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南京市主要细菌性病原体致食源性疾病负担,提出食源性疾病监测策略。方法 根据南京市11个区17家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主动监测和食源性疾病负担调查结果,结合各主要细菌性病原体的食源性比例等各项乘数,获得人群中各主要细菌性病原体的发病率及疾病负担。结果 2015年全市共采集1 208份食源性疑似病例生物标本,检出非伤寒沙门氏菌31株、副溶血性弧菌20株、致泻大肠埃希氏菌15株,检出率分别为2.57%、1.66%、2.56%;全市疾病负担调查3 600人,急性胃肠炎的月患病率为3.9%,年发病率为0.55次/人年;推算出南京市非伤寒沙门氏菌食源性感染发病率为1 292/10万,0~4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3 481/10万);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感染发病率为619/10万,15~24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2 076/10万),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的食源性感染发病率为1 653/10万,5~14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5 263/10万)。结论 南京市非伤寒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感染负担较重,儿童非伤寒沙门氏菌和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青壮年副溶血性弧菌的感染负担尤为突出,针对不同人群加强相应病原体的监测,同时应进一步完善相关监测及研究,为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2019年威海市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结果,了解食源性疾病流行特征,提高食源性疾病早期识别、溯源能力。方法 收集2019年全市哨点医院就诊的食源性疾病患者的粪便标本,按照《2019年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进行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志贺氏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属及诺如病毒等项目的检测。结果 累计釆集233份粪便样本,病例以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为主,20~40岁、家务及待业病例占比最高,分别为46.78%、39.48%。病例的主要暴露食品是水产动物及其制品(34.76%)。233份标本中检出74份阳性,检出率31.76%,其中,食源性致病菌共检出37株,沙门氏菌11株(4.72%),优势血清型为肠沙门氏菌7株(3.00%),副溶血性弧菌26株(11.16%),优势血清型是O3∶K6(5.15%)。诺如病毒阳性37份(15.88%),优势基因型是GI(9.01%)。结论 威海市食源性疾病主要以诺如病毒和副溶血性弧菌感染为主,应继续加强主动监测,相关部门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以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余姚市2015年-2017年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肠道门诊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本市食源性疾病病原菌构成和耐药性。方法 采集食源性疾病患者的大便或肛试子标本进行增菌、分离、鉴定、血清分型,最后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2015年-2017年共检验标本932份,检出肠道致病菌260株,检出率为27. 90%,其中沙门菌178株,占68. 46%,副溶血性弧菌72株,占27. 69%;沙门菌血清型以鼠伤寒和斯坦利为主;副溶血性弧菌以O3群为主。结论 引起本市食源性疾病的病原菌主要是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学分型范围广,对青霉素类、利福霉素类和磺胺类耐药性较强,而对头孢类、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对北京市海淀区2013年6月-2014年12月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了解海淀区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流行特征。方法 对2013年6月-2014年12月在两家哨点医院就诊的542例食源性疾病患者肛拭子,进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五种致泻大肠埃希氏菌以及副溶血性弧菌病原学检测。结果 细菌性食源性疾病发生主要集中在5-9月,全区肠道门诊就诊病例数和哨点医院肠道门诊就诊量峰值均出现在7、8月份,2013年检出阳性率最高在8月,为52.5%,2014年检出阳性率最高在9月,为46.2%;542例采集标本患者中,食源性疾病患者主要集中在21~30岁年龄组,占总采集件数的43.2%,总采样标本中,男女性别比为0.97∶1,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检出菌株107株,检出率为19.8%(107/542),副溶血性弧菌检出株数最多为52株,检出率为9.6%(52/542);检出沙门氏菌以肠炎沙门氏菌为主。结论 食源性疾病发生主要集中在5-9月,7、8月为发病高峰,感染患者集中在21~30岁年龄组,主要以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门氏菌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浙江常山地区食源性疾病发生的基本情况,了解食源性疾病特定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为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治疗提供科学参考。方法收集常山县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7年12月通过浙江省食源性疾病监测网审核上报的全部监测病例,采集病例生物样本开展特定病原菌检测和药敏试验,对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共报告食源性疾病病例1 664例,采集粪便或肛拭标本1 664份,5月-10月为食源性病原菌检出高峰期,检出阳性菌株123株,检出率为7.48%。其中沙门菌构成比居首位,检出78株占63.41%,其次为副溶血性弧菌检出44株占35.78%。沙门菌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和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分别为21.5%、 60.6%、 62.3%;副溶血性弧菌除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耐药,对其余14种抗生素有极好的敏感性,敏感率为100.0%。