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遥感技术用于洲滩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钉螺孳生地生态的监测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 应用遥感技术探索适于洲滩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钉螺孳生地生态监测的合理指标。方法 选择长江安徽段东至县境内的一洲滩型血吸虫病流行区3个相邻的洲滩作为遥感分析的研究现场。运用Idrisi遥感分析软件对遥感数据进行多波段信息合成并进行计算机非监督分类,计算反映地物绿度和亮度的校正植被指数(NDVI)、穗帽变换绿色植被指数(GVI)和亮度指数(BI)值,结合现场调查情况,对上述各类处理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NDVI、GVI和BI能够定量描叙地物特征,不同类型的地物,其NDVI、BI和GVI值有所差异,其中适宜钉螺孳生环境的NDVI、GVI和BI值的95%可信区间分别为0.0522~0.3566、2.4162~28.2672和29.3404~40.3135。结果显示NDVI模型标记出的第5、6类区域为钉螺的主要孳生地,第4类区域为钉螺潜在扩散区域,其NDVI值为0~0.1。GVI模型分类显示钉螺的孳生环境主要为第5~7类区域,第4类区域是钉螺迁移扩散的潜在区域,其GVI值为2~10。NDVI、GVI均显示第2、3类区域暂不适宜钉螺孳生。结论 通过合理分组重新形成的NDVI和GVI指数图不仅能够反映洲滩钉螺孳生地以及钉螺潜在扩散区域的分布范围,而且能够反映洲滩的演变规律,即新生滩地的形成和植被的生长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山丘地区环境中钉螺消长变化规律,为控制消灭钉螺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四川省的平坝、丘陵、高山亚型的6个流行村,每年春季开展钉螺调查工作,以环境为单位统计螺情的纵向连续变化,使用Excel 2019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共调查556处环境,其中沟渠366处、塘堰9处、水田62处、旱地101处、林地13处、荒坡5处。2015-2019年荒坡(60.00%)、林地(61.54%)、沟渠(28.96%)、旱地(32.67%)以维持无螺为主,水田(70.97%)、塘堰(66.67%)以持续有螺为主;水田(82.61%)、林地(60.00%)、塘堰(44.44%)钉螺密度升高为主,沟渠(37.31%)、旱地(54.41%)、荒坡(100.00%)螺密度以先升高后降低为主;55.32%的丘陵流行亚型螺密度升高,高山(55.17%)、平坝(35.89%)流行亚型螺密度以先升高后降低为主。结论不同环境类型钉螺消长不同,沟渠螺情控制较好,螺面积及螺密度均有降低,荒坡和旱地通过反复药物灭螺,效果也比较显著,林地、塘堰和水田螺情易出现反复。进一步研究不同环境类型的特征,找出环境无螺的关键因素,应用于今后农、林、水改造工程中,可科学精准消灭钉螺。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一种抗凝血类鼠药中毒的快速筛查法,即尿样中抗凝血类鼠药代谢产物亚苄基丙酮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检测方法。方法收集中毒者尿样,用氯仿振摇提取10 min,以4 000 r/min离心5 min,取下层氯仿提取液供气相色谱-质谱仪分离定性,外标法定量。结果在浓度为0.065μg/L~50μg/L时,线性关系良好,线性方程为y=9.686 42x+26.302 5,线性相关系数(r)为0.999 3。方法的检出限为0.065μg/L,定量限为0.216μg/L。在高、低2种加标浓度水平下的回收率分别为87.7%~99.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1%~4.5%。结论该法前处理操作简单快速,定性准确,检出限低,回收率高,精密度和准确度高。实际样品检测结果显示,本方法可以满足抗凝血类鼠药中毒快速筛查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黄永红 《药物与人》2014,(7):248-249
目的:对健康教育干预在不同人群中艾滋病防治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分层随机抽取2014年5月本地区1000人,主要包含居民、外来服务人员、娱乐场所从业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并做问卷调查和干预研究。结果:本次调查共收回1000份问卷调查,终期有效调查问卷共400份,其中居民100人(25.00%)、管理人员90人(22.50%)、外来服务人员90人(22.50%)、娱乐场所从业人员120人(30.00%)。娱乐场所从业人员知晓艾滋病知识概率为27(22.50%),与干预前相比明显提升。居民、管理人员、外来服务人员知晓健康知识概率分别为95(95.00%)、96(95.56%)、85(94.44%),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四类人群采取艾滋病知识有关健康教育干预,效果十分明显,特别是娱乐场所从业人员与外来服务人员知晓艾滋病知识概率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5.
