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与内镜下治疗(内镜下套扎和硬化剂治疗)对肝硬化所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并寻找导致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肝硬化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人的资料。将行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者纳入外科手术治疗组(54例);将内镜下行套扎、硬化剂治疗者纳入内镜治疗组(63例)。根据搜集所得资料及电话随访结果,统计病人治疗后的再出血率、治疗后再出血的平均间隔时间等。数据采用SPSS(23.0版)软件进行处理。结果手术治疗组术后1、3、5年再出血率分别为9.3%、20.5%、23.1%,内镜治疗组术后1、3、5年再出血率分别为39.7%、73.0%、74.8%,手术治疗组再出血率明显低于内镜治疗组(P<0.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内镜治疗术后再出血的风险是手术治疗的7.2倍(P<0.001)。曲张的食管静脉距门齿的距离、脾脏的大小、脾功能亢进的程度与术后再出血与否无统计学相关性。结论外科手术治疗相比内镜治疗可更好地控制曲张食管静脉的破裂出血,其1、3、5年再出血率明显小于内镜治疗组。治疗方式是病人术后再次出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镜下套扎或注射硬化剂联合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再出血的影响。方法 65例乙型肝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其中33例选择内镜下套扎或注射硬化剂联合抗病毒治疗(联合治疗组),另32例单纯选择内镜下套扎或注射硬化剂治疗(未经抗病毒治疗组)。随访6~48个月,平均26.5个月。观察食管曲张静脉复发及再出血和肝功能变化。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静脉曲张复发率为12.50%(4/32),出血率为6.25%(2/32);未经抗病毒治疗组患者静脉曲张复发率为30.00%(9/30),出血率为20.00%(6/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1.32,P0.01)。联合治疗组患者肝功能按Child-Pugh评分标准,平均分为(7.0±0.8),未抗病毒治疗组患者平均分为(9.0±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2,P0.05)。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内镜下套扎或注射硬化剂联合抗病毒治疗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与内镜套扎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150例)和内镜套扎(473例)治疗的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组的紧急止血有效率为8/9,套扎组为89.8%(159/177)。断流手术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均升至正常,与套扎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组1、3、5年再出血率分别为2.5%、5.8%和14.6%,套扎组分别为39.3%、65.4%和96.1%,两组之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手术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9.2%、94.2%和75.6%,套扎组分别为82%、62.6%和44.1%,两组之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内镜套扎可作为紧急止血治疗的首选,但对肝功能代偿良好者亦应考虑手术治疗。断流术是可行性较强的方法,选择性手术的效果优于仅行内镜套扎治疗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和分析门静脉高压断流术后再出血的治疗措施。方法对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自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门静脉高压断流术后再出血病人60例的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60例病人中,25例病人采用内镜下套扎止血,20例病人行经颈静脉肝内门静脉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10例病人行肝移植,5例复发重度食管静脉曲张行再次断流术。结果内镜套扎组8例病人因再次出血行第2次内镜下套扎,其中1例病人再次大出血死亡;行TIPS组2例发生间断性肝性脑病,其中1例发生再次出血行内镜下套扎治疗;肝移植组术后恢复较好;再次行断流手术组,1例病人因出血无法控制死亡。结论对门静脉高压断流术后再出血的病人以上方法均有效,其中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肝移植,对肝衰竭以及顽固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疗效好;肝功能较好且无肝性脑病者,或断流术后效果欠佳反复消化道出血病人可考虑行TIPS术;肝功能较差者,或病人急性消化道大出血身体状况较差者可选择内镜下套扎止血;再次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再次行断流手术需慎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和评价外科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并发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1996年1月至2007年10月收治的149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119例,女性30例,男女比例为3.97:1;年龄19~73岁,平均(48.0±10.6)岁.Child-Pugh分级A级110例,B级39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断流组(n=85)和分流组(n=64).结果 115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率78.8%),平均随访时间(46.3±30.4)个月.术后1、3、5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95.6%、88.7%、83.4%和65.1%,其中断流组术后1、3、5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95.4%、87.7%、80.6%和56.3%,分流组则为95.8%、90.1%、86.8%和72.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hild-Pugh分级是影响术后生存时间的重要因素,Child A级患者与Child B级患者的术后生存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期间再出血率为20.9%,其中断流组22.7%,分流组18.4%,分流组1、3、5年再出血率明显好于断流组(P<0.05).