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发性肝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影响原发性肝癌预后的因素很多,大致可分为患者因素、肿瘤本身因素、治疗相关因素3大类。笔者就以上影响原发性肝癌预后因素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肝癌肝切除术后感染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癌肝切除术后感染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本院近6年来行肝切除术的217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可能引起感染并发症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17例肝癌肝切除病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感染并发症分为感染组(n=33)与非感染组(n=184).33例中,手术部位感染15例(占45.45%)、肝脏周围感染4例(占12.12%)、远处部位感染14例(占42.42%);术后死亡3例(占1.38%).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0.006,0R=2.564)、糖尿病史(P=0.02,OR=1.996)、手术时间(F=0.005,0R=2.237)及胆漏发生率(P<0.001,0R=7.325)是肝切除术后感染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糖尿病史、手术时间及胆漏发生率是影响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肝胆外科杂志》2017,(5)
目的分析手术切除后肝内胆管癌(ICC)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至2014年我院收治的180例ICC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均行肝内胆管癌肝切除术,分析所有入组患者术后1年、2年、3年肿瘤复发率、总体生存率,采用单因素、多因素Cox模型分析影响ICC患者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因素包括谷丙转氨酸转移酶(ALT)、血清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CA199)等。结果本次调查的180例ICC患者,术后1年、2年、3年复发率分别为57.78%、66.67%、75.00%,生存率分别为76.67%、54.44%、27.78%;单因素分析显示ALT、AFP、CA199、肿瘤直径、肿瘤数目、肝切除程度、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血管侵犯、淋巴结转移是ICC患者术后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P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LT、CA199升高及肿瘤分化程度为高分化、血管侵犯、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手术切除I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0.008、0.017、0.004、0.028)。结论 ICC患者术后易受ALT、CA199水平及肿瘤分化程度、血管侵犯、淋巴结转移影响而预后不良,应在术前完善相关检查,准确诊断评估,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影响原发性肝细胞癌(HCC)肝切除术后持续低蛋白血症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0年7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行肝切除术的88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用Logistic同归模型对肝切除术后持续低蛋白血症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应用ROC曲线评估术后持续低蛋白血症发生的风险,并作风险等级划分.结果 共有17例患者术后持续低蛋白血症.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腹腔积液、Child分级、肿瘤直径、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术前ALP及Hb、术前WBC≥10×109/L、术前AST等于或高于正常值2倍以及肝门阻断等与术后持续低蛋白血症的发生相关( OR=2.592,5.154,6.848,2.249,3.336,5.296,0.285,15.000,3.281,1.716,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术前Hb、肝门阻断是影响患者术后是否发生持续低蛋白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Wald=9.326,6.151,4.253,P<0.05).不同风险等级的患者术后持续低蛋白血症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607,P<0.05).结论 术前纠正贫血、术中尽量采用半肝阻断能减少术后持续低蛋白血症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肝细胞癌肝切除术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影响肝细胞癌肝切除术后预后因素,为进一步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0月至1998年10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手术切除的230例HCC病人资料。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各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逐步回归法将可能对预后有影响的指标,依次引入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1、3、5年复发率分别为35.2%、52.1%、62.4%;总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9.1%、53.7%、40.2%。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直径是否≥5cm、有无脉管瘤栓、术前AST、肝被膜受侵、肿瘤切缘为影响对肿瘤复发和无瘤生存率有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脉管瘤栓、术前AST升高、肿瘤切缘、肝被膜受侵及肿瘤最大直径依次为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肝细胞癌的预后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脉管瘤栓、术前AST升高、肿瘤最大直径及肝被膜受侵是影响预后的最主要因素。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提高肝癌病人生存率的重要途径,对存在预后不良因素的病人,应加强术后随诊,及时发现术后复发和转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研究肝细胞癌(HCC)合并糖尿病(DM)实施肝切除术的预后。方法回顾性总结1992年1月至2005年4月间410例肝细胞癌及36例合并糖尿病手术病人临床资料,用SPSS软件对其临床病理资料与术后生存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DM的HCC病人的年龄明显高于无DM的HCC病人(P=0.002),合并DM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DM组(P=0.001),而术后生存时间的比较无明显的差异(P=0.417);DM是影响孤立性大肝癌(SLHCC)病人的术后生存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DM并不影响HCC手术的整体预后,因而,也对HCC病人包括手术等治疗方式的选择上影响不大。但对围手术期血糖的控制,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6,(11)
目的分析体重指数(BMI)对肝癌切除术后并发症及无瘤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共纳入858例行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将18.5 kg/m2BMI25.0 kg/m2者定义为体重正常组(602例),BMI≥25.0 kg/m2者定义为肥胖组(256例)。收集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与体重正常组相比,肥胖组患者术前HBV-DNA负荷量明显降低(P0.05),血白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但术中出血量明显升高(P0.05),手术时间和第一肝门阻断时间均明显延长(P0.05),2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HBV-DNA负荷量≥1×104 U/m L、总胆红素21μmol/L、白蛋白35 g/L、Child-Pugh B级、术中出血量500 m L及手术时间240 min是影响肝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总胆红素21μmol/L、白蛋白35 g/L及手术时间240 min是影响肝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肥胖则不是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因素。3 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肥胖组患者术后的3年无瘤生存率高于体重正常组(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大血管癌栓、多发肿瘤、肿瘤直径≥5 cm及手术时间240 min是影响肝癌患者术后3年无瘤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肥胖是3年无瘤生存率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对于行肝癌切除术的患者,肥胖不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且肥胖患者的3年无瘤生存率明显高于体重正常者,因此,术前积极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9.