三峡库区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因素与监测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三峡建坝后血吸虫病潜在传播的危险因素,为制定三峡库区血吸虫病监测和预防方案提供依据. [方法]2005~2006年,调查三峡建坝后生态环境变化、自血吸虫病疫区引进的植物情况;流动人口和引进的动物的血吸虫病感染情况(血清HHA检测);建坝后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对血吸虫病传播的潜在影响因素. [结果]三峡库区存在适宜钉螺孳生的环境、从血吸虫病疫区引进大量植物,未发现钉螺;调查流动人口552人,曾感染血吸虫病患病率为2.17%,血清抗体阳性率为1.45%;流动人员的血防知晓率(19.02%)显著高于当地居民(4.85%);从疫区引进大量牲畜,未发现感染血吸虫动物.社会经济发展可能增加血吸虫病传染源传入库区的危险;当地居民生活生产习惯有利于血吸虫感染.监测指标包括引进疫区植物数量、钉螺监测、血清抗体阳性率、粪检阳性率、血防知识知晓率等.[结论]三峡库区存在血吸虫病潜在传播的危险因素,应加强植物引进、流动人员和动物的传染源输入的监测和预防.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伴有协变量的潜在类别模型在两分类资料聚类分析中的应用。方法 利用伴有协变量的潜在类别模型对南京市鼓楼区建围产期保健小卡的3 739例孕妇的出生缺陷预防知识调查问卷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将孕妇的出生缺陷预防知识知晓率分成高、中、低3个类别,分别有2 093人(55.98%)、1 431人(38.27%)与215人(5.75%)。15个条目的因子载荷介于0.0857到0.5131之间,不同教育程度、不同职业及不同家庭人均月收入的知晓率在3个类所占比重的差异较大。结论 潜在类别模型可用于出生缺陷预防知识知晓率的聚类分析,考虑教育程度、职业及家庭人均月收入为协变量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河南省贫困地区婴幼儿服用营养包的潜在类别,并分析该潜在类别与贫血的关联性。方法 通过多阶段随机抽样方式,于2018年6—9月纳入4433名6~24月龄婴幼儿。测量婴幼儿血红蛋白并对看护人进行问卷调查,使用潜类别分析对婴幼儿营养包服用进行分类,使用两水平Logistic回归探究营养包服用与贫血的关联性。结果 (1)2018年河南省贫困地区6~24月龄婴幼儿贫血率15.1%。(2)婴幼儿营养包服用特点存在2个潜在类别:有效服用,潜在类别概率0.889;非有效服用,潜在类别概率0.111。(3)与有效服用相比,未服用(OR=1.365,P<0.001)及非有效服用营养包(OR=1.265,P=0.034)的婴幼儿贫血风险均升高。结论 开展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可以有效降低河南省婴幼儿贫血率,有效服用是保证营养包贫血干预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潜在类别混合模型及其在纵向数据轨迹分析中的应用。方法以一项限制能量摄入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为例,应用潜在类别混合模型进行轨迹分析,结合贝叶斯信息准则、平均后验概率及高后验概率个体所占比例判断最佳轨迹数目及形状。结果四组三次模型最优,人群分为四类减重模式:高体重快速减重组、低体重快速减重组、高体重缓慢减重组及对照组。结论潜在类别混合模型既能识别群体中的异质性,又能考虑到类别内个体发展轨迹,有望广泛应用于纵向数据的处理分析。  相似文献   

9.