全组肝性脑病发生率为7.0%,其中断流组6.9%,分流组6.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脾肾分流手术后门静脉压力、内径、流量均有显著下降(P<0.05),但仍保持向肝性血流.结论 分流术和断流术并不影响患者术后长期生存时间,惟一影响因素是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个体化脾肾分流控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明显好于断流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透明帽在消化内镜止血治疗中的作用及护理配合方法。方法对86例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内镜止血治疗,均于内镜下找到出血点后安装透明帽,其中32例消化道溃疡底部动脉或Dieulafoy病出血者选用带侧孔的透明帽电凝止血,21例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出血者选用不带侧孔的透明帽以金属夹止血,33例食管胃静脉曲张者选用带侧孔的透明帽注射硬化剂止血,同时加强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观察护理。结果 86例均顺利完成内镜治疗并取得较好的止血效果,无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3~6个月内镜复查,出血部位瘢痕形成,2例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再出血,第2次给予硬化剂注射联合套扎治疗止血成功;余84例无复发出血。结论透明帽用于消化内镜止血治疗效果好,并发症少,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其性能和操作,能缩短操作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内镜下食管静脉套扎术(EVL)联合硬化剂注射(EVS)和食管胃底静脉断流术对食管胃底静脉曲经破裂出血的近期和无期疗效,探讨EVL结合EVS和两种方法单独应用的适应证。方法:12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行食管胃底静脉断流术,术后胃镜观察曲张静脉消失程度及合并出血的情况,其中6例术后做了EVL或EVS;32例行EVL结合EVS;9例单纯行EVS;5例单纯行EVL。所有病例术后随访3年,观察曲张静脉消失和复发程度以及出血情况。结果:食和胃底静脉断流术为急诊止血的可靠方法,但术后仍存在程度不同的曲张静脉,术后3年内再出血发生率高达66.7%(8/12),术后择期行EVL或EVS,曲张静脉可完全消退。EVL结合EVS曲张静脉完全消退达93.75%(30/32),总疗程2-3周。内镜下治疗后3年内观察曲张静脉复发率仅为10.53%(4/38),再出血发生率为6.52%(3/46)。结论:EVL结合EVS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明显优于手术组。食管胃底静脉断流术后施行EVL和/或EVS可以同时达到降低门脉高压和消除曲张静脉目的。EVL结合EVS明显优于两单独应用的疗效,同时避免了单纯用EVS容易引起出血的可能性,并且缩短了单纯用EVL的疗程,克服了后期套扎的难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回顾性对比内镜下精准断流术(endoscopic selective varices devascularization,ESVD)与硬化剂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整理本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资料,采用ESVD治疗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收入研究组共计64例;整理前期行硬化剂注射(endoscopic injection sclerotherapy,EIS)治疗患者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治疗效果(食管静脉曲张缓解率、再出血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效果比较:EVSD组较EIS组治疗次数少,硬化剂注射用量小、术后缓解率和早期再出血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VSD术后10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5.63%,EIS术后18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8.13%,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0.05。随访期间,EVSD组复发5例,复发率7.81%;EIS组复发14例,复发率14.28%,两组间比较...  相似文献   

9.
探讨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联合硬化序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60例食管静脉曲张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硬化组(80例,单纯使用食管静脉硬化治疗)和序贯组(80例,EVL联合硬化序贯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序贯组止血成功率(92.50%)高于硬化组(85.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序贯组早期再出血率(7.50%)、迟发性再出血率(6.25%)均低于硬化组(22.50%、1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序贯组硬化剂用量、治疗次数均显著低于硬化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序贯组患者术后发热、胸骨后不适或疼痛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硬化组(P 0.05)。内镜下EVL联合硬化序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硬化治疗  相似文献   

10.
断流术加食管下段横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门静脉高压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食管下段横断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 78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28例行断流术加胃肠吻合器食管下段横断术,50例行单纯门奇断流术.结果 术后再出血率分别为4.17%(1/24)和52.8%(23/44).两组再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食管下段及胃底静脉曲张消失率为79.17%(19/24)和11%(5/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门奇断流术联合胃肠吻合器食管下段切割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能有效地预防、减少术后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再出血,止血效果较单纯门奇断流术要好.  相似文献   

11.
