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治未病”是中医学先进的医学思想,亚健康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治未病”思想为当代防治亚健康指明了正确方向。本文在分析亚健康成因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未病学”在预防亚健康中的指导作用,并进一步阐述传统保健体育疗法在干预亚健康中的优势及作用。  相似文献   

2.
精神养生与治未病探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治未病”思想被国际上称为“最先进”“最超前”的思维,它将人的认识带人“无病世界”“无医世界”的高境界。国际上于20世纪末,围绕医学目的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大讨论,所得的共识是“好的医生应是使人不生病的医生,而不仅是把病治好的医生”“医学不仅是关于疾病的科学,更应是关于健康的科学”。这与中医“治未病”之目的不谋而合。但是“治未病”这种理念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早已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相似文献   

3.
关于中医养生治未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学的养生之道,数千年来运行不衰。养生是中医"治未病"的基础工作和根本出发点。运用中医养生的思想从运动、饮食、心理、中药、针灸推拿等多方面来调适亚健康,是中医"治未病"思想的体现,也是现代社会和医疗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按照联合国公认的老年人口数量达到或超过总人口的10%,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时代。目前看人口老龄化进程仍在加速,首要因素是平均期望寿命的增加,随着经济为主题的发展,公共卫生水平的进步,死亡模式转换为70岁以上人群占多数;再则是生育率的下降,2015年生育率暴跌或下降至需要维持人口规模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治未病”理论的超前性与临床滞后的改变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龚婕宁 《中医药学刊》2003,21(1):132-133
中医传统的“治未病”理论经过时代的洗礼及众多医家的研究,现已形成了崭新的学科“未病学。未病学是世界预后医学的重要组部分,其精典理论在阐述未病及疾病的防治等方面具有超前性的指导。在人们对健康愈来愈关注的21世纪,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引入和临床实践的增加,未病学将插上腾飞的翅膀,引领人们的“无医世界”的美好境界迈进。  相似文献   

6.
养生高招——治未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为民 《养生月刊》2007,28(1):9-11
《黄帝内经》中有句名言:“圣人治未病”。“治未病”一直被国际上评为“最先进最超前的预防医学”。唐代名医孙思邈又发展为“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人体的状态不外三种:健康状态、疾病状态以及二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健康状态可理解为“未病”,疾病状态为“已病”,而“欲病”则为亚健康状态。“治未病”者为“圣人”、“上工”——这里的“圣人”是指有智慧之人,也包括圣贤;“上工”本指好的医生,现多理解为“上等的措施”。“治欲病”的“中工”系指“较好的措施”。而“下工”并不是不重要,当前“有病才去医院”,给你看病的都是“治已病”的“下工”,不是也“治病救人”么?孙思邈强调的是“早防”,最好是在没有病的时候就防,被认为“最先进”也是指此。  相似文献   

7.
中医传统的“治未病”理论经过时代的洗礼及众多医家的研究 ,现已形成了崭新的学科“未病学”。未病学是世界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精典理论在阐述未病及疾病的防治等方面具有超前性的指导意义。在人们对健康愈来愈关注的 2 1世纪 ,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引入和临床实践的增加 ,未病学将插上腾飞的翅膀 ,引领人们向“无医世界”的美好境界迈进。  相似文献   

8.
顾春妮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7):127-128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人健康已成为一种大趋势,人类发病数量最大的未病人群开展从源求本的防治,赋予治未病思想强大的生命力。未病与未病防治的理论、技术方法、实验内涵与外延都拓宽了现代护理学视野,充实了现代护理学的内容。随着传统医学与现代科学的进步,在治未病领域现代护理学必将发展和完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9.
《皇帝内经》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防病、养生的保健思想,研读《素问.上古天真论》发现"古人"能"尽终其天年",而"今人"则"半百而衰"的原因是:前者知"道",后者"妄"为。《皇帝内经》对黄学和老学的思想兼收并蓄,除吸收老学的"不争"和"贵柔守静"的无为思想外,更继承了黄学刚强进取、积极有为的精神,强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来捍卫健康。  相似文献   

10.
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保持身体健康并延年益寿。中医提出了调和阴阳、流通气血、培补精气、节欲保精的养生理论,中医养生之道在于顺其自然、形神兼养、  相似文献   