长江中游湖区防止灌溉系统钉螺扩散新技术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探索防止涵闸引水灌溉扩散钉螺新技术。方法 运用流体力学、生物学进行跨学科研究和应用及实验室和现场相结合的方法 ,形成钉螺水力学及新的方法学特色的技术路线。在取得表达钉螺水力生物力学特征及其运动规律、物理参数、实用公式、沉降、起动流速值域的基础上 ,进而运用于现场涵闸防止钉螺扩散工程的设计、兴建及效果考核。结果 经过 5年多的努力 ,确定了测定钉螺、螺卵重率的方法并测得钉螺的平均重率 (1.80± 0 .0 1) g/cm3 ,螺卵的平均重率 (2 .2 9±0 .0 1) g/cm3 ;确立了钉螺壳形几何特征的分级法及分级标准 ,即按钉螺的螺体小、中、大进行了Ⅰ、Ⅱ、Ⅲ级分级 ;获得了表达钉螺静、动水沉速及起动流速的 6个特征值 ;建立了钉螺水体沉降、起动 5类实用公式 ;观察和测定了水体钉螺的水力运动特征及值域 ;阐明了水体钉螺扩散运动机理 ;并根据基础研究的结果 ,研制了“沉螺池”和“中层取水”防止钉螺扩散设施 ,经考核该工程设施沉、阻螺率达10 0 %。结论 本研究可为大江大河防止钉螺扩散及对涵闸的改建提供理论依据和实用、有效的防螺工程模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对病区公共环境及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的污染情况。方法 对某新冠定点救治医院病区公共区域、脱卸区域和个人防护用品进行采样,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并报告Ct值,分析个人防护用品新型冠状病毒阳性相关因素。结果 共采集病区公共区域环境标本100份,病区公共区域环境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总阳性率为30.00%,脱卸区电梯地面、走廊公共区域地面、脱卸电梯按钮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最高,分别为60.00%、60.00%、40.00%。一脱区和二脱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出率分别为18.33%、1.67%。48.33%的工作人员个人防护用品检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其中外层鞋套鞋底、外层手套和防护服检出率最高,分别为35.00%、21.67%、8.3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医生岗位和高风险操作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高(均P<0.05)。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对病区公共环境、一脱区和个人防护用品可造成不同程度污染,做好个人防护和定期环境清洁消毒,可以降低医务人员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从业人员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状况,为控制HEV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4年-2015年安陆市13 369名从业人员和2015年抽查的184名生肉销售人员进行丙氨酸转氨酶(ALT)和抗-HEV-IgM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4年-2015年共检测13 553名从业人员血清样本,共检出抗-HEV-IgM阳性19名,总阳性率为0.14%,抗-HEV-IgM阳性人员中仅3人出现ALT异常且为中青年人。2014年、2015年从业人员HEVIgM阳性率分别是0.11%和0.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3,P0.05)。食品类从业人员抗-HEV-IgM阳性率(0.17%)高于公共场所类从业人员(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06,P0.05)。不同季节、不同性别间抗-HEV-IgM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追踪复查结果显示有2人抗-HEV-IgM在295 d和265 d仍保持阳性。结论该地区属于感染率低流行区域,但生猪肉食品从业人员感染率较高,建议加强生猪肉食品从业人员定期检查和戊型肝炎病毒疫苗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12.