联合断流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吻合器食管横断联合门奇断流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效果。方法:将有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大出血史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联合断流组实施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吻合器食管下段横断吻合术,对照组仅实施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观察对比手术后的近期并发症,以及长期随访结果。结果:(1)联合断流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31.7%,对照组为30.0%(P>0.05);(2)术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失率联合断流组优于对照组(P﹤0.01);(3)术后再出血率联合断流组低于对照组(P﹤0.05);(4)两组患者术后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5)联合断流组长期(4~7年)生存率(98.3%)高于对照组(90.0% )(P﹤0.05)。结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加吻合器食管横断吻合术能更有效地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降低再出血率,进一步提高了断流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Liu B  Lin N  Deng MH  Xu RY  Liu XY  Huang FZ  Li RZ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7):450-453
目的 研究内镜结扎、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断流术)、内镜结扎联合部分脾栓塞、内镜结扎加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断流术)对食管下段腔内外静脉的影响。方法 将142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4组:内镜结扎组(54例)、断流手术组(23例)、结扎联合部分脾栓塞组(34例)、腔内外联合断流组(31例)。运用微探头超声检查食管下段静脉结构的情况,进行治疗前后对比研究。结果 治疗后内镜结扎组黏膜下曲张静脉消失,食管周围静脉丛仍然存在;结扎联合部分脾栓塞组黏膜下曲张静脉消失,食管周围静脉丛曲张较术前减轻;断流组黏膜下曲张静脉存在,程度较前减轻,食管周围静脉丛消失;腔内外联合断流组食管黏膜下和周围静脉丛均消失。后两组治疗后穿静脉的显示率也显著降低。结论 腔内外联合断流能更有效地闭塞食管下段壁内外静脉,阻断门静脉奇静脉分流,防治食管静脉曲张出血与复发。  相似文献   

13.
断流术联合胃底切除治疗门静脉高压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断流术加食管下端及胃底切除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采用断流术联合食管下端及胃底切除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联合组)的临床资料,并以34例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为对照组,患者均为肝炎后肝硬化,均患有明显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且有1次以上出血史.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平均14个月,两组患者术后门静脉压变化及手术近期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术后再出血、腹胀和早期胃潴留等联合组明显优于断流组(P<0.05).结论 断流术联合胃底切除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止血确切,复发出血率低,并发症少,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较理想的一种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内镜下套扎联合硬化术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 68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行内镜下套扎术止血治疗;观察组采用内镜下套扎术联合硬化术治疗。记录两组止血成功人数和术后并发症情况;观察两组患者静脉曲张消失状况。术后随访6个月,记录两组复发人数。结果观察组止血成功率为97.06%(33/34)与对照组94.12%(32/34)比较,χ2=0.35,P=0.5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为8.82%(3/34)明显低于对照组20.59%(7/34),χ2=1.88,P=0.17;观察组术后静脉曲张消失总有效率为97.06%(33/34)与对照组88.24%(30/34)比较,χ2=3.09,P=0.21。术后随访6个月显示观察组静脉曲张复发率为2.94%(1/34)明显低于对照组17.65%(6/34),χ2=3.98,P=0.04。结论内镜下套扎联合硬化术与单纯内镜下套扎术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近期疗效相当,但前者术后静脉曲张复发率少,具有长期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央型肝细胞癌患者接受手术联合术后放疗对长期预后的改善作用。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接受手术的193例中央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接受术后放疗分为手术联合术后放疗组(88例)及手术组(105例)。结果手术联合术后放疗组1、3、5年总生存率为98%、85%、74%;1、3、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76%、55%、44%。单纯手术组术后1、3、5年总生存率为79%、66%、59%;1、3、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51%、40%、37%。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患者间基线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生存分析提示手术联合术后放疗组的总生存时间(χ2=5.825, P=0.016)及无复发生存时间(χ2=5.230, P=0.022)优于手术组。