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内镜治疗胆道术后良性胆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采用内镜治疗的127例胆道术后良性胆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Bismuth Ⅰ型60例、Ⅱ型35例、Ⅲ型21例、Ⅳ型11例.分析不同Bismuth分型良性胆管狭窄的内镜治疗效果.结果 127例患者入院后施行胆道成像+ERCP确定狭窄部位及严重程度.16例(其中BismuthⅢ型7例、Ⅳ型9例)患者因为胆管狭窄严重,首次内镜治疗时导丝及配件无法通过,放弃内镜治疗,转手术治疗.111例患者成功实施内镜治疗,成功率为87.4% (111/127).内镜治疗Bismuth Ⅰ、Ⅱ、Ⅲ、Ⅳ型胆管狭窄的有效率分别为95% (57/60)、86%( 30/35)、9/14和1/2.29例患者放置可回收覆膜金属胆管支架,82例放置塑料胆管支架.111例患者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仅6例发生轻症急性胰腺炎,经保守治疗痊愈.内镜治疗1周后患者的皮肤黏膜黄染、右上腹压痛、右上腹胀痛、发热缓解率分别为73% (81/111)、83%( 74/89)、90% (73/81)和89% (68/76);术后8周上述指标缓解率分别为88% (98/111)、91% (81/89)、94%(76/81)和92% (70/76).111例内镜治疗成功的患者中97例效果良好,14例效果欠佳,转开腹手术治疗.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皮肤黏膜黄染、右上腹压痛、右上腹胀痛、发热等症状完全缓解.结论 内镜治疗胆道术后良性胆管狭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胆总管切开探查术为胆道外科最常用的手术之一 ,术后继发性胆管良性狭窄是一严重的并发症 ,若不正确、及时处理可转化为反复的胆管炎、胆汁性肝硬化、肝衰竭直至死亡 [1]。我院自 1 994年 1月至2 0 0 0年 1 2月共行胆总管探查术 834例 ,术后胆管良性狭窄 4例 ,收治外院 1 4例 ,共 1 8例 ,现结合资料 ,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 1 8例 ,男 1 0例 ,女 8例 ,平均年龄 5 5 .6岁( 4 6~ 68岁 )。胆囊、胆管结石 5例 ,Mirizzi综合症 5例 ,胆总管结石 8例 ,均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术 ,术后 2~ 3周经 T管造影均无异常 ,拔除 …  相似文献   

3.
2005年3月至2005年11月我们先后对3例胆道良性狭窄植入金属支架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胆道感染、胆道结石形成及肝功能损害的病人,采取保守治疗、内镜治疗及手术治疗,深感困难重重,效果有待远期观察及评价。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术后胆道出血17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术后阴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1979-1999年收治的17例术后胆道出血的诊疗经验,其中肝内出血14例,肝外出血2例,出血部位不祥1例。结果 治愈13例,死亡3例,病情恶化自动出院1例。其中手术治疗10例,治愈7例,死亡2例,自动出院1例;保守治疗7例,6例分别经T管局部应用止血药和介入法选择性肝动脉栓塞而获治愈,死亡1例。结论 肝动脉造影对胆道出血的定位可提供可靠的依据,选择性肝动脉栓塞为理想的初选治疗方法。如非手术治疗无效或栓塞疗法失败,则应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良性胆道狭窄的介入治疗方法。方法1998年2月-2003年12月间采用介入方法治疗ll例良性胆道梗阻患者,均有腹腔镜和开腹胆道手术史,经超声、CT和MRI证实为胆道狭窄。结果1l例胆道狭窄共进行了19次介入治疗,其中单纯扩张15次,9例扩张后置入了塑料内涵管并在3个月后拔除,余2例扩张后放置了金属内支架治疗,2例在形成胆管结石后进行了经皮取石术。1例胆肠瘘形成后在内涵管拔除后又长期放置了内外引流管。所有患者在采取各种介入治疗方法后胆道阻塞均得到了长期缓解。结论经皮穿刺单纯扩张和放置内涵管治疗各种医源性胆管良性狭窄是一种理想的方法,其主要优点是胆管长期开通率高,创伤小,可避免进一步的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6.
胆道良性狭窄金属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金属支架置人治疗胆道良性狭窄的并发症。方法随访5例胆道良性狭窄应用金属支架治疗的病人,由于反复出现寒战发热,合并支架内结石形成,胆管阻塞,其中4例行手术取出支架。结果4例病人手术取出金属支架,术中见金属支架被胆泥堵塞,胆管壁黏膜破坏,支架取出困难;行胆肠吻合胆管内置管引流。2例病人因置人金属支架后反复胆管炎,胆汁性肝硬化,肝功衰竭死亡。结论金属支架不适合应用于良性胆道狭窄。  相似文献   