11.
中医养生学是研究如何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以达到延年益寿、尽终其天年的理论和方法[1].治未病,就是预先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传变,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愈后防复等内容.养生是中医"治未病"的基础工作和根本出发点[2]."  相似文献   

12.
八段锦作为一种极具特色的中医导引养生功法,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健身项目之一,也是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瑰宝。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今年101岁高龄,但仍神采奕奕、反应敏捷、耳聪目明、步态坚稳……纵观邓老的养生之道发现,其健康长寿与多年躬身亲习八段锦密切相关。邓老从养生的角度来考虑,提倡年老者欲强壮身体宜首选内功八段锦。八段锦,通过伸展肢体与呼吸相配合来调心、调息、调身,长期练习可以平衡阴阳、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培育元气,鼓舞正气,从而达到养生保健、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作用。本文从八段锦的源流、功法练习的整体要求、养生特点、养生治未病机制及对机体各大系统的影响等方面来探讨邓老多年练习的八段锦对"治未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治未病”是早在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就已提出的防治疾病的原则,主要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等内容。它要求人们不但要养生保健、防治疾病于未形之先,而且要防微杜渐、防治既病之后的病情发展。如此.才能把握治疗疾病的主动权,具备“治病十全”的“上工”之术。 为贯彻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同志关于开展“治未病”工作的指示要求和卫生部部长陈竺、副部长王国强同志在首届“治未病”高峰论坛及“‘治未病’健康工程”启动仪式上的讲话精神,配合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大力开展的中医“治未病”的试点工作,我刊特辟“上工治未病专栏”,集有关专家的研究成果于一期。以冀这一中华民族古老的观念,在现代防病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医治未病主张防患于未然,消病于未起,救疾于未萌,使人不得病或少生病.健康无疾、延年益寿是人类生命的永恒话题,是人们所追求的崇高目标.治未病是一种医学思想,更是健康理念,要达到治未病的目标,中医养生是主体,通过大家的养生实践,来预防疾病的发生,提高人们的健康素质.  相似文献   

15.
正中医学自古以来重视预防和养生,自《黄帝内经》最早提出治未病的理论,后世医家亦不断根据对经典的理解,丰富对治未病的认识。治未病理论的普及,可以极大地提高临床诊疗效率,减少疾病的发病和复发。我国是肝病大国,大多数肝病患者一旦发病,病情多缠绵难愈,因此,在肝病领域,治未病理论的普及尤为重要,应该受到广泛的重视。研究对治未病理论在中西医肝病患者的保健中如何运用进行了简单论述。《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有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  相似文献   

16.
华佗“治未病”思想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中医"治未病"思想和长寿机制进行探讨。[方法]根据中医典籍有关养生思想的记载和中医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进行的研究。[结果]中医的"治未病"养生益寿思想不但可以从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得到验证,而且更具先进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结论]人类长生不老是不现实的,但通过"治未病"而尽"天年"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18.
治未病是中医学以预防为主的重要理念,早在中医经典中对其论述也颇为多见。治未病应包括即病防变、未病先防两个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未病先防、无病养生已成为当今人们追求健康、强健体魄的一种时尚理念,而针灸防病治病也已成为人们寻求健康的非药物性疗法之一。针灸对人体不会造成任何损伤。它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动机体内在的应激反应能力,即自身的抗损伤能力,从而抵御疾病的发生。针灸对健康人的调养,第一要根据每个人体质的不同,辨证调养;第二要顺应自然的调养,方为摄生。  相似文献   

19.
赵博  高繁 《中医研究》2014,(11):7-9
从目前国内对中医学治未病养生理论的研究分析,报告了亚健康群体日益上升的现状,运用七情发生学的基础进行进一步地调查,指出了治未病理论的重要性,通过对七情病因的分析引出未病学在七情中的运用,论述了情志病的治疗,并在此基础上对未病的治疗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陈永灿 《气功》2010,(7):580-583
中医治未病主张防患于未然,消病于未起,救疾于未萌,使人不得病或少生病。健康无疾、延年益寿是人类生命的永恒话题,是人们所追求的崇高目标。治未病是一种医学思想,更是健康理念,要达到治未病的目标,中医养生是主体,通过大家的养生实践,来预防疾病的发生,提高人们的健康素质。进行中医养生以治未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