多因素分析提示术后放疗是影响手术联合术后放疗组的总生存时间(P=0.009)及无复发生存时间(P=0.017)的独立危险因素。亚组分析提示术后放疗可减少早期复发的发生(HR=0.41, 95%CI:0.21~0.80, P=0.002)。结论中央型肝细胞癌患者接受手术联合辅助放疗可改善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断流术加食管下段胃底切除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采用择期断流术加食管下段胃底切除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26例。患者均为肝炎后肝硬化伴有比较严重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1次以上出血史。结果 全部病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52个月。随访中无食管曲张静脉复发出血,无手术近期死亡,效果满意。结论 断流术加食管下段胃底切除术能较好地为患者接受,复发出血率低,止血确切,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比较理想的一种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内镜下食管静脉套扎术(EVL)联合硬化剂注射(EVS)和食管胃底静脉断流术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探讨EVL结合EVS和两种方法单独应用的适应证。方法12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行食管胃底静脉断流术,术后胃镜观察曲张静脉消失程度及合并出血的情况,其中6例术后做了EVL或EVS;32例行EVL结合EVS;9例单纯行EVS;5例单纯行EVL。所有病例术后随访3年,观察曲张静脉消失和复发程度以及出血情况。结果 食管胃底静脉断流术为急诊止血的可靠方法,但术后仍存在程度不同的曲张静脉,术后3年内再出血发生率高达66.7%(8/12),术后择期行EVL或EVS,曲张静脉可完全消退。EVL结合EVS曲张静脉完全消退达93.75%(30/32),总疗程2-3周。内镜下治疗后3年内观察曲张静脉复发率仅为10.53%(4/38),再出血发生率为6.52%(3/46)。结论EVL结合EVS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明显优于手术组。食管胃底静脉断流术后施行EVL和/或EVS可以同时达到降低门脉高压和消除曲张静脉目的。EVL结合EVS明显优于两者单独应用的疗效,同时避免了单纯用EVS容易引起出血的可能性,并且缩短了单纯用EVL的疗程,克服了后期套扎的难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随机对照选择性断流加大网膜包肾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评估.方法 回顾1998年至2004年间,我院行门静脉高压症手术510例,其中选择性断流术式200例(即高选择离断穿支血管),断流术式160例,缝扎术式140例,脾肾分流术式10例,对照各种术式患者手术前、后门静脉血流量(PVF),自由门静脉压力(FPP).观察近期术后出血、肝性脑病、腹腔感染情况.5年后,随访再出血率、门静脉高压性胃病、肝纤维化指标(PCⅢ)、腹水发生率、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结果 选择性断流加大网膜包肾术治疗效果较其他术式的PVF、FPP显著降低(P<0.01),近期出血、肝性脑病发生率下降(P<0.05),腹腔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年后,复发出血、门静脉高压性胃病、门静脉血栓发生率均显著下降(P<0.01),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腹水情况,肝纤维化指标(PCⅢ)、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选择性断流加大网膜包肾术既可高选择离断穿支血管止血彻底,术后复发出血率低,又可保留机体自发性分流,兼有分流术及断流术的特点,且手术操作简单.术后随访,远期疗效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Hassab手术联合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近5年间收治的93例门静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实施单纯性内窥镜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endoscopic variceal ligation,EVL)、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Hassab手术)及EVL联合Hassab手术(联合治疗组),对其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组急性止血率无差异(P〉0.05);联合手术组术后近期无出血,远期再出血率为5.7%明显低于EVL组和Hassab手术组(P〈0.05);术后EVL组、Hassab手术组、联合手术组的奇静脉血流量分别下降22.7%,30.4%,45.7%。结论联合手术组同时阻断了胃食管腔内外的异常门奇静脉分流,食管曲张静脉获得根治,且有脾功能亢进消失、奇静脉血流量降低明显、止血效果确切、再出血率低等优点,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合理而可行的术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相对适应证老年(年龄≥60岁)早期食管鳞癌病人的安全性、有效性和长期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行ESD治疗早期食管鳞癌病人的临床资料,筛选出其中符合日本食管学会(JES)食管癌诊治指南内镜治疗相对适应证且术后无追加治疗的老年病人共69例,观察并分析术后并发症以及长期生存情况。结果 62例(89.9%)病人侵犯至黏膜肌层(M3),7例(10.1%)侵犯至黏膜下层200μm(SM1),6例(8.7%)存在淋巴管浸润。术后1例(1.4%)病人发生出血,经内镜下治疗后止血;2例(2.9%)穿孔经内镜缝合后闭合;22例(31.8%)发生食管狭窄。术后复发率为11.6%(8/69),中位复发时间为24个月。1例病人出现肝和淋巴结转移。5年无病存活率为86.2%;有4例(5.8%)病人死亡,5年总体存活率为90.0%,中位生存时间为56个月。结论 ESD治疗相对适应证老年早期食管鳞癌病人,不进行追加治疗也可能获得较好的长期生存,并且安全性和有效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