结论浙江省常山县食源性疾病病原菌主要为沙门菌和副溶血性弧菌,应重视加强实验室主动监测能力,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杭州、嘉兴、湖州(简称"杭嘉湖")地区副溶血性弧菌、非伤寒沙门菌导致的食源性疾病发病率,了解该两种致病菌感染所造成的该地区人群疾病负担。方法对杭嘉湖地区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主动监测和社区人群急性胃肠炎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根据《2013年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规定的方法对腹泻病例样本进行副溶血性弧菌、非伤寒沙门菌检测,综合社区人群急性胃肠炎发病率及各项乘数,计算杭嘉湖地区食源性副溶血性弧菌、非伤寒沙门菌的发病率。结果杭嘉湖地区哨点医院2013年累计采集6 346例腹泻病例粪便或者肛拭样本,检出副溶血性弧菌阳性菌株292株、非伤寒沙门菌阳性菌株145株,检出率分别为4.60%和2.28%;调查9 548例,杭嘉湖地区急性胃肠炎月患病率为2.95%(95%CI:2.61%~3.29%),年发病率为0.39次/人年(95%CI:0.34次/人年~0.43次/人年);感染低估系数为1 002.84,推算出杭嘉湖地区副溶血性弧菌和非伤寒沙门菌的食源性感染发病率分别为1 220.27/10万、837.64/10万。结论副溶血性弧菌和非伤寒沙门菌食源性感染造成浙江省杭嘉湖地区较为严重的疾病负担,应加强以实验室为基础的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北京市密云县腹泻病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流行病学分布情况,提高食源性疾病发生的早期识别与溯源能力。方法分别依据国家标准GB 4789.4、GB 4789.5、GB 4789.7、GB 4789.6对哨点医院就诊的食源性疾病患者肛拭子进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副溶血性弧菌、5种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EPEC、ETEC、EIEC、EHEC、EAEC)的检测。结果在227例食源性疾病患者肛拭子中,检出致病菌11株,检出率4.85%。其中副溶血性弧菌8株,沙门氏菌2株,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EPEC)1株。结论密云县食源性疾病患者在8种常见致病菌中以副溶血性弧菌及沙门氏菌为主;应继续加强主动监测,降低散在的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2017—2018年绍兴市食源性疾病流行特征,为防控食源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2018年绍兴市30家医疗机构报告的食源性疾病病例资料,随机抽取病例标本进行病原体检测,分析病例的三间分布、病原体检测结果和可疑食物暴露史。结果 2017—2018年绍兴市报告食源性疾病7 534例,检测病例标本4 243例,阳性率为15.70%。5—10月是绍兴市食源性疾病报告的高峰期,5 016例占66.58%。市直医疗机构阳性率最高,为21.11%。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1.02;年龄以20~40岁为主,2 475例占32.85%;职业以农民为主,2 464例占32.71%。从事餐饮食品业的病例阳性率最高,为63.64%。绍兴市食源性疾病主要病原体为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和诺如病毒,分别检出253株、222株和179株,占检出病原体的98.05%。副溶血性弧菌感染主要发生在8—10月,沙门菌感染主要发生在6—11月,诺如病毒感染主要发生在11月—次年4月。引起副溶血性弧菌、诺如病毒和沙门菌感染的主要可疑食品均为水产动物及其制品,分别占40.32%、22.35%和17.12%。结论绍兴市食源性疾病以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和诺如病毒感染为主。夏季应重点防控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门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冬春季应重点防控诺如病毒引起的食源性疾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2018-2022年山东省枣庄市食源性疾病病原体感染情况及流行趋势,为防控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山东省枣庄市负责主动监测哨点医院2018-2022年就诊的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采集就诊病例的粪便或肛拭标本,检测其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志贺氏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及诺如病毒检出情况。结果 哨点医院采集1 217例腹泻病例的粪便或肛拭子标本,其中检出病原体217株,总检出率为17.83%(217/1 217),诺如病毒检出率最高,为8.22%(100/1 217),以诺如Ⅱ型为主;其次为副溶血性弧菌6.49%(79/1 217)、沙门氏菌2.71%(33/1 217)、志贺氏菌0.25%(3/1 217)、致泻大肠埃希氏菌0.16%(2/1 217)。第三季度的病原体检出率最高(21.58%),其次为第二季度(15.38%),呈现典型的夏秋季高峰。不同年度、季度病例病原体检出率有差异(χ2值分别为26.658、24.582,P<0.05)。21~30岁年龄组病原体检出率最高,为22.98%(57/248)。高危人群主要集中在托幼儿童(42.8...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常熟市食源性疾病的发病和流行趋势,提高食源性疾病发生的早期识别和溯源能力。方法对2012—2015年常熟市5家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符合病例定义的就诊患者进行病例信息收集,并采集病例肛拭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2012—2015年共对2 462份肛拭标本进行肠道致病菌检测,检出肠道致病菌256株,检出率为10.40%,其中副溶血性弧菌192株、沙门氏菌39株、志贺氏菌1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3株;对2 234份肛拭标本进行肠道病毒检测,检出肠道病毒265株,检出率为11.86%,其中诺如病毒232株、星状病毒20株、札如病毒13株。在年龄分布上20~29岁年龄组发病最多,占26.56%;在时间分布上第3季度发病率最高,占40.50%;在明确的可疑原因食品中,肉与肉制品所占比例最大,为8.33%;可疑进食场所主要是在家庭,占38.22%。结论常熟市食源性疾病病原体主要为副溶血性弧菌和诺如病毒,应继续加强主动监测,加强食源性疾病防控知识宣传,降低食源性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镇海区2014年-2016年特定病原体的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结果,了解镇海区食源性疾病的流行趋势和特征,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镇海区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以腹泻症状为主诉的门诊和住院病例,采集粪便或肛拭子样本,并进行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检测,同时对病例进行相关信息采集、分析。