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原位肝移植术后上消化道出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原位肝移植术后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及其处理问题。方法 回顾性总结了48例原位肝移植术后3例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资料,分析了其可能原因,处理及对肝移植的影响。结果 本组3例上消化道出血,均发生在术后2个月内。出血前发生过急性排斥反应或感染等。2例伴有胆道出血,经介入治疗后出血停止。2例死于再次溃疡大出血,1例痊愈。结论 溃疡出血是肝移植术后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常见原因,多次出血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
原位肝移植术后上消化道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原位肝移植术后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及其处理问题。方法:回顾性总结了48例原位肝移植术后3例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资料,分析了其可能原因,处理及对肝移植的影响。结果:本组3例上消化道出血,均发生在术后2个月内。出血前发生过急性排斥反应或感染等。2例伴有胆道出血,经介入治疗后出血停止。2例死于再次溃疡大出血,1例痊愈。结论:溃疡出血是肝移植术后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常见原因,多次出血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3.
原位肝移植术后真菌感染的诊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58例肝移植患者术后怀疑真菌感染时,行体液(痰、血、尿、胆汁、引流液等)或导管真菌培养,结合胸腹部CT影像学检查、活组织检查及诊断性治疗结果综合判断,一旦诊断确定,即给予氟康唑治疗,无效者改用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同时调整免疫抑制治疗方案。结果 58例患者中,16例术后并发真菌感染21例次(5例患者发生两次以上、不同部位或不同菌株的感染),感染发生率为27.6%(16/58),感染发生在术后4~38d,感染好发部位依次为肺(28.6%)、肠道(19.0%)、泌尿系统(14.3%)、腹腔(14.3%)、切口(9.5%)、血液(4.8%)、胆管(4.8%)及肝脏(4.8%)。在21例次真菌感染中,念珠菌感染占85.7%,曲霉菌感染占14.3%。氟康唑治疗有效者占66.7%,伊曲康唑治疗有效者占14.3%,两性霉素B治疗有效者占14.3%,1例(4.7%)各种抗真菌药物治疗均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5.2%。结论 肝移植术后真菌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依据影像学检查、病原学检查及活组织检查综合判断真菌感染,及时选用氟康唑、伊曲康唑及两性霉素B治疗。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46岁,因"发现HBsAg阳性40余年,诊断肝硬化6年,言语不清、定向力障碍10余天"人院.查体:全身皮肤粘膜黄染,腹部膨隆,肠鸣音4次/分.入院后检查,血总胆红素237 umol/L,肌酐73 mmoL/L,INR1.78,MELD评分20.7分.诊断:(1)慢性乙型肝炎;(2)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腹水,脾功能亢进,食道胃底静脉曲张,肝性脑病.行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手术,手术历时14h,术中出血4500 ml,引出腹水1000 ml,共输新鲜冰冻血浆2200 m1、压积红细胞2000 ml,术中尿量约800 ml.  相似文献   

5.
原位肝移植术后门静脉并发症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门静脉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73例原位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原位肝移植术后有6例门静脉并发症(3.5%),门静脉狭窄发生率为1.2%,门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3%,且术前3例有门静脉血栓,3例有门静脉高压症手术史.2例患者成功放置血管内支架,3例患者行套扎术或硬化剂治疗后好转出院,6例中无1例死亡.结论 术前存在门静脉高压症手术治疗史和门静脉血栓是门静脉并发症的高危因素.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监测门静脉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确诊门静脉并发症则要依据门静脉CT血管成像.晚期门静脉血栓溶栓治疗效果不佳,对单纯性门静脉狭窄行介入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高睿  吕毅 《护理学杂志》2008,23(20):74-76
原住肝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术后早期监护,包括密切观察并维持正常的体温、良好的血流动力学及各脏器功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预防并发症发生等是维护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原位肝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术后早期监护,包括密切观察并维持正常的体温、良好的血流动力学及各脏器功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预防并发症发生等是维护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临床肝移植在全球获得了迅猛发展,肝移植疗效已有了明显的改进,手术死亡率下降到10%以下,术后1年生存率达90%,5年生存率则上升至70%。尽管如此,要继续提高临床肝移植总体效果仍依赖于临床医生对肝移植术后各种并发症的认识和防治水平。加强肝移植病人的管理,预防和及时治疗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胸心外科术后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胸心外科术后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冯树新,禹志正,张明文,王胜发,徐恩绵1985年1月至1993年4月的8年间,我们行1900例胸心外科手术,术后发生上消化道出血14例,发生率0.74%。现将诊治体会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0例,女4例。心血管直视术后...  相似文献   

10.
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心理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方法,术后发生精神心理异常是其常见的合并症之一。本文对68例原位肝移植受者的术后早期精神心理状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00年5月至2002年5月间,68 例接受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受者,进行术后精神心理状态分析。其中男性61例,女性7例;年龄21-73岁,平均41.7 岁。术前诊断分别为:病毒性肝炎肝硬化30例,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21例,暴发性乙型肝炎13例,硬化性胆管炎2例, 先天性多囊肝2例。均经病理证实。手术方式分别为: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42例,经典原位肝移植26例,其中肝肾联合移植4例,术中无肝期行体外静脉-静脉转流。术后常规检测血压、呼吸、心电图及尿量等生命体征;每日进行血常  相似文献   

