米雄黄制剂给予小鼠灌胃治疗,记录各时间段小鼠的症状体征及各项辅助检查指标,得出安全剂量下纳米雄黄对血液生化指标等影响均处于正常范围内。临床试验应用纳米雄黄外敷治疗恶性肿瘤破溃创面,发现纳米雄黄有促进患者肿瘤破溃创面愈合,减轻疼痛,缓解渗血、流脓、散发恶臭味等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并且用药简易,患者依从性好,无需住院治疗,节约医疗资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科学评价含雄黄、朱砂中成药的安全性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雄黄和朱砂与其他中药配伍应用于临床已有上千年历史,但由于雄黄含砷,朱砂含汞,其安全性近年来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加之现有对含雄黄和朱砂中药的金属含量仍以总砷和总汞为标准进行评价,所以含雄黄和朱砂的中成药因砷、汞超标引起了民众的广泛忧虑,不但治疗作用受质疑,毒性作用被夸大,而且使其出口受限制,声誉受影响.因此,含雄黄、朱砂中成药安全性评价就尤为重要,本文就含雄黄和朱砂中成药的毒理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中药毒性历史溯源与现代认识的比较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东胜 《中草药》2011,42(2):209-213
中药毒性是中药药性理论的核心之一。从历史角度,对中药毒性认识进行文献溯源,对中药毒性涵义与分级的传统与现代认识进行比较与分析,提出中药毒性的传统性与经验性、客观性、概念的整体性及一定的可控性观点,建议应结合中医药理论与实际,整合与运用多种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开创中药毒性研究的新思路,对全面认识中药毒性、加强中药毒性研究、促进临床毒性中药的安全使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雷公藤减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雷公藤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常用中药,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消肿止痛,杀虫止痒的功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抗炎、镇痛、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等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免疫性疾病、肾脏性疾病、皮肤性疾病等,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尤为显著。但严重的毒副作用,尤其是肝肾毒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故雷公藤的减毒研究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课题组主要研究雷公藤的经皮给药对其减毒增效的作用,但目前雷公藤的应用困境仍然没有得到改善,故对2006年至2016年近10年来雷公藤减毒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包括传统的炮制减毒、配伍减毒和现代的制剂减毒、结构修饰减毒、生物技术减毒以及其相互的联合应用等,分析雷公藤的减毒现状和困境,对比现存减毒方式间的差异,为雷公藤减毒增效研究提供思路,促进其合理开发和临床安全应用,也为其他有毒中药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雄黄为四硫化四砷含量超过90%的天然砷化合物。在古代中国与印度医学中,雄黄通常被作为药物治疗多种疾病。近年来,体内外实验证实雄黄可有效治疗多种形式的癌症。药用雄黄的传统制备方法包括酸提、煅烧,膜分离,以及机械研磨,然而,药用雄黄水溶性低、胃肠道吸收差、毒性高,以及生物利用度低的缺点严重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论述雄黄近年来在临床上的应用以及雄黄的传统与现代炮制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中药的肾毒性与肾保护浅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中药及其制剂在国内外的广泛应用,在取得疗效的同时,中药肾毒性亦逐渐引起关注,其产生原因主要与中药炮制、剂量、使用时间、配伍及方药病证不符等有关。若对这些因素严格规范,其毒副作用可以避免;近来研究证实:相当多中药还具有肾保护作用,因此对中药的临床位用和营销要有一个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16.
于瑞  李彬  王永霞  朱明军 《中草药》2019,50(18):4485-4489
中医药发展有数千年的历史,临床应用有独特的优势。临床普遍认为中药毒副作用少、服用安全,但是随着近几年中药肝毒性、肾毒性、心脏毒性等临床病例及基础研究报道逐渐增多,中药毒性备受关注。心脏毒性评价是药物临床试验前必须考量的重要指标,对中药新药研发、中医药的临床安全规范应用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识别中药心脏毒性,掌握其临床特点、检测指标、评价方法、诊断要素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就近年来中药心脏毒性的研究及临床前评价技术进行总结,并对中药心脏毒性的临床评价方法进行探讨与思考。  相似文献   

17.
蛇类药材因多具有祛风、通络、止痉功效而在我国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由于药用蛇的不同种类、不同药用部位、不同炮制品甚至不同的毒性可以起到特殊的治疗效果,目前已引起国内外医者的普遍重视。而海蛇作为中药使用也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与青睐,回顾海蛇药用历史,其已被制为多种制剂应用于临床治疗与日常保健中。  相似文献   

18.
白果为临床常用中药,在我国有悠久的应用历史,具有药用和食用的双重价值。本文通过查阅古代典籍,对白果的别名、沿革、采集炮制、药物毒性、主治功效进行考证,为现代临床应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中国药典(2015版)》收录了43个记载为"小毒"的常用中药,其中仙茅、金铁锁及香加皮均有祛风除湿的功效,其药性也都为"小毒"。本文综合历代本草文献和现代研究文献资料,从其毒的历史认识过程,引起毒性反应的物质基础和分子机制进行分析,并从毒性反应的临床主要表现及对策,评价毒性反应与药效活性的关系,进行综合评价,为全面认识这些中药的毒性和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中药在科研中所占的比例及其临床上的使用量逐渐增高。其研究价值也越来越大,然而中药在使用过程中随之而来的毒副作用也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中药毒性研究逐渐深入,一些传统性的无毒中药也被发现有潜在的毒性。除了中草药的本身对肝脏有损伤作用之外。还包括以下原因:1中药在生长、加工、炮制、运输等环节上受到污染或变质也会引起对机体的副作用;2临床上应该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合理用药,应当遵循对症用药,配伍得当的原则;3患者体质皆不相同,除了少部分品种中药是固有型肝毒性中药外,大部分中药的潜在肝毒性具有特异质型的特征。肝脏在药物代谢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容易受到药物的损伤作用,因此中药潜在肝毒性及其毒性成分研究成为中药研究的基本领域之一。该文在查阅肝毒性文献的基础上,归纳了肝毒性的临床分型,靶细胞损伤发病机制,并且系统的对中药潜在肝毒性成分及其毒性机制进行了一定的总结。以期为中药肝毒性研究提供思路,为中药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