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既往腹部手术史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影响及腹腔镜的再次手术技术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按纳入、排除及剔除标准,将2002年3月至2009年3月期间连续收治的653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病例分成3组,即上腹部手术组(n=48)、中下腹部手术组(n=110)和无既往腹部手术史组(n=495).比较组间人口统计学、病理解剖学及手术相关数据上的差异.结果 上腹部手术组、中下腹部手术组和无既往腹部手术史组间在人口统计学、病理解剖学及术后相关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中下腹部手术组(11.8%)较其他两组存在更高的中转开腹率(上腹部手术组和无既往腹部手术史组分别为4.2%、3.8%),其差异与腹腔内粘连相关.三组在手术时间[(132±36)、(141±42)、(132±36)min]、术中失血量[(58±50)、(81±99)、(57 ±57)ml]、输血率(6.3%、10.9%、7.9%)、低位保肛(47.1%、44.7%、55.2%)、肛门排气时间[(2.5±1.4)、(2.9±1.7)、(2.5±2.1)d]、摄食时间[(5±4)、(5±4)、(4 ±3)d]、术后住院时间[(17±9)、(15±8)、(16±10)d]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既往腹部手术史因素并不是再手术时运用腹腔镜技术治疗结直肠癌的禁忌证,腹腔镜的再次手术技术在结直肠癌的治疗中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
探讨有腹部手术史患者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可行性。选择我院普外科2011年2月—2014年2月150例有腹部手术史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患者(有手术史腹腔镜组)的临床资料,并随机选取同时期无腹部手术史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无手术史腹腔镜组)及有腹部手术史行开腹胃癌根治术患者(有手术史开腹组)各150例作为对照,比较3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与无手术史腹腔镜组比较,有手术史腹腔镜组的腹腔粘连严重(P0.05),但中转开腹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有手术史开腹组比较,有手术史腹腔镜组腹腔粘连程度、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中出血少,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早,住院时间短(P0.05)。有腹部手术史的胃癌患者行腹腔镜根治术安全可行;只要术者术前对腹腔粘连程度进行充分评估,合理选择病例,重视术中操作要点,仍能使患者受益于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总结13年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和时机。方法 对1999年7月到2012年6月我院进行的1682例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中转开腹的原因。结果 1585例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97例,中转开腹率5.77%,最常见的主要中转原因是周围脏器受累高达53.8%(49/91),最常见的发生部位是乙状结肠(24/91,26.4%)和直肠(19/91,20.9%)。腹腔镜组和中转开腹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平均住院日、切除淋巴结个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必须熟练掌握中转开腹的指征,才能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发生及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结直肠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发生的相关危险素进行单素及多素分析.结果:早期炎性肠梗阻与年龄(P=0.023)、手术方式(P=0.008)、腹部手术史(P=0.002)、肠道准备情况(P<0.001)、术中防粘连剂使用(P=0.006)、手术时间(P=0.042)有关;开腹手术(P=0.024)、有腹部手术史(P=0.034)及术前未行肠道准备(P=0.006)是结直肠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发生的独立危险素.结论:开腹手术、有腹部手术史及术前未行肠道准备是结直肠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发病的独立危险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医院收治的120例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腹腔镜组及开腹组,每组各60例。将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1~3年复发率和生存率作为观察指标。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P0.05)、手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开腹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开腹组(P0.05)。两组术后1年、2年复发率和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3年复发率低于开腹组(P0.05),生存率高于开腹组(P0.05)。结论相比于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在结直肠癌患者中应用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并减少术后并发症,同时可获得更低的术后3年复发率及更高术后3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有上腹部手术史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112例慢性胆囊炎并胆囊结石患者,其中57例有上腹部手术史(观察组),55例无手术史(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中转开腹率、术后并发症及术中出血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多、住院费用更高(P0.05),但两组中转开腹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上腹部手术史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对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学习曲线   总被引:51,自引:2,他引:49  