影响脊髓型颈椎病手术远期预后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随访调查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探讨影响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手术预后的因素。方法:评估本科18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访时的四肢肌力,感觉异常的平面,有无括约肌功能障碍,患肢精细活动能力,有无头昏头痛及其余不适症状或体征,并记录分析。结果:术后平均随访3年,所有186例患者中,优82例,良62例,可19例,差13例。结论:脊髓型颈椎病的预后至少与适应证的选择、脊髓压迫的程度、手术技巧及术后康复锻炼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前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肝细胞肝癌(HCC)肝切除患者生存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479例行肝切除并经病理确诊、临床资料完整的HC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除外失访及死亡者50例,余按TACE时机分为2组,其中术前TACE组50例,术前无TACE组379例。对2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行χ2检验,Kaplan-Meier分析术后无瘤生存率及预后。结果:术前2组患者在性别、病灶数目、肿瘤最大径、AFP、HBV感染、静脉癌栓、肝切除范围及肝硬化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前TACE组患者年龄比术前无TACE组小(χ2=6.228,P=0.012),且肿瘤分化程度低、坏死率高(χ2=53.874,P=0.000)。2组患者无瘤生存率及总体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736,P=0.391;χ2=0.000,P=0.995)。结论:不能一期切除的肝细胞肝癌患者,经TACE后行手术治疗,其无瘤生存率及预后与直接手术相似。 相似文献
11.
肝癌的研究在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越来越多的病人获得长期生存[1].然而,从总的人群来看,肝癌的长期生存率仍然很低.笔者回顾性分析196例肝癌切除病人的临床资料,旨在探寻影响肝癌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分析肥胖对肝癌患者肝切除术预后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分析1996年2月至2002年12月之间我院470例行肝切除术的肝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将患者分为非肥胖组和肥胖组,肥胖组105例,其中男94例,女11例,平均年龄53岁,伴有肝硬化76例;非肥胖组365例,其中男311例,女54例,平均年龄50岁,伴有肝硬化263例。对比分析两组肝癌术后的结局。结果 与非肥胖组比较,肥胖组的年龄、术中输血、术中失血量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肥胖组的总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明显比非肥胖组要低(P<0.05)。COX多因素分析,影响生存的因素包括肿瘤大小、包膜、术中失血量及MVI、BMI分级;影响肝癌复发的因素包括肿瘤大小、乙肝感染、肝硬化、包膜、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及BMI分级。结论 肥胖是影响肝癌患者肝切除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肝癌切除术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细胞癌 (简称肝癌 )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 ,手术切除是治疗肝癌最为有效的手段 ,亦是其获得治愈的最重要途径。然而肝癌肝切除是一风险性很高的手术 ,仍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与手术死亡率。此外 ,肝癌切除后的复发率仍较高 ,使得肝癌病人的总体预后尚不够理想。本文就近年部分学者对影响肝癌切除术预后因素的研究作一综述。1 病人一般情况、肝脏储备功能及肝病背景对预后的影响1.1 年龄、性别及并存疾病 一般认为 ,年龄、性别不影响肝癌手术的预后。Takenaka[1] 对高龄肝癌病人的研究表明 ,年龄≥ 70岁和 <70岁的病人相比 ,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调查肝切除术后影响患者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因素,探讨减轻肝切除应激损伤的对策.方法 收集所有住院行肝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选标准纳入88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行肝切除手术前后血清中CRP浓度,统计分析影响术后CRP的危险因素.结果 88例肝切除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血清中CRP分别为(6.58±1.06) mg/L、(42.28±18.93) mg/L、(60.73±36.14) mg/L(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后CRP升高与肿瘤类型、肿瘤大小、手术时间、血流阻断时间和方法、术中出血量、肝切除范围有关;而且在肝细胞肝癌、肿瘤大小超过5 cm、血流阻断时间超过20 min、术中出血超过1000 ml的患者中其术后CRP升高超过30 mg/L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肝切除患者.以术后第3天血清中CRP水平进行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类型、手术时间、肝血流阻断时间、肝切除范围是影响术后血清CRP升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肝切除术后患者CRP升高与患者的肿瘤类型、手术时间、肝血流阻断时间、肝切除范围有关. 相似文献
15.
