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智勇  董玉红  何凤娥 《四川医学》2010,31(10):1486-1488
目的探讨机采和手工分离血小板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输注机采血小板患者81例次为机采组,输注手工血小板制剂患者86例次为手工组,分别在输注前和输注后24h作外周血血小板计数,观察临床止血效果、有无输血反应发生,计算血小板计数增加校正指数(CCI)、血小板回升率(PPR)、输注无效率、输血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CCI、PPR、止血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反应发生率和输注无效率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手工血小板临床疗效接近机采血小板,临床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合理使用手工血小板。  相似文献   

2.
单采冰冻血小板临床应用疗效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单采血小板冰冻保存前后的计数变化及临床应用疗效.方法:检测单采血小板在-80℃保存前后的血小板计数;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输注冰冻血小板与新鲜血小板,观察患者输注前后血小板计数上升值及临床止血情况.结果:输注单采冰冻血小板和单采新鲜血小板均有明显止血疗效,冰冻血小板输注总有效率为87.5%,对外科手术中大出血患者的输注有效率达100%;新鲜血小板输注总有效率为97.5%.结论:冰冻血小板有明显止血疗效,最适合在手术或急症患者因血小板减少而引起大出血的及时治疗性输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总结单采血小板和冰冻单采血小板应用于临床输注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血小板输注病例160例,按照血小板输注类型分为新鲜组和冰冻组。新鲜组患者输入单采血小板,冰冻组患者输入单采冰冻血小板,比较2组临床止血效果和血小板增高矫正指数(CCI)、血小板回收率(PPR)值。结果新鲜组临床止血有效率明显优于冰冻组(P<0.05)。新鲜组血小板输注后CCI和PPR值均显著高于冰冻组(P<0.05)。结论单采血小板和冰冻单采血小板临床输注中都有止血、恢复血小板数量的作用,单采血小板输注效果优于冰冻单采血小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联合输注冰冻单采血小板和冷沉淀在治疗产后大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输血量2000 m L产后大出血患者随机分组,将冰冻单采血小板或冷沉淀单独输注组与联合输注组作了对比观察。观察患者输注前1 h及输注后12~24h指标:1凝血酶时间(TT);2凝血酶原时间(PT);3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4纤维蛋白原(Fbg);5血小板计数(PLT);6 24 h内有效止血率;7平均止血时间。结果患者联合输注后12~24 h比输注前的TT、PT及APTT显著缩短,Fbg及PLT显著增加(P0.01),平均止血时间为(3.56±0.95)h,有效止血率为96.0%。结论在产后大出血患者的输血治疗中,联合输注冰冻单采血小板和冷沉淀有更为显著的止血效果。  相似文献   

5.
陈勇  王余成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1):2648-2649,2652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在血小板数严重降低的情况下输注单采浓缩血小板的效果.方法:住本院的脑出血患者在发病72小时内,未接受任何止血、凝血和抗凝药物情况下,抽静脉血抗凝,测定其血小板数;选择35例血小板数严重降低的脑出血患者,输注单采浓缩血小板.测定输注血小板后20~24小时血小板数(PLT)、计算输注后20~24小时患者血小板回收率(PPR)、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比较输注前后临床症状、评价输注疗效.结果:输注结果表明,输注后20~24小时血小板回收率﹥40%,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5.0或临床症状得到控制或明显改善26例,输注后20~24小时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4.5和20~24小时血小板回收率<20%,临床症状未得到控制或无明显改善患者即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9例.结论:血小板数严重降低的35例脑出血患者输注单采浓缩血小板有效率占74.3%,且临床出血症状可以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急性大出血患者以冷沉淀、血小板联合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取2016年5月~2018年7月期间125例急性大出血者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分组,A组41例(输入单采血小板)、B组42例(输入冷沉淀)、C组共42例(血小板+冷沉淀),比较凝血指标治疗前后水平变化,组间比较患者24 h止血有效率,统计各组止血时间及血小板、冷沉淀、红细胞输注量情况。结果:输注后C组PT、APTT水平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血小板、冷沉淀输注量少,24 h止血有效率高、止血用时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大出血者行血小板、冷沉淀联合输注,临床止血效果理想,患者凝血功能得到改善,止血用时短。  相似文献   

7.