谢亮  顾伟玲  富小飞 《实用预防医学》2019,26(11):1352-1355
目的 分析2016年嘉兴市钉螺调查结果,为血吸虫病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按照《全国钉螺调查方案》开展了钉螺全面调查,调查环境包括现有钉螺环境、历史有螺环境和可疑钉螺孳生环境,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2016年嘉兴市共调查了27 826处环境,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全市历史有螺环境24 402处,其中环境类型未改变占53.66%、部分改变占32.63%和彻底改变占13.71%。全市现有钉螺共12处,分布在3个县(市、区),有螺面积共7 930 m2,均为复现面积;全市活螺平均密度为0.0002只/0.1 m2,平均活螺框出现率为0.0020%。杂草为有螺环境中最主要的植被类型,在环境数(占66.67%)、有螺面积(占64.31%)占比均较高。按环境类型统计,塘堰型的有螺环境数(占33.33%)和有螺面积(占54.22%)占比较高。现有螺区域主要分布于与周边有螺地区毗邻的相通水系及嘉兴市运河农场区域。 结论 首次建立了嘉兴市钉螺分布数据库和电子地图,未被改造的历史有螺环境及与周边有螺地区毗邻的相通水系、湿地公园和农场等场所将是嘉兴市钉螺监测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3.
应用遥感技术快速确定鄱阳湖区钉螺孳生地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 (GIS ,RS)快速确定鄱阳湖区钉螺孳生地带及血吸虫病高危区域。方法 在鄱阳湖区内选择三个血吸虫病重度流行村周围的洲滩 ,用传统方法进行螺情调查 ,卫星定位仪 (GPS)记录有钉螺点的经纬度。运用ERDASIMAGINE软件对鄱阳湖区枯水期的卫星专题制图仪 (TM)遥感片进行计算机非监督分类 ,校正植被指数 (NDVI)和穗帽湿度变换指数 (TC)模型计算 ,并对有螺点相对应TM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鄱阳湖区钉螺分布和孳生与洲滩湖草的生长状况及湿度有密切的关系 ,根据现场调查的钉螺分布图 ,有螺点主要分布在计算机非监督分类的 6、7和 8类中 ,进一步模型分析表明 :有螺点主要分布在NDVI >110和TC在 - 10~ 3之间 ,其准确率达 95 %以上。结论 本项研究提示 :运用计算机非监督分类法可大致确定 6、7和 8类为有螺植被环境 ,然后通过NDVI >110确定植被优质区为钉螺的孳生环境 ,最后通过TC =- 10~ 3可确定钉螺最佳孳生地  相似文献   

14.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信念和态度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公共场所从业人员AIDS相关的知识水平、信念和态度,为进一步针对该类人群开展宣传干预活动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整群随机抽取1100名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对影响AIDS防治知识知晓率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被调查的人中男性占28·2%,女性占71·8%,平均年龄26·4岁,文化程度以高中或中专为主,占61·5%,婚姻状况以未婚为主,占56·2%,对AIDS传播途径、预防知识和高危人群的认知水平较高,但对AIDS非传播途径和预防知识存在错误的认识,45·8%的人认为蚊虫叮咬可以传播AIDS,45·2%和37·2%的人认为通过锻炼身体,提高营养和性生活后使用消毒液冲洗可以预防AIDS,只有51·3%的人知道男男同性恋是AIDS的高危人群,多数被调查者对AIDS持正确的信念和态度,78·8%的人认为AIDS与自己的生活有关,就如果同事或家人感染AIDS后你的态度进行调查发现,分别有73·7%和84·3%的人选择关心帮助他(她)和比以前更关心帮助他(她)。获取AIDS知识的主要渠道是书刊杂志和广播电视。结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AIDS防治知识水平较高,但存在错误的认识,应进一步提高该人群的AIDS防治知识水平,从而减少AIDS在该人群中传播的潜在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游泳场所从业人员的公共卫生知识知晓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16年选择全国除西藏外30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186家游泳场所的1 600名从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性别、年龄、学历、工龄、家庭总收入)及卫生知识知晓情况(公共用品、用具及设备设施),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游泳场所从业人员公共卫生知识知晓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我国游泳场所从业人员公共卫生知识知晓认知正确率在26.3%~94.7%之间,其中,公共用品类在52.6%~94.7%之间,公共用具类在36.8%~91.7%之间,公用设备设施类在26.3%~71.9%之间。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工龄15年是游泳场所从业人员公共卫生知识知晓率低的影响因素(OR=3.092,95%CI:1.065~8.981)。结论我国游泳场所从业人员公共卫生知识知晓水平相对较低,特别是公用设备设施方面知晓率比较低,建议加强对游泳场所从业人员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2011年3月-2013年3月医院结核病患者多药耐药菌(MDROs)感染的预防及隔离状况,为提高医院感染控制质量提供参考方案。方法对医院医务人员、检出MDROs感染的结核病住院患者相关知识及预防与隔离进行现场调查问卷,并调查预防隔离措施实施前后消毒隔离质量管理状况,对所有数据应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师、护理人员及患者的MDROs感染相关知识知晓率分别为100.0%、75.0%、2.0%,知晓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师手卫生正确率、依从率均高于护理人员,分别为85.00%、50.00%和60.00%、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隔离措施后与实施前在医务人员管理、环境管理、医疗器械与用品管理的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结核病患者MDROs感染相关知识较缺乏,医护人员预防隔离措施的实施质量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7.