7.
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肝移植已经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常规手段,随着肝移植技术的不断进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逐渐降低,但胆道并发症仍然是影响肝移植近、远期疗效的重要因素,其中以胆道狭窄最为常见,且治疗最为困难.本文结合本中心的治疗经验,探讨介入方法在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方面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胆漏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回顾分析1994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24例胆漏病人发生胆漏的原因、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 20例首选非手术治疗,4例中转手术。非手术治愈率80.0%(16/20),4例首选急诊手术治愈。结论 胆漏多发生于胆囊切除术及T管拔除手术,主要与炎症、粘连、解剖变异和操作不仔细有关。胆漏应以预防为主。胆漏发生后应根据胆漏大小、病情轻重等选择手术治疗及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胆道术后胆漏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胆道术后胆漏的诊断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至2008年我院收治的21例胆道术后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非手术治疗17例,手术治疗4例。结果17例经通畅引流痊愈,其中1例引流管放置45d后痊愈,4例手术治疗痊愈。结论胆道术后胆漏只要无弥散性腹膜炎出现多可经保守治疗治愈。  相似文献   

10.
胆道术后近期黄疸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 T 管引流术后近期(1~7天)并发黄疸,处理不当,常给患者造成不可挽救的损失。本文就我院1976年1月至1985年1月,180例胆道术后近期并发阻塞性黄疸10例进行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例,女6例。年龄最小26岁,最大58岁,平均37岁。原胆道疾患病程最长26年,最短2年,平均6年。4例以急性重症胆管炎行急诊手术,  相似文献   

11.
胆道大出血是肝胆外科手术后严重并发症,出血点定位困难,再手术风险大,临床医生对治疗方法选择意见不统一。本院从1990年7月至2006年10月共收治胆道探查术后胆道大出血患者(均伴有出血性休克)25例,现将临床诊治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胆道探查术后胆道大出血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胆道大出血是肝胆外科手术后严重并发症,出血点定位困难,再手术风险大,临床医生对治疗方法选择意见不统一.本院从1990年7月至2006年1O月共收治胆道探查术后胆道大出血患者(均伴有出血性休克)25例,现将临床诊治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介入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介入治疗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的可行性及其效果.方法 对292例原位肝移植术后出现胆道狭窄的30例患者分别行胆道球囊扩张术、胆道引流术和胆道支架置入术.结果 3例胆道狭窄合并胆瘘患者和3例单纯吻合口狭窄患者,经气囊扩张术和胆道引流后痊愈.8例肝内外胆管多发狭窄患者,经气囊反复扩张胆道狭窄段后,7例狭窄纠正而获得痊愈;1例经气囊扩张治疗后出现肝内血肿,再次行肝移植.14例肝内外胆管多发狭窄合并胆泥的患者,经反复球囊导管扩张后,12例狭窄明显减轻,黄疸缓解;1例置入胆道支架,后因大量胆泥造成支架阻塞而再次行肝移植;1例治疗后狭窄仍存在,黄疸无缓解而再次行肝移植.2例T型管引流口段狭窄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后,狭窄明显减轻,黄疸缓解.结论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介入是治疗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狭窄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门静脉狭窄发生情况、治疗情况及预后。结果  17例患者肝移植术前有肝硬化病史,7例患者肝移植术前有门静脉血栓形成史,8例有脾切除断流或分流等相关手术史;3例为儿童供肝。18例患者门静脉狭窄发生时间为术后23 d~24个月,中位时间为2.2个月,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检查发现,通过门静脉CT血管造影术(CTA)或行介入治疗确诊。所有病例确诊后,均行华法林抗凝治疗;5例有门静脉高压表现的患者行球囊扩张术,其中1例同时放置血管内支架;其余13例采取保守治疗。治疗后9例好转,7例无变化,2例加重。结论  对肝移植术前有肝硬化病史的受者,术后常规彩超监测,CTA或介入治疗确诊门静脉狭窄。无临床症状患者可行保守治疗,合并门静脉高压者可行介入治疗,多数病例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5.
肝移植术后肺部细菌感染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回顾性分析广州解放军第458医院37例肝移植术后1个月内发生肺部细菌感染的17例病例.  相似文献   