热依汗·茹孜 《吉林医学》2012,33(25):5420-5421
目的:探讨分析机采血小板与手工采血小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机采和手工血小板治疗效果。结果:机采组血小板计数增加指数及血小板恢复百分率较手工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采组输血不良反应较手工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采血小板输注疗效较手工分离血小板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小板无效输注(PTR)的原因.方法 观察2组血液肿瘤患者,A组为输注机采血小板≤5次的患者40例,B组为输注机采血小板>5次患者32例,通过输注血小板后测定校正血小板计数增加值(CCI),判断PTR,并对出血症状进行分级,同时分析PTR与免疫的关系.结果 A组通过CCI判断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为82.5%,判断PTR为17.5%.B组通过CCI判断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为28.0%,判断PTR为71.9%.A组通过CCI判断PTR的比例明显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21.626,P<0.001).通过CCI判断为PTR的30例患者中,检出HLA抗体者占13.3%,HPA抗体占3.3%.患者的出血程度与PTR呈显著的正相关(χ2=16.359,P<0.001).输注血小板后出血症状未改善,输注血小板>5次者更易产生PTR(P<0.001).结论 在引起PTR的因素中,主要以血小板输注次数有关,血小板输注次数越多,则更易发生同种免疫,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临床上增加出血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冰冻单采血小板与冷沉淀联合输注在治疗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失血量≥2000ml的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同时输入冰冻单采血小板及冷沉淀各10~30u.在输注前、输注后1h内进行下列出、凝血指标观察:①凝血酶时间(TT);②凝血酶原时间(PT);③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④纤维蛋白原(Fbg).⑤血小板计数PLT;⑥输入后24h内有效止血率及平均止血时间.结果 患者在冰冻单采血小板及冷沉淀联合输注后1h比输注前的TT、PT及APTT显著缩短.Fbg及ALT显著增加(P<0.01).联合输注后24h有效止血率为92.3%,平均止血时间5.2±2.8 h.结论 在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治疗中,用冰冻单采血小板及冷沉淀联合输注具有显著的止血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肿瘤化疗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 5 8例在化疗后出现严重血小板减少的恶性肿瘤患者 ,输注单采或多人份混合血小板悬液 ,并于输注前及输注后 1 h和 2 4 h后检测血小板计数 ,以校正血小板计数增值 ( CCI) ,判定输注效果并讨论其影响因素。结果 :单采组 CCI显著高于混合组 ;单采组及混合组输注有效率分别为 93.3%和 89.1 % ;感染组血小板及非感染组无效输注率 ( PTR)分别为 43.7%和 6.9% ,差异十分显著 ;单采组及混合组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2 .4%和 6.3% ,差异十分显著。结论 :血小板输注是治疗因血小板减少导致出血的有效措施 ,单采血小板疗效更好 ,但是感染是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机采血小板于采集后6h和72h制备的冰冻血小板制品治疗急性大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急性大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输注采集后6h制备的冰冻机采血小板制品,另一组输注采集后72h制备的冰冻机采血小板制品,通过血小板CCI测定输注有效率及观察临床止血效果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以美国产Trima血细胞分离机配套全密闭7d保存袋采集的机采血小板,分别于采集后6h和72h制备的冰冻血小板制品,用于急性大出血患者。输注后血小板数量显著高于输注前,输注后患者的出血明显减轻或得到有效控制;采集后6h和72h制备的冰冻机采血小板的CCI有效率比较(χ2<0.01,P>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全密闭7d保存袋采集的机采血小板,分别于采集后6h和72h制备的冰冻机采血小板制品,都能有效地改善和控制急性大出血患者的出血倾向,用于抢救急性大出血患者疗效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采集后不同时段制备的冰冻单采血小板的质量研究,分析基层血站优化单采血小板品种的可行性:方法以美国产Trima血细胞分离机配套全密闭7天保存袋采集的单采血小板,分别于采集后6小时和72小时制备为冰冻血小板制剂,l周后复苏留样,分别检测血小板计数(PLT,MPV,PCT,PDW)、血小板粘附性、血小板P选择蛋白、PF3A、PF4、pH值、血块收缩试验(血浆法);结合临床的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采集后6小时和72小时制备的冰冻单采血小板,两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t〈0.01,P〉0.05);用于急性大出血患者输注后的CCI有效率比较(χ^2〈0.01,P〉0.05),差异无显著性;用于急性大出血患者输注后血小板数量显著高于输注前,输注后患者的出血明显减轻或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基层血站可以结合自身血小板血源的实际情况,将血型偏型的新鲜单采血小板于采集后3天内制备为冰冻血小板,以充分发挥新鲜单采血小板的治疗效果,既体现冰冻血小板的快速止血功能.又最大限度地保护血液资源.以满足临床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小板输注治疗白血病的临床护理。方法病例为医院收治的白血病患者60例,均有血小板输注指征,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记录患者治疗后血小板变化及血小板校正计数增值(CCI),观察输血反应发生率,发放白血病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量表(HRQOL)评分评估生活质量。结果本组输注血小板98例次,其中91例次输注血小板24 h后,血小板明显回升,临床出血得到有效控制,血小板输注24 h后平均血小板为(37.38±7.82)×10~9/L显著高于治疗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CI24 h(24.65±3.64)×10~9/L。与护理前相比,护理后躯体维度、心理维度、社会维度、症状及治疗副作用均明显上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白血病患者是否血小板输注指征输注血小板,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止血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机器单采血小板与手工法制备血小板临床应用的比较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输注血小板可以预防和治疗因血小板减少而引起的出血 ,降低放、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导致的出血病死率 ,以往临床多使用传统的手工法制备血小板制剂 ,随着血小板分离技术的进步 ,高纯度、高浓度、高质量的机器单采血小板制剂应用于临床 ,怎样合理应用 ,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成为关注的焦点[1] 。本研究就手工法制备的血小板与机器单采血小板制剂的临床应用情况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1995年 5月至 1999年 4月在我院门诊或住院期间输注血小板制剂的病人共计 89例 ,输注血小板制剂后出血征象有不同程度改善。查阅病历实验室数据…  相似文献   

15.