压逸法应用中批量钉螺和感染螺区域确定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加松等[1-3]将压碎法、逸蚴法这2种常用的检测感染性钉螺方法进行结合,扬长避短,形成了改良压碎逸蚴法(压逸法),实验室结果感染性钉螺检出率与压碎法一致,高于逸蚴法,其检测工效分别比压碎法、逸蚴法高18.2倍和17.3倍.此法的特点是对钉螺进行批量检测,适用于快速判定感染性钉螺区域.因此,要应用于现场,必须制订"批量钉螺"和"感染性钉螺区域"的确定规则.  相似文献   

18.
深圳市龙岗区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岗区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现状.[方法]对2006年4月份前来龙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和工厂从业人员共66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龙岗区公共场所和工厂从业人员以流动人口(85.9%)为主.(2)从业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55.5%.(3)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高于工厂从业人员(60.6%和49.3%, P=0.004).(4)从业人员对艾滋病的一般知识和传播途径知晓率较高(76.4%和75.3%),对非传播途径知晓率和预防途径知晓率较低(43.8%和59.4%).[结论]流动人口密集的地区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较低,特别是非传播途径和预防途径的知晓率低,应该加强对流动人口特别是工厂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教育.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佛山市禅城区从事桑拿按摩、美容美发行业从业人员的梅毒感染状况,探讨特殊行业从业人员梅毒预防的对策与措施。方法1998~2002年对在特殊行业服务的从业人员进行梅感染状况检测,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法试验(RPR)进行初筛,初筛阳性者用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HA)进行确诊。结果1998~2002年共检测特殊行业从业人员8913人,检出梅毒感染者76例,检出率为0.85%,各年检出率分别为0.24%、1.07%、0.55%、0.59%、1.90%。年龄构成以21~30岁年龄组为主,占69.74%;男女性别比为1∶37。桑拿按摩行业从业人员梅毒检出率(1·49%)高于美容美发行业从业人员(0.61%)(P<0.01)。结论佛山市禅城区特殊行业从业人员梅毒感染状况不容乐观,应重视这类人员的性病查治,并采取有效防制措施控制感染,建议将该行业纳入法治管理轨道。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云南省1990—2015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肿瘤四类慢性病的早死概率预测分析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情况。方法收集2016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 2016)云南省不同性别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肿瘤四类慢性病1990—2015年疾病负担数据,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早死概率计算方法计算此四类慢性病的早死概率值,并采用趋势外推法预测2030年此四类慢性病早死概率值及实现SDGs目标的情况。结果 2015年云南省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肿瘤四类慢性病合计早死概率值为20.89%,男性为26.92%,女性为14.48%。四类慢性病早死概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心脑血管疾病(10.99%)、肿瘤(7.39%)、慢性呼吸系统疾病(3.48%)和糖尿病(0.57%),男性除糖尿病外的其他三类慢性病早死概率值均高于女性;云南省1990—2015年四类慢性病合计早死概率值呈下降趋势,年均下降速度为1.44%。云南省2030年四类慢性病合计早死概率预测值为16.60%,高于SDGs目标值的13.93%,四类慢性病早死概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