目的 :评估腹腔镜结直肠手术不同阶段的手术效果 ,探讨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学习曲线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微创外科中心 1993年 6月至 2 0 0 2年 3月 10 0例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病例 ,主刀医师为第一作者。以每 2 5例手术病人为一手术的学习曲线阶段 ,比较 4阶段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中转开腹率、术后住院时间等 ,分析不同阶段的手术效果。结果 :4阶段手术病例在年龄、性别、既往腹部手术史、手术方式等方面无明显差别。早期2 5例手术平均时间为 180 (180± 2 3.3)min ,1例输尿管损伤 ,住院时间 15 .3d ,中转开腹率 16 %。后期 75例手术平均时间为 12 5 (12 5± 16 .5 )min(P <0 .0 0 1) ,无术中及术后严重并发症。住院时间 14.5d(P <0 .0 5 ) ,中转开腹率4.0 % (P <0 .0 5 )。结论 :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学习曲线大约为 2 5例腹腔镜结直肠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对70岁以上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并评价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5年12月仪征市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91例行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70岁以上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组38例,开腹组53例.比较两组的手术学指标、术后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Mann-WhitneyU检验、Pearson 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ASA评分、既往腹部手术史、病理分期及慢性合并症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死亡病例.腹腔镜组38例,1例(2.1%)因右侧输尿管损伤中转开腹行输尿管修补吻合+双“J”管置入术,传统开腹组53例.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手术时间(238 ±71.3) minvs(175±60.8) min、术中出血量(145 ±58) ml vs (186 ±45) ml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清扫数目(11.6±2.8)枚vs(13.1±3.0)枚,P=0.5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标本切缘病理检查均为阴性.腹腔镜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2.1±1.7)dvs(2.9±0.8)d、肠功能恢复时间(3.6±0.5)dvs(4.1±0.6)d、进食流质时间(3.3±0.3)dvs(3.9±0.6)d、术后住院时间(11.9±3.9) dvs (14.5±3.7)d,均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术后总并发症23.7%,显著低于开腹组45.3% (P =0.035);切口感染也显著降低(P=0.017).术中并发症以及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尿路感染、肺部感染、腹腔感染、肠梗阻、淋巴漏、心律失常、谵妄发病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是安全可行的,近期疗效优于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3种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并比较术后并发症。方法选取近3年来我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400例,采用经脐单孔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99例(A组),三孔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100例(B组),五孔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101例(c组),另外100例行传统开腹手术(D组),比较各组手术及并发症情况。术后并发症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不同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疼痛指数、排气时间、进流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均优于传统开腹手术(P0.05),但不同腹腔镜组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OR=3.169,95%CI:1.136~8.839)和肺部疾病(OR=4.931,95%CI:2.618~9.288)是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Ⅱ级及以上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临床疗效显著,为人员配备不充裕的医院开展腹腔镜直肠手术提供更多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为65岁以上老年患者行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切除术的短期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162例结直肠癌患者分为腹腔镜组(n=67)与开腹组(n=95),比较术前临床资料、术中及术后指标。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术前临床资料、清扫淋巴结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优于开腹组(P0.05)。结论:为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行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是有效、安全、可行的,与开腹手术相比具有相同的根治效果,对机体干扰小,术后康复快,短期疗效方面具有许多优点。腹腔镜手术可作为老年患者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常规术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发生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指导临床决策,并分析其短期预后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腹腔镜手术的764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分为中转开腹组(60例)及腹腔镜组(704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中转开腹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用R语言构建中转开腹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评估列线图预测模型效能。通过绘制校准图进行一致性检验。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764例,其中60例发生中转开腹,中转开腹率为7.9%(60/764)。肿瘤位置位于直肠[比值比(OR)=1.846,P<0.05)]、美国麻醉医生协会(ASA)评分Ⅲ、Ⅳ级(OR=2.381,P<0.05)、腹部手术史(OR=3.652,P<0.01)、肿瘤长径≥5 cm(OR=2.704,P<0.05)和体重指数(OR=1.109,P<0.05)是发生中转开腹的独立危险因素,上述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成功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794。校正曲线显示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有较好的重合度。中转开腹组手术时间高于腹腔镜组(210 min比190 min,Z=-2.670,P<0.05);中转开腹组出血量高于腹腔镜组(170 ml比120 ml,Z=-6.018,P<0.01);中转开腹组术后住院天数高于腹腔镜组(10 d比9 d,Z=-2.134,P<0.05)。中转开腹组肠梗阻发生率高于腹腔镜组[10.0%(6/60)比4.3%(15/704),χ2=4.055,P<0.05];伤口感染率高于腹腔镜组[15.0%(9/60)比4.7%(33/704),χ2=11.318,P<0.05],上述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肿瘤位置位于直肠、ASA评分Ⅲ、Ⅳ级、腹部手术史、肿瘤长径≥5 cm和体重指数是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发生中转开腹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建立的预测模型具有可靠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2.