血小板输注治疗血液病患者79例的效果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目的 探讨出血性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及影响因素 .方法  79例血液病患者 (急性白血病 5 3例 ,再生障碍性贫血 2 6例 ) ,输注单采或多人份混合血小板悬液 ,1h和2 4h后检测外周血小板计数 ,以校正血小板计数增值 (CCI)判定输注效果并讨论其影响因素 .结果  1单采组 CCI显著高于混合组 (1h P<0 .0 5 ,2 4h P<0 .0 1) ;2 87.3%出血症状改善或消失 ;3急白感染组无效输注率为 5 0 .0 % ,非感染组 18.5 % (P<0 .0 1) ;4急性白血病 (AL)组无效输注率15 .1% ,再生障碍性贫血 (AA)组 46 .2 % .结论 血小板输注是治疗因血小板减少导致出血的有效措施 ,感染影响输注效果 ,再障组无效输注率高于急性白血病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输注血小板治疗白血病的临床效果,为白血病患者合理应用血小板制剂提供参考.方法 51例白血病患者中35例输注机采血小板,16例输注手工血小板.输注前常规作ABO及R h鉴定及凝聚胺交叉配血试验.观察输注后1h、24h患者血小板计数增加指数(CCI)及血小板恢复百分率(PPR).结果 输注机采血小板平均1h后CCI>22.9×109/L,24h后CCI>8.01×109/L;1h后PPR>36.32%,24h后PPR>30.77%.结论 输注机采血小板治疗白血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输注单采血小板无效的原因及提高输注的有效率。方法:以出血症状改善情况、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血小板恢复百分率(PPR)为标准,观察我院95例患者的223例次单采血小板输注情况及效果。结果:95例单采血小板输注患者中有18例输注无效,发生率为18.9%。结论:单采血小板输注无效率相当高,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需综合考虑血小板计数、出血情况及其他影响因素,避免滥用血小板,提高单采血小板的输注有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分析去白混合浓缩血小板以及单采血小板输注的具体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市东华医院收治需输注血小板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均应用单采血小板输注,研究组均应用去白混合浓缩血小板输注。将两组患者的输注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的白细胞残留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输注1 h后以及24 h后的血小板计数均显著高于输注前(P0.05);而两组输注1 h后以及24 h后的组间血小板计数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组间以及内输注1 h和输注24h后的CCI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输注有效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输注后止血分数均显著少于输注前(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去白混合浓缩血小板输注效果与单采血小板输注效果无显著差异,不良反应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比分析单采血小板与手工分离血小板输注对血液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方便选择于该院接受治疗的60例血液病患者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根据其血小板分离方式的异同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予以手工分离血小板,观察组予以单采分血小板,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血小板输注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输注有效率(73.33%)较观察组(96.67%)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30.00%)较观察组(20.00%)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论是单采还是手工分离血小板输注,对血液病患者而言均具有提高患者血小板指数的作用,但相较而言,单采输注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无效输注(PTR)的原因。方法:收集158例恶性血液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输注机采血小板≤5次的患者80例,B组为输注机采血小板〉5次的患者78例,观察输注1h后的血小板数量,与输注前血小板数量进行比较分析。测定校正血小板计数增加值(CCI)评价PTR率,并对出血症状进行分级,分析PTR与免疫的关系。结果:A组通过CCI判断输注有效率为80%,判断PTR为20%,B组通过CCI判断输注有效率为51.3%,判断PTR为48.7%,A组PTR比例明显低于B组值,患者的出血程度与PTR呈正相关,输注血小板后症状改善。输注血小板〉5次者更容易产生PTR。结论:在输注血小板引起PTR中,主要与输注血小板次数有关,输注血小板次数越多,越容易发生同种免疫,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