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通过了解目前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文献研究质量,为进一步总结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证治规律奠定基础。方法:检索1989—2010年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的中医内治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文献,依据国际Cochrane协作网Cochrane手册的评价指标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共获得242篇纳入文献。结论:目前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文献资料证据级别较低;中医辨证论治欠规范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文献进行检索和评价,了解目前中草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文献研究质量,为系统评价奠定基础。方法:通过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重庆维普、万方全文期刊数据库、Medline等数据库逐篇检索1994--2006年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文献,根据国际Cochrane协作网Cochrane手册的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采用了随机对照方法的文献仅占69%,而且随机的质量和可信度较差;盲法没有被采用;另外对组问均衡性的比较、样本量的确定、统计方法的说明、入选标准、疗效评定标准等方面进行讨论的文献较少。结论:目前中草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文献资料证据级别较低。其研究方法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运用中医药为主辩证分型,对症治疗并结合中西药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46例,结果:治愈87%,好转13%, 总有效率100%,结论:中医辨证分型结合中西药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反映近十年来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为进一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思路和依据。方法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从文献的年份分布、期刊分布、地区分布等方面进行统计,初步研究与分析本领域的科研现状。结果共纳入文献438篇,7.78%的十种期刊刊载了本病30.37%的文章;河南、江苏、山东3个省发表文献量较多;中医药大学或中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发文量处于领先地位。结论溃疡性结肠炎的理论研究逐渐成熟,名医经验总结不断增多,诊治渐成体系。但需进一步探索疗效确切、可行性强的中医药治疗方法,最终找到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长期维持缓解及抗复发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通过查阅文献总结各种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方法及疗效评价。结果:临床上单药(美沙拉嗪)治疗仍是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长期维持缓解及抗复发的主要手段,微生态制剂主要作为在明确肠道菌群失调的前提下的针对性用药,中医药个体化综合治疗更加经济、安全、有效。结论:美沙拉嗪为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长期维持缓解及抗复发的首选药物,中医药个体化综合治疗在临床疗效评价及效费比例方面具有客观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前,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研究相对成熟,模型复制方法较多,主要有化学法、免疫法、复合法、基因模型、细菌感染模型。而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证候动物模型主要有脾肾阳虚证、肝郁脾虚证、脾虚湿困证、寒热错杂证模型,其复制方法多以“病证结合”为基础。这些病证结合模型存在较多问题,如部分动物模型研究过于集中,评价指标缺乏客观性及科学性,模型可重复性不强。因此,总结探索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证候模型复制方法,对探究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在病因病机,治法治则,实验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溃疡性结肠炎多以本虚标实为根本,外邪、血瘀、情志等为诱因。中医的治疗多从分期与分型出发。目前的实验结果表明中医药能有效抑制炎症细胞的浸润,起到治疗UC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摘要: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迁延难愈的肠道炎症性疾病,目前西医尚无良好根治手段,中医药对于减轻肠道 炎症、调节肠道免疫水平等方面有着独特优势。近年来,清热解毒中药及复方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取得诸多进 展,该文从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历史沿革、清热解毒中药及复方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应用等方面对清热解毒中药及复方 治疗 UC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以期对 UC的临床治疗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对发表于1990年1月至2017年11月之间的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文献进行分析,以挖掘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用药组方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等文献资料,根据制定的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相关的文献数据,将数据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采用软件内置程序分析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用药规律,包括四气五味归经、药物使用频次、组方配伍规律及潜在的新方组合。【结果】筛选得到文献197篇,涉及药物228味,药性以温、寒、平为多,药味以苦、甘、辛为主,药物归经主要归脾、胃、肺、肝经。使用药物频次最多的5味药物是白术、甘草、白芍、茯苓和党参,居前5位的药物配伍组合为"白术,甘草""白术,茯苓""党参,白术""甘草,白芍"和"白术,白芍",挖掘出核心药物组合28个,新方4首。【结论】从文献数据挖掘得到的用药规律结果显示,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药治疗方法以健脾益气、清热化湿、疏肝理气药物为主,并常配伍温阳补虚、养血活血类中药。  相似文献   

10.
