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回顾中医辨治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展过程,认为中西医结合促进了中医药治疗再障的规范化发展,进而对中药作用机制和辨证分型客观化也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但也存在某些不足。提出在诊疗实践中应该积极寻找与西医的互补点,从而实现和西医的"错位发展";临床试验研究要贴近临床实践,创新研究思路,逐步阐明中医治疗再障的关键环节;要及时利用现有的研究成果丰富中医学理论,完善中医微观辨证分型,制定一个阶段性的"临床共识"来指导下一步的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2.
40年前我加入了“西医学习中医”的队伍 ,成为中西医结合队伍的一员。经历了学习中医、应用中医、研究中医、发展中医的过程。迄今仍工作在中西医结合医教研的第一线 ,深深体会到中西医是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 ,各具所长、各有所短。中医重宏观、西医重微观 ;中医重整体、西医重局部 ;中医重辨证、西医重辨病。通过中国中西医结合 4 0年 ,取长补短 ,进行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结合、整体与局部结合、治本与治标相结合的研究 ,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如何更好地将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成就引进到教学及国际交流中 ,在西医院校及培养学生走向世…  相似文献   

3.
中医护理专家冯运华基于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二者相结合的病证结合理论,提出"病证结合护理"的中医护理观点,围绕中医临床护理工作进行模式创新、体现了中医护理与西医护理优势互补,运用科学研究方法结合循证护理原则,以血瘀证护理为切入点,对"病证结合护理"进行深入研究,形成心血管系统为主的中医优势病种"病证结合护理方案",丰富了中医护理学理论,促进了中医护理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中西医治疗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淳  李志英  詹敏 《光明中医》2008,23(11):1752-1753
目的:探讨诊治规范,疗效确切的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中西医治疗方案.方法:根据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中医西医基本理论,以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临床思维方式,提出其中西医治疗思路.认为本病的治疗应注重病变过程的阶段性,急性期以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康复期以中医为主的方法治疗,同时注重康复期的治疗与防治视神经萎缩;以活血通窍,开启玄府的基本治法贯穿治疗全过程.结合西医学相关检测指标客观地评价其疗效.结果:以中医西医基本理论和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临床思维方式提出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交的中西医治疗思路可进行多中心临床试验.结论:通过多中心临床试验,逐步形成一套诊治规范,疗效确切的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中医与西医是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中医强调"辨证",注重整体观念,西医强调"辨病",重视局部变化,但是两者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要使中西医结合相互协调地发展,首先应保持中医的思维方式进行诊治,然后再结合西医的知识重审病情。文章主要从中医的理、法、方、药四个方便着手,分析和探索中西医结合的思路和方法,为临床诊治提供新的模式,提高疾病的临床疗效,为中西医结合学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是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方法.近年来随着中西医结合研究[1-4]的不断深入,许多研究者提出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模式[5-9],所谓辨证是指辨中医的证,辨病是指辨西医的病.中医辨病论治由于历史条件限制,缺乏统一的疾病命名标准,导致辨病论治的困难.但若过分追求在西医辨病的病名下硬划分几种证型来遣方用药,不但不会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反而还会影响中医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10].本文将从病、证、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入手,探讨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的关系,阐述必须以中医特色和中医自身发展规律为前提,适当参考西医病名,对中医病名规范化,使中医辨病论治趋向完善.  相似文献   

7.
目前,儿科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中,多数人都以西医的辨病与中医的辨证相结合。小儿科临床对疾病的辨病比较容易统一,但在辨证方面,由于各人对主证(疾病的主要矛盾)的理解不一致,辨证也就常不易统一。根据我科近年来中医查房、中医教学查房与门诊的体会,提出以下一些看法,供儿科医生参考。一、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解放以来,广大医务工作人员根据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总结了不少经验。在西医  相似文献   

8.
目前,在中西医结合诊断疾病、临床治疗和理论研究等方面都在积极探讨如何向前推进一步。现提出几个具体问题,供同志们探讨。一、证与病辨证与辨病:中医应用“四诊”、“八纲”,辨证施治。西医根据临床症状、体检化验,诊治疾病。中医辨证,西医辨病,是从两个不同角度说明同一病体的变化规律。西医运用现代  相似文献   

9.
唐由之教授作为我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的学术带头人,在继承发扬传统医学的同时,将现代科学成就与中医发展有机结合,不断创新,形成了独到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眼疾的学术体系。他创新发明具有中医特色的治疗白内障、青光眼的手术方法;扩大中医眼科望诊范围,提出中医辨证、西医辨病的中西医结合模式;开创眼底疑难杂症从气血论治的新思路;研制"病毒一号滴眼剂"等成就,推动了中医眼科学科建设发展,发展了走中西医结合治疗眼科疾病的道路,推动了中医眼科现代化进程,促进了中医眼科理论与技术的提高。唐由之教授的学术思想对中医眼科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中西医结合提出了两点建议,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应该有两种形式:一是以西医的病为主研究中医的证的总体上的关系;二是以中医的证为主研究与西医的病的总体上的关系。把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这两种形式纵横交错地进行研究,能相反相成,互相促进,加快中西医结合的步伐。  相似文献   