肝癌肝切除术后并发胸腔积液影响因素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肝癌肝切除术后胸腔积液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探讨防治肝切除术后并发胸腔积液的可能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07年7月间行肝切除术的226例肝癌的临床资料。运用x2检验分析其年龄、性别、病理类型、术前肝功能分级、肿瘤直径、肿瘤部位、手术时间、失血量、肝门阻断时间、切除方式、术后腹水量与术后胸腔积液发生率的关系。结果肝癌肝切除术后胸腔积液发生率为23.01%。从X2检验的结果可见:在α=0.05水平上,术后并发胸腔积液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肿瘤部位、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肝门阻断时间、肝切除术式、术后腹水量(P〈0.01)。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加强术前及术后护肝治疗;术中不盲目扩大切除范围,尽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肝癌的切除;尽量缩短肝门阻断时间,可以减少术后胸腔积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年龄、病程、MRI(脊髓受压程度、髓内信号)和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ortical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CSEP)变化对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颈前路减压植骨整合钛制带锁螺钉钢板固定治疗的28例CSM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年龄35~71岁,平均49.6岁;病程4个月~2年,平均18个月。分别依患者的年龄、病程、MRI(脊髓受压程度及有无信号异常)和CSEP等因素进行分组,根据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制定的脊髓功能评分标准评价患者术后脊髓功能状态,分析各因素与脊髓型颈椎病手术预后的关系。结果:随访1.5~3年,平均2.3年。年龄>60岁与年龄≤60岁术后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6个月与病程≤6个月术后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受压<1/3与脊髓受压≥1/3者术后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T2加权像和T1加权像信号正常者与T2加权像高信号者术后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加权像高信号、T1加权像信号正常者与T2加权像高信号伴T1加权像信号减弱者术后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SEP正常者与异常者术后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患者的年龄、病程、脊髓受压程度、髓内有无信号异常有助于预测CSM脊髓功能的预后,而不能仅依CSEP判断脊髓的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7.
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carcinoma ,HCC)是世界上常见的肿瘤之一 ,其发病率仍在上升。HCC根治性切除术后的 5年总生存率 (overallsurvival,OS)约为 5 0 % ,5年无瘤生存率为 16%~2 7.4%。但HCC术后肝内和 /或肝外转移复发率较高 ,文献报道HCC根治性切除术后 5年复发率为 3 8%~ 61.5 %。其中85 %~ 90 %的HCC术后复发为肝内复发 ,可发生于全肝所有部位。已尝试多种辅助疗法用于预防或避免HCC切除术后复发 ,以改善总体生存率。仅发现术后经动脉化疗可改善生存、降低复发。尚无证据表明其他辅助疗法对HCC患者的生存和预后有益。因… 相似文献
18.
《肝胆胰外科杂志》2015,(6)
目的探究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行内镜下食管静脉套扎术(EVL)进行二次预防后发生再出血的相关因素及远期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07年2月至2014年5月于我院确诊为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患者172例作为分析对象,年龄18~65岁,均接受首次EVL进行二级预防再出血。对其基础因素(年龄、性别、肝硬化病因)、症状、生化检验指标以及静脉曲张程度等资料进行收集,按是否出现早期再出血分成出血组和对照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72例食管静脉曲张患者中共有19例(11.04%)发生早期再出血;影响食管静脉曲张者早期再出血的因素有Child-Pugh分级(OR=7.737,95%CI:5.059~9.834)和ChildPugh评分(OR=4.485,95%CI:2.923~6.883)以及总胆红素值(OR=2.251,95%CI:1.223~4.143)。ChildPugh分级、评分以及总胆红素值越高,患者发生再出血的危险率越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0.009,0.008);出血组血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相关的死亡率(66.67%)明显高于对照组(13.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5.917,P0.001)。结论患者在行EVL后6周内发生早期再出血时,其远期预后远远差于未出血者,且术前肝功能下降是患者发生早期再出血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影响神经根型颈椎病手术远期预后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随访调查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探讨影响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手术远期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本科室4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实行前路减压并cage或钛网笼自体骨融合带锁钛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随访时评估患侧上肢有无麻木胀痛、无力、持物不稳、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或肌肉萎缩以及颈部疼痛、僵直等情况,并记录分析.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3年,所有48例患者中,优22例,良16例,可6例,差4例.结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预后至少与手术减压时机、适应证的选择、神经根压迫及病理变化的程度、手术技巧及术后康复锻炼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随访调查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探讨影响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手术预后的因素。方法:对本科4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实行经后路显微微创神经减压术手术治疗,随访时评估患侧上肢有无麻木胀痛、无力、持物不稳、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或肌肉萎缩以及颈部疼痛、僵直的情况,并记录分析。结果:术后平均随访3年,所有48例患者中,优22例,良16例,可6例,差4例。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预后至少与适应证的选择、神经根压迫的程度、手术技巧及术后康复锻炼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