结果 2014年-2016年镇海区共监测腹泻病例1 110例,采集样本1 108份,检出阳性病原菌67株,分别为副溶血性弧菌55株、沙门菌11株,志贺菌1株。病例数以7月-10月较为集中,占总病例的89.55%,呈现较明显的夏秋季高峰。可疑食品中以水产及其制品占比最大。结论副溶血性弧菌是目前镇海区食源性疾病致病的主要微生物,需加强卫生行政部门、疾控机构、哨点医院三者沟通协作机制,完善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提高监测能力,加大食源性疾病健康教育工作,积极开展有效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岱山县2013年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结果分析,了解岱山县食源性疾病的现状和发生规律,为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制定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对2013年在哨点医院肠道门诊就诊的符合监测条件的患者采集粪便或肛拭子样本,及时送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进行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检测,同时对患者进行相关信息采集、分析。结果全年采集患者的粪便或肛拭子样本285份,样本采集率为100%。实验室分离到致病菌菌株35株,阳性检出率为12.28%(35/285)。其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28株,各类沙门菌7株。结论食源性疾病的主动监测是降低食源性疾病发生的基础工作,是评估控制和降低食源性疾病的重要措施,因此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加强食源性疾病的主动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长沙市2013年3所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主动监测结果分析,了解食源性疾病的分布现状和发生规律,为预防或降低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确定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的病例定义,对在哨点医院就诊的食源性疾病患者进行登记,收集病人基本信息,并采集粪便样本,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 481例食源性疾病患者中,0-1岁年龄组最多(35.14%),其次为18-60岁年龄组(18.29%),5-18岁年龄组病例数最少(4.99%)。2013年8月份报告病例数最多118例,占病例总数的24.53%。从食源性疾病患者中共检出菌株66株,其中沙门氏菌46株,副溶血性弧菌3株,志贺氏菌5株,致泻性大肠菌12株。食源性致病菌检出情况在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志贺氏菌的检出率在年龄分组之间有统计学差。结论 长沙市食源性疾病以0-1岁儿童为主,高发期为8月份,致病菌以沙门氏菌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南通市食源性致病菌流行病学分布情况,分析食源性疾病暴发特点和主要致病菌,为食源性疾病防控预警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南通市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主动监测的病例,进行相关统计分析,并对食源性疾病患者粪便标本依据国标进行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大肠埃希菌、诺如病毒检测。结果 753例粪便标本中,检出沙门菌12株,志贺菌3株,副溶血性弧菌27株,致泻大肠埃希菌4株,诺如病毒6株,总检出率6.91%;7—10月为发病高峰;0~4、25~34、35~44和45~54岁年龄组为高发人群;可疑食物中水产品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肉与肉制品。结论南通市城区食源性疾病患者致病菌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沙门菌等致病风险也同时存在,需增强主动监测,特别是加强海产品的卫生管理,防止食源性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金华市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制食源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金华市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符合食源性疾病病例定义的患者信息,采集患者粪便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并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7年金华市哨点医院报告食源性疾病3 970例,其中男性2 136例,女性1 834例,男女比为1.16∶1。年龄最小为1月龄,最大为93岁,平均37.6岁,以60岁~组报告病例数最多,占17.48%;其次为0岁~组,占17.13%。职业分布以农民最多,占48.29%;其次为散居儿童,占15.74%。主要临床症状为腹泻,占97.91%;其次为腹痛,占49.90%。可疑食物为水果及其制品最多,占17.00%;其次为肉及其制品,占15.01%。共采集粪便标本2 758份,检出致病病原体233株,检出率为8.45%,主要为沙门菌(4.02%)、诺如病毒(7.28%)和副溶血性弧菌(1.12%)。结论金华市食源性疾病致病菌以沙门菌为主,诺如病毒及副溶血性弧菌等致病风险也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大连市2013—2014年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监测结果的分析及对比,了解大连市食源性疾病主要病原体感染情况分布及其变化趋势。方法对2013—2014年夏季在中心医院腹泻门诊就诊的腹泻患者进行个案调查并采集粪便标本进行细菌检测。结果 2013年275例患者中,检出志贺氏菌1株、检出率0.4%(1/275),副溶血性弧菌63株、检出率22.9%(63/275)。2014年200例患者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40株、检出率20.0%(40/200)。2013年与2014年相对比,致病菌检出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大连地区食源性疾病病原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应在完善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监测系统的基础上,持续加强对各类海鲜产品及其制品的风险监测。  相似文献   

17.