16.
溃疡病伴胆道疾患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伴发胆道疾患,临床上并不罕见。本文收集我院1962~1981年手术证实且资料较完整的17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性别年龄:男11例,女6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77岁,30岁以下15例。病史与病程:先有溃疡症状、后出现发热黄疸者8例,有反复胆道症状而后出现溃疡症状者4例。只表现胆道症状者2例。溃疡、胆道症状同时出现者3例。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随着器官移植技术的提高及新型免疫抑制剂的运用,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受者长期存活率显著提高。但是由于受者年龄增长、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原因,肾移植受者术后肿瘤发生率高于正常人群~[1-2]。为总结肾移植术后新发恶性肿瘤的发生情况、治疗方案及疗效,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江西省人民医院器官移植科2005年1月至2016年8月肾  相似文献   

18.
张军  李香铁  杨先振 《器官移植》2011,2(6):332-334
目的 总结肾移植术后输尿管并发症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济南军区总医院诊治的17例肾移植术后输尿管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少尿和局部肿胀不适等症状,实验室检查血清肌酐(Scr)升高,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检查示移植肾积水、移植肾输尿管扩张,经磁共振水成像或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尿路成像明确诊断.其中输尿管膀胱吻合口狭窄15例,输尿管坏死2例.治疗经过:14例行开放性手术,包括行移植肾输尿管膀胱重新吻合术12例,移植肾输尿管-自体输尿管吻合1例,移植肾输尿管游离、重新放置输尿管支架管1例.3例行非开放性手术治疗,包括输尿管皮肤造瘘1例、腔内球囊导管扩张术1例、软膀胱镜下逆行输尿管支架管插管治疗1例.疗效:14例开放手术治疗患者与1例输尿管皮肤造瘘患者的移植肾肾盂与膀胱的连接部恢复通畅,移植肾功能均明显改善.另2例非开放手术治疗患者,包括1例腔内球囊导管扩张术及1例行软膀胱镜下逆行输尿管支架管插管术患者术后复发,行开放手术治疗.结论 彩超及磁共振成像水成像或CT尿路成像等影像学检查是确诊移植肾输尿管并发症的主要方法.肾移植术后输尿管并发症应以预防为主,确诊后视具体情况行开放性手术或非开放性手术治疗,开放手术治疗的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CSP)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10年8月收治的17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例患者中12例停经后有不规则阴道流血,6例患者人工流产术中大出血,3例人工流产术后阴道淋漓出血,6例术前明确诊断,均通过彩超诊断瘢痕妊娠,14例予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刮宫术均治疗成功,1例予药流后行清宫术,2例吸宫术发生大出血致休克直接行子宫切除术。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刮宫术是治疗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最快捷、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肝移植后不同类型胆道狭窄的造影特点,并探讨其与病因的联系.方法 46例肝移植受者,术后发生黄疸,行经皮经肝胆道造影(PTC)及经皮肝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诊断;1例行肝动脉造影检查,45例行多层CT检查及肝动脉重建.回顾性分析其胆道造影表现,对胆道狭窄类型进行分类,利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不同类型胆道狭窄患者的肝内、外胆道形态学改变的异同点,并结合发病机制加以阐述.结果 PTC证实吻合口狭窄(ABS)为21例,非吻合口狭窄(NBS)为25例,其中NBS伴肝动脉栓塞(HAT)13例,不伴HAT 12例.PTC示肝门区胆管狭窄患者共26例,NBS患者(发生率92.0%)发生肝门区胆管狭窄明显多于ABS患者(发生率14.3%,P<0.05).肝内胆管狭窄患者共31例,NBS患者(发生率100.0%)发生肝内胆管狭窄明显多于ABS患者(发生率28.6%,P<0.05).肝内胆管扩张患者共33例,不合并HAT的NBS患者(发生率16.7%)发生肝内胆管扩张明显少于ABS患者(发生率100.0%)及合并HAT的NBS患者(发生率76.9%,P<0.05).肝外胆管扩张患者共21例,ABS患者(发生率85.7%)发生肝外胆管扩张明显多于NBS患者(发生率12.0%,P<0.05).肝内胆管狭窄、扩张同时出现的患者共18例,ABS患者肝内胆管扩张较多见(发生率100.0%),不合并HAT的NBS患者以肝内胆管狭窄多见(发生率100.0%),但合并HAT的NBS患者(发生率76.9%)出现肝内胆管狭窄并扩张明显多于ABS患者(28.6%)及不合并HAT的NBS患者(发生率16.7%,P<0.05).46例经皮肝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表现符合胆管狭窄的诊断.结论 肝移植后ABS患者、合并及不合并HAT的NBS患者的造影表现有不同的特点,其胆管狭窄及扩张部位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