腹腔粘连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腹腔粘连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对照研究既往有腹部手术史的病人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临床资料。研究组 35例 ,既往有 (1~ 2 )次腹部手术史 ;对照组 35例与研究组在性别 ,年龄 ,胆囊疾病史及手术适应证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为 (10 2± 4 2 )分钟 ,中转开腹率 2 8% (1 35 ) ,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0 % ) ,术后住院时间 (2 2± 0 4 )天 ;对照组分别为 (96± 36 )分钟 ,0 % ,0 %和 (2± 0 )天 ,(t=0 6 4 2 ,P >0 0 5 ;χ2 =1 0 14 ,P >0 0 5 ;t=2 95 8,P =0 0 0 4 )。但是 ,有上腹部手术史的病人手术时间 (12 0± 5 4 )分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 (t=2 12 3,P <0 0 5 )。 结论 腹腔粘连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中转开腹率无影响 ,但既往有上腹部手术史的病人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间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研究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及术后机体炎症反应的比较。方法回顾性的分析2013年10月1日至2016年10月31日于新昌县人民医院诊断为结直肠癌并行根治手术治疗的78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40例(腹腔镜组,n=40),开腹胃癌根治术的38例(开腹组,n=38)。对比两组病人临床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清扫淋巴结数目及住院日)及比较两组病人术前1天、术后1天和3天外周静脉血中炎症反应的指标: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C反应蛋白(CRP)。结果两组病人手术清扫淋巴结数目无统计学差异(P0.05);开腹组的手术时间显著小于腹腔镜组(P0.05);腹腔镜组的术后第一次通气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日优于开腹组(P0.05);术前1天两组患者的炎症反应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天两组患者的WBC、N、CRP均较术前升高,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比较,术后1天和3天时腹腔镜组WBC、N、CRP升高水平均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相对于开腹结直肠癌手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优势及术后炎症反应轻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与传统根治手术疗效的临床效果,为今后结直肠癌患者的手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126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试验观察,分为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每组63例。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除肠管长度、术后愈合情况等计量资料用(x珋±s)表示,采用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和转移率采用χ~2检验,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54.6±20.3)ml和(162.8±80.6)ml;开腹组的手术时间为(172.8±30.2)min,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为(252.2±60.4)min,腹腔镜组与开腹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523,t=6.385,P0.05)。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的肛门排气时间为(2.1±0.3)d和(3.6±0.3)d;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的住院时间为(10.9±2.5)d和(19.1±11.9)d,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862、6.754,P0.05);且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和转移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并能够对患者的损伤较小,住院时间短,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能够在临床治疗结直肠癌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转开腹对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0年5月136例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其中中转开腹(CON)41例,与同期开腹直肠癌手术(OPN)56例进行比较,总结中转开腹的原因及阶段,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等情况。结果盆腔狭窄导致直肠切断困难成为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转开腹的首要原因:CON组同OPN组相比,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42),而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手术并发症、留置导尿管时间等方面,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转开腹并不一定能给患者带来不利影响,反而能发挥部分腹腔镜手术的微创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快通道外科技术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1月至2008年6月我院为52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行快速康复,并与同期68例开腹手术进行对比研究,统计其围手术期处理、并发症发生率及经济学指标。结果:腹腔镜组(快通道组)出血量少于开腹组(传统方法组)(P0.05)。两组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尿路感染、术后腹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快通道组术后通气时间及术后自理恢复时间明显短于传统方法组。二者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快通道技术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安全,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在临床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不同术中转开腹时机对患者安全性及3年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实施结直肠癌根治术的75例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将腹腔镜术切皮后1 h内中转开腹的43例患者纳入早期组,将切皮后1 h后中转开腹的32例患者纳入延迟组。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处理,围术期各项相关指标、肠道功能以(±s)表示,独立t检验;并发症、生存率用百分比表示,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采用Kaplan-meier计算生存率,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早期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便及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延迟组(P<0.05);术后3个月MSKCC评分早期组各项评分均比延迟组高(P<0.05);早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0%)较延迟组(25.0%)低(P<0.05);早期组术后1、2、3年生存率(100.0%、88.4%、72.1%)与延迟组(93.8%、81.3%、62.5%)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术切皮后1 h内中转开腹手术可促进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加快术后康复进程,近期疗效及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的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各项临床指标的对比研究,探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为117例≥60岁结直肠癌患者行肿瘤根治术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A组)55例,传统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B组)62例。对比分析两组的一般情况(ASA评分)、手术病理分级(Dukes分期)、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前及术后心肺功能、术中气道压力、酸碱平衡、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标本淋巴结阳性率等围手术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ASA评分、合并症、病理分级及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患者心功能指标心脏指数、射血分数、肺功能指标动脉血PaCO2、pH值腹腔镜组均有所增高(P0.05),但术后1d再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气道压力腹腔镜组明显增高,可通过麻醉改变呼吸指数调整。腹腔镜组胃肠恢复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开腹组(P0.05);术中出血、术后相应并发症腹腔镜组明显少于开腹组(P0.05);死亡率、术后淋巴结获取数、阳性率及直肠癌环周切缘阳性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为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辅助根治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具有出血少、康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及中转开腹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LC手术时机的不同,将症状出现48小时内者、症状出现48小时后手术者分别纳入早期组(n=67)、晚期组(n=53),比较不同组别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并对中转开腹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早期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转开腹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5岁、体温≥38.5℃、WBC计数≥15×109/L、腹肌紧张、有上腹部手术史、结石嵌顿、胆囊壁厚度≥5mm是LC术中转开腹的影响因素(P0.05);经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年龄、白细胞计数、胆囊壁厚度均为影响LC术中转开腹影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早期进行LC术(发病48h内)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的优势,年龄、白细胞计数、胆囊壁厚度均为影响LC术中转开腹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和比较经腹腔镜与开腹根治性手术治疗肝脏囊型包虫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3年1月收住并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肝脏囊型包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平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53例患者,其中41例行经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112例行传统开腹手术(开腹组).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较开腹手术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7,P>0.05).腹腔镜组5例患者行中转开腹手术,中转开腹率为12.2%(5/41).2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0,P>0.05).腹腔镜组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3~8 d,而开腹组为4~1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9,P<0.05).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9%(2/41)、开腹组并发症发生率16.0%(18/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2,P<0.05).结论 腹腔镜肝包虫根治性手术治疗较传统开腹肝脏囊型包虫病手术治疗具有术后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恢复快,复发率低的特点,在严格选择患者的条件下是安全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