赵颖  马琳  韩林 《实用预防医学》2022,29(9):1137-1140
目的 分析辖区食源性疾病常见病原微生物监测结果和变化趋势,为本区域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和食源性疾病防控措施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 方法 收集大兴区2015—2019年食源性疾病病例流行病学、临床资料,采集便标本,检测常见8种食源性致病菌和2种肠道病毒,对检出病原分析。 结果 2015—2019年监测病例1 941例,检出致病菌5种254株,阳性率13.09%,沙门氏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志贺氏菌阳性率分别为5.20%、4.64%、2.78%、0.41%,空肠弯曲菌1株。沙门氏菌中肠炎沙门氏菌45株,致泻大肠埃希氏菌中肠道集聚性大肠埃希氏菌(EAEC)49株,副溶血性弧菌中O3∶K6血清型45株,志贺氏菌均为宋内志贺氏菌。1 941例中600例开展肠道病毒检测,检出2种70株,阳性率11.67%,其中诺如病毒检出67株。 结论 本区域食源性疾病常见致病菌种类未发生明显变化,分布发生变化,副溶血性弧菌占比上升,志贺氏菌明显下降,各致病菌血清型发生变化。肠道病毒中诺如病毒占优势。预计本区域食源性疾病常见病原微生物种类将趋于复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2016-2018年年沈阳市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食源性疾病流行特征。 方法 收集2016-2018年在沈阳市4 家哨点医院就诊的食源性疾病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志贺氏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属及诺如病毒的检测。 结果 2016-2018年共采集粪便样本1 365份,检出病原体197株(14.43%),不同年度的总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4,P>0.05)。诺如病毒的检出率最高136株(9.96%),其次为副溶血性弧菌 49株(3.59%);病原体阳性病例的症状与体征,主要为腹泻(100.00%)、腹痛(57.87%)、恶心(55.84%)、呕吐(48.22%)、发热(48.22%)、水样便(47.72%),25~34岁年龄组发病人数最高(24.20%)、职业最多的为家务及待业(23.35%),病例的主要暴露食品是肉与肉制品(21.62%)、水产动物及其制品(21.17%)。 结论 2016-2018年沈阳市食源性疾病主要以诺如病毒和副溶血弧菌感染为主,应在人群聚集的用餐场所加强监测与防控措施,防止食源性疾病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南通市2015-2016年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了解南通市食源性疾病流行特征,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在哨点医院就诊的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并采集病例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 共监测3 438例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病例多集中于25~34岁,高发期为7~9月。可疑暴露食品中占比最高的是肉与肉制品,其次为水产动物及其制品。共采集标本830份,检出阳性病原体101株,总检出率为12.17%。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最高,三季度病原体检出率最高。结论 南通市食源性疾病高发期为7~9月,主要以副溶血性弧菌感染为主。需要加强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工作,不断完善监测体系,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郭学斌 《现代预防医学》2016,(22):4192-4195
目的 对2013 - 2015年青海省哨点医院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结果分析,掌握该省食源性疾病发病本底资料,为食源性疾病及食源性疾病的暴发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要求,选择该省二级甲等以上10家哨点医院,收集以腹泻症状为主诉的就诊病例,并采集粪便或肛拭子标本进行病原学分析。结果 2013 - 2015年10家哨点医院共监测腹泻病例3 298例,采集病例生物标本2 846份,检出沙门菌、志贺氏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共114株,总检出率为4.01%,其中沙门菌46株,志贺氏菌65株,副溶血性弧菌2株、致泻大肠埃希氏菌1株。8 - 11月为发病高峰,5岁以下年龄组,60岁以上年龄组为高发病人群;可疑食品以肉与肉制品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水果类及其制品、粮食类及其制品;可疑进食场所以家庭为主,其次为路边摊点。结论 沙门菌、志贺氏菌是目前青海省食源性疾病的主要致病菌;需进一步加强青海省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体系建设,加强对人群特别是儿童、老年人食源性疾病的知识宣传教育,加强可疑食品的监督管理,积极开展有效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