11.
对当代病证结合论治的模式进行了探讨,内容包括:西医诊断疾病与中医辨证论治的结合;中西医辨病与辨证论治的结合;西医辨病论治与中医辨证论治的结合.  相似文献   

12.
病证结合治疗观与临床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科学技术进步总是继承与创新互动,保持永恒和与时俱进互动,中医药临床实践中的病证结合治疗观的演变和进步,很能说明这个问题。1当代中医临床诊疗的几种模式当代中医临床诊疗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 经典(传统)模式:中医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的结合;(2)中医辨证论治模式:证因脉治、方证相应;(3) 中医辨症与专方专药的应用模式;(4) 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论治结合模式:即现代病证结合模式;(5) 西医辨病与专方的应用模式;(6) 无病从证、无证从病模式。在这些代表性模式中,当代中医药界及中西医结合界最为普遍应用的是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论治相结合的现代病证结合模式,这也是中西医结合的重要成果,更是中医现代临床实际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正>感染后脾虚综合征是近年来提出的具有中西医结合意义的新病名,其是指婴幼儿在一次或多次急性或亚急性感染后产生的一组与中医"脾虚证"类似表现的综合症候群~([1])。"脾虚综合征"概念的提出既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精神,又具有现代医学中综合征意义,是中西医结合辨病和辨证结合的新型概念。"脾虚综合征"有自身特有的发病机制、病因病理学基础、临床症候表现、诊断标准及相应治疗方法,其较传统中医的"脾虚证"更易在临床上为中西  相似文献   

14.
简讯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手册》即将问世该书集30多年来我国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研究之精华,对临床各科中西医结合研究较为深入,有比较成熟治疗经验和方法的200余种疾病,除简要介绍每种病的"西医辨病"和"中医辨证"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规"外,每种病还列有"诊治参考"一栏,着重介绍国内外新近研究的新方法、新经验等。是各级临床医生,特别是  相似文献   

15.
临床是中西医结合的重要领域,数十年来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者通过病证结合、分阶段结合、中西医融汇应用、综合诊治等结合方法,并在临床中充分应用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的成果,使病证诊治客观化。一是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形成“双辨诊断”;二是吸取中、西医两者治病原则与方法之长;治疗上相辅相成,使疗效提高;三是从临证实际出发抓住疾病的主要矛盾,或合病从证(标证急时按证辨治)或舍证从病(证候不明显而病理或实验室检查仍阳性时按病论治);四是针对病证过程的阶段性特征,抓住各阶段主要矛盾灵活运用辨病辨证方法;中西医诊疗…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同志在1956年就指出:“要以西方的近代科学来研究中国的传统医学的规律,发展中国的新医学。”[1] 这句话明确了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方法和最终目的,几十年来一直是中西医结合研究遵循的指导思想。1960年4月卫生部《关于全国西医学习中医经验交流座谈会情况的报告》指出:“中西医结合,用现代科学方法整理研究祖国医学的工作,目前大体有以下几种类型:第一种是,用中医和西医的理论与方法,结合临床,对某些疾病进行综合性的研究,使中西医学术逐步交流,并开始产生出新的理论。第二种是,用生理学等现代基础医学研究中医学术,进而推动基础医学科…  相似文献   

17.
<正> 近年来中西医结合防治恶性肿瘤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尤其是中医舌象、脉象诊断肿瘤,活血化瘀药抗肿瘤,应用扶正培本中药治疗肿瘤或减轻放化疗副作用等方面发展迅猛,但对肿瘤的辨证论治缺乏系统、科学研究,这样严重影响了其治疗效果,本人回顾近十几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的实践,谈谈我的辨治体会: 一、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中西医在临床思维上有着根本不同的特点,西医诊治疾病采取实验检测手段,对疾病定位和机能变化较为明确;而中医强调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医学理论的交贯渗透、相互沟通,中医病证现范化研究已成为当前中医界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西医辨病、中医辨证,病证结合论治,是目前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临床及科研的主要模式。常  相似文献   

19.
<正> 随着我国中西医结合诊治疾病水平的不断提高,中西医结合的临床优势日益明显。目前中医本科生中西医理论授课时间一般为7:3,进入毕业实习后,由于受中西医结合优势的激发,使他们急于融汇中西医理论应用于临床,以达到较高的诊治水平。笔者经十几年的临床带教工作,认为从以下几方面提高中医实习生的中西医结合能力。 1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中西医两种医学由于形成基础不同,探索疾病的方法各异,造成它们临床实践完全不同的特色。西医主要通过了解病史,视触叩听查体,结合现代科学实验检查,以确定病的诊断,这个“病”使临床医师选药及其用法、用量基本一致,这样往往只是对“病”的认识而没有通过对每一个人的不同情况,具体分析来确定治疗,这样多暂时治标,而不治本。中医主要通过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结合发展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西医结合医学已经经历了半个世纪的自主创新研究,在临床与基础研究方面均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其基础理论体系尚未能打破中医、西医各自的局限性,因而不能更有效地指导实验和临床的实际工作。针对当前的现状,应加强中西医结合体系及人才建设、重视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及相关的基础研究,同时应努力创建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体系,以期进一步做好中西医结合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