11.
原位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胆管重建是原位肝移植术中之重要环节,长期以来被称作肝移植术之“Achille’s Heel”。肝移植术后胆管并发症一直困扰着临床医师。胆管狭窄(Biliary stricture.BS)是原位肝移植术后胆管主要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4.7%~12.5%。随着我国肝脏移植术越来越多地开展.肝移植术后BS病例逐渐增多,其诊断和治疗亦愈显重要。本文对原位肝移植术后BS的诊治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术后出血是肝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和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文献报道的术后出血多发生于血管吻合口、胸腔、腹腔以及颅脑等[1,2],其它出血部位的报道很少.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肝移植术后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病因与治疗经验.结果 16例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的时间在肝移植术后2 d~4.5年.经检查发现患者的出血原因主要为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4例,急性胃黏膜病变出血3例,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3例,十二指肠球部多发性溃疡出血2例,十二指肠降段黏膜下小动脉出血、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后出血、胆道出血及不明原因出血各1例.有2例经止血治疗无效而死亡,1例在肝移植围手术期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急性心肌梗死,2例死于晚期肿瘤,其他患者经过积极止血治疗后好转,并长期存活.结论 肝移植术后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主要为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性胃黏膜病变、门脉高压性胃病及消化性溃疡等.采用及时的止血治疗,必要时行剖腹探查手术止血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预防与诊治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方法 对 1993年 4月~2 0 0 1年 11月我科实施的 12 3例肝移植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2 3例肝移植患者中11例通过胆道造影确诊为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 ,9例治愈 ,1例好转 ,死亡 1例。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为 8 9% ( 11/ 12 3) ,与胆道并发症相关的死亡率为 0 8% ( 1/ 12 3) ,与T管相关的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为4 2 % ( 5 / 119) ,与肝动脉供血相关的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为 1 6 % ( 2 / 12 3)。热缺血时间 >3min、冷缺血时间 >8h组胆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升高 (P <0 0 5 )。 结论 保存性损伤和缺血性损伤是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重要原因。修肝时应维护肝外胆管的血供和警惕变异胆管的存在。改进T管置管方法可显著降低与T管相关的胆道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早期胆道造影有助于及时诊断胆道并发症。介入技术是胆道并发症的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肾功能损害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肝移植患者术后肾功能异常是其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是影响该类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1]。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62例非静脉-静脉转流下原位肝移植病例的临床资料,以筛选出肝移植术后影响早期肾功能的危险因素,为进一步指导肝移植术的麻醉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高位肠瘘的发生原因和治疗方法。对1例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并发十二指肠瘘病人,在全胃肠外营养(TPN)的基础上采用生长抑素、生长激素序贯治疗。治疗13d后瘘口逐渐愈合,饮水及流质饮食后十二指肠瘘口无渗瘘,治疗同时血CsA浓度无明显改变。结论 提示在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并发十二指肠瘘的临床治疗中,及早发现、通畅引流是首要条件,TPN、生长激素、生长抑素的及时正确应用是关键。  相似文献   

18.
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细菌、真菌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病人细菌、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常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总结防治经验。方法:就74例原位肝移植病人术后,针对感染进行各个系统的定期检测,观察感染发生时间、部位、病原谱及药物敏感性等指标。结果:74例肝移植病人中,术后并发感染者48例,感染率为64.9%;包括单纯细菌感染24例(32.4%),单纯真菌感染6例(8.1%),混合感染(细菌合并真菌)18例(24.3%)。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共占34.6%,革兰阳性球菌占34.1%。真菌占31.3%。感染大部分发生在术后1个月以内。最常见的感染部位是呼吸道,其次为尿道和胆道。感染的病原菌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吡肟和美罗培南敏感性较高,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敏感性较高。结论:肝移植病人术后感染是影响存活的重要因素,应重视移植术前后对病人的监测和预防性抗生素应用等措施。在处理感染病情时,应综合考虑病原菌谱、药敏结果、多部位复合感染及混合感染等因素。  相似文献   

19.
肝内胆汁瘤是肝动脉血流障碍后造成肝内胆管发生严重的缺血性损伤,胆管壁破坏形成胆汁漏,继发感染甚至引起脓毒血症及器官功能障碍,预后较差,是肝移植术后严重并发症[1].我们参与实施186例原位肝移植,其中术后发生3例肝内胆汁瘤,通过应用抗感染利胆、充分引流及内镜治疗,采取手术清除感染病灶及再次肝移植等综合治疗手段,获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原位肝移植术后真菌感染43例次诊治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真菌感染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 回顾总结为175位患者所施行的180次原位肝移植的临床资料,并对可能导致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全组29例患者出现43例次真菌感染,感染率为16.6%(29/175)。其中念珠菌占98%(42/43),曲霉菌2%(1/43)。发病中位时间为术后26d(3~96d)。常见感染部位依次是肺部37%(16/43),肠管19%(8/43)和血液16%(7/43)。26例患者接受氟康唑治疗,感染严重的8例患者改用脂质体两性霉素B治疗。病死率45%(13/29),直接与真菌感染有关的病死率为4.0%(7/175)。全胃肠外营养时间较长、抗生素治疗超过3周或出现肝动脉并发症的患者真菌感染的发生率显著增加。结论 真菌感染是影响肝移植生存率的重要原因之一。最常见的感染部位和病原菌分别是肺部和念珠菌。减少各种危险因素将有助于降低真菌感染的发生率。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治愈的关键,严重的真菌感染应及时给予两性霉素B或其脂质体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