从分型论治、专方专用、中药灌肠、针灸治疗、综合疗法等方面概述近5年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并提出目前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存在的问题,以期形成中医药治疗该病的规范体系,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仙方活命饮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仙方活命饮加减口服治疗本病45例;并设对照组(关沙拉嗪肠溶片,口服)观察39例,疗程4W。结果:治疗组证候疗效有效率84.44%,对照组为71.79%(P〈0.05);治疗组肠镜疗效有效率75.56%,与对照组相似(P〈0.05)。结论:仙方活命饮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疗效明显,开拓了中医治疗该病的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医清热化湿法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TNF-α和IL-6的影响。方法:86病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中医清热化湿组)44例和对照组(柳氮磺胺吡啶)42例,治疗4周后观察临床症状、结肠镜下黏膜改变以及治疗前后血清TNFF-α和IL-6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和结肠镜下黏膜炎症修复情况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和IL-6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医清热化湿法治疗活动期UC疗效显著,明显降低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可能是其治疗UC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常见证候要素对应症在其诊断中的贡献度。方法:基于前期研究确定了量表中调查的病位类证候要素为8个,病性类证候要素为11个。对全国7个省市的15家三级甲等医院从事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工作且具有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专家进行问卷调查,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与该病常见证候要素对应的症状或体征在其诊断中权重的均数与变异系数,初步获取症状或体征在证候要素诊断中的贡献度。结果:通过专家问卷调查,确定了各证候要素的对应症和诊断贡献度。病位类证候要素中,与肝对应的症状或体征有精神抑郁等9个,贡献度值范围为7.49~4.18;心的症状或体征有心悸等6个症状或体征(6.90~5.51);脾的症状或体征有便溏等14个(7.96~5.55);肺的症状或体征有易感冒等5个(6.30~5.27);肾的症状或体征有五更泄等9个(7.82~5.71);胃的症状或体征有胃脘胀满等8个(7.53~6.15);大肠的症状或体征有脓血便等12个(8.40~6.70);肠络的症状或体征有脓血便等2个(8.49~6.41)。11个病性类证候要素的对应症及其诊断贡献度范围分别为:气虚的症状或体征有少气懒言等13个(7.44~5.60);血虚的症状或体征有唇/甲/眼睑色淡等8个(7.90~5.59);阴虚的症状或体征有五心烦热等17个(6.88~4.91);阳虚的症状或体征有四肢不温等18个(7.54~5.57);湿的症状或体征有黏液便等17个(7.91~4.96);实热(火)的症状或体征有肛门灼热等18个(7.13~5.69);实寒的症状或体征有腹冷痛等6个(7.51~6.14);气滞的症状或体征有腹胀痛等11个(7.38~5.88);气陷的症状或体征有肛门下坠等2个(7.65~7.43);血瘀的症状或体征有舌有瘀斑瘀点等10个(7.60~5.79);饮的症状或体征有肠鸣漉漉等11个(7.08~4.46)。结论:在文献回顾及临床调查的基础上,通过专家问卷调查能较好地获取专家的共识性意见,初步确定溃疡性结肠炎常见证候要素对应症在其诊断中的贡献度,为进一步建立基于证候要素的证候诊断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气药灌肠和常规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取随机双盲分为气药灌肠组20例和常规灌肠组22例。两组灌肠药物均为康复新液加中药水,其中气药灌肠组采用电脑灌肠仪加压灌肠,常规灌肠组采用煎药保留灌肠。观察两组综合疗效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药灌肠组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脓血便、黏液便及糜烂溃疡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常规灌肠组(P〈0.01)。结论:康复新液加中药水煎药气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能提高疗效,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15.
刘刚  李胜利  费素娟 《吉林医学》2011,(19):3927-3929
目的:对以康复新液为基础的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进行系统性分析。方法: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有关康复新液为基础的灌肠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随机对照实验进行定量综合分析。结果:共有8项随机对照实验纳入研究,经Meta分析其合并OR值为0.18(95%CI:0.11~0.32),统计检验Z=6.06,P<0.01。结论:当前研究显示,康复新液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药物。  相似文献   

16.
徐亚君 《河北医学》2010,16(11):1323-1325
目的:评价康复新液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助康复新液保留灌肠,对照组常规治疗。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临床症状和结肠镜检查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康复新液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X3)、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树突状细胞表面标志物CD83,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抑癌基因RunX3调节TGF-β1对树突状细胞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作用。方法:选取经过临床表现、内镜、病理等方法综合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40例(UC组)及正常志愿者40例(对照组)结肠镜下乙状结肠肠黏膜活检标本,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RunX3mRNA、TGF-β1mRNA和成熟树突状细胞常用的表面标志物CD83mRNA。结果:(1)与对照组肠道黏膜组织相比,UC组RunX3mRNA、TGF-β1mRNA的表达下调并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CD83mRNA的表达上调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2)UC组肠黏膜组织中RunX3mRNA与TGF-β1 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r=0.629,P〈0.05),RunX3mRNA与CD83mRNA的表达呈负相关(r=-0.456,P〈0.05),TGF-β1mRNA与CD83 mRNA的表达呈负相关(r=-0.364,P〈0.05)。结论:RunX3mRNA、TGF-β1mRNA及树突状细胞与溃疡性结肠炎密切相关,RunX3基因可能通过调节TGF-β1介导树突状细胞影响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朱国琪  林文国  启明 《医学综述》2009,15(22):3519-3520
目的探讨西医内科基础治疗辅以活血化淤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5月至2007年12月我院门诊和住院溃疡性结肠炎患者3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对照组19例,两组在西医内科基础治疗的情况下,治疗组加用中药灌肠,2个疗程(60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18例(90%),有效2例(10%),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显效时间为1~8d,平均(4.5±3.5)d。对照组:临床痊愈13例(68%),有效4例(21%),无效2例(11%),总有效率89%,显效时间为1~21d,平均(11±10)d,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好于对照组。结论在对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加用中药灌肠是可以推荐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消溃散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IL-8、IL-10的影响.方法:UC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并设健康对照组.观察组以消渍散治疗;对照组以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疗程均为2个疗程,观察消溃散疗效及其对患者IL-8、IL-10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在改善腹泻、腹痛、粘液脓血便以及结肠镜下粘膜修复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可降低血清IL-8、血清IL-10的水平接近健康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溃散可能通过降低血清IL-8水平和IL-10的水平,从而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排便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探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湿热下注证)的有效方法。方法:选住院及门诊患者60例,采用加味白头翁汤口服,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总有效率98.3%,治愈率63.3%。结论:该组中汤药对溃疡性结肠炎(湿热下注证)治疗效果明显,经济、方便、适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